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紅蓮寺(1928年張石川執導電影)

火燒紅蓮寺(1928年張石川執導電影)

《火燒紅蓮寺》是於1928年上映的武俠電影,由張石川執導,由蕭英等主演。

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意義非凡,它帶動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武俠神怪熱,此後武俠電影也成為在世界影壇上最富於中國特色的電影種類。

基本介紹

  • 導演:張石川
  • 編劇:鄭正秋
  • 主演:蕭英,鄭小秋,夏佩珍,譚志遠,鄭超凡,高梨痕
  • 製片人:尹誠
  • 出品公司:明星影片公司
  • 中文名:火燒紅蓮寺
  • 出品時間:1928
  • 發行公司:明星影片公司
  •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 拍攝日期:1928年
  • 類型:武俠
  • 片長:105分鐘
  • 上映時間:1928年
  • 對白語言:無聲
  • 色彩:黑白
演職員,電影視頻,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放映效果,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劇照劇照
位於湖南瀏陽平江兩縣交界處的趙家坪,是歷史上有名的械鬥之地。瀏陽縣地方把頭陸風陽在一次械鬥中吃了虧,便托人介紹,讓兒子陸小青拜崑崙派大師學習武功。
自幼多病的陸小青學成後返回家鄉,後父母去世,便再次離家出遊尋師。某日,陸小青至紅蓮古寺借宿,發現殿中許多鬼影向佛像禮拜,走近一看,蓮座後面有一深穴,惡臭逼人。寺中的知客僧見陸小青發現了他的秘密,便威脅他歸順寺廟,受戒為僧。陸小青不肯,知客僧欲殺小青,後見小青頗有武功,遂忽然遁去。小青欲出古寺,卻發現四周都是鐵壁。危急中,俠士柳遲從屋頂破梁而入,救出小青。路上,二人遇見軍官趙振武,趙正在尋找失蹤的長官卜文正。原來卜文正為官清正,私訪時被紅蓮寺的知客僧劫持,扣在一銅鐘內,要把他活活餓死。柳、陸讓趙振武回去搬兵,自己返回紅蓮寺打探情況,路上又遇到了紅蓮寺的廟主常德慶。常德慶發出的掌心雷令柳、陸無力招架,幸得女俠甘聯珠趕來相助,使出梅花針絕技,打敗了常德慶。此時,趙振武已引兵圍住紅蓮寺,經過一場激戰,眾人救出卜文正,破了地穴,但知園、知客二僧等卻從地道中逃跑了。
《火燒紅蓮寺》誕生在1927年中國近代史上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以後,其時國民黨屠殺昨日的同盟者共產黨人的屠刀,令社會充滿了血腥和失敗的氣氛,失望和避世的情緒也在社會上瀰漫。這部影片的問世曾被視為滿足人們逃避現實情緒的一個典型代表。但就電影本身而言,《火燒紅蓮寺》也有著特殊的意義和影響。它在商業上的成功為中國電影在市場上的立足開闢了一種電影樣式。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備註
桂武蕭英--------
-鄭小秋--------
甘聯珠夏佩珍----崑崙派女俠
總督譚志遠--------
-鄭超凡--------
-高梨痕--------

職員表

編劇:鄭正秋
製片人:尹誠

放映效果

《火燒紅蓮寺》上映後廣受歡迎,一時有萬人空巷之感。故此後在三年內連續拍出了18集,足見其商業的成功,同時更引來了無數的效仿者。從1928年到1931年,中國共上映了227部武俠神怪片。同時,片中的一些特技攝影在當時也充滿了創新意識,銀幕上的劍光鬥法、隱形遁跡、空中飛行、口吐飛劍、掌心發雷等種種絕技,也使它獲得了“武俠神怪片”的惡名。1931年,鑒於武俠神怪熱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極不相符,國民政府下屬的電影檢查委員會下令查禁包括《火燒紅蓮寺》在內的所有宣揚怪力亂神的電影,這一波武俠神怪片熱潮戛然而止。不過,一些導演遂轉至香港,並於1935年在香港拍出了第19集《火燒紅蓮寺》,武俠電影的傳統也在香港得到傳承。
劇照劇照

