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珩光學獎

王大珩光學獎

王大珩光學獎是王大珩教授出資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設立的獎項,旨在促進中國光學科技事業的發展,激勵中國從事光學與光學工程領域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與高校青年學生奮發向上,創新進取。

王大珩光學獎的前身是1996年設立的中國光學學會科技獎。2000年3月31日經中國光學學會常務理事會決定,將該獎的名稱改為王大珩光學獎,並通過中國科技部的批准。

根據中國光學學會官網顯示,王大珩光學獎分為中青年科技人員光學獎和高校學生光學獎。截至2018年11月,王大珩光學獎共評選了十四屆,先後評選出中青年科技人員光學獎獲獎者21名,高校學生光學獎獲獎者201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大珩光學獎
  • 設立時間:1996年
  • 設立部門:中國光學學會
  • 授獎對象:中青年科技人員、高校學生
  • 獎項類型:科學研究
  • 評獎周期:每年一次
獎項歷史,獎項設定,組織流程,評選組織,申報條件,評選考核,獎勵情況,評獎結果,頒獎典禮,文化傳統,社會評價,

獎項歷史

1996年,王大珩教授出資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設立基金,用於“中國光學學會科技獎”的頒發,並執行了三屆。
2000年3月31日,在中國光學學會常務理事會會議上,決定將該獎的名稱改為“王大珩光學獎”,並通過中國科技部的批准。

獎項設定

王大珩光學獎分為中青年科技人員光學獎和高校學生光學獎,其中中青年科技人員光學獎:每年評選一次,每次2名,每人獎金10000元。高校學生光學獎:每年評選一次,每人獎金5000元。

組織流程

評選組織

中國光學學會設立王大珩光學獎理事會,負責評選組織工作。理事會受中國光學學會領導,並向學會常務理事會報告工作。理事會主席由中國光學學會理事長擔任,理事會理事組成由理事會主席提名,中國光學學會常務理事會確定。辦事機構負責人由理事會主席指定中國光學學會1名副秘書長擔任。

申報條件

  • 申報辦法
中青年科技人員光學獎:由兩位不同單位的教授級專家推薦,連同申請書一式15份和附屬檔案(發表論文與著作清單,5~7篇代表性論文,著作封面與寫作字數證明,以及獲獎證書、套用證明、評價引用證明,或其它反映成果水平與效益的重要資料複印件等材料)一式1份,於評選通知所規定日期前報送中國光學學會王大珩光學獎理事會。
推薦人推薦書格式不限,列印或書寫,註明推薦人單位、職務/職稱,至少1份親筆簽字,可複印。附在申請書後。
高校學生光學獎:由所在院校光學、光學工程等相關學科的首席教授或負責人(或由中國光學學會建議人員)任評選小組組長,會同相關院系教學(含研究生教學)負責人,組織具有學科代表性的專家組成評選小組,對申請者材料進行評選申報,並將評選結果及申請表一式15份與相應附屬檔案(代表性論文、科技報告、科研與教學實踐參賽獲獎證書,其它反映成果、學習能力、綜合素質的重要資料複印件等材料)一式2份,於評選通知所規定日期前報送中國光學學會王大珩光學獎理事會。
上報材料時,高校學生光學獎的評選小組組成成員名單應同時報學會辦公室備案。若有自己直接指導課題的研究生申請,導師須迴避。
上述材料匯總後由王大珩光學獎理事會進行評選,在當年底前公布評選結果,頒獎典禮固定在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舉行。

