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群

王希群

王希群,男, 1965年生,湖北省丹江口市人,中共黨員,北京林業大學森林培育學博士、生物學博士後,學者,中國水杉研究專家,現任國家林業局林產工業規劃設計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希群
  • 出生地:湖北省丹江口市
  • 出生日期:1965年
  • 畢業院校:北京林業大學
人物作品,個人履歷,成就及榮譽,

人物作品

王希群撰有《我親愛的父親——王國益》(2010)、《懷念我的師傅黃典遠》(2006)、《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個博士、博士後的五年的手記,2007)、《在重慶的一年》(重慶社會、經濟、生態問題的深入思考,2009)、《喀納斯十一記》(2011)等。
王希群博士王希群博士

個人履歷

198409198807北京林業大學森林資源與環境學院林業專業學生,大學本科,獲農學學士學位;
198807200209湖北省林木種苗管理站(期間:1989-1990下派參加湖北省委石首小河綠化示範點、湖北省政府隨州天河口綠化示範點的規劃與建設;1997.12-1999.02下派參加湖北省委駐房縣化龍堰鎮小康工作隊)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1998年),先後擔任花卉園藝中心主任、良種推廣科科長、種苗管理科科長和“三講辦”主任;
200209200507北京林業大學森林培育學博士研究生,脫產學習,獲農學博士學位和北京地區高等學校優秀畢業生稱號(2005116)。博士論文題目:北京山區油松、側柏林質量調控理論與技術的研究(The Quality Control Technology of Chinese Pine and Oriental Arborvitae Forests in Mountain Areas of Beijing),指導教師:馬履一先生;
200507200711國家資助在北京林業大學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工作(2007年被三峽大學特聘為生物學兼職教授,聘期3年),出站報告題目:紅花玉蘭種群生物學研究(The Population Biology of Magnolia wufengensis L.Y.Ma et L.R.Wang),合作導師:蔣湘寧、馬履一、王建中先生;答辯主席: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洪濤先生;
200711國家林業局林產工業規劃設計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期間:2008.082009.08由國家林業局下派任首屆博士服務團成員、重慶市林業規劃設計院副院長、首席專家,2009年8月後任“森林重慶”建設專家)
2014.05—國家林業局首批“百千萬人才工程”省部級人選
研究領域
參加國家和部、省級多項工程建設和項目研究,善於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在林學、生物學和生物工程領域有很深造詣。

成就及榮譽

1.對水杉發現過程(1941-1948)、神農架首次科考(1941-1943)、二次勘查(1947)、雲南開蒙墾殖(1935-1947)、陝南公學史料(1948-1950)、陝甘寧林業發展史(1937-1950)和中國森林培育學史(1902-2011)系統考證。
先後歷時多年對以上事件進行了系統考證,考證結果受到社會的極大關注。
代表性報告和論文:
(1)王希群,馬履一,郭保香.水杉發現過程的系統研究.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1):22-28.
(2)王希群,馬履一,郭保香.《水杉發現過程的系統研究》的一點補遺.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2):64
(3)王希群,馬履一,陳發菊,郭保香.中國現代科學史上的一次科學考察壯舉——記20世紀40年代首次對湖北神農架的探察.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2):48-53(1984年10月剛上大學去拜訪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戴松恩先生時得到指點,他認為湖北神農架首次探察是中國現代科學史上的一次科學考察壯舉).
(4)王希群,馬履一,陳發菊,郭保香校注.賈文治《神農架探察報告》,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2):25-47.
(5)王希群,陳發菊,郭保香,王玉兵.1947年國民政府第二次神農架森林勘查考證,三峽論壇,2010,(6):
(6)農林部、湖北省政府神農架森林勘查團編(王希群,陳發菊,郭保香,王玉兵整理).神農架森林勘查報告(民國36年8月),三峽論壇,2011,(1):
(7)王國益遺稿,王希群,王均生整理.陝南公學簡史——紀念陝南公學成立60周年.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29(1):24-29.
(8)王希群,王均生.陝南公學簡史(續).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29(4):35-38.
