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齋

王獻齋

曾開設眼科診所,後棄醫從影。因所開眼科診所與明星影片公司相鄰,得以結識眾多影人。後得張石川介紹進入影界,拍攝了《滑稽大王游滬記》。隨後主演影片《孤兒救祖記》等,因成功飾演反派人物而蜚聲影壇。... 在《孤兒救祖記》、《歌女紅牡丹》、《劫後桃花》等影片中出演反派角色,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以飾演反派著稱的著名影星,被譽為“第一壞蛋”和“無賴標本”。當時輿論界曾這樣評論“在當今電影圈內飾演反派角色,演技的圓熟,深度達到‘爐火純青’者唯王獻齋一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獻齋
  • 別名:王獻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山東
  • 出生日期:1900年
  • 逝世日期:1942年
  • 職業:電影演員
  • 畢業院校:明星影戲學校
  • 代表作品:《孤兒救祖記》《玉梨魂
個人簡介,人生經歷,轉行從影,銀屏背後,難後得妻,無奈謝世,人物評價,個人成就,主要作品,製作電影,

個人簡介

王獻齋(1900—1942) ,原名王有廷,原籍山東,生於海參崴一個旅俄華僑家庭,著名電影演員。
他的童年生活在哈爾濱度過,後隨家遷居上海。他在滬江大學醫科畢業後開設眼科診所,也曾當過中國最老的精益眼鏡公司的驗光員。
1922年,由於一次偶然的機會為張石川所賞識,力勸其棄業從影,遂進入明星影戲學校學習,後任明星影片公司演員。在“明星”出品的第一部影片《滑稽大王游滬記》中扮演配角,旋主演影片《張欣生》。 他進入影壇後,很快顯露出了表演才華,成功的塑造了《孤兒救祖記》一片中的反派角色而蠻聲影壇。
王獻齋王獻齋
此後,他相繼在《玉梨魂》、《最後之良心》、《歌女紅牡丹》、《狂流》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以《最後之良心》中的暴發戶、《歌女紅牡丹》中的無賴丈夫、《劫後桃花》中的地痞、《啼笑姻緣》中的琴師影響最大,成為中國早期電影中頗負盛名的專攻反派的演員。當時輿論界曾這樣評論“在當今電影圈內飾演反派角色,演技的圓熟,深度達到‘爐火純青’者唯王獻齋一人。”第一個壞蛋的綽號響徹整個影壇。
抗日戰爭爆發後,參加上海影人劇團赴四川演出話劇。1939年回滬,在華新、華成等影片公司參與拍攝《一夜皇后》、《白蛇傳》、《葛嫩娘》等影片,曾主演《關雲長忠義千秋》。1941年,在拍攝《魂歸離恨天》後病逝。

人生經歷

轉行從影

眼科醫生入迷電影
王獻齋出生在海參崴,能說俄語,17歲隨家遷居上海,進入滬江大學研究醫科,畢業後他開設一家眼科診所掛牌行醫,上世紀二十年代初,國內精通西醫的人還很少,這是讓人羨慕的職業。有意思的是,王獻齋自己是深度近視眼,鼻樑上總架著一副厚厚的酒瓶底。
王獻齋王獻齋
1922年明星電影公司在上海成立。王獻齋常跑去看熱鬧,很快他被拍電影這個新興的行當吸引住了,進入明星影戲學校學習。一開始他客串些小角色,向家裡謊稱拍電影可以有收入,事實上他非但不領薪水,還把家裡的擺設物件拿去攝影場做道具。王獻齋對電影的痴迷熱衷,讓身邊的人都難以置信。
電影初創時期,電影演員被當作一般戲子看待,被認為是不體面的,遭到人們輕視甚至誤解。王獻齋瞞著家裡拍電影,母親得知後果然盛怒,王獻齋總是嬉皮笑臉一言不發,聽任母親發脾氣,直等到母親罵得累了,氣也平了,他給母親倒茶,好言好語央求她,母親漸漸放任不管,但始終是不贊成王獻齋拋棄正經職業去做戲子,王獻齋演的電影,她也從來不看。
王獻齋的女兒王薇,對於父親拍電影不像祖母那樣排斥,她得到的實惠是能看到最新電影的試片,她得意地向鄰居和同學解秘電影情節,炫耀她近水樓台的便利。可是當小夥伴們問她,你爸爸在電影裡演好人還是壞人啊?王薇紅了臉,支支吾吾地說演好人。她為自己的說謊和爸爸演壞人的事實感到難堪。王獻齋為拉女兒成為同盟,常買糖給她,不許她在祖母面前吐露口風說拍電影的事,其實女兒心裡想,如果爸爸不演壞人改演好人,她情願買糖給爸爸吃,還幾次要挾爸爸,如果堅持要演壞蛋,她就向祖母告發。

