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學(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畫家)

王志學(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畫家)

王志學,海天樓主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市政協書畫院特聘畫家、北京齊白石藝術研究會理事、民盟臨沂書畫院名譽院長1960年生於北京大運河畔。齊白石大師高足盧光照先生關門弟子。其中國寫意畫作品既注重繼承傳統筆墨語言,又取法於自然,始終追求著對大自然真善美的探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志學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60年10月
  • 職業:當代苦學派畫家
  • 畢業院校:拜師學藝
  • 代表作品:《王志學畫集》《王志學蒼岩山畫集》《蒼岩山的回聲》
藝術簡介,作品欣賞,個人畫展,出版畫冊,出版文集,王志學畫館,評論文章,著名畫家王志學:亦師亦友蒼岩山,王志學:與大師為鄰 以自然為師,一個畫家的精神符號,與蒼岩山的不解緣,

藝術簡介

王志學,海天樓主人,1960年10月生於北京大運河畔。自幼習畫,中學時代得榮寶齋老畫師劉永增先生啟蒙,開始描摹《芥子園畫譜》、《吳昌碩畫集》,名揚鄉里;1985年4月拜著名畫家陳雄立教授為師,潛心研酌中國寫意畫藝術的筆墨語言;1990年得到著名畫家尹瘦石先生和著名作家、畫家管樺先生妙手點化和精心指教,藝術造詣、文學修養日漸深厚;經尹瘦石先生舉薦,1994年12月被齊白石大師高足盧光照先生收為關門弟子。
王志學王志學
1995年、1998年分別參加中國畫研究院、中國美術館舉辦的“首都青年畫家十人聯展”;2000年以來先後在中國美術館、中華世紀壇、中央美院美術館、山東濟南李苦禪紀念館、山東高唐李苦禪藝術館、江蘇徐悲鴻紀念館、臨沂市文化中心舉辦個人畫展;國畫作品在奧運畫軸2008-北京工業30年成就展,2008-上海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全面展示;美術作品從1990年開始被北京榮寶齋常年陳展;人民大學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敦煌藝術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先後出版《王志學畫選》、《王志學畫集》、《王志學蒼岩山畫集》和散文集《海天樓隨筆》、《蒼岩山的回聲》;其中國畫作品及藝術評論在《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今日世界》、《今日中國》等數百餘家報刊雜誌以及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華網書畫頻道等媒體刊出報導;中國畫作品及藝術簡歷被編入《中國書畫家大辭典》、《國際書畫家作品大觀》等數十部典籍。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市高等學校專業設定評議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政協書畫院特聘畫家、北京齊白石藝術研究會理事、民盟臨沂書畫院名譽院長

作品欣賞

個人畫展

王志學畫展 2000年10月 山東濟南李苦禪紀念館
王志學畫展 2002年1月 中國美術館
王志學作品邀請展 2003年4月 北京景山公園綺望樓
王志學新作展 2003年10月 山東濟南李苦禪紀念館
王志學畫雞展 2004年10月 山東濟南李苦禪紀念館
金雞報春───王志學畫展 2005年1月 中華世紀壇
王志學近作展 2006年10月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王志學畫展 2007年5月 山東高唐李苦禪藝術館
王志學畫展 2007年9月 山東臨沂凱歌國際文化城
王志學畫展 2008年4月 江蘇宜興徐悲鴻紀念館
王志學新作展 2008年10月 山東濟南李苦禪紀念館
王志學畫展 2012年12月 遼寧省鞍山市
王志學畫展“壯美祖國·情系沂蒙” 2014年12月27日-2015年1月10日山東省臨沂市文化中心

出版畫冊

《王志學畫選》 1995年6月 人民大學出版社
《王志學畫集》 2003年1月 人民美術出版社
《王志學畫雞》 2004年9月 海天樓創作室印製
《王志學百雞圖卷》 2004年11月 海天樓創作室印製
《心田筆耕───王志學水墨寫意》 2009年3月 海天樓創作室印製
《王志學畫館》 2011年3月 海天樓創作室印製
《王志學新作選》 2013年1月 人民日報(特刊)人民藝術
《王志學蒼岩山畫集》 2014年5月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出版文集

