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平(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藝術家)

王玉平(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藝術家)

王玉平 (1962—)北京人。1983年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校陶瓷系。1985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1988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1989年畢業,留油畫系任教至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玉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北京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中央工藝美術學校
  • 代表作品:王玉平作品集
簡歷,年表,概述,王玉平作品展,畫筆紀錄事物,作品賞析,

簡歷

王玉平 (1962—)北京人。1983年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校陶瓷系。1985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1988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1989年畢業,留油畫系任教至今。1990年參加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教師作品展。1992年參加新生代藝術展。1993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第二次展覽。1994年參加批評家提名展,有兩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作品曾參加國內外重要展覽,並專題在美國《ART NEWS》上作介紹。1993年台灣出版《王玉平作品集》。妻子是著名女畫家申玲
王玉平王玉平

年表

1962年
生於北京;
1978~1981年
於國營541廠(北京印鈔廠)工作;
1983年
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
1985年
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
1987年
「首屆中國油畫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1988年
「申玲、王玉平作品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1989年
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
現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油畫系第四工作室;
1991年
「新生代藝術展」,歷史博物館,北京,中國;
1993年
個展「王玉平作品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1993年
「申玲、王玉平作品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1994年
「中國美術批評家提名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當代中國油畫展」,香港大學馮平山博物館,香港,中國;
「第二屆中國油畫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展開 >>
1995年
「中央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展」,中央美術學院陳列館,北京,中國;
「第三屆中國油畫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1996年
個展RayHughes畫廊,雪梨,澳洲;
「首屆中國油畫學會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個展「魚」,佛蒙特中心畫廊,佛蒙特,美國;
展開 >>
1997年
「第四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威尼斯,義大利;
油畫作品《魚》獲“前進中的中國”青年美展優秀獎;
1998年
「98福州亞太地區當代藝術邀請展」,福州畫院,福州,中國;
「中國繪畫50年」,日中友好會館,東京,日本;
1999年
「中國百人小油畫作品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中國當代藝術展」,舊金山現代美術館,舊金山,美國;
「第一屆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展」,東宇美術館,瀋陽,中國;
展開 >>
2000年
「世紀之門·中國藝術邀請展」,現代藝術館,成都,中國;
「中國油畫百年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第三屆上海雙年展」,上海美術館,上海,中國;
展開 >>
2001年
個展「LOVE」,EthanCohenFineArts畫廊,紐約,美國;
2001年
「RedHot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紅門畫廊,北京,中國;
「學院AND非學院」,藝博畫廊,北京,中國;
「跡象·未來」,紅門畫廊,北京,中國;
展開 >>
2002年
個展紅門畫廊,北京,中國;
2003年
「首屆北京雙年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2004年
個展「魚」,Leda畫廊,日內瓦,瑞士;
2005年
「第二屆北京雙年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第二屆美術文獻展」,湖北省藝術館,武漢,中國;
2005年
個展「天光」,張江美術館,上海,中國;
2007年
「十年一覺」,和靜園藝術館,北京,中國;
2008年
「拓展與融合—中國現代油畫研究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2009年
「中央美術學院素描60年」,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中國;
2010年
「申玲、王玉平作品展」,今日美術館,北京,中國;
「中央美院造型學院教師作品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中國;
「手頭、筆頭」,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中國;
展開 >>
2011年
個展「中央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年度提名—2011王玉平」,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中國;
個展「市井浮世繪」,何香凝美術館,深圳,中國;
2013年
個展「台北·北京」,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概述

王玉平說,藝術拼的是智慧和才能。王玉平的畫並不“通俗”,雖然他說自己的魂里有不少平頭百姓的東西。老舍把北京的俗人寫活了,可老舍的魂里洋東西很多。誰能把自己的魂里的各種德行“對象化”出來,那是真本事。進一步說,這“對象化”還津津有味道,還筆筆有趣,越品越有後味,那又得另有一身真本事,光憑什麼“觀念”,“概念”都不夠了,畫這東西是給人看的,給人一邊瞧一邊琢磨的,所以說“形象大于思想”,或曰大於概念也行。想起玉平那些速寫,下棋的、睡覺的,玉平的眼毒,腦袋夠使。幾條幹巴魚,就剩那么幾筆、那么幾塊色還那么好看。有可憐有可恨的東西。要是拿玉平這把刷子跟當下最頂級的觀念相比的話,我敢說,還是那些觀念通俗得多。玉平的畫象風過水麵一樣好看,一樣自然,一樣神秘,我想,一個世紀之後,明眼人掃除當代文化垃圾的時候,準會把玉平的畫甄別出來,說那年頭的東西嘛,也不能一概而論。—戴士和(中央美院教授)