銀屏背後

王獻齋演反派大出風頭是因為《孤兒救祖記》的 上映。《孤兒救祖記》捧出了悲劇女星王漢倫、童星鄭小秋、和大反派王獻齋,影片反響熱烈,王獻齋一舉成名,從此成為反派專業戶,一發不可收拾。瘦臉龐,鷹勾鼻,加上嫻熟的演技,王獻齋在《最後之良心》中演的暴發戶、《歌女紅牡丹》中的無賴丈夫,《劫後桃花》中的地痞,《啼笑因緣》中的琴師,影響最大,時人評為“無賴標本”,“人類罪惡的象徵”。編劇家洪深對王獻齋頗為讚許,在多部影片中留出適合他的重要角色,王獻齋在影壇取得如此成就,洪深功勞不小。
因為近視得厲害,王獻齋平時眼鏡不離身,但他拍戲從不戴眼鏡。每次導演準備要喊“開麥拉”,他才慢條斯理地脫下眼鏡,別人都擔心萬一哪天他忘記了,一定遭導演訓斥。有時拍完幾幕鏡頭,導演想起來問他,剛才有沒有脫掉眼鏡,他裝腔作勢地說忘記了,把大家嚇得不輕,然後他又笑嘻嘻地說,自己是開玩笑的。拍了二十年電影,王獻齋從來沒因為忘摘眼鏡而造成穿幫浪費膠片的意外。
銀幕上的王獻齋“劣跡斑斑”,生活中,他卻是謙謙君子和遠近聞名的“好好先生”。有時戲份明明很多,但演職員表中,王獻齋的名字被排得很小,若是旁人,早就要向公司交涉的,只有他從沒紅臉爭過一次。他只管投入地演戲,其他都拋在腦後。
王獻齋有一本紀念冊,蒐集許多“名家題詞”,琳琅滿目。胡蝶有妙句:“王先生,你是假壞人。”影評人陸小洛寫道:“人們都以為老兄是絕頂的壞人,這就是你的成功。”導演鄭正秋題的是,“哪怕社會上人多么壞,難逃你的眉目傳神,使得壞人無所遁形。”

難後得妻

王獻齋在《真假千金》中飾陸文卿之女裝照
髮妻在婚後不久就去世了,王獻齋一直獨守鰥夫生活,抱定決心不再續弦。抗戰爆發,他參加“影人劇團”輾轉內地救亡演出,一度病倒重慶,就在最困難的時候,有一位女士無微不至地陪伴照料他,她是演員袁竹如,以前在明星公司拍戲時叫袁莉莉。兩人情愫漸生,影人劇團解散後,王獻齋帶著這位新夫人回到上海。
王獻齋不僅活躍在銀幕上,也是舞台劇的常客。女兒王薇(前妻所生)受父親言傳身教,也走上戲劇道路。有一次王獻齋在話劇《雷雨》中演魯貴,扮演“四鳳”的演員生病了,王薇臨時上陣。第一幕第一場是魯貴和女兒四鳳說鬼,講鬼故事王獻齋很在行,而且他倆是真正的父女,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無不默契,昏暗的燈光下,王薇聽得膽戰心驚,完全融入角色和舞台氣氛。演出完,大家都讚譽他們父女同台合作太完美了。
後來王薇正式成為一名演員,開始了舞台劇職業生涯。夜場散戲要十二點了,回家的弄堂又深又黑,王薇覺得陰森可怕,總是在弄堂口跑百米衝刺一樣奔向家裡。王獻齋一聽到女兒腳步聲,哪怕睡了,也要起來開了窗戶喊道:“王薇,回家咧!”女兒聽到這喊聲無形中就有了依靠壯了膽量,鬆一口氣不再疾奔。王獻齋對女兒的細微愛護讓人感動。

