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接(西晉歷史人物)

王接(西晉歷史人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接(268-306),字祖游,西晉河東猗氏人,西漢京兆尹王尊的十世孫。其父王蔚,世修儒史之學,魏中領軍曹羲作《至公論》,王蔚善之,而著《至機論》,辭義甚美。

基本介紹

  • 本名:王接
  • 字號:字祖游
  • 出生時間:268
  • 去世時間:306
人物生平,歷史評價,

人物生平

王接,字祖游,河東猗氏人,漢京兆尹尊十世孫也。父蔚,世修儒史之學。魏中領軍曹羲作《至公論》,蔚善之,而著《至機論》,辭義甚美。官至夏陽侯相。
接幼喪父,哀毀過禮,鄉親皆嘆曰:“王氏有子哉!”渤海劉原為河東太守,好奇,以旌才為務。同郡馮收試經為郎,七十餘,薦接於原曰:“夫驊騮不總轡,則非造父之肆;明月不流光,則非隋侯之掌。伏惟明府苞黃中之德,耀重離之明,求賢與能,小無遺錯,是以鄙老思獻所知。竊見處士王接,岐嶷俊異,十三而孤,居喪盡禮,學過目而知,義觸類而長,斯玉鉉之妙味,經世之徽猷也。不患玄黎之不啟,竊樂春英之及時。”原即禮命,接不受。原乃呼見曰:“君欲慕肥遁之高邪?”對曰:“接薄祜,少孤而無兄弟,母老疾篤,故無心為吏。”及母終,柴毀骨立,居墓次積年,備覽眾書,多出異義。性簡率,不修俗操,鄉里大族多不能善之,唯裴頠雅知焉。平陽太守柳澹、散騎侍郎裴遐、尚書僕射鄧攸皆與接友善。後為郡主簿,迎太守溫宇,宇奇之,轉功曹史。州辟部平陽從事。時泰山羊亮為平陽太守,薦之於司隸校尉王堪,出補都官從事
永寧初,舉秀才。友人滎陽潘滔遺接書曰:“摯虞、卞玄仁並謂足下應和鼎味,可無以應秀才行。”接報書曰:“今世道交喪,將遂剝亂,而識智之士鉗口韜筆,禍敗日深,如火之燎原,其可救乎?非榮斯行,欲極陳所見,冀有覺悟耳。”
是歲,三王義舉,惠帝復阼,以國有大慶,天下秀孝一皆不試,接以為恨。除中郎,補征虜將軍司馬。
盪陰之役,侍中嵇紹為亂兵所害,接議曰:“夫謀人之軍,軍敗則死之;謀人之國,國危則亡之,古之道也。盪陰之役,百官奔北,唯嵇紹守職以遇不道,可謂臣矣,又可稱痛矣。今山東方欲大舉,宜明高節,以號令天下。依《春秋》褒三累之義,加紹致命之賞,則遐邇向風,莫敢不肅矣。”朝廷從之。河間王顒欲遷駕長安,與關東乖異,以接成都王佐,難之,錶轉臨汾公相國。及東海王越率諸候討顒,尚書令王堪統行台,上請接補尚書殿中郎,未至而卒,年三十九。

歷史評價

接學雖博通,特精《禮》《傳》。常謂《左氏》辭義贍富,自是一家書,不主為經發。《公羊》附經立傳,經所不書,傳不妄起,於文為儉,通經為長。任城何休訓釋甚詳,而黜周王魯,大體乖硋,且志通《公羊》而往往還為《公羊》疾病。接乃更注《公羊春秋》,多有新義。時秘書丞衛恆考正汲冢書,未訖而遭難。佐著作郎束皙述而成之,事多證異義。時東萊太守陳留王庭堅難之,亦有證據。皙又釋難,而庭堅已亡。散騎侍郎潘滔謂接曰:“卿才學理議,足解二子之紛,可試論之。”接遂詳其得失。摯虞、謝衡皆博物多聞,鹹以為允當。又撰《列女後傳》七十二人,雜論議、詩賦、碑頌、駁難十餘萬言,喪亂盡失。長子王愆期,流寓江南,緣父本意,更注《公羊》,又集《列女後傳》。
《為愍懷太子服議》:愍懷太子雖已建立,所謂傳重而非正體者也。依喪禮及鄭氏說,制服不得與嫡同,應從庶例。天子諸侯不為庶子服,聖上於愍懷,無服之喪。難者曰:「君父立之,與後所生同矣。焉有既為太子而復非嫡乎?」答曰:「嫡庶定名,非建立所易。喪服,庶子為其母緦,不言嫡子為其妾母,而曰:庶子為其母,許其為後,庶名猶存矣。」(《通典》八十一,司隸從事王接議。)
《贈恤嵇紹議》:夫謀人之軍,軍敗則死之;謀人之國,國危則亡之,古之道也。盪陰之役,百官奔北,惟嵇紹守職,以遇不道,可謂臣矣,又可稱痛矣。今山東方欲大舉,宜明高節,以號令天下,依《春秋》褒三累之義,加紹致命之賞,則遐邇向風,莫敢不肅矣。(《晉書·王接傳》)
《報潘滔書》:今世道交喪,將遂剝亂。而識智之士,鉗口韜筆,禍敗日深,如火之燎原,其可救乎?非榮斯行,欲極陳所見,冀有覺悟耳。(《晉書·王接傳》)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