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中國太行山南麓,跨越黃河兩岸,分布於河南省濟源市西部和新安縣北部,總面積約為986平方千米,核心區的面積約為273平方千米,分為王屋山、小浪底兩個園區,包括天壇山小浪底、五龍口、黃河三峽、小溝背五個景區,是一座以典型地質剖面、地質地貌景觀為主,以古生物化石、水體景觀和地質工程景觀為輔,以生態和人文相互輝映為特色的綜合型地質公園。

2007年06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王屋山-黛眉山地質公園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
  • 地理位置:河南省濟源市西部和新安縣北部
  • 面積:986平方千米
  • 級別:世界地質公園
  • 地理區域:太行山南麓
  • 氣候帶:暖熱帶季風氣候
  • 植被類型:溫帶落葉闊葉林地帶
  • 管理單位:濟源市林業局
  • 批准時間:2007年
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地質,自然資源,主要景點,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地質博物館,地質意義,歷史文化,開發建設,發展歷程,管理特點,交通,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中國太行山南麓,跨越黃河兩岸,分布於河南省濟源市西部和新安縣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2°01′10″-112°31′50″,北緯34°57′00″-35°16′45″。總面積約為986平方千米,核心區的面積約為273平方千米。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風光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風光
其中,王屋山,位於濟源市西北40千米處,主峰天壇山海拔1715米,是中華民族祖先軒轅黃帝設壇祭天之所,世稱“太行之脊“、“擎天地柱“。黛眉山,位於新安縣北部的峪里鄉,北臨黃河與山西垣曲相望,西隔金陵澗水與荊紫山為界,南群嶺諸峰遠眺崤山,有相對高度差別不大的16座山峰,依次為梳妝檯、南天門、鐘峰、望相逢、月老峰、抱犢峰、鳳凰嶺、燕子峰、金壇峰、睡仙峰、息壤峰、千佛山、萬佛山、大獨立峰、小獨立峰、元帥寨。

氣候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屬暖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但受季風影響顯著,冷熱分明,乾旱或半乾旱季節明顯,春季氣溫回升快,多風少雨、乾旱頻發;夏季炎熱,熱量充足,降雨集中,局部易澇易旱;秋季秋高氣爽,氣溫降幅較大,雨量減少;冬季寒冷,雨雪稀少。2011年全年平均氣溫 14.6 °C,全年日照1727.6小時,全年降水量 860毫米。