《海天樓隨筆》 1999年12月 敦煌文藝出版社
《蒼岩山的回聲》 2007年12月 人民日報出版社

王志學畫館

評論文章

著名畫家王志學:亦師亦友蒼岩山

在我國,很多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都會選擇與自己性格、內涵、氣質相似的山水,終生廝守,並逐漸在精神上與它們融為一體,互為映襯,從而到達藝術的巔峰。北京畫家王志學就選擇了河北的蒼岩山,洗滌靈魂,孤獨對話,傾情表達,這本《蒼岩山》畫集,就是王志學深入蒼岩山區十幾年、體悟自然與人生的結晶。
《王志學蒼岩山畫集》《王志學蒼岩山畫集》
畫家王志學在蒼岩山畫家王志學在蒼岩山
王志學說,蒼岩山對於他而言,亦師亦友,見證了他人生與藝術的成長。從蒼岩山開始,他既重視傳統,又重視創新;既提升大寫意花鳥的技藝,又嘗試大氣磅礴的山水題材;既從大師們身上汲取營養,又從火熱的生活中提煉激情……
蒼岩山,讓王志學在“師造化”的過程中,真正體現了中國文化和中國精神的精髓,從而使自己站在一個新的藝術高度之上。
王志學的第一個藝術符號是雞。這種陪伴中國人過了5000年農耕生活的動物,像極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百姓們,在王志學心目中,雞具備“文、武、勇、仁、信、義”六種美德,雞蛋滋養著他多病的身體,而母雞成為他描摹的對象。在王志學早期的藝術生涯中,他確實像一隻勤勞的雄雞。
一是從小對畫畫就有一種近乎痴迷的喜歡,這種骨子裡的自發情緒,也許就是天賦,更何況還有堅韌不拔的努力。王志學出生在北京市通州區大運河邊,這裡文化底蘊豐厚,名人輩出,這是王志學喜歡畫畫的基因。他把自己喜歡的大雞畫在書本、牆上、地上,惟妙惟肖,生動形象,被大家稱為“小畫家”,這個小畫家不像其他孩子那么愛動,只要一拿起畫筆,就會忘掉其他事物。工作後,他成了國家公務員,工作任務極其繁重。節假日和業餘時間,他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創作上,不是在畫室里揮毫潑墨,就是背著畫夾和乾糧,到大自然中寫生去了,這種特徵一直持續到現在。清華美院博士生導師、著名畫家袁運甫感嘆:王志學把零碎的時間變成一個完整的奮鬥目標,所以不斷積累著經驗、技巧和修養。
蒼岩山勝境圖卷之一蒼岩山勝境圖卷之一
二是王志學非常注重拜師學藝,而且拜的都是名師和大師,這使得他從藝術的起始階段,就吸取了豐厚、純正的國學營養,走在一條正路上,打牢了紮實的根基。上國中時,他拜榮寶齋老畫師劉永增為師,開始臨摹《芥子園畫譜》《吳昌碩畫輯》,1985年4月,他拜著名畫家陳雄立教授為師,潛心研酌中國寫意畫藝術的筆墨語言;1990年又得到著名畫家尹瘦石先生和著名作家、畫家管樺先生妙手點化指教,藝術造詣、文學修養日漸深厚;經尹瘦石舉薦,1994年12月被齊白石大師高足盧光照先生收為入室關門弟子。老藝術家們的一言一行,悄無聲息地影響著王志學的心靈,他不僅學到了畫畫的技法,更重要的是學到了做人的道理。就是從老師陳雄立那裡,王志學第一次聽到“蒼岩山”這個名詞。
王志學蒼岩山題字刻石王志學蒼岩山題字刻石
三是王志學非常注重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做人比較純粹、善良、簡單、熱情、低調。與現在畫家不同的是,王志學畫畫不是為了物質追求,而是一種迫切的精神需要,一種自然自發的感情流露。在藝術創作過程中,他感受到了愉悅和美好,也要表達自己的熱情和忠誠,同時探求民族信仰的真諦和藝術的真正內涵。基於這一認識,他遠離燈紅酒綠、觥籌交錯的世俗喧囂,儘量使自己處於一種純淨狀態,使心靈不受污染和干擾,於是,他的藝術世界不斷壯大,一切美德都顯得那么自然天成,毫無做作之感。即使成為頗有成就的大畫家,無論是什麼身份的人來求畫,他都會微笑著滿足。這種人品和人格,是王志學能夠成為傑出藝術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蒼岩神勝境圖卷之二蒼岩神勝境圖卷之二
王志學成功了,在中青年畫家中,他的大寫意水墨獨樹一幟,其作品既尊重傳統,深得大師們的真傳,又大膽老辣,自由奔放。恩師盧光照給王志學的畫室起名叫“海天樓”,並在王志學的畫上題句。老書法家、詩人蕭勞,尹瘦石以及陳雄立,都先後在他的畫幅上題詩題句。著名作家管樺,更是在臥室和客廳里都掛上王志學的畫,以示喜愛。
然而,王志學並沒有滿足,與老師們相比,他總覺得自己還差點什麼,他渴望進入一片新的天地,躍上一個新的高度,力求在境界上與大師們接近一些。蒼岩山就這么自然而然地進入他的視野。
相對於繁華的大都市北京,位於河北井陘縣的蒼岩山顯得過於遙遠。蒼岩山既有奇特、幽靜、秀麗的自然景觀,又有豐富的人文資源,素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群峰惟蒼岩”之美譽,它成為王志學的第二個藝術符號。
從1991年開始,王志學第一次來到蒼岩山,從北京坐火車半夜到井陘,天亮以後換成長途車到蒼岩山。撲進蒼岩山懷中,王志學有一種一見如故的感覺,仿佛是遇到多年未見的老朋友,心是相通的,情是相融的。那裡有一種非常強大的氣場,寧靜,祥和,讓王志學的心一下子安靜下來,他再也不願離開。那個假期,他整整畫了七天。從此以後,他的大部分假期都交給了蒼岩山,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蒼岩山勝境圖卷之三蒼岩山勝境圖卷之三
20多年過去,蒼岩山,引領王志學站在一個更高的藝術高地上。