評選考核

  • 評選條件
中青年科技人員光學獎:年齡在45歲以下(特別優秀的申請者可放寬到50歲以下)的中國光學與光學工程領域科技人員,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在光學與光學工程有關學科領域的研究有突出的創新成果,在國內外刊物發表了高水平學術論文或在工程技術上有突破性創造,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申請者應是中國光學學會會員。
高校學生光學獎:王大珩光學獎理事會決定的相關高等院校相關學科與學科方向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含本年度畢業生),年齡在32歲以下,熱愛祖國,品德端正,身心健康,學習成績優異,有創新、進取、團隊精神,在科研或教學實踐活動中做出創造性成績,有志為中國光學事業做出貢獻。
  • 評選範圍
高校學生光學獎頒獎對象為具有光學、光學光程和相關學科博士點的全部高校,須由所在高校組織評選推薦。中國科學院大學(含中國科學院研究所)推薦名額總數不超過3人,其它高校推薦人數不超過1人。每屆高校學生光學獎採用差額評選,獲獎者不超過30人。
中青年科技人員光學獎與高校學生光學獎均由王大珩光學獎理事會負責評選。

獎勵情況

評獎結果

1996年到1999年,王大珩光學獎的前身中國光學學會科技獎執行了三屆。截至2018年11月,王大珩光學獎先後評選出中青年科技人員光學獎獲獎者21名,高校學生光學獎獲獎者201名。
  • 王大珩中青年科技人員光學獎獲獎者名單
年度獲獎者姓名獲獎者單位
1996年
北京大學
1997年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
1998年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
2001年
張傑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2007年
南京理工大學
浙江大學
2009年
南開大學
孫洪波
吉林大學
2010年
南開大學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2012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
2013年
北京大學
天津大學
2014年
劉輝
南京大學
2015年
國防科技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6年
胡慧珠
浙江大學
孫方穩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7年
北京大學
侯靜
國防科技大學
  • 歷屆王大珩高校學生光學獎獲獎者名單
年度獲獎者姓名獲獎者單位獲獎者姓名獲獎者單位
1996年
王叢芳
北京大學
龐長富
北京理工大學
馮文毅
清華大學
劉艷華
長春光機學院
李智紅
南開大學
古淵
重慶大學
何曉晴
天津大學
虞國華
華中理工大學
王濱
浙江大學
劉濱
南京理工大學
1997年
李勤
北京理工大學
王鵬謙
北京大學
王傑
天津大學
趙東暉
南開大學
馬遠升
浙江大學
伍陵川
重慶大學
顧春明
長春光機學院
1998年
常紅
北京理工大學
安宏林
北京大學
朱曉
華中理工大學
葛春風
南開大學
井文才
天津大學
顧國華
南京理工大學
李方紅
浙江大學
劉海松
清華大學
楊蘇輝
長春光機學院
2001年
羅樂
北京大學
董新永
南開大學
張旭
長春理工大學
李川
天津大學
李筠
長春理工大學
2003年
任海振
北京大學
胡明列
天津大學
程學岷
北京理工大學
石志敏
浙江大學
劉海濤
清華大學
熊春才
重慶大學
楊新江
南開大學
2007年
王麗娟
長春理工大學
王健
華中科技大學
曲波
北京大學
宋軍
浙江大學
談宜東
清華大學
張楠
南開大學
朱濤
重慶大學
屈惠明
南京理工大學
劉歡
天津大學
張亮亮
北京理工大學
2009年
楮賽賽
北京大學
陳俊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辛明
清華大學
張豫
復旦大學
張逸竹
南開大學
張益昕
南京大學
鐘凱
天津大學
匡胤洲
北京工業大學
陳達如
浙江大學
張國鋒
山西大學
程德文
北京理工大學
劉坤
上海交通大學
隋修寶
南京理工大學
郝強
華東師範大學
周朴
國防科技大學
2010年
秦毅
北京大學
劉佳
華東師範大學
付星
清華大學
羅智超
華南師範大學
洪靈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冷晗陽
南京大學
李靜
北京理工大學
汪喜林
南開大學
於永吉
長春理工大學
王道檔
浙江大學
李皓
復旦大學
林佳
上海交通大學
丁運鴻
華中科技大學