地質

王屋山
王屋山,以裂谷構造、地質工程景觀為主,以典型地質剖面、古生物化石景觀、地質地貌景觀為輔。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
①特點:河南王屋山較為完整地出露著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個地質歷史時期的沉積和構造—熱事件的序列產物,清晰地保存著發生在距今25億年、18億年、14.5億年、8.5億年分別被命名著“嵩陽運動”、“中條運動”、“王屋山運動”和“晉寧運動”的四次前寒武紀造山、造陸運動所形成的角度不整合接觸界面及構造形態遺蹟。園區內出露的三大類數百種岩石和四大類數十種礦產構成了一座“天然地質陳列館”。其中,岩石內發育的特殊沉積構造更是比比皆是。如大型波痕、核形石灰岩、豆粒灰岩、鮞粒灰岩等。複雜的地質地理背景,系統地地層層序、岩石組合、結構構造和古生物化石及豐富的礦產資源、生態資源和人文資源,使王屋山成為儲存地質信息的“資料庫”。
山體內發育著集典型、稀有、系統、完整性於一身且不可再生的珍貴地質遺蹟,是研究地殼深化規律、追溯地球深化歷史的理想場所。境內出露的三大類數百種岩石和四大類數十種礦產構成了一座“天然地質陳列館”其中,岩石內發育的特殊沉積構造更是比比皆是。如大型波痕、核形石灰岩、豆粒灰岩、鮞粒灰岩等。
在王屋山的天壇山,由不整合面形成的大絕壁雖經改造,殘跡猶存;尤其是兩期不整合面的“t“形交匯,更是國內少有、世界罕見的地質遺蹟。在下元古界銀魚溝群的大理岩中,發育了一種與矽化木形狀相似的典型構造遺蹟,稱之為“席筒狀構造”。
中條運動和王屋山運動是以王屋山和中條山命名的兩期區域性造山運動,中條運動不整合面和王屋山運動不整合是具有國家級意義的典型地質構造剖面;而黃背角的古火山機構和火山岩則是具有國家級意義的典型火山岩剖面;此外,還有天壇山兩期不整合面的“t”形交匯,鐵山河兩期褶皺的相互疊加,天壇山由不整合面形成的懸崖峭壁等都是極為珍貴的地質遺蹟。
②成因:距今25-14.5億年之間,公園所處的豫陝裂谷系中條山-王屋山人字型三叉裂谷,是這一時期華北古大陸邊緣的三大古裂谷盆地之一(北部為內蒙古狼山-白支鄂博裂谷系,西部為寧夏賀蘭山中段裂谷系,南部為豫陝裂谷系。);在中條山-王屋山人字型三叉裂谷內分布的古元古界銀魚溝群、中元古界長城系西陽河群和保存完好的中條運動、王屋山運動以及褶皺、構造、古風化殼、古火山機構、火山活動遺蹟等典型構造形跡,是研究華北古大陸裂解和拼合的直接證據,是和世界範圍內的哥倫比亞超大陸(20-15ga)及rodinia(1050-720ma)超大陸對比的主要依據。
黛眉山
黛眉山地質由厚達820餘米的中元古界紫紅色石英砂岩,構成了黛眉山的主體;波痕泥裂交錯層理等沉積構造遺蹟的種類多達數百種,是反映距今12億年前後華北古海洋沉積特徵的天然博物館,為在新構造運動背景下經流水深切形成的紅岩嶂谷群地貌。
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
①特點:洛陽黛位於秦嶺與太行山的過渡地帶,黃河小浪底水庫上游南岸,行政區劃隸屬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管轄,分為龍潭峽、荊紫山、黛眉山、青要山和萬山湖五大景區,面積約328平方千米,以沉積構造遺蹟和地質地貌為主。
公園由厚達820餘米的中元古界紫紅色石英砂岩,構成了黛眉山的主體;波痕、泥裂、交錯層理等沉積構造遺蹟的種類多達數百種,是反映距今12億年前後華北古海洋沉積特徵的天然博物館;在新構造運動背景下經流水深切形成的紅岩嶂谷群地貌;龍潭峽內由崩塌作用形成的天碑,高達50餘米,小浪底水庫的建成,在公園內形成面積達168平方千米的萬山湖。
②成因:在距今12億年前的中元古界,黛眉山一帶是一片汪洋遼闊的濱海沙灘,沉積的中元古代濱海紅色石英砂岩厚達825米,是同時期地層出露厚度最大的地區之一,代表了非常穩定的古大陸環境。距今500萬~260萬年之間,海底沉積層上升抬出地面,後來在新構造運動背景下,黃河以北一條斷層的北部抬升成王屋山,黃河以南一條斷層的南部抬升成黛眉山,兩條斷層之間沉陷為黃河谷地。

自然資源

王屋山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地帶,大部分屬於針闊混合林。其特點一是種類繁多,王屋山共有種子植物1374種,分屬128科,552屬,“千年銀杏”屬於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二是過渡性強。王屋山地理條件複雜,既有海拔400米之低山,又有海拔1700米的高山, 由於相對高度差位大,導致氣候垂直變化也大,使植被種群垂直變化顯示出多樣性。這裡雖說以暖溫帶的華北植物被係為主,但亦兼有華北、蒙古、西北、西南、華中植物區系的屬系,甚至還有亞熱帶過度的具有熱帶邊緣的植物種類。三是古老性,這裡分布著第三紀,以及前紀的植物資源。四是特有植物種類多,王屋山受人類干預較少,保留了大面積的天然野生林,使得許多珍稀植物種類得以在此生存。截至2013年05月,屬於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這裡就有20餘種,屬國家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也近20餘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金錢豹、林麝白鸛黑鸛金雕、玉帶海雕、大鴇。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獼猴水獺斑羚斑嘴鵜鶘大天鵝、小天鵝、禿鷲、鳶、大鵟、灰鶴、勺雞、白尾鷂等。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
黛眉山主要植物有松柏、波斯菊、百日草醉碟、鳶尾花、海棠、枇杷、巨紫荊、楸樹、紅瑞木等百餘種。