王玉平作品展

柴米夫妻的俗世百態
北京今日美術館舉辦的申玲、王玉平作品展,展出了一對尋常夫妻,過著安靜細膩的日子,畫著安靜細膩的畫,平易而日常。
作品1作品1
作品2作品2
王玉平、申玲夫婦二人同為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四工作室的教師,平時一起創作、教學、生活,就連舉辦畫展,都是比翼雙飛的。消失在公眾眼裡很長一段時間後,夫妻二人在北京今日美術館再次舉辦了展覽,這已是他們繼1987年、1993年之後的第三次聯展。在前幾年藝術市場如火如荼的熱浪中,伉儷二人選擇了潛心創作、靜聽心聲,不做展覽、少參加展覽的生活及工作方式。
幾年下來,貌似與世隔絕並不等於他們就生疏了手中的畫筆。在他們的作品中,你能強烈感受到時光的尖銳——流逝的光陰打磨掉他們曾經的青春驕傲,年近中年的他們,更多地讓自己的創作回歸到日常生活之中——他們的行旅、感受和體驗,還有他們的心靈世界。藝術風格並沒有質的變化,可他們對生活的體察表現得更為具象。“我喜歡畫又輕又密又細的線,尖尖的筆就像是繡花針,拿起它,每天繡上幾針,我覺得心踏實,日子踏實,活著挺美的。”申玲的一番道白十足代表了兩人現在心平氣和的藝術態度,看上去與承擔重負的宏大敘事保持了距離,但卻更多地體現了當代藝術家率真到有些任性的自我意識。
一枝紅杏倚牆笑
作為當代藝術界女藝術家的代表之一,申玲最擅長的,是用強烈的純粹的色彩表達她內心強烈的欲望。年輕時的申玲有點像畫壇的棉棉,當年的作品中刻畫的儘是萬丈紅塵中的飲食男女,赤身裸體的男歡女愛。如今已經當了媽,兒子都十幾歲了,不驚、零碎和沉靜代替了以往的情色、曖昧和激情萬丈。一朵小花,一片落葉,一條魚,一棵樹,一張臉,一雙眼,所有自然中的萬物都會打動她,感染她,讓她情不自禁地抓過筆來畫它們,密密麻麻的線,纏繞的都是她的目光和心靈所能及的區域。
幾十幅素描畫組成的一面牆,給了觀眾相當綿密的視覺浸染,鉛筆線條悠長瘦削,影調灰色陰暗,但情緒感性又豐滿,還是在畫那些身段和眼神都千嬌百媚的“妖蛾子”們,配上一盞精緻的瓶、一叢寧謐的花、一條搖頭擺尾的魚、一個呆頭呆腦的男人、一句古典意味的詩詞??畫面素淨淡雅,以往大面積色彩堆砌的手法被徹底推翻,取而代之的是用緩慢展延的線條近距離地勾勒出生活的原汁原味,細微的細節體驗與嫻熟的表現主義技法結合得越來越不落痕跡,讓人不禁品味起物象中那隱藏的美好的真實。
二月春風入夢來
有人說,初見王玉平,覺得他不像畫家,倒像個老實、木訥的玉米棒子。你即便要求他用一句話形容自己,他也未必能找出最精確的語言。因此,要了解這個男人,最好的辦法有兩個:第一,當然是他的作品;第二,通過他老婆申玲的敘述和繪畫。
申玲一句飽含深情的稱呼“老頭”傳達出了這個小女人對他的依賴,還有她那些鉛筆素描中為他記錄的生活百態,活生生地勾勒出一個粗枝大葉、大大咧咧、有些不修邊幅的純種北京老爺們的模樣——她口中的王老頭或端坐如菩薩,或安睡如豬八戒,或隨著《四郎探母》的鼓點搖頭晃腦……外表雖然看上去冷漠、木訥,但並不能掩飾他內心的狂野和熱情。申玲畫了一幅畫,還配上文字向人們介紹她家的王老頭是個愛懷舊的人,念舊物、舊事、舊人。畫上的王玉平,擺弄著他從日本帶回來的一個無印良品的小收音機,孩子氣十足。對此,王玉平的解釋是,這些年他好像一直在找這樣一件東西,終於找到了,像是找回了一些往日的記憶,讓自己覺得安靜、舒服。本次展覽中,王玉平畫的幾幅自己收藏的軍人玩偶讓人忍俊不禁,讓人覺得這個五大三粗的男人軀殼裡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彼得潘。熱愛收藏的男人,表示他內心其實縝密懷舊,這在他的畫作中表現出的就是一種平易近人的百姓視角。
授課之餘,王玉平終日閉門作畫,用很長時間來畫他感興趣的題材。他的創作靈感來自現實生活中真實的感受以及回味以往歲月的強烈意識。他選擇的對象,往往都是生活中可能被人疏漏的小物件。比如,在“紙上丙稀系列”中,水果盤、沙發座墊、書、漢語詞典、雀巢咖啡瓶、王致和腐乳、酒瓶、餃子、日本和泰國的旅行地圖、檯燈、剃鬚刀??都成了他的模特。很少有男藝術家表現得如此戀物,內心和視角都是細膩的,小滋小味倒蘊藏著無窮的鮮活生命力。
王玉平的這批畫中,有組以甘肅天水玉泉觀的道士、新疆樓蘭姑娘、維吾爾族小伙兒為模特的作品,色彩強烈率性。他用丙烯加油畫棒的方法,模糊了人物的面目五官,保留了色塊的鬆動感和隨機性,又增添了隨形而發的筆線,在滋潤的色蘊中提示出具體的末梢細節,讓人的視覺感受豐富了起來。
夫婦倆在北京東郊買了塊地,營造出一個溫馨的愛巢,過起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在那裡,他們養各種小動物,養兒子。雖為夫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卻仍然有著各自獨立的思考和表達方式,他們近幾年沉澱下來的東西竟是如此地動人。