(9)王希群,王安琪. 北京大學校園內植樹碑考證,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1):34-35
(10)王希群. 摩崖石刻“中林峰”(尋找中國近現代林業科學的遺存之一——中央林業試驗所遺存). 中國綠色時報,2010-3-3
(11)王希群,王占勤,王治明,李潤強. 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所林業專門學校(尋找中國近現代林業科學的遺存之二——華北大學農學院森林專科學校). 中國綠色時報,2010-9-1
(12)王希群,王安琪.一件建水紫陶獎盃的背後(1943年昆明明德中學開遠分校建水紫陶獎盃考),中國民族,2009(06):23
(13)王希群,王安琪.砝碼小記(清代雲南銅牛和銅貓砝碼考), 中國民族,2009(12):25(銅牛砝碼圖片見金華日報2009-11-20)
(14)王希群,宋維峰,郭保香.雲南開蒙墾殖的背景、歷程及其歷史意義,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86-93(考證結果受到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重視,2篇考證報告和1篇評述被《紅和政協》2011年4期(總122期)、5期(總123期)全文轉載)
(15)王希群,宋維峰,郭保香,李英俊,郭聖浩.雲南開蒙墾殖重要史料,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94-104
(16)王希群,賈江源.綠染中華的紅色開拓者——記陝甘寧邊區林業科技工作者江心同志(尋找中國近現代林業科學的遺存之三). 中國綠色時報,2010-12-08
(17)江心,王希群,郭保香,胡涌,劉長海. 陝甘寧邊區林業發展史研究(1937-1950)(尋找中國近現代林業科學的遺存之五),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24(由北京林業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李鐵錚教授撰寫的《陝甘寧邊區林業發展史研究(1937- 1950)》系列解讀文章《陝甘寧邊區為新中國林業奠基》、《紅色年代吹響綠色號角》和《非常時期林業科教宣傳井然有序》分三期大篇幅在《中國綠色時報》2011-09-30、2011-11-11和2011-12-02上刊載)
(18)樂天宇等(王希群、郭保香、胡涌、劉長海整理)陝甘寧邊區森林考察團報告書(1940年),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5-34
(19)王希群. 中國森林培育學的110年——紀念中國林科創基110周年(尋找中國近現代林業科學的遺存之六),中國林業教育,2012,(1):1-7(為《中國林業教育》特稿)
(20)王希群. 銅鼓發現清代瓦制臂擱(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瓦制臂擱考),宜春日報,2011-12-12
(21)王希群.林業史的研究與問題,第四屆森林文化學術研討會(昆明),2011-12-04
(22)王希群,王治明,王占勤,郭保香.山西省太岳山森林的保護價值分析.林業資源管理,2012(4),
(23)王希群,王安琪. 程鴻書:中國近現代高等林科教育創基者(尋找中國近現代林業科學的遺存之七),中國綠色時報,2012-03-30(4)
(24)王希群. 延安精神與陝甘寧邊區林業發展史,第五屆森林文化學術研討會(呼倫貝爾),2013-07-15
(25)王希群. “都統衡永之印”與“八旗各營職任官員額設數目表”,滿族研究,2013,(3):16-24
(26)王希群,劉先志.王九齡與森林培育學,中國綠色時報,2013-5-29(4)
(27)王希群.積極推進我國新林學體系建設的若干構想,中國林業教育,2014,32 (1): 1-4
2.參加湖北省林木種苗生產、經營、管理體系的建設(1988-2002
先後參加湖北省林木種質資源普查(1988-1993),湖北省良種基地規劃、設計與建設(包括建始長嶺崗日本落葉松良種基地,利川小河、林科所水杉種子基地,恩施銅盆水杉木種子園,陽新杉木種子園,洪湖螺山池杉種子園,潛江蚌湖水杉種子園,宜昌林科所、太子山林管局馬尾松種子園,荊門彭場林場、荊州江陵紅旗林場濕地松火炬松母樹林、種子園,宜都、宜昌、遠安三個宜昌薄皮馬尾松採種基地,宣恩、來鳳兩個杉木優良種源採種基地以及京山虎兆山板栗、銀杏基因庫及采穗圃建設等),制定了湖北省省級重點保護珍貴樹種;參與籌備湖北省林木良種審定委員會,參加《種子管理條例》、《種子法》和湖北省實施辦法的制定;完善省級示範中心、市級中心苗圃、縣級骨幹苗圃以及其他苗圃補充的苗木體系建設;制定落實“兩證一簽”的苗木經營管理制度等。
代表性報告和論文:
2.1林木種質資源及良種基地建設
(1) 湖北省林業廳.湖北省林木種質資源,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2) 湖北省林木種子公司.湖北省部省聯營林木良種基地驗收資料彙編(一),1990.
