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窪鎮

王窪鎮

王窪鎮總面積341.56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78個自然村,總人口2.8萬。交通便利,人少地多,煤炭資源豐富。 203省道和309國道穿境而過,寧南山區最大的王窪煤礦也在該鎮政府所在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王窪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寧夏固原市彭陽縣
  • 電話區號:0954
  • 地理位置:寧夏回族自治區東南端、六盤山東北端
  • 面積:341.56平方公里
  • 人口:2.8萬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氣候
  • 車牌代碼:寧D
概況,行政區劃,歷史沿革,歷史文物,經濟發展,環境治理,整治環境秩序,環境衛生治理,違章建築治理,基礎設施建設,門頭牌匾治理,建立長效機制,煤礦發展,發展動向,

概況

彭陽縣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東南端、六盤山東北端。總面積2529平方千米。總人口25萬人(2003年)。縣人民政府駐白陽鎮,郵編:756500。代碼:640425。區號:0954。拼音:PengyangXian。彭陽縣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東南邊隅,六盤山脈東側,介於東經106.32'—106.58',北緯35.4'—36.17'之間,地處西北黃土高原東部黃土丘陵區,海拔1248—2461米,屬溫帶半乾旱氣候區,為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類型。縣城南北長61.5公里,東西寬50.3公里,總面積2528.65平方公里,西與固原縣相連,東、南、北分別與甘肅省的鎮原、平涼、環縣接壤,全縣轄17鄉、3鎮、170村(居)民委員會,1019個村(居)民小組。彭陽境內自然資源較為豐富。已探明原煤工業儲量7.2億噸,且儲藏區周圍有大量耐火粘土。石灰岩地質儲時236萬噸,石英砂岩地質儲量23萬立方米,重碳酸鈉鎂(鈣)鍶型天然礦泉水日湧水量2790立方米。野生動物100餘種,其中掛馬溝林區的梅花鹿、金錢豹等為國家珍惜保護動物。野生植物500餘種,其中藥用植物200餘種,宜種農作物26種,冬小麥、胡麻、蕎麥、莜麥頗具優勢。彭陽素有果品之鄉的美稱,盛產杏子、蘋果、梨、核桃、花椒等鮮乾果品。土地資源豐富,現有耕地176萬畝,農民人均耕地7.5畝。彭陽古老而又年輕,距今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繁衍生息。自秦止明,歷時1770餘載,境內均有縣制設定,後遂歸固原州(縣)治轄。1935年,毛澤東率中央紅軍長征過境,播下革命火種。1949年,任山河戰役為寧夏解放掃清了道路。從此,彭陽人民開始了新生活。1983年10月18日,國務院批准新設彭陽縣。十多年來,在黨中央的關懷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縣人民發揚“勇於探索、團結務實、鍥而不捨、艱苦創業”的彭陽精神,勵精圖治,開拓創新,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發展,社會穩定。1998年基本實現解決民眾溫飽的目標。1999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9300萬元,其中,第一產業15300萬元,第二產業6400萬元,第三產業940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6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41元。
彭陽王窪鎮

行政區劃

歷史沿革

彭陽縣得名於彭陽城。秦代置朝那縣,屬北地郡。漢代屬安定郡。北魏神龜元年(518年)廢朝那縣,在陽晉川(今紅河川)置黃石縣(今溝口鄉境內),為長城郡治。正光五年(524年)在茹河川置白池縣(今城陽鄉境內),大業二年(60年)改長城縣為百泉縣,屬平涼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平涼郡為原州。武德八年(625年)百泉縣駐地由陽晉川遷至茹河川(今白陽鎮境內)。宋鹹平六年(1033年)在今縣城置彭陽城(相當於縣級軍事設定),屬鎮戎軍。彭陽之名由此始。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置東山縣(今古城鄉境內),屬鎮戎州。元代至元十年(1273年),改東山縣為廣安縣。五年後升廣安縣為廣安州,屬開城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廢廣安州併入開城縣,屬陝西布政司平涼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廢廣安州併入開城縣,屬陝西布政司平涼府。成化十年(1474年)在今古城鄉置廣安州。弘治十五年(1502年)廣安州併入固原州。民國二年(1913年),改固原州為固原縣,屬甘肅省涇源道,後又改屬甘肅省平涼專區。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解放固原,在今縣境北部置固北縣,1938年撤銷。1949年8月解放後至1983年10月,境內隸屬於固原縣。1983年設立彭陽縣,以固原縣東部地區的彭陽、王窪兩個區的15個公社為其行政區域。1983年10月,劃固原縣的彭陽、王窪2區共15個公社設定彭陽縣。當時彭陽區轄彭陽、城陽、紅河、溝口、新集、古城、川口等7個公社;王窪區轄王窪、草廟、孟塬、馮莊、小岔、羅窪、交岔、石岔等8個公社。不久,公社體制改革,各公社改稱鄉。1985年1月,由草廟鄉的何溝、米塬、牛灣、劉塬、王岔5個村組建為劉塬鄉;由彭陽鄉的崾峴、李岔、陽窪、中莊、豐臺5個村組建為崾峴鄉。1987年1月,由王窪鄉的北窪、路寨、李寨和城鎮2個居民委員會組建為王窪鎮;將彭陽鄉的彭陽、海巴2村改為姚河村和城鎮的2個居民委員會組建為白陽鎮。全縣轄白陽、王窪2鎮和彭陽、城陽、紅河、溝口、新集、古城、川口、王窪、草廟、孟塬、馮莊、小岔、羅窪、交岔、石岔、劉塬、崾峴等17鄉。 (*資料出處:《寧夏現代政區變遷沿革》,馮茂著,寧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銀川)。2000年,彭陽縣轄3個鎮、16個鄉。總人口230981人,各鄉鎮人口:白陽鎮13821王窪鎮4829古城鎮23049新集鄉17273溝口鄉14714彭陽鄉14460崾峴鄉9694城陽鄉20183紅河鄉21856川口鄉7930王窪鄉11097馮莊鄉9874小岔鄉6950石岔鄉10351孟塬鄉17173羅窪鄉6824交岔鄉5987草廟鄉10300劉塬鄉4616(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彭陽縣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光榮稱號。