影片評價

1928年張石川鄭正秋拍攝的這部電影帶動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武俠電影熱,無論是從技術積累的角度,還是從題材拓展的角度來看,“武俠”兩字自此片後便成了中國電影軍械庫中的常規兵器,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從此在劍光俠影中長大。正是從這刻開始,俠客們才開始劍光鬥法、隱形遁跡、空中飛行、口吐飛劍、掌心發雷,“把食指一舉,那繚繞而上騰的一道白光便帶著法術把你的寶劍無條件地向敵人作戰”。
《火燒紅蓮寺》的攝影師叫董克毅,堪稱上世紀20年代的喬治·盧卡斯。他不僅創造出“接頂”法,把畫在玻璃板上的紅蓮寺頂與沒有寺頂的布景巧妙地拍在一起,構成完整的紅蓮寺輝煌建築,還透過真實人物與卡通形象融合的辦法表現“劍光鬥法”,在銀幕上將人任意放大和縮小,甚至完成“分身”的特技攝影技術。
為了拍攝劍俠飛行,董克毅還翻了許多資料。他根據一本美國雜誌上隻言片語,憑著想像用土法子實驗,想出了空中飛人的拍攝法。那就是中國武俠電影的傳家之寶———吊鋼絲。中國影人是如此喜歡和信任這項技術,以至把它發展到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而當年扮演“紅姑”的一代女星胡蝶,就是這樣身著戲裝、腰掛鐵絲懸在空中,在巨型電扇吹出的大風吹拂下,衣袂飄飄,攝影機關再加上層薄紗,朦朦朧朧。胡蝶儘管心中怕得要命,臉上卻作微笑狀,襯之以名山大川的背景,如神似仙向觀眾飛來,令人驚心動魄、如痴如醉。
《火燒紅蓮寺》到底火到什麼程度?三年之內連拍18集,萬人空巷!從第二集開始,《火燒紅蓮寺》乾脆拋棄平江不肖生的武俠原著《江湖奇俠傳》,劇情更加天馬行空———逃出紅蓮寺的知圓和尚聯合崆峒派與崑崙派展開惡鬥,雙方劍仙各自施展絕技,鑽天入地無所不能,勝負難分之下又互請高人,直殺得天昏地暗、鬼神同泣……這“佛道魔”三界互K的境界直讓人想起後世盛極的“劍仙”一派。只可惜當時它被冠以“武俠神怪片”的惡名,因為當時全國只有3%的民眾接受過近代科學教育,有 95%的愚民相信“怪力亂神”的存在,以至國民黨政府下屬的電影檢查委員會下令查禁“紅蓮寺”,武俠類型片的大火,就此南下香港。
1935年3月,第19集《火燒紅蓮寺》在香港誕生。廣告中寫道:“賽鐵拐神杖寶貝,豪光萬丈,金羅漢搖袖祭神鷹,瑞氣千條,活殭屍毒害向藥山,散發吐霧,飛道人不敵呂宣良,斷頭噴血。”這格局,這氣派,不就是70年前的《指環王》?
口述影像:避世武俠的商業“原罪”
當“古裝片熱”已見降溫之時,明星公司異軍突起,燃放了武俠神怪片的第一把火———《火燒紅蓮寺》,這把火一燒,竟使得武俠神怪片在影壇稱霸長達4年之久。在武俠神怪片作為片種誕生前,單純意義上的武俠片製作已經在中國影壇出現了。武俠片的誕生並不是基於某個人、某個電影公司的突發奇想,它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武俠電影產生的因素主要是兩個:一是受當時美國西部片的影響,它所採用的視覺效果和帶給觀眾的觀影快感給了中國電影界靈感;二是中國源遠流長的武俠小說,文字的形式已經非常成熟了,而且情節的描述很有鏡頭感,這為搬上銀幕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在《火燒紅蓮寺》之前就有《車中盜》、《王氏四俠》等武俠片了,只不過影響不是非常大,而《火燒紅蓮寺》一拍就是18集,而且帶動了武俠片走向了一個創作高潮。
《火燒紅蓮寺》掀起的是第一次武俠片熱潮,之所以盛行主要還是各電影公司基於商業上的考慮,發生地是在上海;第二次成規模的熱潮,是在上世紀60年代的港台地區,此時的電影人充分意識到了電影是高風險、投機性的商業產品,由胡金銓所代表的“文人武俠”到張徹強調男性情義的暴力武俠,導演的風格化展示越發凸顯,在此期間還使武俠逐漸從“刀劍”向“拳腳”過渡;第三次高潮是在80年代初的中國內地,從1983年《神秘的大佛》開始,《武當》、《神鞭》等影片隨後,到《少林寺》成就了這次高潮的最高峰;第四次熱潮,發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一批“新編”性的武俠片的拍攝為代表,《新龍門客棧》等電影使得兩岸三地的電影人聯手拍片,華語電影也進一步整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