(3) 湖北省林木種苗管理站.湖北省林木良種資料彙編(二),1995.
(4) 尹合堯,王希群.杉木優質種植材料的選擇和利用的研究.湖北林業科技,1994(3):10-13.
(5) 王希群,楊瑾蓉,宋叢文,祁萬宜,鄭承金,譚澤榮,曹詩菊,易萬彬,李茂洪.宜昌薄皮馬尾松採種基地建設及主要經營技術的研究.湖北林業科技,2004(1):12-18.
(6) 高大雄,劉宗友,王希群,王羅榮,代新平,邱龍廣,謝經榮,王昌玉.太子山馬尾松種子園營建技術研究.湖北林業科技,2003(1):15-21.
(7) 劉樂平,吳天文,王希群,王羅榮,塗俊傑,李家兵.濕地松高產脂繁殖材料選擇與利用的研究.湖北林業科技,2003(1):12-14.
(8) 潘德森,歐陽紹湘,王希群,陳春芳,鄧先珍.關於將“羅田甜柿”更名為“中國甜柿”的建議.湖北林業科技,2002(2):27-28.
(9) 郭寶香,王希群.湖北省板栗生產與市場問題的研究.經濟林研究, 1992,10(2):42-45.
2.2珍稀植物及花卉研究
(10) 羅昌文,王希群,葛繼穩.湖北省省級珍貴樹種.湖北林業科技,1994(1):45-49.
(11) 葛繼穩,王希群,吳金清. 湖北珍稀瀕危野生保護植物物種多樣性及地理公布.湖北林業科技,1997(1):1-5.
(12) 郭寶香,邱本旺,王希群,葛繼穩.以湖北為模式標本產地的木本植物的研究,湖北林業科技,1997(2):1-9.
(13) 葛繼穩,張德春,王希群,邱本旺,雷耘.湖北珍稀瀕危野生植物物種多樣性就地保護之評議.湖北林業科技,1998(2):6-11.
(14) 候開舉,王希群,黃典遠,陳建民,黃清葵,鄧光表.鶴望蘭引種栽培研究.湖北林業科技,1998(1):12-18.
(15) 王希群.花卉租擺及其實踐.湖北林業科技,1996(3):45-49.
(16) 王希群.武漢市鮮切花市場的調查研究.湖北林業科技,2004(1):48-49.
(17) 洪石,王希群,郭保香.湖北省花卉產業發展之探討.湖北林業科技,2001(1):31-35.
2.3林木育苗、造林與經營管理體制
(18) 王希群,郭寶香.容器育苗技術.湖北林業,1988(6):30-31.
(19) 王希群,郭寶香.容器苗造林技術.湖北林業,1989(3):30.
(20) 邱本旺,王希群.我省林木容器育苗現狀及其發展前景.湖北林業科技,1992(4):41-43.
(21) 郭寶香,王希群.林下點橡子 改造低產林.中國林業,1996(10):36-37.
(22) 郭寶香,王希群.低產馬尾松林成因及改造途徑.林業科技開發,1992(2):27.
(23) 王希群,郭保香.湖北省國有苗圃建設和發展的思路.湖北林業科技,1999(4):28-31.
(24) 王希群,夏志成,洪石,邱本旺.湖北省林木品種審(認)定工作的回顧及其展望.種子,2004(2):76-80.
(25) 馬履一,王希群,陳恩軍,羅軍民.關於建立我國林木品種評估機制的探討.林業經濟,2003(10):20-21.
(26) 張健民,陳恩軍,羅軍民,馬履一,李悅,王希群.栓皮櫟遺傳改良迫在眉睫.中國林業,2003(1):20-21
(27) 王希群,陸道調,馬履一,羅軍民,陳恩軍.關於推進林木種苗法制建設有關問題的探討.綠色中國,2004(2):20-22.
(28) 左雄中,藍太剛,王希群,羅剛.湖北省飛機播種造林概述.湖北林業科技,1996(2):36-42.