主要景點

自然風光

天壇山
天壇山園區位於公園北部的王屋山主峰地帶,面積257平方千米,分為天壇山和小溝背兩個景區。大致以封門口斷層為界與中部低山丘陵區分開。主峰天壇峰,海拔高度1715米。天壇山前寒武系構造剖面、小溝背古裂谷背景下形成的西陽河群古火山岩,小溝背古裂谷充填背景下形成的小溝背組河流相殘坡積相沉積礫岩,天壇山雲夢山組地層剖面。是以反映華北陸塊早期演化歷史的地質遺蹟景觀為主,以地質地貌景觀為輔,以生態和人文相互輝映的綜合型地質公園園區。天壇山的構造剖面,東陽河的古火山岩,小溝背的標準地層剖面,共同構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地質史書,一座天然的地質博物館。
天壇山天壇山
龍潭大峽谷
龍潭大峽谷景區位於洛陽市新安縣北部,距洛陽60千米,鄭州180千米,連霍高速、310國道、隴海鐵路橫穿縣境,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龍潭大峽谷是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享有“中國嶂谷第一峽”、“古海洋天然博物館”、“神州奇峽”和“黃河山水畫廊”等美名。
龍潭大峽谷景區龍潭大峽谷景區
龍潭大峽谷是一條由紫紅色石英砂岩經流水追蹤下切形成的U型峽谷,全長12千米,谷內嶂谷、隘谷呈串珠狀分布,雲蒸霞蔚,激流飛濺,紅壁綠蔭,懸崖絕壁,不同時期的流水切割、旋蝕,磨痕十分清晰,巨型崩塌岩塊形成的波痕大絕壁國內外罕見。
景區的六大自然謎團:水往高處流、佛光羅漢崖、巨人指紋、石上天書、蝴蝶泉、仙人足跡;天碑位於龍潭大峽谷,高達百餘米,由崩塌作用形成,昂首挺立,直至蒼穹。
七大幽潭瀑布:五龍潭、龍涎潭、青龍潭、黑龍潭、臥龍潭、陰陽潭、蘆葦潭;
八大自然奇觀:絕世天碑、石上春秋、陰陽潭瓮谷、五代波紋石、天崩地裂、通靈巷谷、喜鵲迎賓、銀鏈掛天。
小溝背景區
小溝背景區,位於濟源市西北部晉豫交界的邵原鎮境內,處於太行山南端和中條山東端交匯點,屬典型的火山岩構造為主的自然風景區。西與山西省垣曲縣接壤,南傍小浪底黃河三峽與古都洛陽隔河相望,北依太行原始森林與山西省陽城縣為鄰。從濟洛(陽)、濟焦(作)高速公路至濟源,再轉濟邵高等級公路可達,距濟源市區55千米。
小溝背景區小溝背景區
小溝背風景區為中山地貌,處於華北地區唯一遺存的原始森林腹地,由銀河谷地、鰲背山、待落嶺三部分構成,總面積50平方千米,自然景觀奇特,文化內涵豐富,著名景觀60多處,既是王屋山世界地質公園的精華所在,又被評為“中國女媧神話之鄉”。在王屋山由海變山過程中,小溝背形成了罕見的火山熔岩上覆蓋海相沉積岩的地質奇觀,滿溝的五色石千姿百態點綴其間,大的如樓宇,小的似鳥卵,被形象地稱為“彩石谷”。主要景點有堆石洞、七疊瀑、鳳凰台、青龍瀑、龍槽鳳池、銀河峽、伏羲台、通天河、女媧廟、太極石、四象石、金蟾望月石等。萬頃松海鰲背山,海拔1929米,是整個景區的最高點,雄踞群峰之冠,頂部為沉積砂岩,遠望酷似一隻無足神龜橫空出世。待落嶺海拔1700米,頂部平整,俗稱“四十五里跑馬棧”。
九里溝瀑布
九里溝景區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王屋山國家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河南省濟源市西北15千米的思禮鄉境內。景區東連五龍口遊覽區,西和王屋景區接壤,北同山西蟒河遊覽區毗鄰,總面積120平方千米,重要景點80餘處。是一處風景名勝集中、文化底蘊閃爍、仙道意境藏真的遊覽勝地。九里溝景區以典型奇異的山水風光為主體,並點綴古老的道教文化。重要景點有延壽台、盧仝茶社、九里飛瀑、獼猴保護區、禪堂古寺、金爐頂、東王母洞、奔月天橋、侍郎寨、水洪池避暑勝地、仙人橋、天仙洞天然大溶洞、冰瀑奇觀等。
黃河三峽
黃河三峽景區總面積約40平方千米,是世界地質公園、國家4A級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中國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河南十大熱點景區、中原四大避暑勝地之一。黃河三峽景區既有南國山水的柔媚與婉約,又不失北方山水的雄健與陽剛,三條峽谷各具特色。景區不僅高峽平湖、港灣交錯、奇峰林立、洞龕眾多,而且還有“鯀山禹斧”的黃河文化、“京娘化鳳”的美麗傳說、“洞天福地”的祈福文化、“犀牛望月”的風水寶地等一系列君王勝跡,被譽為“黃河三峽,皇家山水”,堪稱“中原第一高峽平湖”。