無奈謝世

“生路竟成死路”
四十二歲,王獻齋就匆匆離世,所有人都扼腕嘆息。過度緊張疲勞的工作是奪去他生命的無情殺手。
在拍攝《銀槍盜》時,身體本來孱弱的王獻齋要表演高難度動作,從高處跳下,而其他人則跳在他身上,結果王獻齋摔得不輕,又受到幾個人重壓,據說胃部受傷。因為片子趕著上映,請傷科醫生看過之後,王獻齋又去了攝影場,顧不上靜養,通宵達旦地拍攝。體質虛弱的他又染了風寒,起初只是輕微病症,但他總是非常忙碌,不得空閒,更不要說休息了。有時同時拍兩部戲,每日在兩個攝影場來回奔波,回到家臉色蒼白,倒頭便睡。傷寒日漸加重,竟然到一病不起的境地。
王獻齋的最後一部影片叫《生路》,戲是拍完了,他的病情卻深入膏肓。這一位從影二十年的電影界元老逝世時在上海掀起軒然大波,許多報章都刊登大幅報導。因扮演中國的“陳查禮大偵探”出名的男演員徐莘園撰寫的一幅輓聯,寥寥數筆,形象勾勒出這一位“銀幕大反派”真實的人生軌跡。上聯“燈下見奇才,表演逼真,生路竟成死路”,下聯“幕前留幻影,形容盡改,惡名即是美名”。

人物評價

反派第一號
中國早期電影史上,有一位演壞蛋出名的影星,他在生活中卻是公認的大好人。在電影剛剛進入人們視野,還不為許多觀眾所熟悉的時候,他卻為了追逐電影夢,毅然放棄眼科醫生的職業,投身到這一新潮的藝術事業中。他就是銀幕上“反派第一號”——王獻齋。

個人成就

王獻齋一生主演過多部影片,可謂將全部本領都貢獻在銀幕上。他所塑造的惡人形象,曾被時人評為“無賴標本”、“人類罪惡的象徵”。早期著名電影導演程步高認為:他的表演“不只追求表面效果,而演得似乎從裡面壞出來的,人才橫溢,出人意料”。他在銀幕上可謂壞事做盡、壞話說絕,但在實際生活中,卻是一位風度儒雅的謙謙君子,其人品頗受同行的稱道。“做人就得做一個好人,否則便自絕人群,無善結果”。這句話道出了他舞台銀幕與台下的為世心得。
王獻齋王獻齋
1942年王獻齋病世於上海,一生約演了80多部(集)影片。

主要作品

滑稽大王游滬記》(1922) 《張欣生》(1922)《孤兒救祖記》(1923) 《苦兒弱女》(1924)
王獻齋王獻齋
玉梨魂》(1924) 《最後之良心》(1925)
《可憐的閨女》(1925) 《上海一婦人》(1925)
《小朋友》(1925) 《新人的家庭》(1925)
多情的女伶》(1926) 《四月里的薔薇處處開》(1926)
好男兒》(1926) 《她的痛苦》(1926)
未婚妻》(1926) 《二八佳人》(1927)
為親犧牲》(1927) 《俠鳳奇緣》(1927)
田七郎》(1927) 《血淚碑》(1927)
真假千金》(1927) 《奮鬥的婚姻》(1928)
《女偵探》(1928) 《火燒紅蓮寺》(第2-3集)(1928)
《愛人的血》(1929) 《富人的生活》(1929)
《懺悔》(1929) 《火燒紅蓮寺》(第4-8集)(1929)
血淚黃花》(上、下集)(1929) 《火燒紅蓮寺》(第10-16集)(1930)
《三個父親》(1930) 《碎琴樓》(1930)
桃花湖》(1930) 《銀幕艷史》(1931)
歌女紅牡丹》(1931) 《舊時京華》(1931)
《如此天堂》(1931) 《生死夫妻》(1931)
《慈母》(1932) 《戰地歷險記》(1932)
啼笑姻緣》(1932) 《春水情波》(1933)
滿江紅》(1933) 《狂流》(1933)
鹽潮》(1933) 《脂粉市場》(1933)
姊姊的悲劇》(1933) 《路柳牆花》(1934)
女兒經》(1934) 《同仇》(1934)
大家庭》(1935) 《劫後桃花》(1935)
熱血忠魂》(1935) 《海棠紅》(1936)
小玲子》(1936) 《新舊上海》(1936)
古塔奇案》(1937) 《夢裡乾坤》(1937)
壓歲錢》(1937) 《社會之花》(1937)
葛嫩娘》(1939) 《杜十娘》(1940)
亂世家人》(1940) 《描金鳳》(1940)
瀟湘夜雨》(1940) 《生路》(1941)
新姊妹花》(1941) 《鐵窗紅淚》(1941)
《江南小俠》(1941) 《家》(1941)
小婦人》(1941) 《銀槍盜》(1941)
《魂歸離恨天》(1941)

製作電影

道德寶鑑 (1933) .... 導演
四月里的薔薇處處開 (1926) .... 副導演
新西遊記-第2集 (1930) .... 副導演
新西遊記-第3集 (1930) .... 副導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