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敏(衛生部聽覺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

王正敏(衛生部聽覺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正敏,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家。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教授,主任醫師。2013年11月14日被學生舉報,披露其院士評選內幕。2013年11月16日,被學生舉報抄襲造假。

2014年1月2日,據央視報導,中科院院士王正敏近日被學生王宇澄舉報學術抄襲、科研剽竊等。王宇澄稱王正敏至少57篇論文涉抄襲,還“克隆”國外“人工耳蝸”樣機冒充自主研發。央視記者調查發現,王正敏團隊以各種名義報項目,僅2012年就獲經費4000多萬。

2014年1月7日,中科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的劉新恆、戚正武洪國藩姚開泰向中科院寫聯名信,要求中科院對王正敏予以除名。

2014年1月7日,中科院就王宇澄舉報王正敏學術造假一事作出回應,稱此事正在調查當中,將嚴格按照有關程式處理。目前,中科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常委會已成立由相關領域院士組成的專門工作小組進行進一步核查和研究。對媒體報導的一些投訴信未涉及的新問題,也正在開展相關調查。據中科院相關負責人介紹,2012年11月,中科院學部收到復旦大學附屬耳鼻喉科醫院王宇澄對其老師王正敏院士的投訴,學部隨即致函復旦大學,要求對投訴情況進行調查核實。2013年9月,學部收到復旦大學回函和調查報告。中科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常委會隨即開會進行了專題研究,目前正在進行進一步調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正敏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35年
  • 職業: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家
  • 畢業院校:瑞士蘇黎世大學
  • 主要成就:中國科學院院士
簡介,研究課題,遭學生舉報,涉嫌論文造假 科研“克隆”,涉嫌論文造假被接受調查,多名院士推薦人要求中科院對王正敏除名,中科院回應:目前正在進行進一步調查,履歷,兼職,獲獎,開創,時事熱點,

簡介

1935年出生於上海。1955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現復旦大學)醫療系。1982年獲瑞士蘇黎世大學博士學位。現任衛生部聽覺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上海市聽覺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兼任中華醫學會理事,第二屆國際聽覺、視覺生物物理大會主席。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醫學會耳鼻喉科學會名譽主委,國際顱底學會創始委員、委員。美國《顱底外科雜誌》編委,《中國眼耳鼻喉科雜誌》主編,衛生部國家繼續教育專家組成員,第一、二、三、五屆亞太國際人工耳蝸大會理事。 世界聾聯聽覺醫學委員會委員,香港大學榮譽教授,美國俄州萊特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
王正敏王正敏

研究課題

長期從事聽覺醫學和耳神經-顱底顯微外科的研究,是我國此領域的主要開拓者和國際顱底外科學會創始人之一。組織並主持國產人工耳蝸的研製。創建了衛生部聽覺醫學重點實驗室。在保護和重建神經功能的耳外科、顱底神經血管區顯微外科、自主創新的人工耳蝸和內耳細胞損傷修復機制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使聾殘人復聰率和耳神經-顱底疾病治癒率得到明顯提高,使我國在該領域位居國際先進行列並培養了一批優秀科技人才。
王正敏王正敏
其得意門生王傑所開展的乳突根治術+鼓室成形術及聽力重建術、各種鼻竇內窺鏡手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近年來在微創治療視神經外傷淚道阻塞等鼻眼相關疾病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在臨床科研中發表論文十餘篇。已完成局、院級科研項目一項、在研一項,並參加《聲帶顯微外科學》的編寫工作。

遭學生舉報

2013年11月16日,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醫師王宇澄舉報其導師、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王正敏教授涉嫌學歷造假、學術抄襲、院士申報材料造假等問題。復旦大學回應稱,經查未發現王正敏存在學術不端,但確有學術不規範之處,校方還將繼續關注並作出及時回應。
據了解,舉報者王宇澄是王正敏的學生兼前任助手。早在2012年初,王宇澄已向校方提交過舉報材料,復旦大學學術規範委員會隨即啟動調查工作,並於今年8月形成調查報告,同時上報中科院。
這份對外公開的調查報告涉及三方面問題。其一,認定王正敏提供的醫學博士學位證書已獲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定,學歷造假問題不存在;其二,王正敏作為合作者之一發表的幾篇中文論文中,有些論文內容高度重複,屬重複發表,儘管王正敏均稱其“是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列為論文的合作者”,但此做法在學術態度上是不實事求是的;其三,在王正敏編著或主編的《耳顯微外科》等三本書中,在未取得國外著作著作權的同意下,對原著圖片重新描畫,使用大量插圖且未註明出處,“此做法不符合國際公認的學術規範”。
復旦大學學術規範委員會在處理意見中認為,王正敏必須就編寫專著中存在的學術不規範行為向原作者作出書面道歉,以及就院士申報論文材料中的不實事求是做法向中國科學院作出說明。

