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民(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

王啟民(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

王啟民,男,漢族,中共黨員,1937年9月出生,浙江湖州人,“雙百”人物中的共產黨員,被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黨組授予“新時期鐵人”榮譽稱號。

曾任大慶石油管理局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管理局局長助理,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副總地質師。中共第15屆中央候補委員。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王啟民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科技興油保穩產的大慶’新鐵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啟民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湖州
  • 出生日期:1937年9月
  • 職業大慶油田公司總經理助理、副總地質師
  • 畢業院校:北京石油學院
  • 信仰:共產主義
人物經歷,個人故事,大事年表,個人榮譽,個人精神,外界評價,社會評價,社會影響,

人物經歷

王啟民,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37年9月出生,浙江湖州人。1961年8月畢業於北京石油學院,大學文化。1978年入黨。曾任松遼石油管理局地質指揮所開發室、動態室實習員、技術員。1964年5月後,任大慶石油管理局大慶油田開發研究院動態室、綜合室、開發室技術員,大慶油田科學研究設計院開發室、開發所地質師、副主任。197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2月後,任大慶石油管理勘探開發研究院副總地質師、副總工程師。1990年任黑龍江省石油學會油藏工程學會理事。1992年3月任大慶石油管理局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1996年8月任大慶石油管理局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中共第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他先後主持參與了大慶油田實現穩產高產的八項重大開發試驗項目,參加並組織了40多項科研攻關課題和大慶油田“七五”、“八五”、“九五”開發規劃編制研究等工作,多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997年1月被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黨組授予“新時期鐵人”榮譽稱號。
新“鐵人”王啟民新“鐵人”王啟民
60年代,他提出的“高效注水開採方法”,打破了當時國內外普遍採用的“溫和注水”開採方式,開創出中低含水階段油田穩產的新路子。70年代,他主持進行的“分層開採、接替穩產”開發試驗,使水驅採收率提高了10%至15%。90年代,他組織實施的“大慶油田高含水期穩油控水系統工程”結構調整技術,創立了油田高含水後期“控液穩產”的新模式。
王啟民的辛勤工作,為大慶油田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僅“表外儲層”開發研究成果,就相當於為大慶增加了一個地質儲量7.4億噸的大油田,按2億噸的可采儲量計算,價值2000多億元。
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王啟民
時代的先鋒王啟民,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78年入黨。他先後主持參與了大慶油田實現穩產高產的八項重大開發試驗項目,參加並組織了40多項科研攻關課題和大慶油田“七五”、“八五”、“九五”開發規劃編制研究等工作,多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20世紀60年代,他提出的“高效注水開採方法”,打破了當時國內外普遍採用的“溫和注水”開採方式,開創出中低含水階段油田穩產的新路子。20世紀70年代,他主持進行的“分層開採、接替穩產”開發試驗,使水驅採收率提高了10%至15%。20世紀90年代,他組織實施的“大慶油田高含水期穩油控水系統工程”結構調整技術,創立了油田高含水後期“控液穩產”的新模式。
王啟民的辛勤工作,為大慶油田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僅“表外儲層”開發研究成果,就相當於為大慶增加了一個地質儲量7.4億噸的大油田,按2億噸的可采儲量計算,價值2000多億元。