歷史文物

彭陽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人文薈萃,文物蘊藏豐富,風景名勝眾多,早在新石器時期已有人類居住,秦長城,漢城郭,唐宋城堡、明清古塔寺院,故址優存。北魏、兩宋的石造像和無量山石窟、瓔珞寶塔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收藏文物中有20多種選調各國展出,其中北魏石造像、駱駝紋銅牌和白羚羊紋銅牌、三國“大泉兩千”、北宋“至和重寶”等為國家一級文物,全國罕見。

經濟發展

王窪鎮是彭陽縣第二大鎮,坐落在彭陽縣北部乾旱貧困片帶。
為了改變山區貧窮落後的面貌,王窪鎮黨委、政府藉助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始終堅持生態建設不動搖,團結帶領全鎮幹部民眾走山水田林路草綜合治理的路子,組織民眾治理溝道畝,綠化覆蓋率達到25%,宜林地段綠化率達100%,226.9公里主幹道路已全部按標準綠化到位,村莊四旁植樹總量達到115.5萬株,戶均65株,村莊綠化覆蓋率達到45%。打造生態戶1390戶、生態村3個,湧現出談仲林等一大批綠化造林先進典型。路寨村榮獲“全區生態文明村”稱號。截止2008年,全鎮紫花苜蓿留床面積達到16.3萬畝,種植一年生牧草3.04萬畝,新修農田1萬多畝,打水窖9455眼,修建集雨場36萬平方米,新修道路570公里。
鎮上積極整合資金,從抓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入手,先後投入520多萬元新建王窪鎮欣安廣場、王窪商貿城,配置了客運站屠宰場、農副產品交易市場;投資1000多萬元改擴建了街道2層商住樓,新建了鎮政府辦公大樓、文化站辦公用房,遷建了王窪派出所法庭、王窪畜牧獸醫站,打通了王窪鎮市場東路,開發了石岔牲畜市場,有效地改善了小城鎮的基礎條件。
堅持把環境優美鄉鎮創建活動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相結合,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土地和飼草資源,大力發展草畜產業。先後引進牧草加工企業5家,年加工牧草100萬噸。興建養殖暖棚2493棟,建設青貯氨化池176個2900立方米,發展養殖典型示範戶544戶,全鎮存欄量分別達到1.6萬頭、3.1萬隻、1.2萬頭、24.4萬隻。僅草畜業一項年可提供農民人均純收入650元。2008年四月,“全國種草綠化宣傳周”和山莊村草畜產業現場會在王窪鎮召開。積極發展以馬鈴薯為主的蔬菜產業。先後引進馬鈴薯加工企業兩家,帶動全鎮農民年種植馬鈴薯4萬畝。建設小拱棚336棟,發展設施蔬菜種植面積100畝。充分利用王窪煤礦在本鎮境內的有利條件和閩寧對口幫扶、東西合作等機遇,積極動員民眾走出家門、務工經商,增加收入,每年向區內外有組織輸出勞務工6650人次。本著能種什麼就種什麼,能發展什麼就發展什麼的思路,動員各村組、農戶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湧現出了北窪運輸專業村、路寨生態文明村、山莊養殖專業村、楊寨黨建紅旗村等一批典型示範村。
採取項目投資與農戶自籌相結合的辦法,先後投資1500多萬元,幫助農戶建成集中居民點4處,建設標準房2160間,改建防震窯180孔,受益農戶898戶4240人。利用“813”生態提升工程和清潔能源項目,綠化美化亮化莊園,建設沼氣池2900座,發放太陽灶4326台,建衛生廁所3653座,農村衛生室20個。對全鎮境內的人飲水源加強管理,有效地實現了能源清潔化。2007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350元,高於全縣平均水平。

環境治理

2006年“環境優美鄉鎮”活動以來,鎮黨委、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工作全局,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在著力加強生態建設的同時,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堅持發展與建設、環境治理與保護並重,使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村創建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

