王緝慈

王緝慈

王緝慈,女,漢族。1946年2月生於昆明。籍貫廣西博白。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地理聯合會經濟空間動態委員會指導委員(IGU Commission on Dynamics of Economic Space,The members of the Steering Committee)、同濟大學兼職教授。其它兼職工作有:《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輯、《世界地理研究》副主編、《地域研究與開發》副主編,廈門創新型城市顧問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緝慈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雲南昆明
  • 出生日期:1946年2月
  • 職業:博士生導師
經歷,成就及榮譽,學術著作,論文,科研活動,主要課題,參加學術會議,

經歷

在北京大學主要講授“工業地理學”、“技術與區域發展”課程,主要從事產業集群和區域發展方面的研究。多次出國參加國際會議。1985年、1990年、1995年曾三次在加拿大進修和從事專題研究。代表性著作有《現代工業地理學》(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新的產業空間-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發展與布局》(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創新的空間-企業集群與區域發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等。發表中英文論文百餘篇,主要有“The changingindustrial geography of the Chinese special economic zones”,Economic Geography,1986,62 ⑷: 307-320,“An analysis of new-tech agglomeration in Beijing: a new industrial district in the making?”,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1998,30⑷: 681-701等。2003年創辦並開始主持“地方產業集群研究網”論壇
王緝慈
在“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戰略規劃”研究中,擔任第20專題組(區域科技組)副組長,負責完成了“產業集群和高新區研究”的子課題。2011年中央人才協調小組院士專家諮詢服務團(赴桂)成員。

成就及榮譽

王緝慈教授1992年開始擔任國際地理聯合會(IGU)工業空間組織委員會(Commission on Organization of Industrial Spaces)常務委員(Full Member)(1992—1996,1997—2000,2001-2004),經濟空間動態委員會(IGU Commission on Dynamics of Economic Spaces)指導委員(Steering Member)(2008-2012),1994年在北京成功組織了東亞工業空間變化國際討論會(中、日、韓),2000年在東莞成功組織了有十九個國家學者參加的學術年會。鑒於對該委員會的貢獻,2005年她獲得顧問小組(Mentor panel)成員的榮譽。

學術著作

⒈ 王緝慈等,2010:《超越集群:中國產業集群的理論探索》,科學出版社
⒉ 童昕,王緝慈等譯,2009:《創新經濟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⒊ 王緝慈等,2001:《創新的空間:企業集群與區域發展》,北京大學出版社
⒋ 黃潤華譯,王緝慈譯審,2005,《重新發現地理學》,學苑出版社
⒌ 王緝慈譯審, 1998:《世界高技術園區》(Castells and Peter Hall: Technopoles of the World),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國家科委火炬辦公室組織翻譯出版
⒍ 王緝慈參著,1998,北京科技諮詢業協會,中國智密區研究所.《中關村十年之路》,改革出版社,1998年5月
⒎ 魏心鎮、王緝慈,1993:《新的產業空間-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發展與布局》,北京大學出版社
⒏ 王緝慈編著,1994:《現代工業地理學》,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⒐ 王緝慈、班武奇,1990:《山河風情(東北卷)》,台灣錦繡出版公司

