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惠(南宋末年的宮庭女官、詞人)

王清惠(南宋末年的宮庭女官、詞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清惠,約活動於宋度宗鹹淳至元世祖至元(1265—1294)前後。宋度宗昭儀。恭帝德佑二年(1276),臨安(今浙江杭州)淪陷,隨三宮一同被俘往元都,後自請為女道士,號沖華。現存詩四首,詞一首,皆融個人遭遇與國破家亡去國懷鄉於一爐,為亡國遺民長歌當哭之作,格調低回悲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清惠
  • 別名:號沖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公元1265年
  • 逝世日期:公元1294年
  • 職業:詩人,昭儀,女道士
  • 代表作品:《搗衣詩呈水雲》《送水雲歸吳》
簡介,作品,詩作,詞作,和詞,評價,

簡介

德佑二年(1276年)正月,元兵攻入臨安,宋理宗謝後、宋度宗全後不顧文天祥張世傑等人的反對,帶領年僅六歲的宋恭趙顯出降。
王清惠王清惠
三月,王清惠隨恭帝帝宮三千人作俘北上。途徑北宋時的都城汴梁夷山驛站,在驛站牆壁上題詞《滿江紅·太液芙蓉》。這是王清惠留下的唯一一首詞。據說此詞被數月後也被挾迫北行的謝太后看到,因而傳遍中原。是時,文天祥正囚於金陵,見到此詞,不僅和了一首,還又代作了一首,可見兩人靈犀之同一。其他詞人,如鄧光薦汪元量等皆有詞相和。
王清惠至上都(今蒙古正藍旗東),授瀛國公書,汪元量黃冠道人身份南歸時,王清惠曾作《送水雲歸吳》相贈。後,挽髻為道,道號沖華,客死北地。

作品

詩作

搗衣詩呈水雲
妾命薄如葉,流離萬里行。
燕塵燕塞外,愁坐聽衣聲。
秋夜寄水月水雲二昆玉
萬里倦行役,秋來瘦幾分。
因看河北月,忽憶海東雲。
李陵台和水雲韻
李陵台上望,答子五言詩。
客路八千里,鄉心十二時。
孟勞欣已稅,區脫未相離。
忽報江南使,新來貢荔枝。
送水雲歸吳
詩前小序:水雲留金台一紀,琴書相與無虛日,秋風天際,束書告行,此懷愴然,定知夜夢先過黃河也。一時同人,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分韻賦詩為贈。他時海上相遇,當各說神仙人語,又豈以世間聲律為拘耶?
朔風獵獵割人面,
萬里歸人淚如霰。
江南江北路茫茫。
粟酒千锺為君勸。

詞作

太液芙蓉,渾不似、舊時顏色。
曾記得、春風雨露,玉樓金闕。
名播蘭簪妃后里,暈潮蓮臉君王側。
忽一聲、顰鼓揭天來,繁華歇。
龍虎散,風雲滅。千古恨,憑誰說。
對山河百二,淚盈襟血。
驛館夜驚塵土夢,宮車曉碾關山月。
嫦娥、於我肯從容,同圓缺。

和詞

1.汪元量滿江紅·和王昭儀韻
天上人家,醉王母、蟠桃春色。
被午夜、漏聲催箭,曉光侵闕。
花覆千官鸞閣外,香浮九鼎龍樓側。
恨黑風吹雨濕霓裳,歌聲歇。
人去後,書應絕。腸斷處,心難說。
更那堪杜字,滿山啼血。
事去空流東汴水,愁來不見西湖月。
有誰知、海上泣嬋娟,菱花缺。
2.文天祥滿江紅·燕子樓中
和王夫人《滿江紅》韻,以庶幾後山《妾薄命》之意。
燕子樓中,又捱過、幾番秋色。
相思處、青春如夢,乘鸞仙闕。
肌玉暗銷衣帶緩,淚珠斜透花鈿側。
最無端、蕉影上窗紗,青燈歇。
曲池合,高台滅。人間事,何堪說。
向南陽阡上,滿襟清血。
世態便如翻覆手,妾身元是分明月。
笑樂昌、一段好風流,菱花缺。
3.文天祥【滿江紅·試問琵琶】
代王夫人作。
試問琵琶,胡沙外、怎生風色。
最苦是、姚黃一朵,移根丹闕。
王母歡闌瑤宴罷,仙人淚滿金盤側。
聽行宮、半夜雨淋鈴,聲聲歇。
彩雲散,香塵滅。銅駝恨,那堪說。
想男兒慷慨,嚼穿齦血
回首昭陽辭落日,傷心銅雀迎新月。
算妾身、不願似天家,金甌缺
4.鄧光薦滿江紅·王母仙桃
王母仙桃,親曾醉、九重春色。
誰信道、鹿銜花去,浪翻鰲闕
眉鎖姮娥山宛轉,髻梳墜馬雲欹側。
恨風沙、吹透漢宮衣,余香歇。
霓裳散,庭花滅。昭陽燕,應難說。
想春深銅雀,夢殘啼血。
空有琵琶傳出塞,更無環佩鳴歸月。
又爭知、有客夜悲歌,壺敲缺。
5.彭孫貽滿江紅·王母仙桃
【滿江紅·其一】
次文山和王昭儀韻。昭儀“願嫦娥相顧肯從容,隨圓缺”句,須於“相顧”處略讀斷,而是決絕語,不是商量語。然文山所作二結句又高出昭儀上,讀之悲感,敬步二闋。
曾侍昭陽,回眸處、六宮無色。
鼙鼓、漁陽塵起,瓊花離闕。
行在猿啼鈴斷續,深宮燕去風翻側。
只錢塘早晚兩潮來,無休歇。
天子氣,宮雲滅。天寶事,宮娥說。
恨當時不飲,月氏王血。
寧墜綠珠樓下井,休看青冢原頭月。
願思歸、望帝早難還,刀還缺。

