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遂

王志遂,鐵路橋樑搶修技術專家,我國戰備橋樑器材研製開拓者之一。他曾參加戰爭與災害中的鐵路橋樑搶修,長期主持、參與和領導鐵路軍用梁、舟橋、輕型橋墩等多種橋樑搶修器材研製與套用,並發展了浮墩、鐵路輪渡等新的搶修手段和技術,在鐵路橋樑搶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我國鐵路橋樑工程保障做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志遂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高級工程師
個人履歷,人物生平,參加志願軍,從朝鮮回國,全國科學大會獎,獲越南友誼勳章,搶修京廣線,大跨度鐵路軍用梁,鐵路戰備橋樑開拓者,主要論著,社會評價,作風嚴謹,思路開闊,

個人履歷

王志遂,高級工程師江蘇蘇州人。1947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建國後,任廣州鐵路分局工務員、衡陽鐵路局長沙工務修配廠工程師。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朝聯合新建鐵路指揮局工程師。回國後,歷任鐵道兵工程部工程師,鐵道兵司令部科學研究處第三研究室總工程師,鐵道兵科技研究所副所長、高級工程師,中國鐵道學會第一、二屆理事。196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十一大代表。主持研製成功64式和加強型64式鐵路軍用梁,為我國鐵路橋樑搶修提供了一種新器材。譯有《螺栓和鉚釘連線設計準則指南》等。

人物生平

參加志願軍

王志遂,1925年8月28日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1947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工學院土木工程系,即在交通部第一機械築路工程總隊實習,修建京湯(南京至湯山)公路和粵漢鐵路狗牙洞支線工程。1949年10月廣州解放,他由衡陽鐵路局廣州分局派往粵漢鐵路南段五大拱橋之一的新岩下大橋,參加正橋搶修,利用英式軍用梁和鋼塔架器材,年底建成,粵漢全線恢復通車。1950年初,粵漢鐵路復舊工程急需鋼樑,他調到廣州鋼樑廠(1951年遷到湖南長沙,更名為長沙橋樑廠),當時存有英國軍用梁部件萬噸左右,但原設計載重較小,又缺乏圖紙,根據荷載及所需跨度等要求,檢算拼配,繪製裝配圖,部件按孔整理,及時發往現場。這項工作使他對多種跨度適用的拆裝式鋼樑的設計概念和製造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他還擔任破損的90米跨度鋼桁梁的廠內修復設計和荊江分洪鋼閘門的製造和安裝等。1952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搶建西海岸鐵路聯絡線,主要參加臨時便橋的標準設計和被炸橋樑的搶修方案設計。停戰後,為恢復鐵路交通,參加了清川江、大寧江大橋破損鋼樑檢定和修復設計,並被派往朝鮮交通省協助制定平壤大同江公路橋的修複方案。

從朝鮮回國

1954年10月從朝鮮回國,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工程部工程師,參加搶建黎湛鐵路和鷹廈鐵路。鷹廈線穿越贛閩,地形複雜,他參加設計複查和現場鑑定。炎日盛夏,徒步700公里,改善橋涵設計多處,節約投資150萬元,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和鐵道兵先進工作者,並參加了1956年全國先進生產者和先進工作者代表大會。之後,他擔任蘭(溪)銅(官山)鐵路總體設計負責人,並在大漠戈壁的清(水)綠(園)鐵路先後設計黑河一號、二號大橋的便橋和正橋。

全國科學大會獎

1958年鐵道兵組建科研機構,他被調人參加戰備橋樑器材的研製。1961年,受命擔任鐵路舟橋制式器材總體方案設計和梁部結構具體設計。此後調到軍用結構組任組長,開展當時迫切需要的中等跨度鐵路軍用梁的研製,經過兩年多的拼博,獲得成功,1964 年批准定型,批量生產,隨後在援越抗美戰爭中廣泛套用於鐵路橋樑搶修,發揮了很大作用。以上兩項均獲得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1965年任橋樑研究室總工程師,一方面組織六四式鐵路軍用梁在米軌鐵路上的套用,並領導設計空腹工字梁等多種器材支援越南鐵路橋樑保障,同時開展大跨度鐵路軍用梁研製的戰術技術論證。

獲越南友誼勳章

1968年春,他被派往越南參加中越兩國鐵路搶修技術經驗交流會議,會後在援越工程部隊考察和幫助橋樑搶修。回國後,除繼續研製多種橋樑器材,採用15錳釩氮等高強鋼材擴大六四式鐵路軍用梁的適用跨度,編寫檢算資料方便部隊套用外,著重六七式鐵路舟橋器材組裝簡易鐵路輪渡的研製和試驗,並在南福線進行了預沉式浮墩試驗,為戰時鐵路橋樑工程保障增添了新的手段。1973 年7月,越南戰爭空前激烈,應越南政府要求,我國派他為鐵路專家組成員赴越南協助搶修鐵路,由於他工作出色,1974年回國時,越南民主共和國授予他友誼勳章。