畫筆紀錄事物

王玉平、申玲說他們有好幾年沒辦畫展了,擔心朋友們說他們都不畫畫了,因此要辦上一個,讓大家都知道他們還在認真地畫著,於是有了2010年夏天他們的這個畫展,也有了這兩本分開出版而可稱伉儷之篇的畫冊,一本叫《王玉平》、一本叫《申玲》。沒辦展覽不等於沒畫畫。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在畫的觀念、畫的想法特別是畫的態度上發生了一些變化,這些變化是悄然而然的,也是自然而然的。作為當代畫壇老將,他們的作品曾經留給人們熱烈的、表現性極強的印象,例如王玉平曾經畫的那些頗有象徵意味的大魚以及赫然醒目的人物大肖像,申玲以往畫的生活中的飲食男女,刻畫了社會轉型期中人的身份與關係,都是當代藝術中的代表。而他們大刀闊斧、濃墨重彩、性情畢現的風格,更是體現了他們鮮明的當代意識。
在這幾年的畫中,他們的風格基調基本沒有變化,變化的是他們對生活的體察更具體實在了,將藝術之思落實到物象的情狀之上,象書寫日記一樣,用畫筆記錄著他們的行旅,感受和體驗。他們的目光更多地回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也回到了自己的心靈世界裡,畫生活的片段,畫眼前的小東西,畫自己想到的和看到的事物,畫人與物的真實狀態。這樣一種心平氣和的藝術態度,看上去遠離了承擔重負的宏大敘事,但卻更多的體現了當代人率真率性的意識。正是在這種無拘無束而又充滿感性的表達中,生活的意味和意義以另一種存在的方式顯露出來,夢幻與真實、超現實與現實、生活本身與藝術本身疊合了起來,散發出繽紛的芳香。實際上,他們的這種進一步回歸精神真實的狀態是有其緣故的。王玉平的一段話值得注意:“近些年的東西,形式上、技術上豐富了,突破了,卻偏偏少了撩人心緒的東西,是我們真的比前人聰明了嗎,還是我們讓聰明給閃著了。”申玲也說到:“令我感動的是一種樸素的東西,一種自然而然的流露。現在鬧嚷嚷的藝術圈子能喚起我由衷的東西越來越少了。”正是基於這樣的感慨,他們選擇了更明確地走向內心的歸程,更多的沉浸在書寫式繪畫的詞語之中,也由此更真實地坦露出自己的性情。
因為他們的藝術態度放鬆了,他們畫的筆調也更加放鬆了。王玉平的這批畫,色彩依然強烈和率性,但色彩的結構更加自由和多變了,色彩本身的氣質和意趣衝破了形象的局限,成為耐人尋味的語言;他用丙烯加油畫棒的方法,讓人的視覺感受豐富起來;他的一批紙上丙烯畫得充滿興味,亞光的色澤傳達出極高的品質。他將生活角落中的許多小器具畫得有滋有味,讓人不能不意識到它們存在的理由。同樣,申玲的作品也更多的增添了感性。她筆下人物特別是女性的眼神和身段,還有那些各色的植物,既是看到的造型,更是體察到的意態,活脫地刻畫出生活中的個體和個體的生命。在這批作品中,她一反色彩的擅長,用素描的手法勾描眼中的見,用緩慢的線條留住了近距離品味生活與體察物象的時光。而正是在悠長的線條和淡淡的影調中,生活的光彩浮泛出來,如在午後的陽光中品嘗下午的茗香。
中國古代早把畫中“逸品”看成是精神的象徵,在後現代主義藝術的社會學樣式之後,表達事物的“狀態”也成為一種新的趨勢,由此看王玉平和申玲的新作,我們可以說,他們不僅沒有離開畫的世界,也沒有離開當代藝術的世界。

作品賞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