整治環境秩序

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動員會後,王窪鎮立即著手整頓環境秩序,共查處亂停亂放等違章行為156人(次),取締馬路市場6處,清理占道經營、店外堆放物42戶,劃定集中停車泊位3處,固定經營攤位5處,確保了交通暢通。

環境衛生治理

2006年到2008年,王窪鎮先後出動人力3000餘人(次),動用鏟車及運輸車輛40輛(次),清理平整主幹道3條32公里,整頓街巷8條、市場6個,清理衛生死角15處、排污渠道7.2公里,新建公廁4個,修建垃圾集中堆放點6處,鏟運垃圾3100噸,在李寨溝頭垃圾點圍欄410米,淨化了人居環境。

違章建築治理

以王窪、石岔、李寨三個街道和309國道、203省道、彭石公路三條主幹線為重點,共拆除各類違章建築86處5250平方米,土坯圍牆43處1932米;翻拆改造房屋41處810平方米,圍牆23處1321米;強行拆除各類違章修理廠12家,取締主幹線路旁銷煤點17家,清理煤炭10萬餘噸,為主幹線路開展了“大整容”。

基礎設施建設

以街道和公路沿線為重點,王窪鎮全方位開展綠化、硬化、美化、淨化。組織造林隊對203省道和309國道進行集中整治,新挖高標準網狀漏斗坑12公里,栽植綠化樹種2萬多棵;平整、拓寬李寨、王窪街道1.5公里,硬化街道4000平方米,移動土方3500方,墊土鋪沙1000方,對沿街未開發的地皮進行圍欄保護,確保了整潔美觀。

門頭牌匾治理

王窪鎮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的原則,共清理各類門頭牌匾263家,清理亂貼亂畫“牛皮癬”5324處,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1000餘份,有效提升了王窪鎮環境衛生綜合水平。

建立長效機制

王窪鎮制定了《王窪鎮環境衛生管理辦法》,加強對市場的監督管理;實行門前三包責任制,逐戶簽訂責任書;為石岔、李寨、王窪三個街道雇用長期清運工8名。定時清掃、定時拉運,做到了垃圾日產日清;每月組織開展一次機關單位和個體戶衛生評比活動,實行張貼標示牌和掛黃牌制度,做到相互督促、相互制約、共同管理。

煤礦發展

為了振興寧夏南部山區經濟,加快當地經濟發展,寧夏發電集團在固原市區域規劃建設一批煤炭、電力和煤化工項目,調整了王窪礦區未來煤炭發展基調,到“十一五”末實現原煤產量270萬噸,產值10億元,利稅4億元以上;到“十二五”礦區規模達到1000萬噸,產值35億元,利稅10億元。
王窪煤礦王窪煤礦
王窪礦區位於彭陽縣草廟鄉、王窪鎮、羅窪鄉境內,呈南北條帶狀分布,礦區面積428km²,總資源量76.83億噸。劃分為勞溝川井田、王窪井田、北部備用區。根據王窪礦區現有的資料和勘查成果,礦區儲量豐富,資源整裝,具備大型礦區建設條件,是固原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點。集團公司在抓好礦井安全生產的同時,及時完成了王窪礦區總體規劃,自治區批准規模為195萬噸/年,礦區規劃了王窪一礦、王窪二礦、北部備用區。截止2008年已經完成王窪一礦60萬噸技術改造,2008年經自治區核准對王窪一礦實施120萬噸技術改造工程,預計2009年一季度投產。王窪二礦150萬噸項目於2007年開工建設,計畫2009年9月底建成投產;同時,對南部詳查區進行了補充勘探,提高勘查等級,礦區東部進行了擴大延伸勘探,新增資源量7.15億噸,為礦區加快發展做好了資源準備工作。 依託六盤山2×330MW熱電聯產項目,計畫2009-2010年完成王窪礦區全部勘查工作,按照資源狀況和社會需求量,調整王窪礦區總體規劃,將王窪礦區建設成為寧南大型能源基地,擴能到1000萬噸以上。其中,王窪一礦計畫到2010年通過改造達到400萬噸/年產能;王窪二礦將通過技改達到年產量300萬噸;2009年規劃建設北部備用區,規劃能力為300萬噸。整個王窪礦區到"十二五"中期生產能力達到1000萬噸以上。

發展動向

2009年,王窪鎮緊密結合本鎮實際,充分利用農村黨員“雙帶”發展基金大力發展草畜產業。山莊村作為養牛專業村,村黨支部創設養牛黨小組,爭取農村黨員“雙帶”發展基金30萬元,購進96頭基礎母牛。其中統一購進52頭,村民自己購進44頭,為全村養殖專業戶戶均補欄基礎母牛1頭,使戶均牛飼養量達到3頭以上。湧現出黨員示範戶29戶,5頭以上大戶92戶,10頭以上的大戶17戶,草畜產業可提供農民人均純收入1000元以上,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截止2009年4月,全鎮培育提升養殖示範村2個,專業村2個,3月份補欄基礎母牛310頭,全鎮畜禽飼養量達到20萬個單位,廣大黨員民眾竟相發展草畜產業,從而掀起新一輪的養牛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