(29)洪石,宋開秀,王希群,楊瑾蓉,陳建民,汪明.湖北省2001年審(認)定的經濟林良種. 湖北林業科技,2002(2):29-32
3.水杉研究
先後於1985年和1989年在北京林業大學樹木學家任憲威、美籍植物學家胡秀英的提示下,認識到系統研究水杉的重要性,2005年又得到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馮宗煒先生的指導,跟蹤水杉研究20餘年,研究結果受到國內外重視。
代表性報告和論文:
(1) 王希群.水杉種子的生產途徑.種子,1994,(1):41.
(2) 王希群,郭保香.關於對水杉保護和研究的若干建議.湖北林業科技,2002(1):27-29.
(3) 王希群,馬履一,郭保香.中國水杉造林歷史和造林技術研究進展.西北林學院學報,2004,19(2):82-88.
(4) 王希群,馬履一,郭保香,葛繼穩,范深厚.水杉保護歷程和存在的問題.生物多樣性,2004,12(3):377-385.
(5) 王希群,馬履一,胡涌,郭保香.水杉種苗學研究的重要里程碑.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1):34-37.
(6) 王希群,馬履一,田華,郭保香.中國水杉引種研究.廣西植物,2005,25(1):40-47.
(7) 馬履一,王希群,郭保香.水杉引種及遷地保護進展.廣西植物,2006,26(3):235-241.
(8) 王希群,馬履一,郭保香,葛繼穩,范深厚,譚鑒錫.湖北利川水杉原生種群及其生境1948-2003年間變化分析.生態學報,2005,25(5):972-977.
(9) Wang xiqun,MA Luyi,GUO Baoxiang,Fan Shenhou,Tan jianxi. Analysis for the change in the original Metasequola glyptostroboides population and it’s environment in Lichuan,Hubei from 1948 to 2003,Front, For,China,2006(3):285-281
(10) 張玉鈞,馬履一,王希群,郭保香.水杉在日本的引種保護及其社會影響.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7(4).17-22.
(11) 王希群.對《水杉的未盡事宜》一文的幾點看法.雲南植物研究,2008 7(4).17-22.
(12) 周鴻升,王希群,郭保香,陳發菊.水杉:世界和平友好的科學使者——紀念水杉發現60周年.中國林業,2008(5A):8-9.
(13)王希群.重慶石柱水杉原生種質資源的發現與保護,重慶林業科技,2009(3):44-48
(14)王希群,王安琪.水杉:中朝兩國人民深情厚誼的象徵,中國林業,2009(10B):28-29
(15)王希群.大自然珍貴的倖存(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之一:水杉、銀杉、朱䴉等孑遺動植物的發現)①水杉的發現;②銀杉是怎樣發現的;③朱䴉的重新發現,中國綠色時報,2009-11-20,2009-12-04,2009-12-18
(16)Xi-qun Wang ,Bao-xiang Guo. Protection of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 in China,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2009(4): 249-257
(17)王希群.世紀偉人鄧小平與水杉的三次情結,中國林業,2010(2A):46
(18)王希群,郭保香.鄭萬鈞教授與我國第一部珍稀植物科學普及片《水杉》(尋找中國近現代林業科學的遺存之四,附《水杉》台本),中國林業教育,2011,(1):1-8(為《中國林業教育》特稿)
4.楊樹研究(19892007
從1989年開始先後跟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黃東森、鄭世鍇、高瑞桐以及湖北省林業科學研究所郭尹白等先生一起從事楊樹研究和推廣,在巴東鐵廠荒林場和建始長嶺崗林場發現了漢白楊和大葉楊群落,推動了湖北西部楊樹資源的調查,結合湖北楊樹生產實際提出並實踐了“三圃一體(集楊樹收集圃、采穗圃和繁育圃為一體)”和“五個結合(良種收集與采穗圃建設相結合、采穗圃建設與留根育苗相結合、留根育苗與截根苗打孔深栽造林相結合、林木培育與工業利用相結合以及連根採掘與林地清理相結合)”的楊樹培育技術體系,解決了良種收集保存難、苗木質量低、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不高等問題,極大地提高了楊樹造林的工效,有效地推動了湖北楊樹產業的發展。
代表性報告與論文:
(1) 蔣茂江,徐邦新,陳永新,王希群.楊樹采穗圃營建技術的研究與套用.湖北林業科技,1993(4):32-36.