鄒長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馬浩統
國防科技大學
2012年
馬金貴
復旦大學
閆明
華東師範大學
周宗權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任小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邢星
北京大學
王然
北京理工大學
王雅君
山西大學
於源
華中科技大學
寇君龍
南京大學
張益軍
南京理工大學
任夢昕
南開大學
劉麗煒
長春理工大學
段小明
哈爾濱工業大學
薛曉曉
清華大學
王攀
浙江大學
馬閻星
國防科技大學
方曉惠
天津大學
任懷瑾
上海交通大學
劉江
北京工業大學
袁毅
華南師範大學
2013年
劉永椿
北京大學
徐佳
北京工業大學
雷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高然
北京理工大學
陶海岩
長春理工大學
張俊文
復旦大學
陳文學
國防科技大學
宋偉
哈爾濱工業大學
石理平
華東師範大學
徐毅
華南師範大學
祝曉松
華中科技大學
李林
南京大學
左超
南京理工大學
范飛
南開大學
黃玲玲
清華大學
張一馳
山西大學
黎飛宇
上海交通大學
丁振揚
天津大學
鄒俊
浙江大學
丁冬生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賈平崗
重慶大學
2014年
黎敏
北京大學
林遠海
北京工業大學
潘奕捷
北京理工大學
鄭陽
長春理工大學
王源泉
復旦大學
粟榮濤
國防科技大學
張旺
哈爾濱工業大學
秦忠忠
華東師範大學
張建
華南師範大學
劉哲
華中科技大學
魚曉華
南京理工大學
張聿全
南開大學
廖金鑫
清華大學
徐忠孝
山西大學
黃長明
上海交通大學
劉鵬翔
天津大學
丁飛
浙江大學
孫凱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張強
重慶大學
2015年
耿基偉
北京大學
鄭崇
北京工業大學
邵明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陳振躍
北京理工大學
倪小龍
長春理工大學
王一光
復旦大學
王雄
國防科技大學
申英傑
哈爾濱工業大學
宮曉春
華東師範大學
韓兵
華南師範大學
李樹輝
華中科技大學
盛沖
南京大學
楊明珠
南京理工大學
李健雄
南開大學
鮑成英
清華大學
李玉清
山西大學
曾明
上海交通大學
張學遷
天津大學
凌瞳
浙江大學
鄧光偉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高磊
重慶大學
2016年
柴真
北京大學
劉飛飛
北京工業大學
劉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付時堯
北京理工大學
高嫻
長春理工大學
盧啟景
復旦大學
馬鵬飛
國防科技大學
趙文宇
哈爾濱工業大學
鄧書金
華東師範大學
陳重江
華南師範大學
梅安意
華中科技大學
陳錦輝
南京大學
孫佳嵩
南京理工大學
陳賽
南開大學
王宇
清華大學
鄧曉瑋
山西大學
何沛倫
上海交通大學
杜陽
天津大學
朱劍飛
浙江大學
沈鎮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張曉蕾
重慶大學
2017年
劉明明
北京大學
高壽飛
北京工業大學
馬希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程陽
北京理工大學
毛珊
長春理工大學
王昊天
復旦大學
許將明
國防科技大學
馮昆鵬
哈爾濱工業大學
林康
華東師範大學
劉萌
華南師範大學
周海龍
華中科技大學
尹春陽
南京大學
夏斯浩
南京理工大學
李占成
南開大學
郭晶晶
清華大學
鄭華丹
山西大學
張喆林
上海交通大學
李泉
天津大學
申俊飛
浙江大學
王軼韜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農金鵬
重慶大學

頒獎典禮

2018年11月25日,中國光學學會“第十四屆王大珩光學獎”頒獎活動於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舉行。

文化傳統

為促進中國光學科技事業的發展,激勵中國從事光學與光學工程領域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與高校青年學生奮發向上,創新進取,特設立王大珩光學獎。

社會評價

許多獲得王大珩光學獎的人員已經成長為學有成就的科學家,其中多人擔任科技部門、科研單位、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負責人。(中國光學學會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