第一,從書齋的寫意花鳥中走出來,王志學進入最能體現中國水墨精神的山水畫領域,“搜盡奇峰打草稿”,一下子打通了與鮮活歷史、自然、文化、生活的關係,繪畫有了堅硬而恆久的支撐,畫自然而然從心中流淌而出。蒼岩山,富含著現代畫家缺少的現場信息量,聲音,色彩,形狀,味道,在歷史的記憶和現實的場景中,不斷激發著王志學的感情衝動,讓他畫面的意味和境界大為提升。客觀景象經過畫家心靈的稟賦,建構了新的視覺結構,山水、植物、建築都呈現出鮮活的姿態,王志學的山水,真正體現了中國畫的意境、格調、氣韻和色彩。“反彈琵琶”,讓他的寫意花鳥也有了山水的大骨架、大氣魄和大視野。在中央美術學院舉辦畫展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畫家看了王志學的作品很激動,他說:“現在,很多人都在屋子裡憑想像畫畫,而王志學的作品來自於現實。這棵白玉蘭,就像活生生的,包括它的氣勢,它的紋理。王志學通過不斷到大自然中寫生,跳出了傳統的花鳥畫語言,他畫的就是自己。”
第二,蒼岩山讓王志學脫離了世俗軀殼和紛繁生活的干擾,在吸收山水滋養中,精神不斷壯大,心靈近乎透明,“澄懷觀道”,於是才能在客觀存在的具象中,發現山水的生命和靈魂,主觀和客觀高度統一,達到了“形而上”的真諦,完成了從“師自然”到“心自然”的華麗轉身。靜坐在蒼岩山里,王志學覺得面對大自然,人實在是太渺小了,這裡的淳樸鄉親、峭拔山峰、懸空古寺、殘垣斷壁、靈異植物,還有傳說故事,就這么走進王志學的靈魂深處,成為他的精神支柱。有兩種樹給王志學以強烈震撼:一種是千年古檀,它本來只在南方生長,卻在太行如鋼似鐵的岩石山上,落石生根,實屬罕見。王志學筆下的古檀,根系百態,樹形各異。或鑽石而出,根莖沿石縫而生,如龍爪抓地;或依壁而長,根須繞石而長,似錦蛇盤石;或破洞而生,根莖疙瘩裸露,像金光發亮。那古檀,已經不僅僅是一棵樹,而是一種象徵,一種民族力量的象徵,一種人生境界的體悟。還有一棵千年古柏,半裸的根部緊咬著一塊巨大的岩體,像數條盤龍熔鑄在一起,穩穩地托著沉重的樹身,迎風而立。樹身扭曲得有些特別,不管身軀扭成幾個彎,伸出幾根枝幹,總是追著初升的太陽,朝著東方延伸、生長。根部像曾被雷擊過,被劈斷的那個枝杈忍受著摧殘與磨難,默默地活了下來……這是一種怎樣的蒼勁之美、悲愴之美、殘缺之美,這種美是天造之美,宇宙大美。在一瞬間,王志學感受到了“天人合一”的大境界,他成為一棵精神之樹。
蒼岩山勝境圖卷之四蒼岩山勝境圖卷之四
第三,蒼岩山造就了王志學新的繪畫語境,蒼岩山的險峻、高拔、幽深、靈動,變成他筆端的線條、結構和節奏。王志學的作品,無論是山水,還是花鳥,抑或人物,既大氣磅礴,蒼勁老辣,意蘊厚重,又層次豐富,鬆動自然,妙趣天成。因為成竹在胸,他可以在很侷促的狹小空間裡,畫出丈二大作;還可以在人聲嘈雜中,靜如處子,充耳不聞。為了展示自己在蒼岩山的收穫,2006年10月10日,“王志學近作展”在中央美院美術館隆重開幕,其中很多畫作都來自於蒼岩山。2007年12月,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了王志學的散文集《蒼岩山的回聲》,裡面配有多幅蒼岩山的畫作。其中兩幅關於蒼岩山的大畫,其長度分別為15米和20米,寬55厘米,這是王志學作自現場的寫生精品。每一幅都用去他7天時間,也就是一個黃金周長假。整幅作品,結構精嚴舒展,生動簡樸,筆墨以線為主,運斷有力,渲染豐厚,氣勢如虹,自成一格。管樺在上面寫了《題王志學蒼岩山寫生圖卷》的跋,稱王志學“圖山河之靈氣以養性,寫花鳥之神以悅情”。還有一幅《太行群峰惟蒼岩》,整個畫面很滿,通過墨的變化,讓人感覺到蒼岩山的力量和精神。
知音圖知音圖
蒼岩山,讓王志學成為一個有著獨立藝術風骨和精神的成熟美術家。人民美術出版社、人民大學出版社等先後為他出版過《王志學畫選》《王志學畫集》及散文集《海天樓隨筆》《蒼岩山的回聲》等10本畫集和散文專著。身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市高等學校專業設定評議委員會委員,他曾在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山東李苦禪紀念館、景山公園綺望樓、中華世紀壇等成功舉辦過個人畫展。特別是在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國美術館這樣的藝術殿堂,王志學的畫能得到專家、學者和諸多著名畫家的高度讚賞,實為不易。
這本《蒼岩山》畫集,收入王志學描繪蒼岩山的精品力作百餘幅,既有微觀寫生的直抒胸臆、即時的感情觸發,恢弘的山水長卷、狂放的縱橫馳騁,又有畫家對於蒼岩山歷史、人文和人民的深刻感悟,對蒼岩山詩意精神的闡釋。其中有五幅長卷,均長達10米以上。它的出版,說明畫家已經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達到了較高的繪畫水準。
“須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隨人腳後行”。王志學本人並沒有滿足。他說,藝術如登山,我現在還在半山坡上,離真正的頂峰距離尚遠,所以要攀登不息。在峰迴路轉的登山路上,蒼岩山,只是一個中間站,而要登上藝術的最高峰,無論是道德境界、思想水平,還是藝術視野、操作技藝,自己距離大師們還有相當的距離。
相馬圖相馬圖
正因為如此,從2013年開始,他又開始尋找自己的第三個藝術符號——大運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象徵之一,世界運河史上的里程碑,大運河既承載著太多的歷史文化內涵,又是王志學幼年的生活背景和藝術啟蒙地。他準備用數年時間,踏遍運河兩岸,蒐集創作素材,醞釀創作情感,創作出一幅王志學版的“運河長卷”。
有了蒼岩山的“剛”,再加上大運河的“柔”,剛柔相濟,自然與人文融匯,王志學的藝術前景不可限量。這使我對他充滿了想像和期待。