論文

⒈ Wang J. C.,Wang J. X. 1998,An analysis of New-tech Agglomeration in Beijing: A New Industrial District In the Making?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pp. 681-701
⒉ Wang Jici,2002,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s (Chapter 8),In C. M. Webber,M. Wang,Y Zhu (eds): China’s Transition to a Global Economy,Palgrave Macmillan’s global academic publishing
⒊ Wang Jici,2002,The Trajectory of the Personal Computer Industry (Chapter 10),In C. M. Webber,M. Wang,Y Zhu (eds): China’s Transition to a Global Economy,Palgrave Macmillan’s global academic publishing
⒋ Wang Jici,Chen Yilong,1998,Searching for More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The Case of Zhong’guancun,China,Development and Society,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Vol. 27,No. 1,pp121-144
⒌ Wang,J. and Tong,X. 2003,Industrial Clusters in China: Alternative Pathways to Global Local Perspective”. Innovation Systems and Innovation Polic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a Perspective of China. Edited by Gu,S and Alcorta,L,Routledge in Association with UNU Press
⒍ Wang,J. C. 1999, “In Search of Innovativeness: The Case of Zhong’guancun”,In Malecki E. and Oina P. (Ed) Making Connections: Technological Learning and Regional Economic Change,Ashgate: Vermont,Chapter 8,pp205-230
⒎ Wang,J. Zhu,HS,and Tong,X. 2003,Industrial Districts in a Transitional Economy: The Case of Datang Sock and Stocking Industry in Zhejiang,China. Proximity,Distance and Diversity: Issues on Economic Interaction and Local Development. Edited by Oina,P. New York,Ashgate,pp. 47-67
⒏ Tong,X. and Wang,J. 2002,Global-local Networking of PC manufacturing in Dongguan,China. Knowledge,Industry and Environment: Institutions and Innovation in Territorial Perspective. Edited by Hayter,M and Heron R. Ashgate Vermont,pp 67-86.
⒐ Tong,X. and Wang,J. 2004,The Shadow of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Transnational Flows of E-waste and its Localization in China,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y (Special Issue)
⒑ Wang J,Zhu H,and Tong X,2005,Industrial Districts in a Transitional Economy: The Case of Datang Sock and Stocking Industry in Zhejiang,China,in Arnoud Lagendijk and Päivi Oinas (eds),Proximity,Distance and Diversity: Issues on Economic Interaction and Local Development,Aldershot: Ashgate. pp. 47-67