王啟民-個人事跡 王啟民1964年,油田出現了“注水三年,水淹一半,采出程度5%”的嚴重局面。王啟民受命到油田中區西部搞注水開發試驗,他依據大量的調查研究,對國際上的“溫和注水”理論提出挑戰。在油田領導的支持下,他們結合大慶油田油層多、厚層薄層的滲透率差異較大、呈典型非均質分布的特點,以“跨過洋人頭,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把生產與科研結合起來,對症下藥,變“溫和注水”為因勢利導。轉移接替;為油田培養了一批日產百噸以上的高產井,從而趟出了一條我國自己的注水開發油田新路子。
70年代中期,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干擾和破壞,中區西部試驗區的油井平均含水上升到54%,油田地下形勢嚴重惡化。為了控制含水上升和保持原油穩產,王啟民又帶領試驗組來到中區西部9平方公里的試驗區,搞“分層開採、接替穩產”試驗,一乾就是10年。王啟民和他的夥伴們與現場工人密切配合,發揚鐵人精神,戰勝重重困難,將油田上的單井資料收集整理了八種,近一萬個數據,繪製出了油田第一張高含水期地下油水飽和度圖,從而揭示出油田不同含水期開發的基本規律和穩產辦法,有力地指導了油田開發實踐。到1985年,大慶油田不但勝利實現5000萬噸穩產10年,而且還攀上了年產5500萬噸高峰,創造了世界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蹟。
根據預測,“八五”期末,大慶油田綜合含水將超過85%,這將是大慶人難以接受的現實。1984年,王啟民受命承擔了大慶油田1986年一1995年第二個5000萬噸穩產10年規劃的編制任務。這個規劃囊括了大慶油田“七五”和“八五”兩個五年計畫。國家要求年產5500萬噸不能降,超出的500萬噸指標從何而來?王啟民發揚“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鐵人”精神,向國內外公認的難啃硬骨頭——表外儲層要油。由於大慶油田地質成因條件的特殊性,造成了地下油層多、層間變化大、0.5米以下的表外儲層十分發育。這些單獨看起來很“瘦”,加起來又很“肥”的油層,被王啟民及其夥伴們認為是新的資源寶藏。於是,開始了艱難的攻關。歷經數次失敗,1986年初,在油田領導的支持下,他又和夥伴們制定詳細計畫,成立了試驗小組,通過對1500多口井的地質解剖、分析、研究,以及對4個試驗區45口井採取試油、試采和注水開發等措施,把理論研究與反覆實踐相結合,取得了重大認識,從而為全面開發表外儲層提供了科學依據。
表外儲層開採的成功,不僅大大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擴大了開發領域,也實現了世界油田開發史上一個新的突破。據計算,大慶油田表外儲層地質儲量可達7億噸,按目前30%的可采儲量計算,可為國家增加2000多億元的財富。
王啟民進入90年代,大慶油田全面進入高含水開發階段。如果繼續沿用世界上採用的“提液穩油”的辦法,年產液量將激增1;62億噸,而生產的經濟效益將會大大降低。從“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局出發,國家要求石油工業“穩定東部、發展西部”,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要求“東部要硬穩定”,大慶油田要“雪中送炭”。如何尋找一條既不大幅度提液,又能保持穩產,切實可行地把穩油與控水統一起來的開發新路,王啟民為此嘔心瀝血、碑精竭慮。他以“鐵人”為榜樣,發揚“為國爭光、為民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組織科技人員潛心研究,集中群體的智慧,得出了不同區決、不同井網、不同井點的地下油層在注水開發過程中,始終存在著不均衡性的結論。根據這一特點,採用老井轉抽、新井壓裂、打力口密井、堵水等技術措施,探索出了一套符合油田實際的開採技術、這就是作為確保油田持續高產穩產重大戰略方針的“穩油控水”系統工程。全油臥廣大科技人員因此投入了大規模的以“攻三難,過三關”為主要內容的科技攻關戰。王啟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全油田穩油控水規戈1的編制和結構調整上,及時組織研究院的有關科技人員進行數十項科技攻關。經過群策群力的研究,他們提出了“三分一優”等一套具體做法和調整原貝,即利用油水井和各類井不均衡的特點,進行分類井結構調整,使“穩油控水”有了切實可行的操作性。
“穩油控水”的開發理論和戰略,更新了“提液穩油”。“穩液降油”的傳統作法;而“三分一優”的結構調整方法,則使大慶油田實現了三年含水上升不超過1%,即到1995年底,油田綜合含水沒有超過81%,有效地控制了產液量劇增,與國家審定的“八五”油田開發指標相比,5年累計多產原油610多萬噸,少產液24749萬噸,累計增收節支150億元,而且使大慶油田連續20年保持年產5000萬噸以上高產穩產。這一凝結著以王啟民為代表的油田廣大科技人員和職工心血的成果,標誌著大慶又攀上了世界油田開發的新高峰,因為世界上同類油田高產穩產的最長年限僅為12年。