人文景觀

陽台宮
陽台宮,著名道院。在王屋山腳下愚公村的西側,是王屋山旅遊線路的起點。建築是自南而北,依山就勢,由低到高,錯落有致。陽台宮現存的主體建築三清殿和玉皇閣為明正德年間重修。主體建築上的幾十對石刻柱子,使這座宗教聖地成為石刻藝術的殿堂;柱子上刻有翻滾的雲龍、朝鳳的百鳥、鬧梅的喜鵲、牧羊的蘇武、過海的八仙、戰蚩尤的黃帝等。陽台宮內蒼松翠柏,鬱鬱蔥蔥,其中的一株七葉菩提樹,樹圍近3米,高14米,傳為唐代所留。陽台宮初創於唐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唐玄宗令司馬承禎創建道院,又令胞妹玉真公主來此修道,王屋山遂成道教名山。李白《上陽台》詩帖,為唯一傳世手跡。院內古柏、樹齡均在千年以上,七葉樹為玉真公主所植。
陽台宮陽台宮
銀杏樹
千年銀杏樹也叫白果樹,為中國五大銀杏樹之一,有“中國植物活化石”之美稱。它為西漢時期所植,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樹高457米,樹圍945米,被當地人稱作“七摟八拐棍”。
迎恩宮
迎恩宮始建於唐開元年間,現存建築為清同治五年間重修。因唐親王駕臨,山民迎恩而得名。迎恩宮北枕垂珠峰,側傍低水崖,周圍山林繁茂,人工建築與自然環境交相輝映。迎恩宮現存古建築8座,為二進院落。玉皇殿為無梁殿建築,全國罕見。
濟瀆廟
濟瀆廟又名清源祠,位於濟源市廟街,占地8.6萬平方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初建於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唐、宋、明、清都進行過擴建和重修,建築群落宏大,內涵豐富,堪稱天下第一水神廟。自隋朝到清代,一直是封建帝王祭水之聖殿。廟中的漢代“將軍柏”距今已1800餘年。
濟瀆廟濟瀆廟
奉仙觀
奉仙觀,位於濟源市荊梁北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始建於唐代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宋金時期,全真道士賀蘭棲真入住奉仙觀講經,受宋真宗賞賜,遂對奉仙觀大規模增建和修繕。廟中三清殿是河南省現存古建築中木結構純度最高、歷史文化價值最大的文化遺存之一。觀內“太上老君石像碑”為中國唐代道家碑碣之冠,其拓片曾在日本展出。
盤古寺
盤古寺位於濟源市城北12千米處於太行山南麓的盤古口,為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佛教寺院創建於北魏太和三年(公元479年)。寺典雅玲瓏的四合院,現存古建築均系清代建築。寺前有御碑亭,有乾隆皇帝親書的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及韓愈的七言詩;西北有明初所建的五層密檐式舍利磚塔,東北500米處的石茶壺上,有乾隆親書的《盤古考證》及“名山勝跡”四個大字的摩崖石刻。