⒒ Wang,Jici (2006): China’s consumer manufactur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Wenzhou footwear cluster,China,Innovation: Management,Policy & Practice,2006,Vol.8,No.1-2,pp160-170
⒓ Wang,Jici (2007): Industrial clusters in China: the low road vs. the high road in cluster development,Chapter 7 in Allen Scott and Golifoli (ed.): Development on the Ground: Clusters,networks and Regions in Emerging Economies,London: Routeledge,145-164
⒔ Wang J. and Tong X. 2005,Sustaining Urban Growth through Innovative Capacity: Beijing and Shanghai in Comparison,issued as the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545
⒕ Wang J. New Phenomena and Challenges of Clusters in China in the New Era of Globalisation,In Ganne B and Lecler Y,(ed.)Industrial clusters,global competitiveness and new policy initiatives,World Scientific,pp 195-212,2009.
⒖ 王緝慈,J. ブラドバリ / 金田昌司(翻譯),1987,中國における經濟特區と工業配置の變動,《工業の空間構造-中國·韓國·日本の比較 - 》,村田喜代治編,中央大學出版部,東京,pp.50-88
⒗ 王緝慈,王緝憲,1999p,北京にぉけるニュテク集積地域の分析-形成中のニーュテク產業地域-《中國の高新技術產業地域企業-北京中關村を中心に》,德山大學研究叢書18,岡田印刷株式會社,1999年3月,107-130
⒘ 董黎明,王緝慈,1983a,贛州的城市性質和職能分析,《經濟地理》第3期,300-305頁
⒙ 王緝慈,1983b,試述中國石油化纖工業的布局和選址問題,《經濟地理》第4期,195-199頁
⒚ 王緝慈,1985,中國的純鹼工業,《地理知識》,1985第10期
⒛ 王緝慈,1987,增長極理論的來龍去脈,《發展研究》(國務院農研中心)第11-12期
21. 王緝慈,1988,工業地理學的全球觀與經濟觀,《地理科學》第4期
22. 王緝慈,1989a,增長極概念、理論和戰略探究,《經濟科學》第3期
23. 王緝慈,1989b,關於贛州籌建出口加工小區問題的思考,《效益與管理》總第170期
24. 王緝慈,1989c,小導國與內緣國的地緣特徵,《人文地理》1989年第2期,31-33頁
25. 王緝慈,1991d,關於中國高技術產業的概念及其有關問題的討論,《中國工業經濟》總44期,42-46頁
26. 王緝慈,1991b,加拿大區域經濟初析,《加拿大與加拿大人》,阮西湖、王麗芝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7. 王緝慈,1992a,別樹一幟的國家競爭優勢理論,《管理世界》總40期
28. 王緝慈,1992b,高技術世界中的加拿大,《加拿大與加拿大人(二)》,阮西湖、王麗芝主編,中國工人出版社
29. 王緝慈,王民,1992c,加拿大的工業園區,《加拿大與加拿大人(二)》,阮西湖、王麗芝主編,中國工人出版社
30. 王緝慈,1992d,加拿大增強國家競爭優勢的新戰略,北京大學《加拿大掠影》1992年第1期
31. 王緝慈,1992f,加拿大的高技術產業及其區位特徵,北京大學《加拿大掠影》1992年第1期
32. 王緝慈,1992g,論加拿大造紙業面臨的挑戰和中國的機遇,北京大學《加拿大掠影》1992年第2期。
33. 王緝慈,1993a,關於企業地理學研究價值的探討,《經濟地理》12卷4期
34. 王緝慈,1993b,高技術產業布局中的交通運輸問題,《地理科學》13卷4期
35. 王緝慈、宋向輝、李光宇,1995,企業衍生:北京新技術集聚體的重要特徵,《中國高新技術企業評價》第6期
36. 王緝慈,1992,別樹一幟的國家競爭優勢理論,《管理世界》總40期,1992
37. 王緝慈,1994a,國際地理聯合會(IGU)工業空間組織委員會1993年學術年會概況,《地理科學》14卷2期,1994
38. 王緝慈,1994b,中國新工業區的形成(本人英文論文的譯文),《地理譯報》13卷4期,1994
39. 王緝慈,1994c,第4屆東亞工業變化國際學術討論會紀要,《地理譯報》13卷4期[1],1994
40. 王緝慈,1994d,淄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機制研究,《地域研究與開發》13卷2期,1994
41. 王緝慈,1994e,加拿大小企業的發展及其政策環境,《加拿大與加拿大人(三)》,阮西湖主編,中國工人出版社