王志學:與大師為鄰 以自然為師

充溢墨香的海天樓里,目之所及皆是一幅幅山水花鳥的寫意丹青,畫卷中呈現出渾厚的大寫意風格,大膽、放鬆、自由、酣暢淋漓。從局部看,又顯出一種細緻嚴謹、密能透風的筆意來,充滿了藝術的真實與鮮活、靈動與才情。這些作品都出自畫室主人之手,他就是當代著名青年國畫家王志學先生。在王志學做完每日必修的臨帖練腕書畫課後,記者得緣與他談起了30多年來的繪畫歷程。緣起《芥子園畫譜》
喜事到君家喜事到君家
每當有人問起王志學學畫歷程時,他總是會先講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1976年夏,上初三的王志學,放假到河北省三河縣拉石子兒。有一天中午,他在一個小飯館吃飯,牆上名為《毛竹豐收》和《紅梅贊》的兩張畫吸引了他。一打聽才知道,畫作出自老先生劉永增之手,劉先生曾在榮寶齋修補古舊字畫。第二個星期天,王志學不顧天雨路滑,懷裡揣著畫,徒步從家裡走了20多里路,來找劉先生。劉先生見到渾身濕透的王志學,非常感動,拿出自己保存了很久的《芥子園畫譜》和《吳昌碩畫輯》說:“學畫要從這兒開始。”
跟隨劉老先生學藝的過程中,王志學開始知道了八大山人虛谷石濤徐渭這些大畫家和他們的作品。
《芥子園畫譜》可謂是我國畫界的經典教程,齊白石專心描摹《圖譜》為日後的卓越成就打下了堅實的繪畫功底。無巧不成書,齊白石老先生的“高足”盧光照先生的關門弟子、著名青年畫家王志學也正是從《芥子園畫譜》開始正式接觸繪畫的。
從這一簡單而感人的故事開始,王志學此後數十年如一日沉浸於藝術創作中。 師從名家習畫藝由劉老先生帶入繪畫藝術聖殿之後,王志學又幸運地獲得了無數名師的指導與點撥。一個偶然的機會,王志學被擅長畫鹿的陳雄立教授看中,向他傳授了許多中國畫基本知識,王志學又進入了一個新的藝術世界。 上個世紀90年代初,王志學調到北京市政府機關工作,家也搬到曾居住著蕭勞、王遐舉、董壽平、端木蕻良、尹瘦石、管樺、盧光照等眾多書畫名家的小區內。與他們朝夕相處一段時間後,王志學與眾多名家有了深厚交情。後來,經尹瘦石先生引薦,當代中國花鳥畫大師盧光照先生覺得他“孺子可教”,破例收王志學為關門弟子並對其悉心點化,常常在王志學作品上題詩、題詞給予鼓勵,對王志學的進步起了重要作用。
映山紅遍映山紅遍
盧光照還語重心長地對他說:“畫畫是一門綜合藝術,不能為畫而畫,要不斷加強畫外的學識、修養,讓作品的格調達到更高的層次。畫中國畫的人可不少,畫到一定程度後,就要比畫外的功夫了。白石老人的學問是極深的,從老人的詩、書、畫、印中都能體現出這一點。中國畫與西洋畫不同,它既要對景寫生,又要用‘心’去畫,把看到的物象變成自己心裡的感悟再表現出來,這樣的作品才能打動人。一幅畫格調的高低是畫家本人學識與道德修養高低的具體體現。”
老師的話擲地有聲,王志學銘記在心。
毒日頭毒日頭
名師出高徒,在眾多大師的關懷下,王志學的藝術修為突飛猛進,再加上高要求的歷練,這一切使他成了近年來中國畫壇最活躍的青年畫家之一。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王志學的畫作中,我們既可以看到恩師對他的影響,亦能明顯地識別出這絕非單純的描摹。他在吸收了諸位大師的藝術養分後開出了屬於自己的藝術奇葩。他在中國美術館和中央美術學院辦過畫展,獲得了專家很高的評價。
王志學在中央美術學院舉辦畫展時,一位聲名赫赫的畫界前輩看了他的作品後讚賞有加:“現在很多人都是在屋子裡憑想像畫畫,王志學的作品來自於現實……跳出了傳統的花鳥畫語言,他畫的就是他自己。”
畫雄雞以明志了解了王志學的作品後,會發現他以雞為素材的畫作十分常見,中華世紀壇曾經展出過他50多幅以雞為主題的畫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兩幅巨著《百雞圖卷》,用幾張六尺宣紙拼貼而成。在他的作品中,只只雄雞引頸展翅,居高雄立,仿佛就要從白淨宣紙上躍然而出,令人讚嘆。他對雄雞進行了人格化的描繪,展示了他們勇敢、護幼等諸多美德。
王志學為什麼嗜好畫雞呢?這還得從他幼時說起。王志學出生在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大鄧各莊村,村邊是紐帶般的大運河。 王志學家境貧寒,身體也不好,經常患病。家裡惟一的收入就是賣雞蛋得來的錢,母親用這點錢為他看病買藥。辛勤的母雞成了王志學的“救命恩人”,也自然成為他喜歡描繪的對象。滿懷著感恩之情,他用鉛筆、粉筆、木棍等,在書本、牆上、地上塗抹,一隻只惟妙惟肖的小雞使王志學獲得了“小畫家”的美譽,左鄰右舍、村里村外,新房落成、新添家具、新婚誌喜等,人們都愛請王志學畫雞。現在,畫雞成為王志學最擅長的題材。
醉香醉香
他曾經到平谷一個小山村寫生,這個村位於三省交界處,一隻雞打鳴,三個省的人都要起來開始勞作。這裡像一片“世外桃源”,讓王志學嚮往不已。他感覺有一種強烈的情緒在筆端流淌,一隻只雞在宣紙上舞蹈,跳躍,奔騰,歡呼……於是就有了《雞鳴三省》、《世外桃源》、《百雞圖》等作品。
雞對於王志學而言,早已超越了單純的畫面形象,而成為表達他內心世界的標誌性符號,是他對純真感情的一種表達方式。 對於筆下雄雞所代表的精神,他有一個在傳統的“雞有五德”的說法上再加上“一德”的“六德說”,他認為:“雞身上的許多美德都是人應該具備的:雞有五德,首冠戴文也,足博距武也,敵在前敢鬥勇也,見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時信也。文、武、勇、仁、信,人一旦具備了這五種美德,也就有了崇高的人品。另外,雞還有另一種美德,叫做知恩圖報義也。我現在畫雞時,都題上雞有六德。”