地質博物館

王屋山地質博物館
王屋山地質博物館位於天壇山腳下,就地取景,依山而建,自然景觀與人工展示渾然一體,互為補充。地質博物館由入口廣場、元古宙廣場、古生代廣場、中生代廣場、新生代廣場5個廣場和地球館、古海洋館、矽化木館、恐龍館、多功能館、展示館6個展館構成。
王屋山地質博物館王屋山地質博物館
展廳與廣場相結合,形成室內外穿插流動的空間,展示地球演化、生命進化和王屋山地質歷史。
黛眉山地質博物館
黛眉山地質博物館位於龍潭大峽谷五龍廟東側,是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地質遺蹟保護、展示和地學科普的基礎設施,屬公益性建設項目。該工程建築面積1980平方米,投資560萬,為全框架、全現澆結構。內設交流大廳、綜合廳、黃河廳、古海洋廳、峽谷廳、黛眉廳和多媒體廳七大展區,通過聲、光、電、實物等展示形式,展示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的地質風貌。該工程於2008年4月開工興建,2008年9月下旬全面竣工,投入使用。古海洋館展廳與廣場相結合,形成室內外穿插流動的空間,展示地球演化、生命進化和王屋山地質歷史;元古宙廣場和地球館,重點介紹地球結構和組成地殼的岩石、礦物;古生代廣場和海洋館,重點介紹遠古時期的海洋沉積和海洋生物;矽化木館,有大型矽化木;中生代廣場和恐龍館,重點介紹火山噴發和恐龍滅絕的知識;多功能館,了解地質史書、王屋美景;另外還有新生代廣場。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

地質意義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是由一系列具有特殊科學意義、稀有性和美學價值的,能夠代表本區乃至整個華北地區的地質歷史。特定階段的地質事件和地質作用的典型地質遺蹟所組成。
主要表現:①王屋山分布的太古宇林山群、古元古界銀魚溝群、長城系西陽河群、薊縣系汝陽群地層和嵩陽運動、中條運動、晉寧運動系統地反映了古大陸增生、拼接和裂解的全過程,是這一時期極為重要的超大陸地質事件,具有世界對比意義。②王屋山出露齊全的太古宇、元古宇、古生界、中生界河新生界地層層序完好的自嵩陽運動以來的八次造陸、造山運動遺蹟,詳細地記錄了自25億年以來,華北地區地殼的海陸變遷過程,儼然一部記錄於石頭上的、天然的“地質史書”。③複雜的地質地理背景,系統的地層層序、岩石組合、結構構造和古生物化石以及豐富的礦產資源、生態資源和人文資源,使王屋山成為儲存地質信息的“資料庫”。④在古大陸碰撞拼接的背景下,導致王屋山在中條期褶皺構造十分發育。⑤在王屋山的天壇山,由不整合面形成的大絕壁雖經改造,殘跡猶存;尤其是兩期不整合面的“T”形交匯,更是國內少有、世界罕見。⑥在下元古界銀魚溝群的大理岩中,發育了一種與矽化木形狀相似的典型構造遺蹟,稱之為“席筒狀構造”,這種構造截至2011年在地質文獻中尚未記載。
丹霞山丹霞山

歷史文化

愚公移山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是傳說中愚公的故鄉。《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產生於春秋戰國時代,《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在中國流傳了二千六百多年,蘊含著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深刻的哲學思想,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王屋山也因此聞名於世。
愚公移山(雕塑)愚公移山(雕塑)

