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研究員)

王文(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研究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0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文,男,博士,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所長助理,傑出青年獲得者,百人計畫入選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德馬普青年科學家進化基因組學小組組長,細胞與分子進化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

曾任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副所長、紀委書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文
  • 國籍:中國
  • 職業: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畢業院校武漢大學生物系
  • 性別:男
人物履歷,學術研究,研究方向,研究課題,學術成績,獲獎記錄,

人物履歷

1989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生物系, 獲學士學位;
王文王文
1992年在已故動物遺傳學家施立明院士指導下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得碩士學位;
1995年10月-1996年6月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作訪問學者;
1996年在施立明和吳鶴齡教授指導下在昆明動物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
1997年8月至2002年7月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生態與進化學系作研究助理暨博士後研究;
2004年獲得國家基金委傑出青年人才基金;
2004 年入選國家首批“百千萬人才工程”;
2005 年任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副所長。

學術研究

研究方向

1、遺傳、發育和進化是生命科學中的重要問題。傳統的進化發育生物學(Evo-Devo)更多是探討動物中古老的、共有的發育機制,很多看法和假說難以在物種分化的水平得到驗證和闡釋。最近Evo-Devo的新發展則主要側重於種內或近緣種間基因的調控改變。但我們近期關於新基因及其功能起源進化的研究表明,一個嶄新基因的出現能對表型或發育過程產生重要的影響。我們計畫利用與動物發育和進化相關的新基因,以它們為模型揭示新pathway起源進化和維持調整的機制,探索一條認知遺傳、發育和進化統一的新道路。
2、人工選擇和基因組進化的機制。家養動物和栽培作物是人類文明和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但是,自達爾文首次系統論述家養動物和栽培植物因人工選擇而發生顯著變異的現象以來,因為囿於人工選育性狀的複雜性及其往往不遵循典型的孟德爾遺傳方式,人們對於人工選擇的遺傳機制和在人工選擇下基因和基因組的變化、進化規律依然知之甚少,甚至比我們對自然選擇機制的了解還少。隨著基因組數據的大量積累和進化基因組學研究理論和技術的迅猛發展,現在我們已可以在基因組的大尺度水平系統研究人工選擇的遺傳作用機制。本研究課題計畫通過對馴養生物及其野生種基因組水平和表觀基因組學(epigenomics)水平的大規模比較分析,定義受人工選擇作用的大量基因和基因組區域,歸納總結人工選擇作用的遺傳機制和一般規律。利用規模化的轉基因技術,鑑別出一批與人工選擇性狀相關的重要基因,為遺傳和基因工程育種提供重要的理論指導和基因及品系資源。
3、其他一些進化基因組學研究課題,如動物毒素基因的起源進化、新性染色體的進化、新外顯子的進化等。

研究課題

1、黑腹果蠅近緣物種新基因的篩選和分析與芝加哥大學的龍漫遠教授實驗室合作,計畫利用目前可以獲得的全部約6000個黑腹果蠅 (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cDNA(果蠅全部基因約為13600個),用螢光原位雜交(FISH)技術對黑腹果蠅及其8個近緣物種進行篩選。篩到候選基因後,參照研究司芬克斯基因的思路,採用Southern雜交, 基因文庫篩選,RACE, RT-PCR,及基因組DNA PCR等技術,對新基因的結構、功能、起源和分子演化模式進行分析,總結和推斷新基因產生的最一般規律。
2、高等靈長類和人類基因組中新基因的產生利用人類基因組的資料庫,採用生物信息學的方法,搜尋在人類基因組中新近產生的基因拷貝(即歧異度較低的拷貝);通過對代表性靈長類物種的分析,確定新基因產生的年齡,找出在大猿類,特別是人類中特有的新基因拷貝;探討在靈長類進化和人類起源過程中,新基因發生的模式及其功能性後果。
3、動物毒素基因的發生和進化從分子構造和進化角度看,大多數動物毒素都是由物種或類群特異的基因編碼的,因而也屬於新基因的範疇。與研究動物毒素的張雲博士合作,結合上述新基因起源發生研究的基礎,研究動物毒素新基因形成的規律,為新活性藥物的篩選、乃至人工合成提供一些理論基礎。
4、哺乳動物性染色體的起源和進化建立了一個獨特的、研究哺乳動物性染色體起源和進化的模型。

