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華(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建華,男,安徽固鎮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復旦大學政治學理論專業博士後。現任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先後在《民國檔案》、《歷史教學》、《學海》、《南京社會科學》、《江蘇社會科學》、《人文雜誌》、《南京大學學報》、《復旦學報》、《中共黨史研究》、《黨的文獻》、《二十一世紀》(香港)等核心刊物,發表論文三十多篇,並有多篇論文被人大複印資料、高校社科文摘、新華文摘等刊物,全文轉載或論點摘編。現主要從事現當代中國政治、政黨理論與實踐研究。開設課程包括:《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黨建理論與實踐》、《政黨制度專題研究》、《當代中國政治發展專題研究》等。2012年以來,先後入選“全國高校優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擇優資助計畫”,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建華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安徽固鎮
  • 性別:男
近期代表作,論文,專著,主持項目,

近期代表作

論文

《威權主義政治下政黨話語的雙重性分析》(《江蘇社會科學》2006年第2期)
《民初政黨經費來源研究——以共和(統一)國民(同盟)兩黨為個案》(《民國檔案》2007年第1期)
《政見商榷會與毀黨造黨說》(《歷史教學》2007年第2期)
《民初憲政對國民黨早期政治發展的影響》(《學海》2007年第4期)
《共和精神的缺失——民初政黨失敗再思考》(《人文雜誌》2007年第1期)
《鄉村社會改造中“公民塑造”的路徑研究》(《江蘇社會科學》2008年第4期)
《民眾路線:民主的中國路徑》(《人文雜誌》2008年第6期)
《民初共和黨基層黨員研究——以江蘇崑山、川沙為個案》(《民國研究》2008年總第13、14輯)
《革命視域下的鄉村婦女解放》(《天府新論》2010年第1期)
《抗戰時期陝甘寧邊區的農戶計畫》(《中國農史》2010年第1期)
《抗戰時期陝甘寧邊區的識字運動》(《中共黨史研究》2010年第2期)
《政黨與現代國家建設的內在邏輯》(《復旦學報》2010年第2期)
《中國共產黨各時期入黨誓詞考證》(《中共黨史研究》2010年第8期)
《改造民主:抗戰時期“三三制”選舉的革命面像》(《南京社會科學》2010年第9期)
《抗戰時期陝甘寧邊區的黨員登記》(《黨的文獻》2011年第1期)
《中國共產黨對統一戰線理論的獨創性發展》(《西北大學學報》2011年第2期)
《中國共產黨局部執政時期制度建設的邏輯分析》(《江蘇社會科學》2011年第2期)
《陝甘寧邊區的新文字運動——以延安縣冬學為中心》(《南京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
《社會治理視域下政黨組織變革研究》(《南京社會科學》2011年第5期)
《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黨費收繳情況的歷史考察》(《中共黨史研究》2011年第9期)
《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黨派的資源配置研究——基於國家治理的考察視角》(《南京社會科學》2012年第4期)
《我國多黨合作的民主監督問題研究——基於比較政黨制度的視角》(《學術界》2013年第1期)
《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形象塑造——兼析新民主主義理論生成的實踐邏輯》(《福建論壇》2013年第3期)
《階級民主的工具效用——中央蘇區的選舉動員》,《江蘇社會科學》2013年第5期。
《從代表性到代表力——政黨研究的可能路徑》,《南京社會科學》2013年第9期。
《民主革命時期中共根據地政權建設中的選舉委員會》,《中共黨史研究》2014年第6期。
《組織發展的彈性空間——民主革命時期中共吸納黨員機制的歷史考察》,《人文雜誌》2014年第10期。
《網際網路時代的政黨與社會溝通——基於中國情境的現實觀察與理論思考》,《江西社會科學》2014年第11期。

專著

《夭折的合法反對——民初政黨政治研究(1912-1913)》(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主持項目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根據地鄉村政權建設研究,主持人。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根據地鄉村社會改造研究,主持人。
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根據地選舉研究,主持人。
江蘇省委統戰部委託項目:民主黨派資源配置問題研究,主持人。
江蘇省委統戰部委託項目:中國多黨合作的民主監督問題研究,主持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