評價

王清惠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女子。1276年三月,隨三宮作俘北上。途徑北宋時的都城汴梁夷山驛站,勾起王清惠深切地亡國之痛,在驛站牆壁上題了詞《滿江紅·太液芙蓉》。這首詞後被傳遍中原。文天祥鄧光薦汪元量等皆有詞相和。
“太液芙蓉,渾不似、舊時顏色”,一聲長長的嘆息:皇宮太液池中的荷花,原來嬌艷無比,但今是昨非,已失去往日顏色。這裡以花喻人,指自己已失卻往日容顏。太液池,指皇宮的池苑,漢唐兩代皇家宮苑內都有太液池。白居易長恨歌》中有“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的詩句,唐玄宗時,楊貴妃常在太液池中洗浴。但經過安史之亂後,明皇回到長安,景物依舊,但故人不在,令明皇無限感傷。王清惠以劫後餘生的皇宮裡的荷花自比,是很符合她的嬪妃身份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王清惠以此自喻的意思,表明自己立志保全名節的志氣。
“曾記得,春風雨露,玉樓金闕。名播蘭馨妃后里,暈潮蓮臉君王側。”今日的淒清飄零,自然使她想起往昔的榮華、歡樂。玉樓金闕,雨露承恩,享不盡的榮華富貴。“春風雨露”,用花承春風雨露,喻指人得浩浩皇恩。“玉樓金闕”,借環境渲染景象,從皇宮的富麗堂皇,渲染繁華生活。“名播蘭馨妃后里,暈潮蓮臉君王側”,從寫花自然過渡到寫人,寫自己在皇宮裡受寵幸的生活。“蓮臉”二字,不僅說自己面容美如荷花,又照應前面的“太液芙蓉”。美好的生活總是令人留戀的。對舊日官廷無限眷戀之情,卻反襯出今日的可悲。通過文勢上的跌宕。寫作者感情上的巨變。
“忽一聲鼙鼓揭天來,繁華歇。”鼙鼓,軍中所擊的鼓,藉以指軍事行動。白居易長恨歌》中說:“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忽然一聲鼙鼓驚天動地,元兵洶湧而來,直搗臨安。使住在深宮裡的高貴妃子,猛然發覺,一朝繁華已煙消雲散了。“忽一聲”突如其來:“揭天來”,元兵的洶湧氣勢:“繁華歇”,則高度概括德祐之變。“繁華”二字,既指繁華生活,也指逸樂時代。
“龍虎散,風雲滅”,由江山巨變,瀉出胸中的亡國之恨。南宋朝廷已經土崩瓦解,君臣流散,大勢已去。《易經》上有“雲從龍,風從虎”的說法。“龍虎散”,指南宋君臣潰散,“風雲變”,比喻政治上的威勢消失。
“千古恨,憑誰說?對山河百二,淚盈襟血。”山河破碎。人如飄絮。這千古遺恨,憑誰訴。“山河百二”《史記。高祖本紀》中講關中險要謂:“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山河百二”喻指宋代江山。雖“山河百二”,亦不足恃。這是偏安於江南一隅的南宋王朝犯下的一個大錯。王清惠一個紅粉佳人,能有詞政治見解,亦屬可貴。
“驛館夜驚塵土夢,宮車曉輾關山月。”詞人從個人的遭遇寫到國家的命運,又回頭來定自己的目前處境。“驛館”,是古代官辦的交通站的旅館。“塵土夢”,說在旅館裡夜間做夢也是塵土飛揚的一派戰亂場景。這兩句說明作者是羈旅途中。飛揚的塵土意謂戰亂景象。宮妃們饑寒露宿,翻山越嶺,駛向花的關塞,征途之苦可想而知。
“問姮娥、於我肯從容,同圓缺。”對王清惠來說,一位“暈潮蓮臉君王側”的皇妃,一朝淪為敵俘。是忍辱求榮?還是保持節操?她仰望天空冰冷的月亮,陷入深深地思考之中:月里嫦娥呀,您容許我追隨你,去過同圓缺,共患難的生活嗎?
古人曾講:“作詩,不可以無我”(見清。袁牧《隨園詩話》)。詩乃詩人個性之寫照。詞亦如此。如東坡居士為人灑脫,不拘小節,其詩為豪邁一派。柳永多出入市井,其詩則偏於婉約,寫情尤多。清惠的詞,藝術個性較為突出,將其惋惜、悲痛、驚恐、悽苦複雜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既可信,又維妙維肖。文貴有情,這首詞傳唱良久之原因,蓋由於此吧。王清惠作的此詞,又是其身分的反映。王清惠畢竟是一位昔日受寵的嬪妃,一個弱女子,此時捏在敵人的手掌心裡,能做什麼?委身求榮非其所願,出世而去過清靜寂寞的生活,不也是一種反抗么?雖然軟弱,但這種反抗不更符合王清惠其人的性格么?後來王清惠就去當女道士,了結了一生。可見她寫這首詞時,也就是當她“問姮娥、於我肯從容,同圓缺”時,已經打定要脫離塵世。對她而言,這樣做實在唯一可行的辦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