個人故事

  1. 長中國人志氣,敢為天下先
王啟民1961年,王啟民懷著一腔獻身祖國石油事業的熱血,來到“荒原一片篝火紅”的大慶油田會戰工地,開始了攀登油田開發科技高峰的艱辛征程。當時,油田正處於極端艱難的創業時期。有外國專家斷言:像大慶含蠟這么高的油田,中國人根本沒能力開發。剛剛分到油田地質指揮所的王啟民,內心受到極大震動。在鐵人王進喜“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鋼鐵誓言激勵下,他和所里幾個同學寫下了一副氣勢豪邁的對聯:“莫看毛頭小伙子,敢笑天下第一流”,橫批為“闖將在此”。他們還特意將“闖”字中的“馬”字寫得大大的,突破了門框。王啟民說:“我們就是要靠自己的力量,闖出中國自己的油田開發之路!”
為了解決這個重大難題,王啟民決心在實踐中找答案。他一頭扎進井場,吃住在陰冷潮濕的帳篷里,與現場工人。技術人員一起取資料,搞分析,進行實驗。由於環境的惡劣,使他患了類風濕僵直性脊椎炎,疼提走路都直不起腰來。在這種情況下,他不顧同志們的勸阻,硬是咬緊牙關忍著疼痛,不離井場,以嚴細認真的態度,取全取準每份資料和每個數據。並認真進行室內實驗和系統分析。通過他的艱苦努力,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在一次油田技術座談會上,他對當時油田開發的主要理論——溫和注水,提出了質疑。他胸有成竹地說:“這裡每口井都有數十個油層,每個油層厚薄相差很大,各層吸水多少也不同,呈典型的非均質特點,要人為達到注入水都均衡推進是違反客觀規律的”。他還形象地說,原油層就象大個子運動員,體力好,跑得快;薄油層、差油層就像體力差、跑得慢的小個子運動員。要想讓他們齊頭並進,必然事倍功半。應該能快則快,該曼則慢。這就是“因勢利導,逐步強化,轉移接替”的注采方法。他的科學分析受到油田領導的讚揚,並讓他帶個小組進行大膽試驗。
試驗小組在王啟民的帶領下,選擇了一口含水已達60%的油井進行試驗。奇蹟出現了:該井日產量由原來的30多噸猛增到60多噸,而含水則下降了。油田推廣他們的經驗,培養出三百多口日產百噸以上的高產井。從而打破了國外“溫和注水、均衡開採”的傳統觀念,創出了大慶油田中低含水階段保持油田穩產的路子,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
  1. 為打開地下大門,不顧個人安危
王啟民認為,要使油田持續高產穩產,必須有一整套油田開發方法及配套的工藝技術做保證。
為此,從1970年開始,他率隊到中區西部進行長達10年的接替穩產試驗。3000多個日夜,他和工人們一道施工作業,逐井取樣化驗,分析數據,經常一乾就是一個通霄。夏夜,蚊蟲成群,一巴掌打在身上,滿身是血點。冬季,帳篷里結滿了冰,凍得人們篩糠般打冷戰……王啟民10年前在野外作業時落下的風濕病逐漸加重,發作時疼得額頭直冒虛汗,雖然整天“羅鍋”著腰,卻連自己的鞋帶都系不上。有一段時間,風濕病轉移到眼睛上,引起虹膜炎,兩隻眼球血紅血紅的。大家勸他回去養病,他卻說:“我是組長,最了解試驗方案和進展情況,怎么能走呢?”他的妻子陳寶玲心疼他的身體,一次悄悄地協商好調他去北京工作,可他卻在商調函上寫上“本人不同意”。妻子氣得要和他離婚,他卻說:“那裡有大油田嗎?要走你走,我不走”。
1985年,大慶油田實現第一個10年穩產目標後,又提出一個更富挑戰性的目標;再穩產10年,向世界油田開發高水平邁進。按一般規律,每個油田勘探開發都有上產、穩產、減產三個階段。就世界同類油田而言,穩產期最長12年,短的只有3年至5年。讓大慶再穩產10年,可以說是奇蹟。難度不言而喻。
  1. 團結協作,淡泊名利1997年1月1日,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授予王啟民首屆“鐵人科技成就獎”金獎,以獎勵他多年來在大慶油田開發中作出的突出貢獻。面對鮮花和掌聲,王啟民表示:“我取得的每項成績都包含著油田許多科技人員和現場工人的心血,我只是他們的代表,是代表他們領獎的。”對於總公司發給他的10萬元獎金,他自己一分錢沒要,而是用作科研獎勵基金,鼓勵廣大科技人員搞科研。王啟民主持研究試驗的項目,多是事關油田發展的重大科研課題。參加者少則幾個人,多則幾十人,上至技術專家下至鑽井工人。每搞一次現場試驗,每擔一個科研課題,他都博採眾長,認真聽取各方面意見。
從1985年開始,大慶油田有三個地區連續兩年發生大面積油井套管損壞,最嚴重的南八區147口油井,損壞率高達95.9%。套管損壞導致部分區塊關井,嚴重威脅整個油田的正常生產。王啟民心急如焚,帶領幾名技術骨幹,深入現場進行調研和技術攻關。套管損壞涉及地質、工程、管理等多方面專業,為了徹底查清套管損壞原因,王啟民打破學科界限,虛心向各方面技術人員請教,向現場的工人師傅請教。他們白天到地質隊查閱資料,晚上再把資料借回來和大家一起研究。遇到一些具體問題。王啟民就把現場老工人請來,一個一個討教,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靠著這種團結協作精神,他們終於查清了套管損壞原因,並提出了具體的防範、整治措施,使被稱作“井瘟”的套管成片破損得到有效治理。
王啟民王啟民
參與奧運
2008年7月12日清晨,一場大雨與大慶奧運火炬傳遞活動不期而遇。數萬觀眾翹首期待“祥雲”火炬的出現,歌聲不斷,口號聲不斷,加油聲不斷。8時26分,“新時期鐵人”、大慶油田公司總經理助理、副總地質師王啟民雙手緊緊握住奧運火炬,在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門前第3號接力點,與第2棒火炬手對接點火擊掌後,健步出發。
王啟民王啟民