(2) 洪石,宋開秀,王希群,楊瑾蓉,許紅霞,汪明. 湖北省2001年審(認)定的楊樹良種.湖北林業科技,2001(3):44-46.
(3) 洪石,宋開秀,王希群,楊瑾蓉,許紅霞,汪明. 湖北省2002年審(認)定的楊樹良種.湖北林業科技,2002(2):29-31.
(4) 徐邦新,鄧儒繼,王希群,王宏乾,鄭世鍇,劉奉覺,蔣茂江,陳永新.楊樹留根育苗和截根苗深栽中間試驗.湖北林業科技,1992(3):21-26.
(5) 王希群,丁振志,鄭世鍇,劉奉覺,王宏乾,徐邦新.楊樹留根育苗和截乾打孔深栽造林系列技術的研究.林業科技,2004(1):11-16.
(6) 高瑞桐,王宏乾,徐邦新,鄭世鍇,王希群,龔益鴻.雲斑天牛補充營養習性及與寄主樹關係的研究.林業科學研究,1995(6):619-623.
(7) 徐邦新,吳宗衛,王希群.楊樹連根採掘方法——連根伐的試驗.湖北林業科技,1993,(1):17-18.
(8) 郭保香,田華,王希群.湖北省楊樹工業人工林發展中的技術問題.林業科技開發,2004,18(sup,z1):1-4.
(9) 王希群,張志敏,宋開秀,咼林全,汪社高,丁振志,陳緒忠.湖北楊樹新品種與造林新技術的推廣措施及效果.湖南林業科技,2007(4):81-84.
(10) 王希群,余健普,羅廷忠,吳進旭,徐邦新.楊樹定向栽培與加工利用——記全國楊樹學術會議.湖北林業科技,1993(3):46-48.
(11) 戴均華,湯景明,王希群,耿傑.依靠科技進步 推動林業產業化發展.湖北林業科技,2001(3):1-5.
5.參加北京山區生態公益林撫育研究與示範項目(20022008,主持人馬履一、甘敬先生)
公益林是以生態安全為主,同時發揮木材供給、遊憩休閒等多效益的森林。北京公益林存在結構不合理、生長不良、生物多樣性低、生態功能較差等問題。同時,公益林建設已由造林為主轉向以經營為主,但國內外尚缺乏可供借鑑的提高公益林質量的技術與模式。項目首次對北京公益林經營的關鍵技術難題進行系統研究,取得一系列創新成果。
代表性報告與論文:
(1) 王希群.北京山區油松、側柏林質量調控理論與技術的研究(博士論文,2005,存北京林業大學圖書館).
(2) 馬履一,王希群.關於建立國家公益林制度的若干意見.林業資源管理,2004(5):21-24.
(3) 馬履一,王希群,賈忠奎,徐程揚,甘敬,杜鵬志,王金增.提高北京市山區生態公益林質量的對策研究.西南林學院學報,2005,25(4):17-22
(4) 馬履一,王希群,甘敬,蔡保軍.北京市森林經營的基本原則芻議.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6,28(4):159-163.
(5) 甘敬,馬履一,蔡保軍,王希群.北京市生態公益林撫育工程的探索與實踐.林業經濟,2006(2):41-47.
(6) 王希群,馬履一,賈忠奎,徐程揚.葉面積指數的研究和套用進展.生態學雜誌,2005,24(5):537-541(據2011年版《中國高被引指數分析》,該文被引頻次位居2005年-2009年生物科學領域第7位,總被引頻次為24次,中國綠色時報2011-12-21第1版).
(7) 王希群,馬履一,張永福.北京地區油松,側柏人工林葉面積指數變化規律.生態學雜誌,2006,25(12):1486-1489.
(8) 馬履一,王希群.生長空間競爭指數及其在油松、側柏種內競爭中的套用研究.生態科學,2006,25(5):385-389.
(9) 王希群,馬履一.油松側柏種內競爭特點的對比研究.生態科學,2006,25(6):481-484.
