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剛

王本剛

王本剛(1925—1949) 威海衛羊亭鎮杜家村人。華東一級人民英雄。童年受到鄧世昌等愛國將士英雄氣概的深刻感染,萌發了為祖國為民族而戰的宏願。1943年12月,他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開始在羊亭區中隊作戰1,後被選拔到威海獨立營。1949年1月9日,淮海戰場人民解放軍下達追殲殘敵的任務。王本剛率三營直撲張廟堂,在衝鋒時頭部中彈,壯烈犧牲。

基本介紹

  • 本名王本剛
  • 出生地: 威海衛羊亭鎮杜家村
  • 出生時間:1925年
  • 去世時間:1949年1月9日
  • 主要成就:華東一級人民英雄
  • 性別:男
人物生平,主要事跡,英勇犧牲,

人物生平

1943年,王本剛18歲時,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隊伍。
1944年4月29日,威海獨立營夜襲羊亭偽據點,一舉攻克並俘敵30餘人。在戰鬥中,王本剛奮勇殺敵,繳獲了兩支步槍,受到了領導和戰友們的好評。
1944年8月,東海軍分區集中文東、文西、榮成三縣獨立營,挺進威海,先後攻克了24處據點,消滅日偽軍400餘人。在這幾次戰鬥中,王本剛衝殺在前,主動要求承擔最危險、最艱苦的戰鬥任務。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首長的好評,戰友們的信任。部隊黨組織根據他入伍後的表現和本人的多次申請,批准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勝利後,王本剛隨同所在部隊,編入華東野戰軍九縱第二十七師第八十一團。
1946年在膠東樓子底戰鬥中,王本剛一馬當先,揮動著駁殼槍沖在隊伍的最前面。他接連射擊,彈無虛發,一連打死10名敵人。在他的帶動和影響下,戰士們奮勇出擊,打得敵人死傷累累,狼狽逃竄。
1947年在膠東道頭戰鬥中,王本剛所在營擔任主攻任務。戰鬥打響後不久,負責前沿指揮的營教導員便負了重傷。王本剛聞訊後,立即趕到前沿,主動擔起了指揮員的責任。他組織擔任主攻任務的第八連,及時向敵人陣地發起進攻,從而保證了戰鬥任務的順利完成。
在大麻灣戰鬥中,王本剛帶領部隊擔任搶救傷員的任務。在密集的炮火中,王本剛沉著冷靜,一面指揮部隊進行還擊,壓制敵人火力;一面不顧危險,仔細觀察敵人火力部署情況。他看準了敵人火力薄弱部位後,立即帶領部隊衝出了敵人的包圍,轉移到安全地點。當他得知附近一個村子已經被敵人控制,還留有我軍部分傷員時,心裡非常著急,因當時的情況,對我十分不利,如去搶救傷員,就要冒重新被敵包圍的危險。此時此刻,王本剛想到的不是個人的安危,而是傷員們的安全。經過周密的思考,決定採取快速的打法進村搶救傷員。他帶領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進村去,未等敵人緩過神來,已帶領部隊救出傷員遠走高飛。
王本剛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還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工作者。
王本剛入伍前因家貧,沒上過學,為了適應工作的需要,他以頑強的毅力和刻苦的精神,如饑似渴地學習文化知識和政治理論。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堅持不懈的努力,他不僅可以看書讀報,還可寫戰鬥總結、情況報告等文章。
王本剛視民眾為父母,更把戰士當成自己的親兄弟。他當幹部後,始終與戰士們同吃同住。因他熱情坦率,平易近人,處處關心愛護戰士,從而受到了戰士的尊敬和信任。
1948年11月初,淮海戰役打響,王本剛所在華東野戰軍九縱第二十七師第八十一團第三營擔任團的第一梯隊,奉命截擊由海州向徐州龜縮之敵。王本剛帶領全營指戰員經過一夜65公里的急行軍,於11月9日天亮前及時趕到了預定伏擊地點。但敵人改變了原行軍路線,使我部撲了空。
王本剛遂與營、連幹部一起,認真分析了面臨的形勢,經過分析和研究,大家一致同意乘天未亮,向附近有敵軍的林家圩子發動襲擊。經過短暫的準備之後,王本剛帶部隊悄悄向村里摸去。接敵後,他一聲令下,槍聲、手榴彈爆炸聲和喊殺聲響成一片。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尚在夢中的敵人措手不及,亂成一團。許多敵兵連褲子也沒來得及穿,便稀里糊塗當了俘虜。這一仗,第三營不僅重創了敵軍,俘虜敵軍500餘人,還截敵一部於堰頭鎮,為兄弟部隊全殲這股敵軍贏得了時間。
1948年12月4日,王本剛奉命追擊敵人的第三營,經過十幾個小時的急行軍,終於在練樓附近追上了敵人。王本剛帶領部隊迅速占領了有利地形,旋即向敵人發起猛攻。他率第七、第八兩個連,迅速突入村內。前後僅用了一個小時,便全殲了練樓之敵,活捉敵徐州警備旅旅長王平南及殘部2000餘人。1948年12月5日,龜縮在練樓以東的國民黨新五軍第二○○師為擺脫第三營的牽制,以一個團的兵力,在炮火和坦克的掩護下向練樓發起猛攻。敵步兵幾次涉水過河逼近村邊,都被打退。由於敵眾我寡,在武器裝備上又相差懸殊,戰鬥打得相當艱苦,部隊傷亡很大。在戰鬥中,營長不幸犧牲,王本剛的右臂也掛了花。但他為了完成團首長交給的阻擊任務,不顧個人的安危,指揮部隊頂住了敵人的輪番攻擊。為了爭取更多的敵軍官兵放下武器、棄暗投明,他還多次冒著敵人的冷槍冷炮,在距敵前沿30多米的地方,手持話筒向敵喊話。在他和戰士們的共同努力下,先後有100餘名敵軍士兵向我投誠。
過午時分。團指揮所派了一名通信員到前沿陣地傳達命令,要第三營不惜一切代價,堅決守住陣地。王本剛讓通信員轉告團首長:“三營雖只剩下40多人,但只要還有一個人活著,敵人就休想從陣地上跨過一步!”為了使團首長放心,他叮囑通信員,千萬不要說他負了傷。說話間,敵人狂呼亂叫著再次撲了過來。王本剛左手持槍,組織部隊進行還擊。頓時,陣地上又變成了一片火海。經過一整天的激戰,第三營仍然堅守在陣地上,死死地咬住敵人,並截斷了敵人的退路,使敵新五軍第二○○師成了瓮中之鱉,終於被我軍全殲。
1949年1月9日,在淮海戰役即將取得勝利的時刻,王本剛在帶領部隊圍殲張廟堂之敵的戰鬥中,不幸壯烈犧牲,時年僅24歲。

