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文定
  • 籍貫:湖南
  • 性別:女
  • 出生年月:1952年
  • 職業:藝術 工藝美術大師
概述,棕編歷程,對棕編的創新,棕編精神,收徒授藝,作品風格,作品特點,棕編成就,棕編作品,作品介紹,精品欣賞,未來計畫,個人目標,個人理想,苦樂交融,所獲榮譽,

概述

棕編是一種集實用與藝術於一體的民間工藝,自古以來在長沙地區流傳甚廣,而長沙的棕編技術也曾被譽為是中國一絕。據說在解放前,長沙市的棕編工藝非常發達,棕編藝人也為數眾多;但是到了近20年,曾經風光無限的長沙棕編卻逐漸沉寂下去,現在長沙市的棕編藝人碩果僅存的只剩下號稱“長沙棕編第一人”的王文定。
當上世紀80年代後期,棕編藝術跌落谷底,許多藝人在經濟等各方面的壓力下,紛紛放棄離開時,王文定的棕編卻能一枝獨秀地保存了下來,這裡面有它的道理。
與其他棕編藝人不同的是,王文定一直將棕編看作是一門藝術,將它作為自己的一項事業來追求。
14歲時,她跟哥哥學著用棕葉編蚱蜢玩。教者無心,學者有意。學會編蚱蜢後,哥哥再也教不了了,王文定卻因此迷上了棕編。沒人教授,王文定就自己摸索。很快,她自創了蝦、魚、仙鶴、頑猴等動物造型。為了讓作品更加傳神,她買來動物書籍,還經常到動物園,觀察動物的喜怒哀樂。40年來,王文定編織的作品涉及到仙鶴、孔雀、飛龍、青蛙、老鷹等數十個品種,部分作品入選文化部“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大展,並獲湖南省首屆民間工藝美術品大賽金獎。如今,她的棕編和菊花石雕刻、湘繡並稱為“長沙三絕”。她自己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聯合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

棕編歷程

偶然機會愛上了棕編
一片修長的棕樹葉在王文定的手中,就仿佛有了生命一般靈巧地舞動起來,眨眼間,一隻昆蟲的雛形就顯現出來。
現年58歲的王文定,有“民間工藝美術家”的稱號。
但是在14歲之前,王文定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一名棕編藝人,也沒有想過栩栩如生的棕編藝術品會出自她手。在她14歲那年,王文定的哥哥對棕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僅自己全身心投入棕編工藝,還時不時教王文定編些小螞蚱之類的。
而豆蔻年華的王文定在棕編方面顯現了驚人的天賦,在用編螞蚱練基本功的日子裡,她很快就學會編蛇、螳螂、蝦、魚等動物,技藝愈發嫻熟,甚至連哥哥都自嘆不如。1972年,一個偶然的機緣,王文定獲知長沙市湘繡總廠招民間藝人做臨時工,抱著試試的想法,她拿出了自己的棕編作品去面試,結果被錄用了,從此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棕編生涯。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長沙大量出口棕編工藝品,受到了許多國家人民的喜愛。王文定的棕編手藝精湛,她的棕編藝術品曾遠銷國外。
創造獨一無二的雙肚皮編法
一般棕編入門的基本功是編“螞蚱”肚皮,這種單調的動作至少得練上半個月,非常需要耐性。王文定那時光是練單肚皮編法,就練了一二十年,但她從來沒有感覺到厭倦。
幾十年如一日,在反覆的試驗後,王文定終於創造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獨特的棕編技術——雙肚皮編法。這種雙肚皮編法是獨一無二的,編出的工藝品立體感比較強。王文定的棕編工藝品不僅造型多種多樣,有孔雀開屏、游龍戲水、百鳥朝鳳等一些大型棕編,而且色澤由從前單調的黃色,發展成為現在上十種艷麗的顏色,裝飾性和觀賞性都大大地增強。
多件精品將亮相旅博會
從事棕編藝術44年,這44年間,王文定的作品曾入選文化部“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大展,並獲湖南省首屆民間工藝美術品大賽金獎。
本次旅博會上,王文定將會展示自己的孔雀、鳳凰和鶴等棕編珍品。其中兩件精品尤為珍貴,一件是只有1厘米高的仙鶴,另一件是高約1米的孔雀。棕編大作品和微型作品最難編,因為造型不好把握,編仙鶴的棕葉只有繡花線大小,1米高的孔雀需花費半年時間。現場的觀眾不僅可以一飽眼福,還可以買到限量供應的蜻蜓、螞蚱、壁虎和蝦等小動物棕編工藝品,定價在80元左右。
驚喜不僅是這些,在看過,買過之後,現場的市民還可以跟著王文定現場學習用棕葉編制小螞蚱,共同體驗棕編藝術的精妙。