(10) 宋維峰,王希群.林木根系研究綜述.西南林學院學報,2007,27(5):8-13,
(11) 王希群,馬履一,賈忠奎,張永福.北京地區油松,側柏林分布格局變化的初步研究.西南林學院學報,2005,25(4):23-26
(12) 劉景海,馬履一,王希群.北京低山油松,側柏生態公益林的經營――以北京海淀七王墳油松×側柏×櫟類塊狀鑲嵌林為例.西北林學院學報,2006,21(6):108-112
(13) 王希群,薛建,王志斌.北京發現最早的人工混交林,中國綠色時報,2004-10-25
(14) 王希群,馬履一,林平.北京低山油松林、側柏林、櫟類塊狀鑲嵌混交經營模式的研究.西北林學院學報,2007,22(2):164-168.
(15) 馬履一,李春義,王希群,徐昕.不同強度間伐對北京山區油松生長及其林下植物多樣性的影響, 林業科學,2007,43(5):1-9
(16) 李春義,馬履一,王希群,徐昕.撫育間伐對北京山區側柏人工林林下生物多樣性的短期影響.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7,29(3):60-66.
(17)馬履一,甘敬,賈黎明,王希群,賈忠奎. 《油松、側柏人工林撫育研究》(ISBN 978-7-5111-0455-7),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1年
6.參加紅花玉蘭研究(主持人馬履一先生)
代表性報告與論文:
(1) 王希群.紅花玉蘭種群生物學研究(博士後出站報告,2007,存北京林業大學);
(2) 馬履一,王羅榮,賀隨超,劉鑫,王希群.中國木蘭科木蘭屬一新種(英文).植物研究,2006,26(1):4-7.
(3) 馬履一,王羅榮,賀隨超,劉鑫,王希群.中國木蘭科木蘭屬一新變種(英文).植物研究,2006,26(5):516-519.
(4) 芮飛燕,馬履一,彭祚登,賀隨超,王希群.紅花玉蘭等5個玉蘭種花粉形態觀察及分類學意義.植物研究,2007,37(4):393-397.
(5) 芮飛燕,彭祚登,馬履一,王希群.北京4個玉蘭種花旗物侯觀測及其分析.湖南林業科技,2007,34(2):6-8.
(6) 王羅榮,馬履一,王希群,賀隨超,劉鑫.紅花玉蘭播種育苗技術的初步研究.浙江林學院學報,2007,24(2):242-246.
(7)王希群,王安琪. 尋找“木蘭”?——發現紅花玉蘭類群的科學意義,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9):1-6
7.生物工程與產業發展
7.1 甲殼素/殼聚糖研究與開發
(1)王希群,郭少華,林建軍,邊文范.殼聚糖生產肥料的原理、工藝及其在農業上的套用研究.山東農業科學,2008(8):75-80
7.2 紅棗
(1)賀潤平,王希群.山西臨縣棗樹栽培及紅棗產業化考察報告,山西農業科學,2009,37(12):62-67
7.3 核桃工程
“核桃工程”是2007年魏殿生先生在擔任國家林業局植樹造林司司長時提出的旨在全面推進我國核桃健康發展的系統工程,包括尋求政策支持、推進產業發展、強化基地建設、舉辦核桃大會、加強科研推廣等5項具體措施,2009年在國家林業局國家級推廣項目“華北地區核桃深加工與產品升級示範”的支持下,已系統開展了相關研究,但加工(機理、工藝、技術與產品)與貿易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仍然會是制約我國核桃健康發展的瓶頸。
(1)周鴻升,王希群,徐芝生,郭保香.美國核桃特殊營養成分及其臨床功效研究進展,河北林果研究,2010,25(1): 51-56
(2)周鴻升,郭保香,李玉傑,王希群.中美核桃發展歷程及產業政策的對比研究,林業經濟,2010(3):43-46
(3)周鴻升,王希群,李玉傑,郭保香,王豐俊.美國核桃培育與產業匹配分析及對我國核桃產業發展的啟示,林業經濟,2010(8)
(4)王豐俊,王建中,周鴻升,郭保香.核桃產品開發技術進展,河北林果研究,2009,24(3):301-304
(5)周鴻升,王希群,郭保香,王建中,王豐俊,馮廣平.核桃油間歇式物理精煉工藝和設備選型研究-以河北晶品果業有限公司核桃深加工與產品升級為例,,2010,24(5):94-96
(6)周鴻升,王希群,郭保香,王建中,王豐俊,馮廣平.核桃蛋白醬加工工藝和設備選型研究-以河北晶品果業有限公司核桃深加工與產品升級為例,經濟林研究,2010,28(3):122-124
(7)王豐俊,王希群,李保國,郭保香.核桃醬油的開發及市場潛力分析,中國調味品,2011,36(387):116-120
(8)《一種快速液壓榨油機》,專利號ZL 2008 2 0114082.2,2011;
(9)《一種核桃種皮去皮機》,專利號ZL 2010 2 0046842.8,2010;
(10)《食用油物理精煉裝置》,專利號ZL 2010 2 0608612.6,2010;
(11)《華北地區核桃深加工與產品升級示範》驗收報告,國家林業局林產工業規劃設計院,北京林業大學,河北晶品果業有限公司,2011年12月
(12)王希群. 核桃深加工與產品升級示範取得突破,中國綠色時報2011-12-22
7.4 油茶工程
(1)張英豪,王希群.油茶“林油一體化”發展中面臨的三大問題及解決對策,林業經濟,2011(6)
8.林業與生態工程調查、規劃和設計
(1) 《寧夏科冕實業有限公司葡萄種植與加工產業化項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2008)
(2) 《河南省周口市現代林業規劃》(2008)
(3) 《北京市市屬國有林場森林健康保育工程總體規劃》(2008)