涉嫌論文造假 科研“克隆”

人民網北京2014年1月2日電 據央視報導,中科院院士王正敏近日被學生王宇澄舉報學術抄襲、科研剽竊等。王宇澄稱王正敏至少57篇論文涉抄襲,還“克隆”國外“人工耳蝸”樣機冒充自主研發。央視記者調查發現,王正敏團隊以各種名義報項目,僅2012年就獲經費4000多萬。
王正敏是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的醫生,2005年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報導稱,在王正敏申報院士的時候,王宇澄正是他的秘書,目睹了王正敏為當上院士提交論文的全過程。王宇澄說在王正敏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候選人論著目錄附屬檔案材料中,第六頁的271篇論文至少有57篇涉嫌造假。論文造假手法之一便是將自己的專著而選為外科醫書的內容拆分成14篇論文發表在中國眼耳鼻喉科雜誌上。
王宇澄說,王正敏論文造假的手法之二是一稿多投。一篇論文在國內刊物發表了以後,又在國外刊物上發表,這樣在計算學術成果時當成兩篇學術論文。王正敏論文造假的手法之三是把發表在中國眼耳鼻喉科雜誌上的非研究性文章,包括發刊詞、專家筆談、我如何做等欄目的小品文也列入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候選人論著目錄附屬檔案材料。
據報導,王宇澄舉報王正敏依靠違規學術成果當選中科院院士的材料里還有一項最主要的指控是關於著作抄襲,被抄襲者是王正敏的導師,被譽為耳神經科學之父的瑞士蘇黎世大學教授烏果費緒。王宇澄稱,王正敏的第一本專著《耳顯微外科》有一百多幅耳部手術的手繪圖,和烏果·費緒教授專著中的圖片相同,但並未註明圖片來源,書中參考文獻里也沒有提到費緒教授的專著。而王正敏的另外兩部專著《顱底外科學》和《王正敏耳顯微外科學》,也同樣存在類似的抄襲行為。2003年王正敏開始寫作他的第三本專著《王正敏耳顯微外科學》,王宇澄參與了編輯工作,目睹了王正敏抄襲的全過程。