對棕編的創新

傳統的棕編是用新鮮棕葉為原材料進行編織的,這樣編織的作品往往會變形,使得作品毫無收藏價值,但經過曬、煮、熏等一系列處理的棕葉,其製作的作品能夠防霉變、防變形,使得作品能夠長時間收藏,其次在作品的顏色處理上,改變了以往的上油漆的製作工藝,而改用老棕葉和嫩棕葉來表現顏色的深淺,這樣既可以體現棕葉的色澤又可以體現其紋理了。再次在棕葉編織的方法上,也進行了一些突破和創新,以前的棕編通常採用單肚皮的製作方法,但如採用這種編織方法編出來的作品,其身體部分都是扁平的,在動物的造型方面,突破了以往的呆板的造型方式,而是在其中加入了一些美學的元素,並適當採取了一些誇張的變形,使其更加具有神韻。

棕編精神

做一種丟一種
棕編就像一幅立體的繪畫,但與繪畫不同的是沒辦法打草稿,只有當一個作品完工後,才知道造型是否成功。
王文定說,棕編藝術的精髓就是抓形,做每一種動物之前,要先像解剖一樣,把它的結構研究透,直到形成大體概念。一般一種小動物至少得琢磨兩三個月,碰上複雜一點的,比如說老鷹,前後得花差不多一年的時間。
“我從去年起開始嘗試做老鷹,先買有關的書,去動物園看,看電視,然後開始摸索著做,前一個不成功,就為後一個提供了經驗和教訓。最難把握的就是翅膀和鷹爪——翅膀上層層疊疊的羽毛怎么用棕葉來表現,鷹爪該做多大等。”由於棕編產品一般不上色,王文定還想出利用新老不同的棕葉的色差,來表現羽毛的層次感。最後花了一年時間才完成3件老鷹成品。
武俠小說里武功的最高境界是“忘”———要學會一種至高武功必須忘掉前面的所有功夫,王文定也許不一定知道小說里的這個典故,不過她的學藝經驗卻也圍繞著一個“忘”字———做一種,丟一種。
沒有進過一天專業美術院校的王文定完全是靠著一股韌勁和悟性來體會複雜的造型原理。“一般我都是集中一段時間專門做一種動物,把它研究透以後,我就不再回頭做了,改而鑽研另外一種。因為每種動物的編織技法都不一樣,過一段時間不做手就生疏了,抓不住形。”也因為如此,王文定沒法將自己的一些經驗寫出來,“這門技藝的秘訣就是要天天做,全是手上功夫。”
“忘”讓王文定在傳統的基礎上,開闢了更廣闊的領域,極大豐富了棕編的花樣與題材——在她的作品中,既有一米多高的孔雀,也有半指長的白鶴。順著手指的方向,記者看見天花板下的擱架上擺著9個大皮箱,裡面裝的還只是作品的一部分。如今,王文定正在研究狗,她的下一個計畫是要把十二生肖補全。40年的時間讓王文定鑽出了味道,覺得不斷有東西可學,還想不斷學深一點,“我現在還沒有一樣完全滿意的作品,都覺得有缺憾,我想把棕編做絕,把層次提高。”