(4)《湖南省綏寧縣森林重點火險綜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2010)
(5)《湖南省綏寧縣鄉(鎮)林業工作站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010)
(6)《湖南省綏寧縣林業科技推廣站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010)
(7)《甘肅省慶陽國營湘樂林業總場2011年農業綜合開發——循環經濟型種養加特色產業開發示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010)
(8)《浙江南方紅豆杉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010)
(9)《新疆喀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範圍調整、功能區調整及更改名稱申報書》(2011)
(10)《新疆喀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功能區調整綜合論證報告》(2011)
(11)《新疆喀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2011)
(12)《新疆喀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圖片集》(2011)
(13)《新疆喀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功能區調整影像集》(2011)
(14)《中俄天然氣管線(西氣東輸四線-東線)穿越新疆喀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路段的生態環境影響評價》(2011)
(15)《山西靈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2013-2022)》
(16)《山西平陸黃河濕地天鵝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2013-2022)》
(17)《山西太寬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2013-2022)》
(18)《湖北武漢興泰林業病毒殺蟲劑廠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012)
(19)《湖北省丹江口庫區森林防火綜合治理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012)
(20)《湖北三峽壩庫區松材線蟲病等危害性林業有害生物綜合防控工程建設項目可研報告》(2012)
(21)《湖北武當山五龍索道環評植被樣方調查報告》(2012)
(22)《適應氣候變化背景下的北京山區森林碳匯能力提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012)
(23)國家林業局國家級推廣項目《紅豆杉藥用林產業化高效栽培示範(2010-2012)》實施總結報告
(24)國家林業局國家級推廣項目《瀕危植物巴東木蓮繁育技術示範(2008-2012)》實施總結報告
(25)《貴州劍河仰阿莎湖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2013)
(26)《哈爾濱市永和種苗科研示範基地建設項目規劃設計方案》(2013)
(27)《北京市海淀區蘇家坨鎮森林防火應急停車場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014)
(28)《北京市海淀區蘇家坨鎮南安河皮地瞭望塔維修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014)
(29)《北京市海淀區蘇家坨鎮森林防火公路維修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014)
(30)《北京市海淀區蘇家坨鎮森林防火物資儲備庫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014)
(31)《北京市海淀區西北旺森林防火公路維修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014)
(32)《北京市海淀區上莊鎮森林消防撲火隊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014)
(33)《北京市西山農場鳳凰嶺地區森林防火公路維修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014)
9.林業碳匯與林業應對氣候變化
2007年在國家林業局造林綠化司副司長、國家林業局應對氣候變化常務副主任李怒雲教授的指引下步入該領域,先後承擔中國綠色碳基金江西高峰人工林碳匯計量與監測(2007-2008年)、中國綠色碳基金甘肅慶陽合水、定西碳匯人工林碳匯計量與監測(2008年)、林業碳匯與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知識讀本(2009-2010年)、國家林業局“十二五”重大課題——林業應對氣候變化專題(2009-2010年)、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畫項目《全球不同區域陸地生態系統碳源匯演變驅動機制與最佳化計算研究(973項目)》(2010-2014年)。
