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臣

王先臣

王先臣(1915―1945),男,原名順成。江西吉安人。八路軍冀中軍區第6軍分區司令員。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先臣
  • 別名:王順成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吉安
  • 出生日期:1915 
  • 逝世日期:1945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延安紅軍大學政治隊
  • 信仰:中國共產黨
  • 主要成就:八路軍冀中軍區六軍分區司令員
  • 性別:男   
人物生平,主要事跡,革命歷程,人物紀念,

人物生平

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王先臣
1934年10月隨軍長征。到達陝北後,入紅軍大學學習。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一二○師營教導員,隨軍赴山西抗日前線。
1938年,該師組建特務團挺進冀中,任團政委。後所部與冀中民軍合編為民眾抗日自衛軍,任該軍一縱隊政委。同年7月,率一縱隊在武強縣包圍日偽軍200餘人,殲敵大半。10月,擊潰3個縣日偽軍的再次圍攻。同年底,一縱隊改編為冀中警備旅一團,任團政委。
1940年秋冬,在百團大戰中,率部破壞石德鐵路27次,合計里程26公里,粉碎了日軍11月份通車的計畫。與此同時,在敵“模範區”趙縣豆腐莊殲敵300餘人,繳槍200餘支,獲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和副總司令彭德懷表揚。 1942年9月,任冀中六分區司令員。根據敵軍大“掃蕩”後的嚴酷形勢,將部隊化整為零,堅持平原游擊戰。
1945年7月1日,率部攻打趙縣前大章敵據點,並擊潰趙縣來援之敵。戰鬥中犧牲。時年30歲。冀中六分區黨政軍民1萬餘人為其舉行追悼大會。

主要事跡

1942年11月,王先臣任冀中六分區司令員。這時,六分區的主力部隊早已轉移到外線,只留下第三十一和四十四兩個區隊及各縣、區武裝。特別是整個六分區還被德石鐵路和滄石公路所分割,而西部的趙(縣)、藁(城)、欒(城)等縣緊靠日軍巢穴石門市(石家莊)。由於六分區的戰略地位很重要,日偽軍的據點、炮樓如林,公路、封鎖溝如網,日偽軍經常出來“掃蕩”,游擊隊和部隊活動很困難。為了擴大解放區,縮小敵占區,王先臣率第三十一、四十四兩個區隊和各縣、區武裝、同日偽軍展開游擊戰。他將部隊化整為零,以連、排為單位,分散活動自己帶著20餘人的精幹指揮機關和不滿100人的特務連,指揮各部隊穿插活躍在敵人堡壘群之間。在作戰中,他曾數次負傷,但始終堅持在前線指揮,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
1943年初春,王先臣親率三十一區隊,伏擊晉縣城裡押民夫去石德路南挖河的十幾名鬼子和100名偽軍。那天,太陽東升的時候,押著民夫的日偽軍剛進入伏擊圈,王先臣指揮數名射手集中射擊鬼子,用機槍火力掃射偽軍。頓時,幾百名民夫隊伍大亂,甩掉工具四處逃散,日偽軍全部暴露在公路上,王先臣率部一陣猛衝猛打。經半小時激戰,打死日偽軍30餘名,俘獲40餘名,活捉十幾名朝鮮人(工程技術人員),有力地打擊了晉縣敵人。
這年冬的一天,100多名日偽軍突然包圍了位於趙縣小呂村的一個區小隊。王先臣正在附近村莊,馬上指揮三大隊兩個排,兵分兩路,突然猛撲上去,將敵人包圍。他們和區小隊內外夾擊,敵人措手不及,被打死20多名,活捉十多名,余敵狼狽逃回老窩。此戰,創造了小部隊襲擊戰中以少勝多的戰例。這一年,王先臣率領六分區軍民克服重重困難,堅持戰鬥,打開了在平原堅持抗日鬥爭的新局面。
1945年上半年,冀中日偽軍迫於形勢,開始向各縣城和鐵路、公路沿線龜縮,城外據點逐漸減少。王先臣抓緊大好時機,從6月初開始,向敵人發動猛烈攻勢,掃清縣城外圍據點,然後圍城打援,以免造成敵人集結兵力,守城頑抗的不利局面。在寧晉地區攻克艾辛莊、效河口、東汪等據點的戰鬥中,王先臣親臨陣地,指揮部隊堵街口、築工事、設障礙以及部署兵力、火力。當敵人動搖時,他親自帶領部隊出擊。這幾次戰鬥,共消滅日偽軍300餘人,解放了寧晉東南廣大地區,從而和冀南的新河縣連成一片。6月底,王先臣又率部轉戰趙北。他號召部隊:“以新的戰鬥勝利,來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二十四周年。”接著,指揮部帶領特務連駐趙北的大呂村,包圍趙北的前大章據點。他命令四十四區隊以挖坑道辦法,爆破崗樓消滅敵人;三十一區隊帶寧晉、趙縣兩縣大隊打援。7月1日,前大章據點內的敵人告急,趙縣守敵不得不沿公路出動增援。上午11時左右,增援前大章之敵行至大呂村時,特務連在截斷的公路上突然猛烈開火。敵人驚慌失措,企圖回逃。這時,埋伏在公路附近北何家莊、小呂村的打援部隊趁敵人亂作一團,出其不意地從側翼和後尾勇猛出擊,一下子把敵人打得暈頭轉向,四處逃竄,將攜帶的迫擊炮等重武器都扔在附近村莊的井裡。鬼子剛出城沒幾里,見勢不妙,又縮回趙縣。而在大呂村附近的五六十名偽軍,在後退無路,前進無望的情況下,繞過我正面阻擊部隊,順著一條自然道溝,溜進了大呂村我陣地北沿,占領了村落的一所高房,隱伏在院落里。這時,王先臣一面緊急抽調打援部隊,一面組織偵察、監視敵人。為摸清敵情,及時圍殲這股殘敵。王先臣親自帶幾名戰士,到一所院落偵察,不幸被潛伏之敵擊中胸部。在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偉大勝利的前夕,王先臣為民族解放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革命歷程