王志學在作畫,更在修煉自己的道德情操。和王志學交往過的人,都說他對同事、朋友、老師、家人熱情似火,有求必應;他藝術成就斐然,卻為人謙遜低調;他身處首都北京,卻心靜似水,對名利淡然處之。
中國有一句名言“厚德載物”,只有道德的力量才能使一個人真正強大起來。
北溟之魚北溟之魚
他在師從的那些老藝術家身上,不僅學到了畫畫的基本技法,更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他認為,不管是搞藝術還是乾其它工作,關鍵是把“人”做好。人品高了,你的畫品才會高,你的道德修養才會高,才能取得成績。齊白石說:“人無品格,下筆無方。”
王志學認為,他自己的人生觀概括起來就兩個字“忠誠”,對自己國家的忠誠,對他人的忠誠,對自己事業的忠誠,對藝術理想的忠誠。正是“忠誠”這兩個字促使他堅持每天揮毫作畫,每天清晨臨帖練腕,也使他充滿了特有的韌性和毅力,煉出了他藝術的底氣和大氣。
法乎自然尋超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中的這句話對於王志學來說,是一句踐行了30多年的箴言。除了教他作畫的恩師們外,王志學還有另外一位師從多年的老師,那就是大自然。
王志學對於自然之美崇尚之至,他一直堅持寫生,對大自然無限生機與美的體悟成為他藝術創作的重要源泉,使他能夠一直保持著對自我的超越,對本我的回歸,對超我的追尋。
王志學的節假日大多用在了創作上,在朋友圈中廣為人知。每逢休假他就挎著行囊,背著畫夾和乾糧,去大自然中攝取萬物精魂。西藏的布達拉宮、唐古拉雪山、敦煌莫高窟、泰山、華山、張家界……祖國的名山大川,大都留下了他的足跡。每一次旅行寫生對他而言,就是一次新生般的歷程。問及現在去得最多的地方時,“應該是河北的蒼岩山了,”他答道:“對我而言,那裡的每一塊石頭都有故事。”究竟去了蒼岩山多少次,連王志學自己也數不清了。遠離熱鬧繁雜的都市,形隻影單地漫步在山道林間,靜雅替代了喧囂,孤寂替代了繁華,但是“每當此時,空靈與高遠充溢心中,藝術創作的衝動也在胸口湧起。”
朦朧西江月朦朧西江月
蒼岩山的殘垣斷壁,古寺白檀,還有回味悠長的動人傳說,一併走進王志學的靈魂深處,成為他的精神支柱,化作他創作的素材。與此相關的寫生作品早已成千上萬。
給王志學最大觸動的還是蒼岩山上的古檀和古柏,這些歷經千年滄桑的生命從來都不會屈服。太行山的岩體堅硬如鋼似鐵,這些樹卻能在此落地生根,用粗碩的裸根抓住岩石,將身軀扭作幾個彎,如磐龍似虬螭。那些曾遭過雷擊的的枝椏仍竭力伸出枝幹,總是追著初升的太陽,朝著東方延伸、生長,充滿了悲愴與殘缺的美,這是他在蒼岩山的古樹上體會到的一種蒼勁和堅韌。這已經遠非幾株單純的古樹,而成為了人的精神、樹與人的相互融合。在這裡,王志學體會到了“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精神境界。 蒼岩山素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群峰惟蒼岩”之美譽,《太行群峰惟蒼岩》也是王志學的代表作。整個畫面很飽滿,通過墨的變化,讓人感覺到了蒼岩山的節奏和力度。“山是畫的主體,像天地間立著的河北漢子,風骨如鐵,氣魄如山,中間有寺廟和農舍隱約閃現,也有蒼松翠柏,萬丈危橋,還有白雲飛瀑,既大膽自由,又細緻入微,確是精品佳作。王志學把蒼岩山的精魂抓來了。”一位評論家如是評論。
在中央美術學院舉行畫展時,有兩幅關於蒼岩山的大畫,其長度分別為15米和20米,寬均為55厘米。這是王志學的寫生精品,每一幅都用去了他一個黃金周的長假。那幅《蒼岩山勝境圖》,以蒼山書院開卷,接著是書院午蔭、蒼苔碧蘚鋪險石和林深處處聽幽琴,把主要景點融入卷面,配以古柏檀林,曲徑通幽,顯得胸有成竹,也很靈動和鮮活。整幅作品結構精嚴舒展,生動簡樸,筆墨以線為主,運斷有力,渲染豐厚,氣勢如虹,自成一格。著名作家、詩人、畫家管樺在上面寫了《題王志學蒼岩山寫生圖卷》的跋,更是大讚王志學“圖山河之靈氣以養性,寫花鳥之神以悅情”。
雪霧茫茫雪霧茫茫
上下求索為丹青對畫道的鐘情之至,使王志學一直不懈努力著。現在,他比以前更忙了。寫生、作畫、辦畫展,同時又將自己關於人生和藝術的諸多感悟編綴成冊,出了幾本散文集,充滿了靈性與才情,睿智而通透。
有人驚嘆王志學進步神速,有人更是預言他將成為中國山水畫界的一座“蒼岩山”。而他喜歡用自己所作的一幅《水墨葡萄》長捲來明志,認為自己現在很像是畫作中的水墨葡萄,“人到中年,厚積薄發,看事很通透、明晰。”他時常拿先師盧光照贈他的一首詩來勉勵自己“曲高和寡事尋常,時人不解不心傷。我自畫我心自樂,不作東施效顰娘。”
花間得食自相呼花間得食自相呼
還是作家、詩人管樺先生評價得好:“志學知道,要跋涉的藝術道路還很悠遠,還要備嘗艱苦。在漫長的人生歲月中,他將無止息地跨步人生海岸、山巒大地,從邁進的已知的藝術殿堂,向上攀登,進入未知的藝術世界。”
大師盧光照先生給王志學的畫室題名為“海天樓”,大概也就是想讓他能夠在藝術上和胸懷上永遠以滄海和長空為鑑,有容乃大而包容萬千,不甘現狀更銳意進取。
王志學對國畫藝術精進的追求永無止盡,正如他對自己人格品性的歷練一樣,一直要毫不懈怠地繼續下去。