(1)J. LaBau James 等著(王希群,居為民,郭保香,李春義,王安琪編譯).美國森林調查史(ISBN 978-7-5111-0455-7),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2年(2012-04-13中國綠色時報第4版進行了介紹)
(2)王希群,李玉印,郭保香,董瓊. 雲南四年大旱之後林業與生態建設問題的思考. 林業經濟,2013(6):51-53+69
(3)王希群. 山西中條山櫟林在華北地區森林恢復和重建中的指示作用. 林業經濟,2013(8):
(4)Zhang CH, Ju WM, Chen JM, Zan M, Li DQ, Zhou YL, Wang XQ, 2013. China’s forest biomass carbon sink based on seven inventories from 1973 to 2008. Climatic Change, 118, 933-948. (2013-09-09《中國綠色時報》第3版進行了報導)
(5)昝梅,李登秋,居為民,王希群,陳蜀江.新疆喀納斯國家自然保護區植被葉面積指數觀測與遙感估算.生態學報,2013,33(15):4744-4757
獲獎成果
1.楊樹留根育苗與截根苗造林技術的研究與推廣,1995年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953155-2;
2.湖北省馬尾松地理種源試驗成果推廣套用,2000年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廣二等獎,2000T-015-2-005-R07;
3.湖北省火炬松引種和種源選擇的研究成果推廣套用,2002年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廣三等獎,2002T-018-3-011-018-R02;
4.宜昌薄皮馬尾松的發現與研究成果推廣套用,2005年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廣三等獎,2005T-016-3-010-003-R01;
5.楊樹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套用,2007年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廣三等獎,2007T-012-3-008-002-R01;
6.2004年寶鋼教育獎(20042054);
7.湖北利川水杉原生種群及其生境1948-2003年間變化分析,2006年首屆梁希青年論文二等獎;
8.中國綠色碳基金江西高峰人工林碳匯計量與監測項目報告,2010年度全國林業優秀工程諮詢成果二等獎,全國優秀工程諮詢成果三等獎;
9.北京山區生態公益林高效經營關鍵技術與示範,第四屆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11-KJ-1-4-R03 ;
10.《新疆喀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功能區調整報告及總體規劃(2011-2020》,2012年度國家林業局林產工業規劃設計院優秀工程諮詢設計成果一等獎。
其他
(1)王希群.基礎需要什麼樣的林業大學生.中國林業報,1988.
(2)王希群.為了抗非典捐上500元(昂首放眼看世界 越是艱難越向前).北京日報,2003-05-12.
(3)王希群.我的師傅——懷念我的師傅黃典遠.中國綠色時報,2006-08-04.
(4)李怒雲,杜鳳國,張玉鈞,王良民,王希群.辛勤耕耘一輩子——緬懷樹木學前輩和恩師任憲威先生.中國綠色時報,2007-02-09.
(5)王希群.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一個博士、博士後的五年的手記(2007年11月,列印件).
(6)周鴻升,王希群,郭保香.紀念世界著名的林學家畢特利希博士——角規測樹理論和方法的創立者(尋找世界林業科學教育之蹤跡之一).中國林業,2008(8A):21.
(7)王希群. 濕地:世界的眼光, 綠色中國,2010(3A):23-24
(8)王希群,王安琪. 美國林業教育先驅及其思想(尋找世界林業科學教育之蹤跡之二):美國林業教育的創始人——伯納德·芬, 美國和歐洲林業最重要的先驅者——卡爾·申克,美國林業和自然保護的先驅——吉福德·平肖特,中國綠色時報,2011-08-12,2011-08-16,2011-08-26
(9)周鴻升,唐景全,郭保香,王希群,董金花,李凱,侯森林. 我國重點野生保護動物肇事涉及的有關法律及經濟補償問題,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9(1):36-40
(10)周鴻升,唐景全,郭保香,王希群,董金花,李凱,侯森林. 我國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肇事問題、特點及其解決途徑,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9(2):37-4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