開發建設

發展歷程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由王屋山地質公園和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組成。2004年,王屋山被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
2005年1月,黛眉山龍潭峽獲得河南省地質公園稱號;8月,獲得中國國家地質公園稱號;
2005年10月16日,河南王屋山-黛眉山地質公園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為世界地質公園。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
2006年9月18日22時,以第二名的成績成功申報為世界地質公園。
2007年06月,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揭碑開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王屋山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名錄,通過了《中國世界地質公園聯誼會章程》《國家地質公園管理辦法》討論稿。
2008年6月,王屋山地質公園保護項目設計報告通過評審。
2009年11月16日,興文世界地質公園管理局與王屋山世界地質公園管理局簽訂了締結姊妹公園協定書,彼此成為姊妹公園。
2010年6月4日,河南省國土資源廳、濟源市國土資源局、王屋山世界地質公園管理處一行,前往巴西阿拉里皮地質公園,簽約了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與巴西阿拉里皮地質公園友好合作協定。
2012年4月,第六屆濟源王屋山國際旅遊登山節隆重開幕。
2013年11月,為了加強對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各園區的地質遺蹟保護和管理,全面掌握地質公園所轄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地質遺蹟保護情況,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管理局特別成立了地質遺蹟普查小組,對地質公園所轄的王屋山景區、小溝背景區、黃河三峽景區等景區內的科普標示標牌、提示牌、地質遺蹟保護點、地質遺蹟保護圍欄等進行全面檢查、維修和整改。

管理特點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實行分級保護管理。分為以下四級保護區:
(一)特級保護區:① 天壇山特殊地質遺蹟保護區;② 銀魚溝鞘褶皺構造遺蹟保護區;③ 黃背角破火山口、天壇山王屋山運動地質遺蹟保護區;④ 封門口中生代典型剖面及生物群落保護區;⑤ 始祖山典型礦產保護區;⑥ 黛眉山黛眉鐵礦黛眉草甸保護區。包括:王屋山景區的天壇山方山、天壇山超覆不整合界面;小溝背景區的小溝背組剖面、王屋運動界面、黃背角古火山口;封門口景區的三疊系剖面、侏羅系剖面、草溝矽化木化石群、鞍腰鐵化木化石群、雙殼類化石群;千張嶺矽化木群、八里峽景區的黃河八里峽、荊紫山;龍潭峽景區的天碑石、天書石、壺穴谷、佛光羅漢崖。
(二)一級保護區:①鐵山河西地質遺蹟保護區;②龍潭峽保護區。主要包括天壇山園區王屋山景區的天壇山構造剖面、迎恩宮岩組、曹莊岩組剖面、封門口斷層剖面;小溝背景區的西陽河群剖面、銀洞河火山岩峽谷、黑龍峽障谷;封門口園區的矽化木、雙殼類等古生物化石;黃河三峽園區的黛眉山方山、黛眉峽谷、龍潭峽谷。
(三)二級保護區:①中獺凹火山彈遺蹟保護區,②白坡崖滑坡體遺蹟保護區,③蘇河大型矽化木遺蹟保護區。主要包括各景區內除道路兩側的林地以及規劃為景區遊人服務區之外的其它區域。
(四)三級保護區:主要指地質遺蹟和地貌景觀外圍的保護協調區。

交通

公路
河南省外遊客到濟源,除坐火車到達外,多以方便快捷的公路交通為主,建議北京、河北、天津的客人走京珠高速到鄭州轉連霍高速到西安方向,直接到龍潭峽、八里峽、黛眉峽或走京珠高速到新鄉轉長濟高速到濟源下路,直接到王屋山、五龍口。上海、南京、廣州等地客人走京珠高速至鄭州,上開洛高速至孟津下路,再上207國道向北直達。
黛眉山園區龍潭大峽谷導遊圖黛眉山園區龍潭大峽谷導遊圖
航空
國內外遊客乘飛機到新鄭機場,距景區200千米,上開洛高速至孟津下路再上207國道經吉利即到。乘飛機到洛陽機場,距景區60千米,上開洛高速至孟津下路,再上207國道經吉利即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