一個畫家的精神符號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畫家王志學每次到山東來創作,記者都會去看他作畫,那是一種極大的藝術享受。只見他鋪開宣紙,凝思片刻,毛筆就揮灑起來,時急時緩,一團團墨色氤氳開來,變化為生動的花鳥山水,種種意緒就凝固在宣紙之上。
我最喜歡他筆下的一隻只大雞,這是他的代表性題材之一。有的是大公雞,居高雄立,威風凜凜,爪子鋒利地扎在石頭上,宣洩著一種昂揚的精神狀態;有的是母雞,或許還帶著兩三隻小雛雞,漫步在蕉下林中,嬉戲覓食,充滿母性和慈愛;有時那些雞幻化成了人,代表著我們的種種精神狀態,激動,興奮,憤怒,安靜,欣喜……此刻,畫家的身心已經和筆下的雞融為一體。每個朋友來了,都想得到王志學畫的雞,他幾乎是來者不拒,總是沉靜地微笑著,滿足所有人的要求。
相煎何太急相煎何太急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雞,曾經是王志學幼時的影子。他出生在北京通縣大運河邊一個農家,運河翻卷著文化的氣息,這裡出了不少文化名人,像浩然劉紹棠劉白羽歐陽中石等都在這裡工作和生活過。王志學從小受他們影響,喜歡畫畫。雞,是農村最常見的家禽,母雞下蛋,公雞司晨,這讓王志學對它們產生了一種好感。從孩童時,他就開始用稚嫩的筆墨,在白紙上畫雞。到中學時,他的雞已經畫得有模有樣了,村里人有什麼事都會求他畫一張大雞,祈求喜慶和吉利,這無形中培養了他的自豪感和創作欲望。
"文革"期間,因家庭出身不好,王志學的家境貧寒,父親在幹校勞動,母親領著幾個兄妹艱難度日,王志學身體不好經常生病。家裡惟一的收入就是賣雞蛋得來的錢,母親用這點錢為他看病買藥。辛勤的母雞成為王志學的"救命恩人",也自然成為他描繪的對象。
隨著閱歷的增長,他注重從民族文化和民間傳說中廣泛涉獵,吸收養分,從而加深 了對雞的認識,知道了雞的演化、雞的品性、雞有五德及雞的傳說。雞在王志學腦海中的形象更加完美,也成為他表達自己思想的一種載體。
到城裡工作後,王志學依舊沒有忘記那些和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雞。他經常到農村、到郊區、到養雞場去觀察體驗,還一次次到夜貿市場看小商販賣雞。就在這樣的觀察和感悟中,那一隻只雞在他心中變得生動起來,抽象起來,轉變為一種強烈的情緒,噴薄而出。
忽聽柴門聲忽聽柴門聲
王志學有一幅代表作品叫《雞鳴三省》,這後面還有一個故事。他在《北京日報》看到一則報導,稱京東有一小山村,分屬北京、河北和天津三省市之間,雄雞報曉後.村民們都聞雞而作。村民們相互往來,和諧生活,其樂融融,好一幅生動的圖畫啊!聽說之後,王志學親自駕車幾十公里,趕往那裡,和村民們聊天、喝酒。據說,趕上誰家蓋房子、娶媳婦、聘閨女的大事,大家都像一家人一樣鼎力相助。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講,他們的祖先幾百年以前就共同生活在這塊土地上,雖然現在分屬不同省市,但還要像一家人一樣和睦相處下去。王志學有感而發,揮筆畫出《雞鳴三省》圖。兩隻雞背後,那些暖暖的顏色,非常溫暖人心,也象徵著我們這個和諧的社會……從畫雞開始,王志學走上藝術之路,花鳥,山水,他的視野越來越開闊,題材也十分豐富。更重要的是,他的大寫意有一種宏大的氣魄,一種強烈的精神,一種駕馭題材的能力,很多專家都說,王志學是一個潛力極大的畫家。
除了向大自然學習,吸取營養,王志學還很注重向藝術大師們學習。他曾先後拜陳雄立、尹瘦石、管樺、盧光照、袁運甫等藝術家為師,從這些老藝術家身上,他不僅學到了畫畫的基本技法,更重要的是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他認為,不管是搞藝術還是乾其他的工作、事業,關鍵是把"人"要做好。人品高了,你的畫品才會高,你的道德修養才會高,才能取得成績。
在中國美術館的展廳里,他被盧光照那蒼勁老辣、激情豪邁的數幅傳神之作所震撼,特別是那雄雞,滿眼靈光,昂首挺胸,紅冠抖翹,一下子征服了他的魂魄。在尹瘦石引薦下,他拜盧光照為師,受益匪淺。作畫寫生之餘,王志學涉獵廣泛,不僅大量閱讀八大山人、石濤、李苦禪等大師的理論書籍,還廣泛涉獵黑格爾、叔本華、盧梭、尼采等外國著名美學、哲學家的論著。在他的畫室里,一面牆壁立著高高的書櫥,書櫥的頂端摞滿了未開封的紅星牌宣紙。驀然回首,王志學的畫作已經有了獨特而成熟的風格。他創作的題材不斷擴展,從雞開始,一直到小鳥、魚、鶴、鵝,再到梅蘭竹菊,山水風光,無不得心應手,運用自如。有人說他是一個很全面的畫家。
遙遠的呼喚遙遠的呼喚
王志學畫雞特色更加濃郁:筆墨老辣,構圖別致,畫中含典,圖文並茂,既抽象又生動,既充分吸收了傳統繪畫的營養,還有書法的節奏,現代人的意境。
我發現,雞是王志學表達內心世界的一個標誌性符號,是他對純真感情的一種表達方式。他說:“說起做人,其實雞身上的許多美德都是咱們做人應具備的:雞有五德,首冠戴文也,足博距武也,敵在前敢鬥勇也,見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時信也。文、武、勇、仁、信。大家看,具備了這五種美德,也就有了崇高的人品。雞的這五種美德是春秋時期田饒對魯哀公說的,他是用雞的美德來提醒魯哀公的治國用人之道。後來,我又把雞賦予了另一種美德,叫做知恩圖報義也。因為前五種美德主要是指大公雞說的,別忘了還有母雞呢。家裡養的母雞是要給主人生蛋的,這雞蛋既可以食用又可以賣錢維持生活,這雞是知恩圖報的,這是多么大的‘義’字。所以,我現在畫雞時,都題上雞有六德。文、武、勇、仁、信、義,這六德,就是人生的感悟,做人的道理……”在王志學筆下,人們會看到堯在位時的《重明之鳥》;墨子說的"時夜而鳴,天下震動"的《晨雞》;《青州府志》記載的石婆婆學雞啼,嚇得群妖猛躥而逃的《風雨雞鳴》。還有頗具傳奇色彩的《天雞》、《蜀雞》和《鬥雞》等,都極具情趣。
天下大吉天下大吉
王志學既是在作畫,更是在修煉自己的道德情操,更重視人品和人格,這是他能成就事業的一個重要理由。和王志學交往過的人,都對他的人品大加稱讚,說他對同事、朋友、老師、家人都熱情似火,有求必應;他藝術成就斐然,卻為人謙遜低調;他身處首都北京,卻心靜似水,對名利淡然處之。王志學畫雞,透露著他的境界:寬厚,淡泊,寧靜,堅韌,奉獻,創新。