在辛集烈士陵園的東南部,矗立著一座烈士亭,亭子中央豎著一塊高高的石碑,上面鐫刻著抗日戰爭時期為國捐軀的冀中六分區將士的名字,其中一位就是英年早逝的冀中六分區司令員王先臣。
國家危難 貧苦孩子參加了紅軍
王先臣(1915―1945),八路軍冀中六分區司令員。原名王順成。1915年11月15日生於江西省吉安縣永陽鎮江南里陂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9年王先臣經本村蘇維埃主席王啟明介紹,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1年9月,湘贛紅軍獨立第一師攻克永陽鎮,給王先臣的家鄉帶來了新變化。不久,王先臣參加了紅軍吉安獨立營,當了一名司號員。1932年,王先臣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2底,在湘贛軍區紅軍學校四分校學習,任司號隊指導員。
1934年8月,王先臣隨紅六軍團長征。11月,在攻打湖南省永順縣龍家寨戰鬥中,他一路衝鋒在前,還積極進行宣傳鼓動工作,鼓舞士氣。戰鬥中,他身負重傷,憑著頑強的革命意志,忍著劇痛,手拄木棍,堅持行軍。
1935年,王先臣調任紅六軍團十八師五十三團共青團總支書記。紅軍進入人煙稀少的西康高原後,面臨糧絕炊斷的困境,王先臣以旺盛的革命鬥志和模範作用,帶領和影響部隊克服種種困難繼續前進。1936年7月,部隊來到甘孜禾巴時,因缺少糧食,生病掉隊的增多。王先臣帶領戰士四處挖野菜、找野果充飢。經過近兩個月的艱難行軍,部隊終於在9月1日走出了草地,勝利到達哈達鋪。長徵結束後,王先臣進入延安紅軍大學政治隊學習。
猛攻猛打 敵人潰不成軍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王先臣先後任八路軍120師359旅718團組織股長、1營教導員,隨部隊奔赴山西抗日前線。1938年春夏之交,359旅組建特務團挺進冀中,王先臣任特務團政委。1939年3月調歸冀中軍區建制,稱冀中特務團。1939年春,起義的河北民軍王長江、張存實部改編為冀中民軍。同年5月,冀中特務團與冀中民軍合編為冀中民眾抗日自衛軍,王先臣任第一縱隊政委。7月,王先臣率一縱隊在武強縣小范鎮西南包圍日偽軍二百餘人,殲敵大半。10月,擊潰三個縣日偽軍的聯合圍攻。
1939年11月,冀中民眾抗日自衛軍與冀中軍區北上挺進支隊合併組建冀中軍區警備旅,王先臣任警備旅1團政委。
在抗戰進入相持階段,由於國民黨摩擦專家朱懷冰不斷製造反共摩擦,多次對八路軍進行圍攻,八路軍總部為打擊其囂張氣焰,在1940年2月,調冀中警備旅進入太行山,配合八路軍129師打擊國民黨頑固派朱懷凍的97軍。根據129師師長劉伯承的部署,警備旅協同青年縱隊進攻第97軍補充團。警備旅1團承擔了主攻任務。全團將士在王先臣的率領下,突破頑軍防線,攻克磁縣老山峪敵軍堡壘群,控制要點後,兵分兩路,消滅了南山和山溝里的逃敵。隨後,王先臣立即率部向前追擊敵人,一晝夜急行軍160餘里,趕上多股敵人,一陣猛攻猛打,迫使敵人紛紛繳槍投降,部隊乘勝打到河南林縣河間鎮。這次戰役,警備旅1團共殲滅頑軍1500餘人,繳獲步槍1000餘支,輕機槍20餘挺,重機槍4挺,迫擊炮3門,子彈140餘萬發和一大批軍用物資,受到劉伯承、鄧小平等首長的嘉獎。