大事年表

1960年,大慶發現了大油田,4月拉開了石油大會戰的序幕,王啟民被校方分配去油田實習,擔任葡田井試油隊技術員。
1961年8月,王啟民和同學陳寶玲等回響國家號召,一畢業就重返大慶會戰戰場。
1963年,油田出現了注水三年,一半油井被水淹,採收率僅5%的嚴重局面。王啟民和同志們一起,在陰冷潮濕的帳逢中,反覆實驗,最後得出結論:油田開採的關鍵是保持壓力,不能怕見水就不注水。
1970年,為摸清油田高產穩產規律,王啟民和科技人員一起又住進了中區西部試驗,進行調查、分析、比較以確定調整採取措施的井號層位,編制施工設計方案。
1975年,試驗區主力油層產量下降幅度增大,油井平均含水量上升到54%,油田命運又面臨新考驗。王啟民同4名同事,頂朔風,冒飛雪,堅持在工地。
1976年,大慶油田年產原油5030萬噸,跨入了世界特大型油田的行列,開創了中國石油工業發展的新紀元。大慶石油出口量也成倍增長,最高年份全國每100元換匯就有大慶人創造的14元。
1978年,王啟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85年,大慶第一個穩產10年的目標勝利實現了,油田領導又提出第二個穩產10年的奮鬥目標。
1991年初,在油田開發技術座談會上,全油田科技工作者,各抒己見、獻計獻策。王啟民及時提出了“三分一優”結構調整原則和“挖液穩油”的新模式,經集體科學論證後,領導決定在全油田實施“穩油挖水”戰略,並很快在全油田推廣。
1996年底,大慶實現了5000萬噸連續21年穩產,創造了世界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蹟。