42. 王緝慈,1995,企業衍生:北京新技術集聚體的重要特徵,《中國高新技術企業評價》1995年第6期
43. 王緝慈,1996a,關於北京新技術企業集聚與擴散問題的調查和討論,《地理學報》51卷6期,1996
44. 王緝慈,1996b,國際地理聯合會(IGU)工業空間組織委員會1995年漢城會議,《地理學報》51卷2期,1996
45. 王緝慈,1996a,地理教學更新觀點雜談,《中學地理教學參考》1996Z1
46. 王緝慈,1996b,北京高技術企業的集聚與擴散調查,《科學中國人》,1996年第1期
47. 王緝慈,1996c,發展高技術產業與地方創新環境,《科學中國人》,1996年第11期
48. 王緝慈,1996d,從企業角度研究區域的一個分析構架,《地域研究與開發》15卷6期,1996
49. 王緝慈,1996e,“對加拿大區域差異問題的新觀察”,《加拿大掠影》,北京大學加拿大研究中心編,民族出版社,1996年6月,第95-111頁
50. 王緝慈,1996f,發展高技術產業需要區域創新環境,《科技日報》1996年10月31日第1版
51. 王緝慈,1996g,區域創新環境及其網路理論,《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1996年10月24日後連載
52. 王緝慈,1996h,從“鈕扣集團”談起-培育中國的競爭優勢產業區和地方創新系統,《中國國情國力》,1996年第11期
53. 孫穎,王緝慈,1996,矽谷和128公路的對比看高技術產業創新力的保持,《中外科技政策與管理》,第9期,第60-64頁
54. 王緝慈,1997a,“關於中關村新技術區域發展問題的深層思考”,載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北京市計委,北京市統計局:《北京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 - 1997年經濟藍皮書》,景體華主編。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55. 王緝慈,1997b,“訪問加拿大舍爾頓科技園的重要啟示”《中國高新技術企業評價》,1997年第2期
56. 王緝慈,1997c,“區域創新環境及其網路理論”《科學中國人》1997年第1期
57. 王緝慈,1997d,“高技術產業的發展與社區文化”《文匯報》1997年8月25日
58. 王緝慈,1997e,“海外學習體會”《國際合作與交流》,北京大學外事處,1997年第1期
59. 王緝慈,1997f,“圖書館、書、人”《國際合作與交流》,北京大學外事處,1997年第2期
60. 王緝慈,1998g,“關於北京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政策思考”,載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北京市計委,北京市統計局:《北京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 - 1998年經濟藍皮書》,景體華主編,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61. 王緝慈,1997a,“關於企業規模科學性的思考”,《中國工業經濟》,1997年第7期
62. 王緝慈,1997b,“網路環境-產業組織的嶄新形式:兼評企業上規模的認識誤區”,《戰略與管理》,1997年第3期
63. 王緝慈,1997c,“企業規模與產業組織的內在科學性─—談“規模”、“集團”風中的新誤區”,《科技導報》,1997年第7期
64. 王緝慈,1997d,“國際地理聯合會工業空間組織委員會1997年學術年會簡介”,《地理學報》,1997年第4期
65. 王緝慈,1998a,“關於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對區域經濟發展影響的分析構架”,《中國工業經濟》,1998年第3期
66. 王緝慈,1998b,關於中國區域研究中的若干新概念的討論,《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6期
67. 王緝慈,1998c,對策出自對創新的再認識,《中國民營科技與經濟》,1998年第11期
68. 王緝慈,1999a,創新就是創造新產品,並實現市場價值《北京科技報》,1999年12月24日
69. 王緝慈,1999b,創新就是創造新產品,並實現市場價值《科技日報》,1999年3月11日,第3版
70. 王緝慈,1999c,中關村高新技術區域發展的危機和對策,載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北京市計委,北京市統計局:《北京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 - 1999年經濟藍皮書》,景體華主編,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71. 王緝慈,1999d,構建中關村的區域創新網路,《北京日報》,1999年6月28日
72. 王緝慈,1999e,良好的創新環境是發展高技術產業的必要條件——《世界高技術園區》評價,《國外城市規劃》,1999年第3期,第41-42頁