涉嫌論文造假被接受調查

復旦大學學術規範委員會認定王正敏在申報科學院院士過程中,申報論文材料有“不實事求是”行為。
造假一
論文“一稿多投” 計算學術成果翻倍
王正敏是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的醫生,2005年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在王正敏申報院士的時候,王宇澄正是他的秘書,目睹了王正敏為當上院士論文造假的全過程。王宇澄說,在王正敏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候選人論著目錄附屬檔案材料》中,被列入的271篇論文至少有57篇涉嫌造假。其論文造假的手法之一便是將自己的專著《耳顯微外科》一書的內容,拆分成14篇論文,發表在《中國眼耳鼻喉科雜誌》上。
現任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醫師的王宇澄說:“他的雜誌和他的書的內容是一模一樣的,第一章耳聾手術,他這個論文也叫耳聾手術,發表過以後,他又在2005年報院士的時候把它當做正式研究論文放進去,這樣有14篇。”
王宇澄說,王正敏論文造假的手法之二是“一稿多投”,一篇論文在國內刊物發表了以後,又在國外刊物上發表,這樣在計算學術成果時當成兩篇學術論文。
學術成果 竟然抄襲他人著作
王正敏論文造假的手法之三是,把發表在《中國眼耳鼻喉科雜誌》上的非研究性文章,包括“發刊詞”、“專家筆談”、“我如何做”等欄目的小品文,也列入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候選人論著目錄附屬檔案材料》。
王宇澄舉報王正敏依靠違規學術成果當選中科院院士的材料里,還有一項最主要的指控是關於著作抄襲,被抄襲者是王正敏的導師,被譽為“耳神經科學之父”的瑞士蘇黎世大學教授烏果·費緒。
王宇澄告訴記者,王正敏的第一本專著《耳顯微外科》有100多幅耳部手術的手繪圖,和烏果·費緒教授專著中的圖片相同,但並未註明圖片來源,書中參考文獻里也沒有提到費緒教授的專著。
王正敏的另外兩部專著《顱底外科學》和《王正敏耳顯微外科學》,也同樣存在類似的抄襲行為。2003年王正敏開始寫作他的第三本專著《王正敏耳顯微外科學》,王宇澄參與了編輯工作,目睹了王正敏抄襲的全過程。
造假二
“克隆”國外樣機 獲國家專利巨額經費
復旦大學學術規範委員會認定王正敏在申報科學院院士過程中,申報論文材料有“不實事求是”行為。不過隨著記者調查的深入,隱藏在王正敏院士背後更多的秘密被揭開。2003年,王正敏領銜的技術團隊成功研發了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人工耳蝸,那么這種人工耳蝸又是如何被研發出來的呢?
人工電子耳蝸是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項聾人康復新技術,重度聽力言語障礙病人植入後,通過言語康復訓練以後,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用聽覺和言語與人交流、融入社會。1982年,澳大利亞科利爾22型人工耳蝸通過FDA認可,成為世界首先使用的多通道耳蝸裝置。王正敏作為中國最早做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的醫生之一,他最早提出了研發中國的人工耳蝸。
於是,王正敏找到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的范寶華,讓他想辦法得到了澳大利亞科利爾公司的人工耳蝸樣機。
作為王正敏研發團隊的主要研發人員之一、上海聽覺醫學研究所的高級工程師沈義虎具體負責破解國外人工耳蝸樣機的晶片。這位研發人員承認,他們的人工耳蝸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研發,而是模仿了澳大利亞科利爾公司的產品。
沈義虎說,他們通過對科利爾人工耳蝸晶片內部電路的提取、分析、整理,研究他們的晶片技術原理、設計思路、工藝製造和結構機制,然後依葫蘆畫瓢做出了自己的晶片,這個過程花了近兩年的時間。但為了避免科利爾公司找麻煩,他們在外觀和線路等環節做了修改。
1997年,王正敏團隊研發的“多道程控人工耳蝸”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2004年,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與上海力聲特醫學科技有限公司簽訂技術轉讓契約,對國產人工耳蝸進行產業化。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為了爭取國家、省市科研經費,王正敏研發團隊和上海力聲特醫學科技有限公司以各種名義向有關部門申報項目。
記者了解到,僅在2012年,他們就獲得國家級項目兩個,獲得專項經費4000多萬,其中,“國產人工耳蝸及臨床技術研究項目” 獲得國家衛生部專項科研經費2171萬元;“上海力聲特人工耳蝸建設項目”獲得國家工信部經費2138萬元。

多名院士推薦人要求中科院對王正敏除名

王正敏2005年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時候,一共有7名院士推薦人。最近,其中4名推薦人向中國科學院寫聯名信,要求中科院對王正敏予以除名。
這四位寫聯名信的院士是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的劉新垣戚正武洪國藩姚開泰。4名院士在聯名信中列舉了王正敏涉嫌論文造假的內容,一是他將個人專著《耳顯微外科》中的大部分內容拆為14篇文章放在他自己主編的《中國眼耳鼻喉科雜誌》上發表。這些都是假論文。二是他把非研究性的一般性文章(43篇),冒充正式研究論文放入院士申報材料中。
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新垣:這個是地地道道的學術造假。我們選取院士,哪怕是有一篇論文有一點瑕疵,不是說作假了,瑕疵都不行。科學院不允許這樣的人存在的,不允許這樣帶著作假的人存在。
劉新垣是著名分子生物學家,一直在中國科學院生化與細胞研究所工作。另一名推薦人姚開泰是著名病理生理學家,現為南方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科學院院士姚開泰:我的態度就是中國科學院對這樣的情況,應該有一個明確的表態,是不是?但是中國科學院的章程,應該像這樣的話就是說,他有那么多都是抄襲的,是不是?他不符合我們科學院士的標準。
《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中院士候選人行為守則》明文規定,“被推薦人附屬檔案材料”的提供者要對材料的真實性負責,包括不得編造學術、專業技術經歷和國籍證明,不得作虛假陳述,不得提供關於研究成果等方面的不實信息。
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新垣:實際上是我們也是審查不嚴,我們承認有責任的,我們應該承擔責任,我們負起責任,當時推薦他,是我們的錯誤。
劉新垣說,他們當時只看了推薦材料,並沒有審查《增選候選人論著目錄附屬檔案材料》。
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新垣:當時就聽人家說,就是有一個老的資深科學家,他們單位(復旦大學)也向我們推薦,我們相信了,我們相信了單位(復旦大學)。