收徒授藝

王文定並不是捨不得向別人傳授技藝。恰恰相反,她曾經廣收徒弟。
從小,王文定就跟著心靈手巧的哥哥學編蚱蜢。後來哥哥教不了她了,她就自己琢磨編其他小動物。那個年紀別的孩子愛玩愛鬧,她坐下來靜靜地舞動手中的棕葉,看它們神奇地舞出小動物的千姿百態,卻也樂在其中。
“那時就是為了好玩,沒想到一玩竟玩出了不解之緣。”王文定說。1972年,長沙湘繡總廠為了擴大棕編生產,從社會上招收了一批會棕編的臨時工。待業在家的王文定以嫻熟的棕編技藝被招收進廠,直接成了教棕編的老師,第二年轉正成為正式職工。
到湘繡廠當了老師之後,王文定很珍惜這份工作,“當時找工作很困難,廠里收了我,還讓我一個臨時工去教徒弟,我心裡很感激。”王文定說得很樸素。那時候長沙湘繡總廠的棕編產品有一定的出口,但苦於會棕編技藝的工人太少,廠里便派王文定到望城縣茶亭公社去教棕編。
棕編要學會很容易,但要學好太難。當初湘繡廠的學徒大都是周邊的農民,靠的是心靈手巧,“能來學棕編的,手上功夫都很巧,但是有的吃不了苦,有的缺乏靈性,只會編點簡單的小動物。”王文定說,棕編入門的基本功是編蚱蜢肚皮,“這種單調的動作至少得練上半個月,有的人編得想吐。”接下來,還有一系列的考驗,“耐性、悟性、靈性,要學好棕編,這幾樣一樣都缺不得。”一年下來才能算出師,接下去就要靠自己慢慢領悟和創造了。
“幾百個人學,要挑出一兩個真正能學好的都不容易。”王文定說,即便是這幾百個當初下了功夫學的徒弟,現在仍然在從事棕編藝術的,屈指可數。隨著上世紀80年代中期長沙湘繡總廠停止經營棕編業務,這些徒弟有的改做湘繡,有的甚至離開了湘繡廠改做他行了。
“現在的年輕人更難得靜下心來學習這種精微的手藝了。”王文定說,近年來全國各地也有不少人找到她想拜師學藝,重慶的一位杜先生在網上看到她的棕編作品,感到很有市場,結果跑來一看她的作品,就知道自己學不了;鄭州的一位先生在電視上看到她的表演,想學著去國外表演,學了兩天,也悄悄地走掉了。
難學是一個原因,學了沒有好的回報也是一個原因。棕編是純手工活,花一兩個星期編出的一件作品,最多也就賣幾百元錢,“從來沒有指望靠它來謀生計。”話里透著些誰都能聽出來的無奈。
當初帶領王文定進入棕編世界的哥哥,後來也和她一起在湘繡廠帶徒弟,但在湘繡廠停止經營棕編業務後,哥哥迫於生計轉行去做了模具,做得相當不錯。
“憑著這雙巧手,做什麼都能出色。”
“那你為什麼不去做別的?”
“進入深了,走不出來了。”
中間並非沒有誘惑。在王文定經濟比較困難的時候,有人請她去做服裝設計,薪酬還很可觀。王文定考慮再三,還是拒絕了,“我不能離開,我有責任把棕編傳承下去。”
這位“走不出來”的棕編藝人,正盡力把自己的女兒————一位大學美術老師培養成自己的接班人。“莎莎從小就有天賦,喜歡棕編,手很巧。”說起女兒,王文定的眼睛放出異彩。不過,她也有不滿意的地方,“她吃不了苦,現在還編不了複雜的造型。”
“媽,別老說我了。現在時代不同了,人們的價值觀也不一樣了。你的棕編也要改變觀念了。”正說著,女兒進來了。在媽媽的影響下,女兒上大學的時候選擇了工業設計,常常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媽媽設計造型,給媽媽的作品賦予更多時代氣息。

