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之

先生出身於淮安一個土大夫家庭里,今年已屆八十二歲高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潔之
  • 外文名:Wang Jiezhi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中國淮安
個人經歷,獲得榮譽,現在職位,

個人經歷


早年,在淮安中學讀書的時候,他就十分喜愛字畫古玩。他記得,他曾請過朱雀橋的翰林徐鐘恂、南門口的優貢何子久、大魚市口的周鈞翰林、河下的王鴻翔翰林等人畫過扇面,題過詩詞,寫過條幅。他曾將這些人的字畫一直珍藏,可惜,一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使這些遺物蕩然殆盡。1924年王潔之十八歲,為了謀業,他離開淮安,在淮安人周作民開辦的金城銀行漢口分行當職員。隨後,他在光華火油公司、誠孚信託公司、恆源紗廠、北洋紗廠等處任會計主任、總會計師、稽核、副經理、代經理等職,最後,曾任金城銀行總行的專員,直至離休。
1937年蘆溝橋事變,抗日戰爭爆發,我國大片疆土淪陷,日本帝國主義不但對我中華進行武力侵略,同時,也進行了文化擄奪,一些日本文化商人乘機在我國以極低的價格收買古玩,運回日本。王潔之深知我國古瓷在國際上素負盛譽,為各國博物館和收藏家覬覦。眼看我中華民族瑰麗的文化藝術及勞動人民聰明智慧的結晶一件件被侵略者劫擄,流落異邦,他疾首痛心,因此,他決定憑藉自己有限的財力,儘可能地收購一些精美的古瓷精品,為保存祖國國粹盡心費力。有時,他為了購得一件上乘的古瓷,不惜變賣財產,傾力購之。王潔之收購古瓷,完全是以收藏為本,絕不轉售求利。他在工作之餘將購之的古瓷細細品玩,慢慢欣賞,深入研究,終於由愛好而漸成癮癖,從而成為一位有很高造詣的古玩鑑賞家、收藏家。

獲得榮譽

粉碎“四人幫”後,在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精神鼓舞下,王潔之將他珍藏幾十年的宋哥窯六角葵花筆洗、明宣德青花白龍大盤、明宣德牡丹花大盤、明宣德青花大盤、明宣德青花把杯、清康熙魚藻盤、清雍正鬥彩高足杯、清雍正粉彩八仙桃盤、清乾隆青釉長方水盂等九件精美古瓷品捐獻給上海博物館。為了表彰王潔之先生的愛國熱忱,上海市人民政府給他頒發了“褒獎狀”,並給予他優厚的獎金。上海博物館授予他“博物館之友”的榮譽稱號。 王潔之先生告訴筆者,他捐獻的九件(據《上海民革》報稱,王潔之先生後又捐獻六件明朝瓷器給國家)古瓷中,尤以兩件異常珍貴。一件是明宣德青花白龍大盤,其直徑大,圖案精美,色彩絢麗,造型別致,據知,全國現僅存二隻。另一件是宋朝哥窯六角葵花筆洗。哥窯,是宋代著名瓷窯之一,產品製作精緻,一向為朝廷專用。其特點是器物通體布滿裂紋,稱為“開片”。所謂開片,原是因坯體與釉膨脹係數不同,在燒制過程中造成的缺陷,陶瓷工人有意識的再加以利用,成為獨特的裝飾手法。王潔之先生捐獻的宋哥窯六角葵花筆洗,通體布滿勻稱的裂紋,雖已問世傳遞一千餘年,但仍完整無損,博物館的行家說,這隻珍品,在國內實為罕見。

現在職位


王潔之先生現是民革成員、上海文史館館員、上海“文物之友”社理事,雖然年事已高,但他仍為祖國四化建設出謀獻策。最近,他隨劉靖基、張承宗等參加接見了老友——香港中華商會會長王寬誠、香港工商界著名實業家唐翔千等人。王老還告訴我,他曾於1963年、1982年兩次回到故鄉淮安。談到家鄉小吃,至今,他還對文樓的湯包、黃二的餃子念念不忘、。他說,如有機會,他還想回故鄉去看看,再次領略故鄉的風土人情。當然,如果能為家鄉盡些綿薄之力,那更是他願意和高興的事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