73. 王緝慈,1999f,區域創新環境,《中國科技月報》1999年第1期(首頁)
74. 王緝慈,1999g,政府在中關村科技園區發展中的作用問題,《北京科技報》,1999年8月31日
75. 王緝慈,1999,創業與創新——女企業家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
76. 王緝慈,1999h,知識創新和區域發展的文化力,《城市經濟論壇》,1999年第3期,第17-20頁
77. 蓋文啟、王緝慈,1999a,論區域的技術創新型模式及其創新網路——以北京中關村地區為例,《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5期
78. 蓋文啟、王緝慈,1999b,從矽谷的成功看中國高新區的發展,《中國工業經濟》1999年第12期
79. 蓋文啟、王緝慈,1999c,論區域創新網路對中國高新技術中小企業發展的作用,中國軟科學,1999年第9期
80. 王緝慈,1999d,知識創新和區域創新環境,《經濟地理》,1999年第1期,第11-15頁
81. 王緝慈、王可,1999,區域創新環境和企業根植性-兼論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發展,《地理研究》,1999年第4期,第357-361頁
82. 蓋文啟、王緝慈,1999,從矽谷的成功看中國高新區的發展,《中國工業經濟》,1999年第12期,第38-42頁
83. 蓋文啟、王緝慈,1999,區域發展的技術創新型模式及其創新網路,《北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5期
84. 蓋文啟、王緝慈,1999,區域創新網路和中國高新區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國軟科學》,1999年第5期
85. 童昕,王緝慈,1999,矽谷-新竹-東莞:信息產業的全球生產網路透析,《科技導報》,1999年第9期
86. 王緝慈,2000a,從義大利產業區模式看浙江專業化產業區發展前景,《浙江經濟》,2000年第7期,第10-12頁
87. 王緝慈,2000b,從義大利產業區模式看浙江專業化產業區發展前景,《浙江經濟報》,2000年6月16日
88. 王緝慈,2000c,關於中關村發展模式的深層思考,《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
89. 童昕、王緝慈,2000,論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地創新網路,《中國軟科學》,第9期,第80-84頁;
90. 童昕,王緝慈,李天宏,2000,論可持續發展與生態工業革命,《科技導報》,2000年第4期,第6-9頁
91. 王緝慈,2001a,創新概念隨想,《中國科技成果》
92.王緝慈,2001b,關於在外向型區域發展本地企業集群的一點思考-―墨西哥和中國台灣外向型加工區域的對比分析,《世界地理研究》2001年第3期
93. 王緝慈,2001c,集群戰略的公共政策及其對中國的意義,《中外科技信息》第4期,第3—6頁
94. 王緝慈,童昕,2001d,論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產業群-地方競爭優勢的源泉,《戰略與管理》,2001年第6期,第28—36頁
95. 童昕,王緝慈,2001,政府在高科技製造業發展中的角色轉化——以中國PC製造業地方產業群的形成發展為例,《中外科技信息》第4期,第17—20頁
96. 王緝慈,童昕,2001b,簡論中國地方企業集群的研究意義,《經濟地理》第5期,第550—553頁
97. 童昕,李天宏,王緝慈,2001,特色產業區規劃要引入生態工業思想,《浙江經濟》,2001年第12期,第32-33頁;
98. 童昕,王緝慈,2001,“全球商品鏈中的地方產業群”,《地域研究與開發》第6期
99. 童昕,王緝慈,2001,東莞PC相關製造業地方產業群的發展演變”,《地理學報》,56⑹:722-729
100.魏守華,王緝慈,2001,論專業化區域經濟發展中地方政府的作用-以浙江嵊州市為例,《生產力研究》第6期,第88—90頁
101.朱華晟,王緝慈,2001,外商投資對東莞區域發展的影響及其戰略思考,《人文地理》第4期,49—52
102.朱華晟,王緝慈,2001,論產業群內的地方聯繫——以東莞電子產業群為例,《經濟地理》2001年第4期
103.朱華晟,王緝慈,2001,大唐襪業產業區分析――中國“義大利式產業區”產生和發展的一個實例,《中外科技信息》第4期,第25—29頁
104.朱華晟,王緝慈,2001,論柔性生產與產業集聚,《世界地理研究》第4期,39-47頁
105.王緝慈,2002a,“用全球觀點看東莞製造業”,《中國經濟信息》2002年第16期
106.王緝慈,2002b,關於用產業群戰略發展中國造船業的政策建議,《地域研究與開發》2002年第3期,42-46頁
107.王緝慈,2002c,創新性的低技術產業群-家具業群,《中國經營報》2002年2月5日第4版
108.王緝慈,2002d,高新區不能霧裡看花,《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3月26日
109.王緝慈,2002e,創新及其相關概念的跟蹤觀察——返璞歸真、認識進化和前沿發現,《中國軟科學》2002年第12期,30-34頁