中科院回應:目前正在進行進一步調查

2014年1月7日,中科院就王宇澄舉報王正敏學術造假一事作出回應,稱此事正在調查當中,將嚴格按照有關程式處理。目前,中科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常委會已成立由相關領域院士組成的專門工作小組進行進一步核查和研究。對媒體報導的一些投訴信未涉及的新問題,也正在開展相關調查。
據中科院相關負責人介紹,2012年11月,中科院學部收到復旦大學附屬耳鼻喉科醫院王宇澄對其老師王正敏院士的投訴,學部隨即致函復旦大學,要求對投訴情況進行調查核實。2013年9月,學部收到復旦大學回函和調查報告。中科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常委會隨即開會進行了專題研究,目前正在進行進一步調查。

履歷

1955年9月-1960年9月上海第一醫學院眼耳鼻喉科醫院任住院醫師、講師。1978年5月-1985年6月在上海第一醫學院眼耳鼻喉科醫院任科副主任、講師。
1985年7月至今任復旦大學(原上海醫科)耳鼻喉國家重點學科主任、211工程重點學科主任、衛生部聽覺醫學實驗室主任、上海市聽覺醫學臨床中心主任、上海市聽覺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耳鼻喉科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流動站負責人。
2005年,王正敏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並且是當今耳鼻喉學界唯一的一名中科院院士。同時擔任上海醫學會耳鼻喉科學會名譽主委,國際顱底學會創始委員,美國《顱底外科雜誌》編委,《中國眼耳鼻喉科雜誌》主編,衛生部國家繼續教育專家組成員,第一、二、三、五屆亞太國際人工耳蝸大會理事,世界聾聯聽覺醫學委員會委員,香港大學榮譽教授,美國俄州萊特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

兼職

中華醫學會理事、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上海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主任委員、名譽主任委員;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學部委員;美國<<顱底外科雜誌>>編委、<<中國眼耳鼻喉科雜誌>>主編、<<耳鼻喉-頭頸外科>>雜誌副主編、衛生部國家繼續教育專家組成員、第三屆亞太國際人工耳蝸大會理事。 曾任國際聽力學學會執委、世界聾聯聽覺醫學委員會委員、香港大學榮譽教授、美國俄州萊特大學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國際顱底學會籌備委員、委員。

獲獎

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兩項、省部級獎16 項;主編或參與撰寫專著12 本,論文152 篇;己培養博士後3 名,博士28 名。多次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上海市勞模、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醫學榮譽獎、上海市育才獎等獎項。

開創

顱底手術,曾是讓不少外科醫生望而卻步的“禁區”。顱底這塊腦部和五官相接的地方,不僅血管非常密集,還有三叉神經面神經等12對顱神經。手術全程都要在顯微鏡下進行,稍有差池,就會給病人造成嚴重後果,這樣的“地帶”,腦外科醫生和五官科醫生都不敢輕易觸碰。從瑞士蘇黎世大學留學回國的耳鼻喉科博士王正敏開創了中國首例側顱底手術。

時事熱點

2012年10月1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正敏教授蒞臨首大耳鼻喉醫院指導工作,首大名譽院長、耳科首席專家趙嘯天,耳科主任馬宏敏鼻科副主任盛發軍等人熱情接待了來訪貴賓。
王正敏(右五)到首大耳鼻喉醫院王正敏(右五)到首大耳鼻喉醫院
王正敏與首大的醫護人員進行了親切的交談,並視察了耳鼻咽喉各診區及醫院的整體環境:包括候診室、治療室、手術室、輸液大廳、公共區、會診室、眩暈中心、聽力檢測中心等,對醫院配備的高端醫療設備給予了高度評價。
參觀過程中,王正敏還向趙嘯天詳細了解了首大耳鼻喉醫院的地理位置、設施布局、人員配備、醫療設施等,認為首大的辦院理念與思路非常正確,鼓勵醫生們要充分利用好尖端的醫療設備,造福北京以及全國的耳鼻喉患者。
王正敏長期從事聽覺醫學和耳神經-顱底顯微外科的研究,是我國此領域的主要開拓者和國際顱底外科學會創始人之一。而趙嘯天作為王正敏的學生,也是中國最早精通人工蝸植入術的專家之一,所做的人工耳蝸植入術超過1000例。此刻在首大醫院手術室外,王正敏對自己的得意門生趙嘯天,以及他帶領的首大醫院都寄予了殷切的希望,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正敏(左)與趙嘯天討論耳科學進展王正敏(左)與趙嘯天討論耳科學進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