大智大勇 變被動為主動
1940年5月冀中軍區警備旅完成反頑作戰任務後歸建,6月,冀南一分區劃歸冀中後改稱冀中六分區,所轄包括欒城、趙縣和藁城、晉縣(今晉州)、束鹿(今辛集)滄石路以南、高邑平漢路以東地區,是我黨和八路軍在平漢路以東、滄石路以南開闢的平原抗日根據地。
1940年8月,著名的百團大戰中,王先臣率部部參加破襲石(家莊)德(州)鐵路的戰鬥。戰前精心組織,他將部隊組織成若干戰鬥小組,反覆演練卸鐵軌、拔道釘,並準備了大批扳子、手榴彈、土炸藥等武器。戰鬥中,他身先士卒,親率爆破組、拔釘隊行動,指揮機槍手掩護同志們破壞路橋和炸毀涵洞。自8月至12月間,王先臣率部破壞石德鐵路27次,合計里程26公里,粉碎了日軍11月份通車的計畫。與此同時,在敵“模範區”趙縣豆腐莊殲敵三百餘人,繳槍二百餘支,這是六分區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大勝仗,得到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和副總司令彭德懷的表揚。
為了粉碎日軍對冀中抗日根據地實行所謂“治安強化”的罪惡陰謀,冀中區黨委決定從1941年9月,實行一元化領導,以加強部隊建設。冀中軍區劃分為五個分區(六至十軍分區),王先臣被任命為六分區一團政治委員。
1942年5月,日偽軍集中五萬多兵力對冀中軍區實施“鐵壁合圍”的“五一大掃蕩”。六分區在得知日偽軍的行動後立即部署反“掃蕩”。由於敵眾我寡,六分區遭受重大損失。六分區在堅持到7月上旬時,為減少傷亡,保存有生力量,根據冀中軍區的命令開始分散轉移到外線作戰,鞏固的抗日根據地變成了抗日游擊根據地。六分區僅留下31、44兩個地區隊和縣、區游擊隊堅持鬥爭,特別是整個六分區還被石德鐵路和滄石公路所分割,而西部的趙(縣)、藁(城)、欒(城)等縣緊靠日軍巢穴石門市(石家莊)。由於六分區的戰略地位很重要,日偽軍的據點、炮樓林立,公路、封鎖溝如網,日偽軍經常出來“掃蕩”,游擊隊和部隊活動很困難。五一“掃蕩”後,日軍嚴密控制了六分區所轄縣,並進行所謂“剔抉”、“清剿”,妄圖實現其徹底占領的企圖。
在危難之際,王先臣於受命擔任冀中六分區司令員,在殘酷環境下,他將部隊化整為零,堅持平原游擊戰。部隊以連、排為單位,分散活動,他自己帶著20餘人的精幹指揮機關和不滿100人的特務連,指揮各部隊穿插活躍在敵人堡壘群之間。12月,王先臣率六分區將士,深入束冀縣西王莊村,爭取了有一萬多名徒弟的“家禮”教(民間封建幫會組織)首領范鴻三聯合抗日,壯大了抗日隊伍。
王先臣運用毛澤東遊擊戰爭的戰略戰術,在堅持敵後抗日根據地的鬥爭中,表現了他的大智大勇。他不僅善於襲擊敵人,而且敢於在敵人鼻子底下動武,牽著敵人的鼻子走,變被動為主動。1942年底,王先臣率六分區特務連勇敢地在敵人崗樓密布、深溝壁壘的石德鐵路沿線迂迴穿插,尋機戰鬥,使日偽軍忙於應付,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1943年,王先臣率部發動了對日偽軍的政治攻勢,向深束縣西部及石德鐵路沿線的日偽軍進行喊話教育,有效地瓦解了敵人。