個人榮譽

王啟民,“雙百”人物中的共產黨員,被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黨組授予“新時期鐵人”榮譽稱號。
樸實無華的王啟民197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參加過40多項課題研究,主持了8項重大專題研究和實驗任務,取得成果38項;
王啟民王啟民
1978年獲全國科技大會獎並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先後13年被評為大慶市(局)勞動模範;
1985年被國家人事部命名為“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
1986年被國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稱號;
1991年被授予黑龍江特等勞動模範,並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95年獲中國十大科技成果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孫越崎科技教育基金能源獎同年還被評為大慶石油管理局”十佳職工”、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特等勞動模範、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1996年,“穩油控水”系統工程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王啟民進京參加頒獎大會時,受到江澤民李鵬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1996年8月27日,被大慶石油管理局黨委命名為“新時期鐵人”。
1997年4月17日,王啟民先進事跡報告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全國掀起了學習“新時期鐵人”王啟民的熱潮。
2002年榮獲“李四光地質科學野外地質工作者獎”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王啟民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科技興油保穩產的大慶’新鐵人’”。

個人精神

王啟民不僅是科技攻關的先進典型,也是黨風廉政建設的先進典型。自參加工作36年來,無論職務、地位發生多大變化,他始終堅持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犧牲個人和家庭的利益,甚至不顧妻子情、兒女情、父母情。他愛妻子,卻不能盡責;他愛父母,卻沒有盡孝;他愛兒女,卻沒有給予特殊“關照”。1963年,這個剛剛開發的大油田,出現大部分油井下面的油層被水淹沒,只能采出地質儲量5%原油的嚴重局面。油田領導要求:儘快把這個地下“定時炸彈”挖出來。當時在地質指揮所動態組工作的王啟民,不分晝夜在現場取芯化驗、分析數據資料,根本沒有時間照顧懷孕的妻子。
王啟民王啟民
這年的11月份,陳寶玲即將臨產,所領導勸王啟民送她回北京娘家生孩子。當時大慶不通火車,陳寶玲收拾好行裝,盼著王啟民早點回來。王啟民卻忙著搞油田年終動態總結,根本抓不著他的影。一連幾天過去了,王啟民還是沒露面。一位老同學看到陳寶玲急迫無助的樣子,就趕到現場找到王啟民:“寶玲快生了,你不送我們送。”王啟民這才連夜趕回家,第二天一早把妻子送到哈爾濱火車站。上車前陳寶玲心裡不託底,擔心車上這段時間熬不過去。可看到王啟民左右為難的樣子,她只說了一句:“早上檢查時,醫生說還得等兩天。”
王啟民如釋重負,急急忙忙返回了大慶。結果,陳寶玲在車上挺不住了,孩子生在了途中的錦州鐵路醫院。怕王啟民著急,陳寶玲只把娘家的地址告訴院方。三天后,陳寶玲年邁的母親攙扶著虛弱的女兒,抱著剛出生的外孫女,冒著風雪踏上開往北京的列車。
此刻,千里之外的王啟民正夜以繼日地攻堅。經過調研,他大膽提出“分層開採,接替穩產”的開採方式,突破了國內外油田一直採用的“溫和注水,均衡開採”的理論,解決了油田中低含水期高水平開發的技術關鍵。

外界評價

社會評價

王啟民是科技界的楷模,從他身上,不僅使人看到了“鐵人”的頑強拼搏精神,更體現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光輝思想。他處處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重,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正如毛澤東同志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所說的那樣:“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王啟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1、王啟民那種敢為天下先、勇攀科學高峰的精神,如果學校教學、科研等各個工作崗位上的同志都能敢為天下先、敢為人先,那么學校的各項工作就能再上水平。
2、王啟民是一代知識分子、一代石油人的傑出代表,學習他也要學習我們身邊的一些像王啟民一樣為祖國的石油教育事業辛勤奉獻的老教師、老專家。
3、王啟民體現了我國新時期石油科技工作者的精神風貌,學習他要和日常的教書育人工作結合起來,使之再上一個新台階。
4、王啟民總是以國家利益為先,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黨和人民培養了我”。

社會影響

王啟民一直在大慶油田從事地質開發研究工作。他深入實際,紮根油田,用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從事科學研究,創造出輝煌業績,令廣大知識分子特別是科技界深受鼓舞。
在當今生產力發展越來越依賴於科技進步的新形勢下,王啟民所代表的新時期“鐵人”精神有它更新更深的時代內涵。科技界學習王啟民,就是要學習他把國家與人民的利益置於最高位置。這就是艱苦奮鬥、克己奉公,一絲不苟、精益求精,腳踏實地,為國民經濟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