主要事跡

1944年4月29日, 威海獨立營夜襲羊亭偽據點,俘虜偽軍30多人。王本剛在戰
斗中奮勇殺敵,受到領導和戰友的讚揚。同年8月,威海獨立營奉命配合文(登)東、
文(登)西、榮成3縣獨立營,對威海日偽軍發動秋季攻勢。至9月上旬,共攻克據點
24個, 消滅日偽軍400多人。王本剛在戰鬥中,主動擔負了最艱巨的任務。戰後,
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勝利後,王本剛所在部隊編入華東野戰軍九縱二十七師八十一團三營。
從1946年至1947年秋,他隨部隊先後參加了樓子底、道頭、溝子崖、大麻灣等戰鬥,
由戰士升為營教導員。由於王本剛戰功卓著,工作優秀,1946年被師里評為“甲等
模範工作者”,被團里評為“戰鬥模範”、“練兵模範”、“學習模範”、“擁政
愛民模範” 、“尊乾愛民模範”、“模範黨員”等。1948年2月,被華東野戰軍授
予“華東一級人民英雄”稱號。
1948年11月初淮海戰役開始,王本剛奉命率領三營截擊由海州向徐州靠攏之敵。
當部隊經一夜130里急行軍到達預伏地點時, 敵人改變了行軍路線。王本剛與營、
連幹部分析形勢,認為無論就地待命還是返回原地,都會錯過戰機,因而帶領部隊
立即向附近駐有敵軍的林家圩發起襲擊。 結果,俘敵500餘人,為兄弟部隊全殲敵
軍贏得了時間。
1948年12月4日,三營奉命追擊敵人,在練樓將敵軍包圍,經1小時戰鬥,活捉敵徐州
警備旅旅長王平南及其部下2000多人。次日,敵以一個團的兵力向練樓發動猛攻。
由於力量對比懸殊,三營傷亡很大,營長犧牲,王本剛右臂負傷。但他指揮部隊頂
住了敵人的進攻, 並且對敵展開政治攻勢,爭取100多名敵軍士兵投誠。王本剛帶
領40多名指戰員堅守陣地一整天,為主力部隊全殲敵新五軍第二○○師創造了有利
條件。

英勇犧牲

1949年1月9日,淮海戰場人民解放軍下達追殲殘敵的任務。王本剛率三營直撲
張廟堂,在衝鋒時頭部中彈,壯烈犧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