慘遭突襲 司令員英年早逝
1943年初夏,王先臣率31區隊,伏擊晉縣城裡押著民夫去石德路南挖河的十幾名鬼子和100多名偽軍。那天早晨,日偽軍剛進入伏擊圈,王先臣指揮數名射手集中火力射擊鬼子,用機槍火力掃射偽軍。頓時,幾百名民夫四處逃散,日偽軍全部暴露在公路上,王先臣率部一陣猛衝猛打。經半小時激戰,打死日偽軍30餘名,俘獲40餘名。
1943年冬,100多名日偽軍突然包圍了位於趙縣小呂村的一個區小隊。王先臣聞訊,指揮三大隊兩個排,兵分兩路,突然出擊,反將敵人包圍,內外夾擊,打死敵人20多名,活捉10多名,創造了在突襲戰中以少勝多的範例。
1945年上半年,冀中日偽軍迫於形勢,開始向各縣城和鐵路、公路沿線龜縮,城外據點逐漸減少。王先臣抓住戰機,從6月初開始,掃清縣城外圍據點,然後圍城打援,殲滅敵人有生力量,準備開展戰略反攻。先後攻克寧晉地區的艾辛莊、效河口、東汪等據點,共消滅日偽軍300餘人,解放了寧晉東南部廣大地區,從而和冀南的新河縣連成一片。
6月底,王先臣率部轉戰趙北。他號召部隊:“以新的戰鬥勝利,來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二十四周年。”他指揮部隊舉行趙、寧戰役,圍點打援,拔掉敵人不少據點。7月1日,44地區隊的三個大隊將前大章據點團團圍住。次日凌晨,先佯攻據點,以誘趙縣城內之敵馳援。上午10時許,城內的敵人得到情報,立刻派偽聯隊的三、五、八中隊及聯隊手槍隊500餘人攜迫擊炮18門,輕機槍9挺,直撲前大章。埋伏在公路兩側的八路軍,在王先臣的指揮下,迅速對援敵進行包圍。戰鬥進行了一個小時後,把剩餘敵人全部逼進大呂村,展開激烈的巷戰。12點半,戰鬥結束,共殲敵400餘人。
王先臣率分區特務連打掃戰場,搜捕漏網之敵。當他走進大呂村街中心路南一大門時,聽到院子裡似有動靜,用腳輕輕踢開門扇,突然遭到龜縮在院子暗處殘敵的猛烈槍擊,連中數彈,血流如注,當場犧牲。我分區特務連立即衝進院子,用機槍猛掃,把11名偽軍全部擊斃。在抗日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前夕,王先臣為民族解放流盡了最後一滴血,英年早逝,年僅30歲。
抗戰勝利後,為了表彰王先臣的卓著功勳和高尚品德,1945年11月冀中六分區地委、軍區、專屬和辛集市(當時的名稱)黨政軍民一萬餘人在駐地辛集市為其舉行追悼大會。1947年4月1日,冀中六分區和辛集市政府在辛集火車站北側,為王先臣司令員修建了烈士墓、烈士亭。為褒揚革命先烈,激勵後之來者,1960年束鹿縣政府將烈士陵園遷至興華路北段路西,王先臣烈士墓和烈士亭也隨遷至新烈士陵園,後王先臣墓遷入華北烈士陵園。

人物紀念

1946年,冀中六分區和辛集市政府在辛集市之南,石德鐵路之北修建了辛集市烈士陵園,內有六分區司令員王先臣烈士墓、烈士亭。
為褒揚革命先烈,激勵後之來者,1960年束鹿縣政府將烈士陵園遷至辛集市興華鹿北段路西,王先臣烈士墓和烈士亭也隨遷址新烈士陵園。原定名束鹿縣烈士陵園,1986年3月改名辛集市烈士陵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