110.王緝慈,2002f,地方產業群戰略,《中國工業經濟》,2002年第3期,47—54頁
111.王緝慈,2002g,補“集群”理論的課,《時裝觀察》,2002年7月號,33-34頁
112.童昕,王緝慈,2002,“全球化-本地化:透視中國三大IT產業群的形成與演化”,《經濟地理》2002,第6期
113.童昕,王緝慈,2002,“論全球商品鏈中的地方產業群——以東莞的‘商圈’現象為例”,《地域研究與開發》
114.魏守華、王緝慈、趙雅沁,2002,“產業集群:新型區域經濟發展理論”《經濟經緯》第2期,第18~21頁
115.童昕、王緝慈,2002,全球化與本地化:透視中國個人計算機相關產業群的空間演變,經濟地理,2002年第6期,697-705頁
116.魏守華、邵東濤、王緝慈,2002,“地方企業集群戰略對西部大開發的意義”《開發研究》第31~33頁
117.王緝慈,2003a,“東莞和蘇州PC產業群的比較分析”《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6-10頁
118.王緝慈,2003b,關於中國服裝業的地方集群戰略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03年第2期
119.王緝慈,2003c,中國製造業集群分布現狀及其發展特徵,《地域研究與開發》2003年第6期
120.王緝慈,2003d,義大利的產業特點,今日浙江,2003Z1
121.王緝慈,羅家德,2003,“東莞和蘇州PC產業群的比較分析”《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6-10頁
122.王緝慈,2004a,中國的地方產業集群及其對開發中國家的意義,《地域研究與開發》,2004年第4期,第1-4頁
123.王緝慈,2004b,關於中國產業集群研究的若干概念辨析,《地理學報》,第59卷增刊
124.王緝慈,2004c,關於發展創新型產業集群的政策建議,《經濟地理》,2004年第2期,433-436頁
125.王緝慈,2004d,關於地方產業集群研究的幾點建議,《經濟經緯》,2004年第2期,第53-57頁
126.王緝慈,2004e,“產業空洞化可能瞬間發生——論自由布局型產業的全球化轉移”,《成功行銷》2004年第5期,第73-74頁
127.王緝慈,2004f,產業集群:城市發展的名片,《中國質量與品牌》8月號(總第7期),第38-41頁
128.王緝慈,2004g,從集群創新到創新集群-談談中國區域的集群發展問題,“地方產業集群網發表
129.王緝慈,2004h,產業集群:城市發展的名片,《中國質量與品牌》,2004年第8期
130.王緝慈,2004i,關於地方產業集群研究的幾點建議,《經濟經緯》,2004年第2期,53-57
131.王緝慈,2004j,關於發展創新型產業集群的政策建議,《經濟地理》,第24卷第4期,433-436
132.王緝慈,2004k,關於中國產業集群研究的若干概念辨析,《地理學報》,第59卷增刊,47-52
133.王緝慈,2004l,中國製造業集群分布現狀及其發展特徵,《中國質量與品牌》,第期,44-48
134.王緝慈,2004m,溫州鞋業集群向何處去,《中國質量與品牌》,第期,48-54
135.王緝慈,2004n,提升中國鞋業競爭力的集群戰略,《中國質量與品牌》,第期,48-52
136.張輝,王緝慈,2004,全球價值鏈理論與中國產業發展研究,《中國工業經濟》194⑸,第38-46頁
137.譚文柱,王緝慈,陳倩倩,2004,關於地方產業集群研究的幾點建議,《經濟經緯》,2004年第2期
138.王緝慈,陳倩倩,2004,全球鞋業轉移背景下中國鞋業集群升級,《溫州論壇》,第6期
139.蔡運龍等,2004,地理科學的中國進展與國際趨勢,《地理學報》第59卷第6期,2004,803-810
140.蔡運龍等,2004,中國地理科學的國家需求與發展戰略,《地理學報》第59卷第6期,2004
141.王緝慈. 2005a,產業集群和工業園區發展中的企業鄰近與集聚辨析. 《中國軟科學》. 2005⑿
142.王緝慈. 2005b,怎么找中關村的產業集群?《中關村》. 2005⑹
143.王緝慈,2005c,解讀產業集群,《中國產業集群》,第一輯,1-5頁,2005年3月
144.王緝慈,2005e,創意產業集群的價值思考,上海國際城市創意產業論壇上發言稿,2005年12月01日,
145.王緝慈、譚文柱,2005,論地方產業聯繫與區域發展——兼評“延長產業鏈”的認識誤區,《產業經濟評論》,2005年第2期
146.陳倩倩,王緝慈. 2005,論創意產業及其集群的發展環境——以音樂產業為例.《地域研究與開發》. 2005⑸5-8頁
147.陳倩倩,王緝慈. 2005,提升中國製鞋業競爭力的地方集群戰略思考. 《世界地理研究》. 2005⑴
148.童昕,王緝慈. 2005,北京與上海創新性產業比較研究. 《城市規劃》. 2005⑷.
149.王緝慈. 2006a,產業集群概念理解的若干誤區評析.《地域研究與開發》. 2006⑵
150.王緝慈,譚文柱,林濤,梅麗霞,2006,產業集群概念理解的若干誤區評析,《地域研究與開發》,2006年第2期,1-6頁
151.王緝慈,2006b,解開集群概念的困惑——談談中國區域的集群發展問題,《經濟經緯》,2006年第2期,第65-68頁
152.王緝慈,2006c,關於中國發展產業集群中的若干問題.《理論參考》. 2006 ⑼:27-30