搶修京廣線

1975年8月,京廣鐵路小商橋至確山段102公里鐵路被洪水沖毀,運輸中斷。國務院決定成立京廣鐵路水害搶修指揮部,他任施工技術組副組長負責技術工作,建議在破壞最嚴重的26.6公里長的正線一側構築便線,其餘臨時修復,在數萬軍民的共同奮戰下,僅用8天時間搶通,恢復通車,繼以正線標準至9月22日全部修復。1976年7月28日,唐山丰南突發7.8級地震,京山鐵路遭嚴重破壞,行車中斷。當晚他隨鐵道部鐵道兵抗震搶修聯合指揮部,奔赴唐山,任施工技術組副組長,負責技術工作。京山線薊運河大橋墩斷台移,經研究決定搶架鐵路舟橋,並派他駐守現場,一方面構築引線、棧橋,同時搶運器材,經舟橋團官兵奮力拚搏,7天架成,京山線全線通車,為向災區運送物資,撤出傷員,起到了重要作用。這是鐵路舟橋研製生產後第一次在實踐中運用,也是我國鐵路史上第一次在浮橋上通行客貨列車。

大跨度鐵路軍用梁

1976年12月,任鐵道兵科學技術研究所副所長,親自參加選定了大跨度鐵路軍用梁總體方案,進行了模型試驗和設計、試製,1987年進行了現場拼裝、架設和通載,獲得成功。這是我國第一次自行研製的大跨度軍用鋼樑,獲得1988年鐵道部科技成果一等獎,198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鐵路舟橋方面,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查分析,論證第二代鐵路舟橋的戰術條件和總體方案。在橋墩方面,領導和參與完成了輕型橋墩的研製並進行了通載試驗,定型後,已大批量生產和廣泛套用。
1983年鐵道兵撤編後,他擔任鐵道建築研究設計院技術顧問,在鐵路系統的橋樑戰備研究中利用就便器材問題,從方案、設計到試驗,都積極參與並提出了許多重要的建議,節約了大量費用,更方便了戰時使用。如高墩研製的關鍵是快速拼組問題,他提出頂升拼組方案,試驗成功,避免了高空作業的困難,加快了搶修的速度。上海鐵路局的多次高架浮墩試驗,鄭州鐵路局的楔形車架輪渡碼頭等,他都參與並提出許多重要的建議。

鐵路戰備橋樑開拓者

20多年來,他不僅主持完成了鐵路軍用梁和鐵路舟橋總體方案和梁部結構研製,大跨度應急搶修鋼樑、輕型橋墩,還參與和領導了預沉式浮墩、鐵路舟橋的改進與發展,簡易輪渡等鐵路戰備橋樑器材研製項目。鐵路系統橋樑戰備研究項目也都得到了他的參與和幫助,同時他在研製工作中所做的許多基礎性技術成果,迄今仍然採用。他是鐵路戰備橋樑搶修器材研製的開拓者之一。
王志遂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國鐵道學會第一、第二屆理事會理事。第二屆工程委員會委員,第一、二屆橋樑學組(現為橋樑委員會)副組長。《中國鐵路橋樑史》編輯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主要論著

1 王志遂.特種結構在低循環荷載次數下耐勞強度的計算.鐵道兵科學研究院,1964.
2 王志遂.按30萬次荷載次數設計焊接特種結構耐勞強度計算方法的暫行規定鐵道兵科學研究院,1964.
3 王志遂.論大橋的保障.鐵道部戰備局,1990.
4 王志遂.現代戰爭和鐵路橋樑工程保障.鐵道部交通戰備辦公室,1990.
5 王志遂譯.日本軍用橋樑器材.鐵道兵司令部,1965.
6 王志遂譯.螺栓和鉚釘連線設計準則指南.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3.

社會評價

作風嚴謹

王志遂在長期主持和領導鐵路橋樑搶修器材的研製工作中作風嚴謹,他建立了分析、計算、設計工作的兩次覆核,一次審核制度。如鐵路軍用梁和大跨度應急搶修鋼樑的設計圖紙,他都親自查閱、審核簽字,在試製中未發現差錯,被承制工廠譽為最好的設計圖。橋樑搶修器材研製採用新的高強度鋼材,新的結構型式和構造,除分析研究外,都進行試驗研究,從而提出科學的參數和新的設計方法,保證了先進性和可靠性。例如當時採用16錳和15錳釩氮低合金鋼等新鋼種,都針對搶修器材的特性,做了從材料性能到疲勞性能等一系列的試驗。浮橋樑部結構,大跨度梁設計方案等都做了模型試驗,通過試驗不僅驗證設計而且使薄弱部位得到改善,從而提高了性能。

思路開闊

例如,在鐵路軍用梁通載試驗時,發現多片式梁中有的梁片支點不受力的現象,他專門組織對其中二片梁支點懸空的情況,進行測試,掌握了支點懸空的梁片在什麼部位開始共同受力的規律,這一成果為戰時器材部件不足時仍能使用,有了正確的方法和科學的依據。又如舟橋樑部結構經疲勞試驗後開裂破壞,他想到戰時鋼樑的焊接修理問題,就制定了現場可能實施的工藝,進行修補,並進行循環載入試驗,從而掌握了修補鋼樑的壽命,為戰時應急焊補鋼樑和正確使用找到了科學依據。在研究利用鐵路軍用梁和民用鐵駁船拼組鐵路浮橋課題中,插入式連線的鐵路軍用梁在用於開啟孔時遇到了困難,設計了專門的連線裝置,但受力和結構都比較複雜,已準備加工製造,他提出了幾種不增加任何部件進行連線的建議,並在濟南黃河上做了專項試驗,獲得成功,不但節約了資金,更重要的是簡化了器材的利用。
由於他對戰時橋樑搶修有深刻的體會和認識,他對器材的成套性十分重視,利用配套的工具和設備,可在規定的時限內完成拼組和架設,極大地提高了搶修效率。此外,每種器材定型後,他都要求並主持編寫使用手冊,方便部隊套用,有的還編寫了檢算參考等技術資料供基層技術幹部掌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