作品風格

王文定的情緒轉換得很快,說起自己的作品,馬上神采飛揚。
“棕編就像一幅立體的繪畫,不同的是沒辦法打草稿,只有當一個作品完工後,才知道造型是否成功。”她說,棕編藝術的精髓就是抓形,做每一種動物之前,要先像解剖一樣,把它的結構研究透,直到形成大體概念,才能做到“心中有形、手下有神”。一般一種小動物至少得琢磨兩三個月,碰上複雜一點的,比如說老鷹,前後得花差不多一年的時間。
為了捕捉各種動物的神態,沒上過一天美術課的王文定可沒少花心思。“經常上動物園,一看就是半天,忘了回家。”老伴帶著些嗔怪的語氣說,王文定最愛看的電視節目是“動物世界”,看了電視不過癮,還經常買一些野生動物的畫冊反覆研究,等女兒長大了,她就讓女兒拿個相機到處抓拍各種動物的造型。
看著老伴的神情,王文定直樂呵。“可不一樣了,你看丹頂鶴對鳴時,雄鳥頭部朝天,雙翅頻頻振動,雌鳥也頭部朝天,但不振翅……”在長期細心觀察之下,王文定創作了一百隻鶴,姿態神情各不相同。
“不把活生生的動物觀察透,編出來的作品就很難有神韻。”正因為如此,王文定總是集中一段時間專門做一種動物,做完一種就“丟掉”,開始研究另一種新的動物。“編織的方法說起來不過是撕、拉、繞、穿、刺等幾種,但具體到每一種動物,編織的技法都不一樣。過一段時間不做,手就生疏了,抓不住形。”
原先,棕編作品往往只能編出蚱蜢、蝗蟲、螳螂蜻蜓青蛙、蝦子、蜈蚣、花蛇等小動物,就是因為每創作一種新的動物形象,不僅要花費大量的精力研究其形態,還要琢磨不同的編織技法。上世紀90年代王文定退休後,潛心研究棕編工藝,用針線縫合法改“單肚皮”編織法為“雙肚皮”編織法,解決了原先棕編作品身體扁平的問題,使作品更具立體感。這大大地豐富了棕編作品的題材範圍,在她的手下,不僅傳統的蚱蜢、蜻蜓等小動物栩栩如生,企鵝、孔雀、白鶴、老鷹、猴子、梅花鹿等也獨具神韻,甚至連現實中誰也沒有見過的恐龍、鳳凰等動物,她也通過誇張的藝術手法,表現得活靈活現。
“你看這隻老鷹,最難把握的就是翅膀和鷹爪。”王文定說,2006年她開始嘗試創作老鷹,但翅膀上層層疊疊的羽毛怎么用棕葉來表現,鷹爪的神韻如何傳達等問題,著實是個難題。“只能自己摸索著做,第一個不成功,但為第二個提供了經驗和教訓。”終於,王文定想出了用不同棕葉的色差,來表現羽毛的層次感。最後她花一年多的時間,完成了3件老鷹作品。
王文定還珍藏著兩件精品:一件是只有一厘米高的仙鶴,另一件是高約一米的孔雀。“微型作品和大作品最難編,小仙鶴用的棕葉只有繡花針一般粗細,而編那隻一米高的孔雀則花去我半年的時間。”王文定說,棕葉剖成多大合適,很難掌握,主要靠多次嘗試積累的經驗,“都是手上的感覺。”
“這些已經創作成功的作品,今後都不會再做了。”王文定說,她要抓緊現在自己還能創作的時間,創造出更多的棕編形象。40多年的時間讓王文定鑽研出了味道,覺得棕編世界裡不斷有東西可學,還想不斷學深一點。

作品特點

在作品的造型上,她不滿足於鳥、蟲、蝦、蛇這些傳統的比較小巧的編織樣式,而是自己摸索創造出了孔雀開屏、游龍戲水、百鳥朝鳳等一些大型棕編的編織技術。這些棕編,其藝術造型和表現主題都十分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標準和欣賞口味,因此在民眾中很受歡迎;而且,她還將染色技術引入了棕編,使棕編工藝品由從前單調的黃色,發展成為現在上十種艷麗的顏色,使其裝飾性和觀賞性都大大地增強。另外,王文定也非常有經濟頭腦,她知道棕編要發展,只有將它推向市場。於是,她常年帶著自己的作品參加各種大型的展覽和展銷,向外界展示自己,讓所有人都來了解棕編,欣賞棕編。