153.王緝慈,2006d,發展創新型產業集群,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理論參考》. 2006⑼:9-11
154.王緝慈,2006e,創新集群:高新區未來之願景與目標.《中國高新區》. 2006⑽
155.王緝慈,2006f,關注文化創意產業.《前線》. 2006⑷
156.王緝慈,2006g,創新集群——高新區未來之願景與目標,《中國高新區》,2006年第10期,卷首語
157.王緝慈,2006h,體驗知識海洋、知識山峰和知識網路,《北大講座》編委會《北大講座》第七講,第306-318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158.譚文柱,陳倩倩,王緝慈. 2006,全球鞋業轉移背景下中國製鞋業的地方集群升級——以溫州鞋業集群為例. 《經濟地理》. 2006⑴
159.譚文柱,王緝慈,陳倩倩,2006,全球鞋業轉移背景下中國地方集群的升級-以溫州鞋業集群為例,經濟地理,2006年第1期
160.祁苑玲; 王緝慈; 任寶,2006,關於老工業基地淄博市工業區位變化的地理學思考,地理科學,2006年第1期,7-12頁
161.童昕、盧洋、林濤、王緝慈,2006,塑造郊區城市的創意生活空間——昌平高科技走廊發展規劃,《北京規劃建設》,2006年第6期,46-47頁
162.譚文柱、王緝慈,2006,論外部知識聯繫對開發中國家產業集群的重要性,《地域研究與開發》,2006年第3期,第6-9頁
163.王緝慈,2007a,中國製造——產業集群僅僅是壓低成本的地方嗎?《華夏地理》,2007年第6期,102-111頁
164.王緝慈,林濤. 2007b. 中國外向型製造業集群發展和研究的新視角. 《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3⑹:839-846.
165.王緝慈,2007c,創意文化產品的孵化場所——集群對比園區,《深圳文化研究》(深圳市特區文化研究中心主辦)2007⑵:29-33
166.王緝慈,2007d,關於濟寧經濟發展問題的思考,《魯南經濟帶與濟寧發展高層論壇文集》74-78頁
167.王緝慈,2007e,創意文化產品的孵化場所——集群對比園區,深圳市發改委《經濟動態》
168.王緝慈,200f,創建一流大學不如創建一流專業,《科學時報》2007-02-15
169.王緝慈,李鵬飛,陳平,2007,製造業活動地理轉移視角下的中國產業集群問題,《地域研究與開發》26⑸:1-15
170.任寶、李鵬飛、王緝慈,2007,產品品牌數量對產業集群影響的實證研究——以中國服裝產業集群為例,《地域研究與開發》,26⑶:6-10
171.劉志高,王緝慈,2008,共同演化及其空間隱喻,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4期
172.王緝慈,張曄,2008,沿海地區外向型產業集群的形成、困境擺脫與升級前景,改革,05期
173.張純,王敬甯,陳平,王緝慈,呂斌,2008,地方創意環境和實體空間對城市文化創意活動的影響——以北京市南鑼鼓巷為例,地理研究,02期
174.王緝慈,梅麗霞,謝坤澤,2008,企業互補性資產與深圳動漫產業集群的形成——基於深圳的經驗和教訓,經濟地理,01期
175.李鵬飛,王緝慈,林濤,2008,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產業集群內技術擴散對比研究——以山東臨朐和廣東大瀝鋁型材產業集群為例,中國軟科學,05期
176.李鵬飛,王緝慈,2008,服務外包的空間格局:理論框架與實證分析,中國軟科學,11期
177.王緝慈,2009,從創新集群的視角略論中國科技園的發展,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04期
178.王緝慈,王敬甯,姜冀軒,2009,深圳數位電視產業的地理集聚——研究高新技術創新集群的一個嘗試,地理科學進展,05期
179.王緝慈,劉譞,2009,經濟危機背景下對中國專業化產業區的反思——重溫義大利式產業區的價值,地域研究與開發,03期
180.王緝慈,馬銘波,劉譞,2009,重新認識義大利式產業區競爭力——對深圳金飾產業區等中國專業化產業區的啟示,中國軟科學,08期
181.梅麗霞,王緝慈,2009,權力集中化、生產片斷化與全球價值鏈下本土產業的升級,人文地理,04期
182.朱華晟,王緝慈,李鵬飛,李偉,2009,基於多重動力機制的集群企業遷移及區域影響——以溫州燈具企業遷移中山古鎮為例,地理科學進展,03期
183.王緝慈,陳平,馬銘波,2010,從創新集群的視角略論中國科技園的發展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01期
184.王緝慈,2010,略論廣東省的專業鎮問題,廣東科技,19期
185.潘峰華,王緝慈,2010,從“被動嵌入”到供應鏈園區投資:外商直接投資的新模式? 中國軟科學,03期
186.潘峰華,王緝慈,2010,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手機製造產業的空間格局及其影響因素,經濟地理,04期
187.王緝慈,2011,讓低端產業集群“飛”,北大商業評論,4月
188.王緝慈,2011,超越集群---關於中國產業集聚問題的看法,上海城市規劃,96期