與蒼岩山的不解緣

初識王志學是在19年前市政府機關的班車上。沒想到就是這么一個機緣,讓我結識了這位近些年來活躍在中國畫壇、成就卓然的苦學派畫家。1995年王志學在中國畫研究院第一次參加《首都青年畫家十人聯展》;1996年出版第一本畫集《王志學畫選》;1998年在中國美術館參加第二次《首都青年畫家十人聯展》;1999年出版散文集《海天樓隨筆》;2000年在山東李苦禪紀念館舉辦第一次個人畫展;2002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王志學畫展》;2003年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王志學畫集》;2005年在中華世紀壇舉辦的《金雞報春——王志學畫展》;2006年在中央美院美術館舉辦《王志學近作展》等等。王志學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堅實的走著,逐漸成熟。短短几年他在中國畫壇上從嶄露頭角到逐漸被人認知,逐漸成為受人喜愛的畫家。近些年來王志學不斷推出以蒼岩山為題材的畫作,最近他又一氣呵成寫下了十幾萬字感悟蒼岩山的隨筆。前幾天,志學告訴我,他準備把感悟蒼岩山的散文隨筆和近十幾年來在蒼岩山寫生的百餘幅作品,以《蒼岩山的回聲》為題出版發行,並囑我為他寫一篇短文。在中國畫壇,我只是一個愛好者,面對志學的囑託,我深感壓力和不安。在看過他《蒼岩山的回聲》初稿後,我深受感動。《蒼岩山的回聲》寫出了他對藝術的追求與奉獻,寫出了他攀登藝術巔峰的艱辛與風險。《蒼岩山的回聲》感情真摯樸實,文筆自然流暢。在他的每篇文章中都能體會出他對蒼岩山的山、蒼岩山的水、蒼岩山的古檀樹、蒼岩山的庭院樓閣、蒼岩山的烈士墓充滿了感情眷戀與理性思考。他對蒼岩山的山、橋、寺、廟、碑、樹的歷史都作了細心的考究,深刻地挖掘著蒼岩山的靈魂,並以隨筆的形式娓娓道來。既有畫家對蒼岩山靈魂的感悟,又有飽含文學的抒情筆墨。是他對十幾年來多次進出蒼岩山的思考與總結。加之畫家近百幅蒼岩山的寫生作品,使得本書圖文並茂,極具可讀性和觀賞價值。為了完成朋友的囑託,憑藉我對志學近20年的了解,總結其藝術追求及所取得的成就,感覺絕非上帝給與他的恩寵,而是源於生活、勤奮和人品。
太行群峰惟蒼岩太行群峰惟蒼岩
太行晨暉太行晨暉
初識蒼岩山,是緣於1981年王志學的恩師陳雄立先生請李苦禪大師為蒼岩山福慶寺題字。沒想到近十五年蒼岩山竟成了王志學藝術之路上取之不盡的寶藏。王志學在藝術創作之路上,在經濟大潮的衝擊下,面對當今的浮躁,他毅然選擇了現場寫生在大自然中汲取營養之路。王志學近十五年來每逢節假日都遠離親人,身背畫夾,酷暑嚴寒、風餐露宿到蒼岩山寫生,與蒼岩山結下不解之緣。著名畫家盧光照先生曾對王志學講:中國畫和西洋畫不同,他既要對景寫生,又要用“心”去畫,把看到的物象變成自己心裡的感悟後再表現出來,這樣的作品才能打動人。王志學將老師的教誨融會貫通,在向老師的求教中,他逐步悟出了“真正的藝術家要善於發現美和挖掘美,只有悟出以影追形,以形會意的道理,才能抓住表達意趣情態這一寫意畫之根本”(摘自王志學《海天樓隨筆》)。王志學以“自然”為師,沉酣於自然中的生活,用心去體驗大自然的意蘊從中追求著無限。
無論是從王志學蒼岩山畫卷,還是從他的《蒼岩山的回聲》的文字中,都可以深刻的品味出,畫家感受的不僅僅是蒼岩山古老的建築藝術的氣魄和精美,以及蒼岩山經歷滄桑的古檀樹鑽岩抱石的奇形怪狀,更多的是對古代建築體現出來的厚重歷史的思考和對蒼岩山古檀那種從岩縫中鑽出,扭曲著身軀倔強生命精神的感悟,還有那些永遠守衛在蒼岩上的烈士英靈,使他的心靈受到深深的震撼,給他以創作的激情與力量。正是這種精神力量的依託和鼓舞,使他隻身探求於蒼岩山之間,貪婪地吸取蒼岩山精神之瓊漿玉露,拚命的挖掘著蒼岩之魂魄,極力地把對蒼岩山的感悟用畫筆痛快淋漓的表現出來,而這些正是王志學蒼岩山藝術作品最深刻感人的部分。王志學極具藝術潛質,把對大自然花和鳥的情趣融入筆墨與章法中。他沉醉於自然事物,他的畫作是帶著情感感受的直觀把握。他憑藉著對情感的體驗和藝術的創造衝動作畫,他的筆墨大氣磅礴、率意揮灑,畫面中飄逸著自信超凡。他筆下的墨葡萄枝幹藤葉間激情四射、酣暢淋漓、肆意揮灑、無拘無束,一氣呵成,沒有一絲一毫的拘謹刻意。而他筆下的荷花小鳥和荷塘中倏虞遊動的魚兒,又在不經意間帶給人們莊子哲學的飄逸灑脫和恬淡寧靜之美。他的的寫生長卷《蒼岩山仙境圖》超曠空靈、蒼蒼莽莽渾化無跡。著名作家、畫家管樺先生看後,欣然題跋:“沒有畫家的意匠經營,大自然竟是如此緊湊的和諧的完美結合起來,林泉流韻,似有石濤山水的風神”。“圖山河之靈氣以養性,寫花鳥之神以悅情。”“觀者神遊其間,似以呼吸到山野草木的芳香。尤可貴者畫如其人,質性自然,非嬌勵所得,這是畫家豪放的激情從蒼岩山發出的永恆的回聲”。所有這些足以彰顯出畫家雄渾博大的精神境界和酣暢凝練的筆墨功夫。
岩關鎖翠岩關鎖翠
王志學深知一個真正的藝術家要有深厚的藝術底蘊,他常說:“走藝術之路,痛苦與磨難、成功與失敗同在,爬山的人,或者一鼓作氣爬到山頂,或者爬到一半便喪失掉向上的勇氣,或者站在山腳下望而卻步。其實他們之間的差距就是弱者與強者之間在精神與意志品質上的差距”(摘自王志學《海天樓隨筆》)。為了對藝術的追求早在中學時代王志學就經常頂狂風冒雨雪,徒步20餘里到河北省燕郊鎮拜師學畫;還是為學畫,青年時代他不惜從北運河畔騎車五六個小時,去宣武區書畫業餘學校挑燈苦讀。……每當談到這些時,志學總是流露出感激、幸福之情,他說:“這是我終生的一筆財富,沒有這些寶貴的經歷,就不會有我的今天和明天。”王志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靠他對藝術的悟性和勤奮好學廣泛攝取藝術營養。王志學涉獵廣泛,他不僅大量閱讀八大山人、石濤、李苦禪、潘天壽等中國歷代著名藝術家的畫論;還廣泛瀏覽黑格爾、叔本華、盧梭、尼采等國外著名美學、哲學家的論著。並將其精華抄錄下來,他稱之為“與大師的對話”。他古今中外兼收並蓄,如饑似渴的積澱著其藝術底蘊。他常常沉醉於歷代大師的畫集,領悟中國古典藝術的精髓和中國筆墨的精神,他稱之為“讀畫”。他清晨起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懸腕臨帖揮毫練字,悉心領會中國筆墨精神。他每在一處寫生除了帶回一大卷畫稿,還會寫出一大本當地的樓台廟宇、自然風景的歷史考證以及風土人情。在學習上他最大的特點是執著、投入、忘我。因此效率極高,其造詣和藝術涵養日漸深刻。