棕編成就

王文定從14歲開始從事棕編藝術,在從藝的幾十年中,不斷探索和提高棕編藝術,創新了一整套棕編獨特的技藝。
首先,她把棕葉經過曬、煮、熏等一系列處理後,使之防霉變、防變形,使得作品能長時間收藏;其次,在作品的顏色處理上,改變了以往上油漆的製作工藝,棕編工藝品經過上油漆後往往看不出棕葉原來的紋理和色澤,她用老棕葉和嫩棕葉來表現顏色的深淺,既可以體現棕葉的色澤又可以體現其紋理,還可以在同一件作品中用深淺不同的葉子進行各個部位的編織,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次,在棕葉編織方法上進行了一些突破和創新,以前的棕編通常採用單肚皮的編織方法,作品身體部分都是扁平的,體現不出立體感,她創新出“雙肚皮”編織法,使動物形態更加逼真,解決了身體扁平的問題;最後,在動物的造型方面,突破了以往呆板的造型方式,加入一些新的美學元素,適當地採取了一些誇張變形的手法,使其更具有神韻。
作品《鶴》集中了棕編工藝中體積與平面處理的優點,體、面、線的有機構成,完美地體現了棕編材質方面獨特的美學效果,幾種基本的程式化處理在此件作品中無懈可擊,體、面、線的有機構成使鶴的優美、高潔的體態表露無遺。

棕編作品

至今為止,王文定從事棕編已有38年,這38年間,她的作品入選文化部“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大展,並獲湖南省首屆民間工藝美術品大賽金獎,被美國等國的收藏家收藏。她保存了兩件精品,一件是只有1厘米高的仙鶴,另一件是高約1米的孔雀。王文定說,大作品和微型作品最難編,因為造型不好把握,編仙鶴的棕葉只有繡花線大小,1米高的孔雀花了她半年時間。由於作品具有濃郁的民間手工特色,一些老外對她的作品愛不釋手。她到外地表演時,由於所帶的作品不夠,經常有老外寧願等上一兩天,希望得到一件“紀念品”。

作品介紹

鶴 用棕葉來編的鶴,它集中了棕編工藝中體積與平面處理的優勢,體、面、線的有機構成,完美體現了棕編材質方面的美學。
由於採用晾曬後的棕葉本色,質樸典雅,特別是鶴冠上的那點紅色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它使作品更加逼真、更加富有生命力。
鳳凰 使用棕編的龍鳳突破了以往平面的表達方式,由二維空間轉化成了三維空間,這樣能夠進一步地提高其逼真度及其神韻。
各類小動物 用棕編編織的小動物,雖體積都比較小,但其更能體現棕編工藝手法細膩、繁複、精緻的特點。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壁虎、蜈蚣、蝦、蜻蜓等。

精品欣賞

未來計畫

王文定正在研究狗,她的下一個計畫是要把十二生肖補全。

個人目標

讓棕編藝術傳遍世界
王文定說,她家收藏的棕編作品共有2000多件。目前,她已編了90隻形態各異的仙鶴,編完100隻仙鶴後,她還會創造一些新作品,準備辦一個棕編展覽,讓中國,也讓全世界了解棕編這一民間藝術。她說,再過幾年,她還要寫一本關於棕編的書,總結自己幾十年的經驗,讓更多的人學會棕編。

個人理想

長久以來,王師傅最大的夢想就是能辦一個棕編的大型展覽,將自己所有的作品都拿出來向世人展示,而目前,她也正在為自己的這一夢想而不懈地努力著,展品的製作、資金的籌措都正在緊張地進行。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她的這一夢想也將很快實現。

苦樂交融

由於從事棕編的專家很少,很多東西都要靠王文定自己摸索。王文定通過書本了解各種動物的知識,併到動物園觀察動物的喜怒哀樂,讓作品更生動傳神。由於沒有經過專業的美術訓練,創作中有種種不便,幸運的是,她的女兒是位美術老師。因此女兒便教母親如何搞好作品的造型,母親則教女兒棕編的技藝,母女倆互為師徒,其樂無窮。王文定的丈夫熊唯澤則打“下手”。他和妻子常跑到附近的鄉村尋找合適的棕葉,棕葉找來後,還要經過曬、煮等多道工序。一家人雖累得要命,但其樂無窮。

所獲榮譽

1995年,她獲得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的“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1990年其作品在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第六冊上刊登;1994年作品《棕編》入選文化部主辦的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大展;1996年在由湖南省婦聯主辦的瀟湘巾幗手工藝品展中獲得一等獎;2000年在由湖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湖南省林業廳、湖南省旅遊局主辦的湖南省首屆民間工藝美術品大獎賽暨精品展上獲得金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