科研活動

1980-1987 城市規劃和城鎮體系規劃(蕪湖、贛州、漳州)
1987-1988 國土規劃(山東惠民地區、濰坊、淄博)
1992-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規劃和研究(淄博、中關村、深圳等)
1997-  區域創新網路、新產業區和產業集群研究

主要課題

⒈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產業集群的理論與實證研究” (2006--2009)
⒉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中國PC產業的柔性生產綜合體及其創新網路機制研究”(2001.1--2003.12)
⒊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新產業區理論及其在中國的套用研究”(1998.12--2000.12)
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中國鄉鎮企業集群的競爭力研究”(1999.1--2001.6)
⒌ 參與魏心鎮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中國科學工業園區的發展與布局”(1989-1992)
⒍ 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戰略規劃研究區域科技組“產業集群和高新區發展戰略研究”子課題(2003-2004)
⒎ 國家科技部軟科學課題:“產業群與區域經濟發展”(2001.10—2002.10)
⒏ 參與國家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產業分析與預警處“國際產業分工對中國的影響”課題(2005)
⒐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基金會課題:“中國北京、上海、深圳三地IT產業群對比研究”,(2001.1--12)
⒑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關於中國沿海產業集群發展的對策研究” (2003.4-2004.4)
⒒北京市科技局軟科學課題:“北京市產業集聚區與知識集聚區的互動研究”(2004.11-2005.11)
⒓浙江溫州市科技局課題:“溫州產業集群升級研究”(2005.6--2006.5)
⒔廣東東莞市科技局課題:“全球價值鏈下東莞產業集群升級的戰略研究” (2004.10--2005.10)
⒕廣東省佛山市經貿局課題:“佛山市產業集群發展戰略研究”(2005.6--2005.12)
⒖寧波市經委課題:“加快提升寧波市工業產業園區發展水平對策研究”(2002.5--2002.11)
⒗浙江長興縣發改局課題:“長興縣綠色動力能源中心發展戰略規劃(2006.8-10)
⒘參與北京市科委課題:“中關村區域創新能力研究”(1996-1997)
⒙世界銀行項目:“東亞城市的創新性產業比較研究——北京、上海分課題”(2002)
⒚日本德山大學課題“產業構造高度化的地域經濟”(1994-1997)

參加學術會議

1985.5-1986.5 在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地理系研究訪問(世界銀行貸款)
1986.7 在日本東京中央大學參加第一屆東亞工業變化國際會議
1990.10-1991.4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和滑鐵盧大學地理系研究(中加互換學者獎研金)
1991.4 在韓國漢城大學地理系講學
1993.7 在日本東京參加國際地理聯合會(IGU)工業空間組織委員會年會
1995.7 在韓國漢城參加IGU工業空間組織委員會學術年會
1996.1-1996.9 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大學地理系研究(中加互換學者獎研金)
1997.2 在日本筑波、東京、關西科學城等地調查訪問(中日合作課題)
1997.8 在瑞典哥德堡參加IGU工業空間組織委員會學術年會
1998.8 在西班牙塞維亞參加IGU工業空間組織委員會學術年會
1998.10-1999.1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地理與環境學系合作研究
1999.6 在以色列海法市參加IGU工業空間組織委員會學術年會
2001.1 在法國巴黎參加OECD企業集群全球大會
2001.7 在義大利都靈參加IGU經濟空間動態委員會學術年會
2001.9-10 在西班牙馬德里自治大學訪問研究
2002.8 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參加IGU經濟空間動態委員會學術年會
2003.6 在德國波恩大學地理系參加歐亞老工業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研討會
2004.2 在泰國曼谷參加世界銀行東亞創新性城市研究項目中期會議
2005.1 在丹麥奧爾堡參加五國(巴、俄、印、中、南非)國家創新體系會議
2006.12 在瑞士日內瓦參加國際勞工組織學術會議
2006.12 在法國里昂參加亞洲產業集群研討會
2007.1 在蒙古烏蘭巴托參加聯合國發展計畫署國家創新體系研討會
2007.10 應邀訪問英國倫敦瑪麗王后學院地理系
2009.4. 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參加國際勞工組織的國際研究會
2009.10 在日本名古屋大學參加集群會議
2010.5 在德國科隆參加IGU會議
2010.6 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參加學術會議
2010. 在越南河內參加學術會議
2010.11 在義大利佛羅倫斯參加學術會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