太行明珠蒼岩山太行明珠蒼岩山
除此之外,王志學還經常到大自然中去汲取萬物之精魂。他每逢節假日都捨棄休閒和娛樂,冒著烈日酷暑或雪雨風霜,背著畫夾、挎著行囊外出寫生,他的勤奮和刻苦,在北京凡熟知他的人沒有不知道的。幾年來,他的足跡遍布西藏的布達拉宮、唐古拉雪山,敦煌的莫高窟,雲南的西雙版納、原始森林,新疆的天池、伊利草原,他還攀登過泰山、華山、黃山、張家界、天山、普陀山等名山大川。他受到敦煌燦爛的佛教藝術、富麗的壁畫及其崇高境界的感染;感受到唐古拉雪山、原始森林、伊利草原廣袤無際的靈魂淨化;祖國的名勝古蹟激發了他創作的靈感,形成了他特有的藝術風格。他還到過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加拿大尼亞加拉大瀑布,法國巴黎的羅浮宮,義大利的佛羅倫斯,南非的原始部落群、好望角,南美的亞馬遜河等。這些異國的文化瑰寶、風土人情及綺麗的風光,毫無疑義都開闊了他的視野,激發了他的藝術靈感,鼓舞了他創作的激情,給予王志學的藝術修養以深深的積澱。盧光照先生常對他說:畫畫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不能為畫而畫,要不斷地加強畫外的的學識、修養,作品的格調才能達到更高的層次。著名書畫家尹瘦石也勉勵勤奮好學的志學,欣然題字“博觀約取、厚積薄發”。王志學孜孜探索,默默耕耘,吃苦耐勞,甘於寂寞,他的業餘時間幾乎全部奉獻給了他的藝術追求,他最愛去的地方就是美術館和榮寶齋,他最愛買的就是紙墨筆硯,他的最大愛好就是把他的全部情感傾注到他的創作中。王志學外表沉穩幹練、謙遜平和、灑脫豁達,但在他內心深處卻隱含著一種難以抑制的創作激情和衝動。當他創作靈感到來時,他能夠進入一種忘我無物的藝術創作狀態。他帶著充分的情感揮毫,擅長用擬人的手法表現自然景物,一花一鳥、一丘一壑都流露出對大自然的愛與深情,是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給予志學創作的靈感。他的墨葡萄長卷《滿架秋光合蒲珠》沒有彩色的喧譁眩耀,只在筆情墨韻中點線交織,其枝曼生動娓婉、帶有幽淡、微妙、靜寂、灑落的氣韻和旋律,猶如一曲凝固了的音樂的韻律。他的畫大氣灑脫、悠然意遠,酣暢淋漓、蒼勁老辣,出手不凡、極具新意。
風泉漱玉風泉漱玉
“可貴者膽,所要者魂著名畫家袁運甫先生在看完王志學的《蒼岩山勝境圖》後,欣然提筆“藝海無涯,有容乃大,志學此作生動簡樸,筆墨運斷有力,結構精嚴、舒展,極具書寫性意趣,深蘊大自然神魄也”。王志學用心靈與大自然對話、與情景交融,把一切都集中在真情的感悟與表現中。用筆墨將他對大自然的感悟盡情渲瀉在紙上,王志學這些成功的藝術作品背後傾注了他無數的辛勤勞動,記錄他對蒼岩之魂的探求,因而散發著無窮的藝術魅力。歲月漫長,人生苦短,“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為了憧憬與夢想,王志學在痛苦與磨礪中苦苦地找尋,感悟著愛的快慰。……幾年來,王志學的畫作已形成題材廣泛豐富,筆墨潑辣奔放,氣勢雄渾矯健,構圖妙趣天成,境界瀟灑怡然的藝術風格。
蒼岩秋色蒼岩秋色
王志學的恩師盧光照先生曾說過:一個有成就的畫家除具有筆墨功夫之外,還應具備高尚的品德情操和豐富的學識修養,有了畫外功夫,才會有高格調、高品位的作品(摘自王志學《海天樓隨筆》)。王志學在藝術之路上時刻餞行著恩師的教誨。樸實厚道,敏行訥言可以用來形容我對王志學的最初認識,但交往中你便會深刻領會到他人格的魅力。他在生活上隨遇而安,平淡自然,質樸而不張揚,厚重而不浮華,從不刻意奢求,流露出中國文化特有的大氣灑脫的品格。但他對待老師卻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作為朋友我為他對老師敬重感恩的品性修養而嘆賞折服。
王志學好學,在他藝術之路上,他拜了劉永增、陳雄立、尹瘦石、盧光照、管樺等幾位名師。在他的藝術之路上他從未忘記過老師對他的教誨和恩情。王志學是個有心的人,他把恩師們對他的教誨都銘記在心,並把他在恩師那裡得到的啟發和收穫都寫成文章作為座右銘,短短几年時間他竟將這些文稿編輯成十六萬字的《海天樓隨筆》出版。王志學的恩師有的已不再人世,但他們的教誨卻歷歷在目,活生生的鞭策著志學和那些在藝術之路上探求的人們。“每位老人都是一部精神博大的巨著”,王志學常說這句話。因此,他兒時學畫的啟蒙老師原榮寶齋老畫師劉永增先生已過世20多年了,王志學也已經從一個對畫畫朦朧無知的少年,發展成為活躍在京城畫壇引人矚目的中青年畫家,就王志學現在的藝術成就和知名度已遠遠超過了他的啟蒙老師,但在他的許多文章中還每每提到劉永增先生,去年志學還跑到河北三河農村探望了劉永增老先生的家人。他虛心求教,孜孜以求,尊重師長。從老藝術家那裡他不僅學到的藝術技藝,還學到老藝術家的做人、做事、作畫的精神。目前,尹瘦石、盧光照、管樺等老藝術家先後乘鶴西去,但王志學每到年節去看望師母已成為他的一個慣例。2006年王志學在中央美院美術館舉辦《王志學近作展》時,許多老畫家捧場,王志學滿懷深情地說:我熱愛沸騰的生活;我熱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大自然;我熱愛教育我、幫助我、理解我並給我以向上力量的老師和朋友們……,我僅以我的畫展獻給曾經教導過我的恩師們。正如王志學的恩師、著名畫家陳雄立先生所說:“畫中國畫的,既要看畫品,又要看人品,二者是統一的。沒有高尚的人品,畫品也不會高”。
晨光無限晨光無限
虛閣藏幽虛閣藏幽
王志學藝術上的飛躍,得益於名師的指引,得益於鍥而不捨的努力,得益於大自然對其情思的升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願王志學在藝術的道路上勇攀高峰,集一身全部的藝術智慧去超越自我、超越前人,邁向更高的藝術境界。
僅以此文祝賀王志學《蒼岩山的回聲》出版,同時也奉獻給為藝術獻身,並向藝術巔峰不斷攀登的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