學術成績

發展出了一套研究新基因起源和進化的體系,通過系統搜尋,已鑑別到了數十個年輕基因,包括最近發表的猴王(monkey king)基因和迄今發現的第一個年輕的RNA基因——sphinx(司芬克斯)基因。在命名為 “猴王基因”的研究中,第一次闡明了基因分裂是如何實現的,該基因家族也告訴我們基因的調控序列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產生。sphinx的發現揭開了基因組中眾多非蛋白編碼RNA基因(ncRNA)起源發生研究的第一頁。對sphinx及其所在果蠅4號染色體的深入研究推翻了遺傳學界近百年的一個錯誤認識,即該染色體無交換重組。使相關教科書有必要作相應修改。已經分別在《Science》、《Nature Genetics》、《PNAS》、《Nature》、《Nature Review Genetics》、《Genetics》、《Mol Bio Evol》、《Nature Biotechnology》、《Genome Research》、《Plant Cell》、《PLoS Genetics》、《Trends in Genetics》、《Genome Biology》、《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等一系列重要學術雜誌上發表多篇論文。
Wang,W. et al.,2005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New Exons in Rodents. Genome Res. ( in press ) .
彭立新,鄭洪坤,李昕,楊爽,陳宏,王文2005 兩個新外顯子在鋅指蛋白基因 zfp39 中的起源和進化,科學通報( 在印刷)。
Lee , W. H., Li , Y., Lai , R. , Li, S., Zhang , Y., Wan g, W. 2005 Variety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in the Bombina maxima Toad and Evidence of their Rapid Diversification . Euro. J. Immunol. 35: 1220-1229.
Yu, J., Wang, J., Lin, W., Li, S., Li, H., … Wang, W. , et al. 2005 The genome of Oryza sativa: A history of Duplications. PLoS Biol. , 3(2): e38.
Wang, W., as one of the authors in the Silkworm Genome Sequencing Consortium. 2005 A draft sequence for the genome of the domesticated silkworm ( Bombyx mori )。 Science 306: 1937-1940.
李昕,楊爽,彭立新,陳宏,王文2004 新基因的起源與進化。科學通報,49:1219-1225.
Wang, W., Yu, H., Long, M. 2004 Duplication-degeneration as a mechanism of gene fission and the origin of Drosophila new genes. Nature Genetics , 36 : 523-527 .
Wang , W ., Thornton , K., Emerson, J. J., Long , M. 2004 Nucleotide variation and recombination along the fourth chromosome in Drosophila simulans. Genetics, 166: 1783-1794 .
Long, M., Betran, E., Kevin, T., Wang, W . 2003 Origin of new genes: Glimpses from the young and old. Nature Review Genetics, 4: 856-875 .
Wang, W. , Brunet, F. G., Nevo, E., Long, M. 2002 Origin of Sphinx , a young chimeric RNA gene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9:4448-4453.
Betran, E., Wang, W. , Jin, L., Long, M. 2002 Evolution of the phosphoglycerate mutase processed gene in human and chimpanzee revealing the origin of a new primate gene. Mol. Biol. Evol. 19: 654-663.
Wang, W ., Thornton , K., Berry , A., and Long, M. 2002 Nucleotide variation along the fourth chromosome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 Science 295: 134-137.
Wang, W. , Zhang, J., Alvarez, C., Llopart A., and Long M. 2000. The origin of the jingwei gene and the complex modular structure of its parental gene, yellow emperor , in D. melanogaster . Mol Biol. Evol . 17: 1294-1301.
Wang, W. and Lan, H. 2000 Rapid and parallel chromosomal number reductions in muntjac deer inferred from mitochondrial DNA phylogeny. Mol. Biol. Evol. 17: 1326-1333.
Wyckoff , G., Wang, W. , and Wu, C.-I. 2000 Rapid evolution of male reproductive genes in the descent of man. Nature , 403: 304-309.
Yu, H., Wang, W. (same contribution as the 1st author) , Fang, S., Zhang, Y-P., Lin, F.-J., and Geng, Z.-C. (1999)。 Phylogeny and evolution of the Drosophila nasuta subgroup based on mitochondrial ND4 and ND 4L gene sequences. Mol. Phylogenet. Evol . 13: 556-565.
Long, M., Wang, W. , and Zhang, J. 1999 Origin of new genes and source for N-terminal domain of the chimerical gene, jingwei, in Drosophila . Gene , 238: 135-142.
Wang, W , Forstner, M. R. J., Zhang, Y.-P., Liu, Z.-M., Wei, Y., Hu, H.-G., Xie, Y.-X., Wu, D.-H., and Melnick, D. J. 1997 A phylogeny of Chinese leaf monkeys using mitochondrial ND3-ND4 gene sequences. Int. J. Primotol . , 18: 305-320.
Wang, W. , B. Su, H. Lan, R.-Q. Liu, and Y.-P. Zhang. 1996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six species of Macaca inferred from ribosomal DNA variations. Chinese J. Genet . , 23: 247-254.
Wang, W. , Su, B., Lan., H., Zhang, Y. P., Lin , S. Y., Liu, A. H., Liu, R. Q., Ji, W. Z, Hu. H. G., Xie, Y. X., and Wu, D. H. 1995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two golden monkey species and three leaf monkey species within Colobinae inferred from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site variation. Folia Primatol . , 65: 138-143.

獲獎記錄

科學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12萬人計畫----獲獎
2010萬人計畫----獲獎
2008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中國科學院王寬誠西部學者突出貢獻獎”和“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獲獎
2007首席科學家獲得了“973”項目----獲獎
2005國家基金委重點項目資助----獲獎
2004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獎
2004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首批入選者----獲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