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勝

王先勝,考古紋飾學創始人,現為重慶文理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主要從事秦漢以前中國古代研究,在古代紋飾釋讀(科技史、思想史、文化史)、傳說歷史研究、考古學理論與方法、易學考古等領域均有獨到學術貢獻。已完成相關研究400餘萬字,出版專著8種200餘萬字,發表論文50餘篇80多萬字,研究成果屢為人大複印資料、《社會科學報》、《歷史與社會》文摘、《中學歷史教學參考》、《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精選》、《中國經濟史研究》、《中華遺產》、CSSCI等轉載轉摘、摘要、收錄、評述。在古代紋飾科普、教材等領域填補了國內外空白,《中國遠古紋飾初讀》選為濰坊學院文物與博物館專業新課程“文物紋飾”專業課教材(2017年秋季開始)。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重慶市科委、重慶市社科聯等科研項目多項;獲得四川省社科聯優秀社科成果獎等多項。學術兼職有:重慶市社會科學普及專家、中國科技史學會會員、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重慶巴文化研究會理事、重慶市水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先勝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研究成果,發表論文,

研究成果

在《社會科學評論》、《社會科學論壇》、《科學》、《宗教學研究》、《四川文物》、《民族藝術、《中國政法大學學報》、《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50餘篇80餘萬字。出版《中國遠古紋飾初讀》、《中國上古紋飾初讀》、《史前研究新思路——考古紋飾學的理論與實踐》、《破譯老子太極圖》等圖書多種。
主要學術貢獻和認識:1.較為系統地解讀遠古-上古紋飾(涉及科學史、思想史、文化史等)並提出古代“圖以載道”、“器物、紋飾、文字文獻”文化傳承三駕馬車說等新論,以及中國古代紋飾釋讀的具體方法。2.較為可靠地揭示與論證了太極圖、八卦六十四卦、陰陽五行、河圖洛書、易學從遠古起源至秦漢-宋、明的發展演變與內在邏輯,使“伏羲畫卦”傳說接近於完全解決。3.論證“炎黃歷史距今6500年”及“炎黃大戰渭水流域”說、擬排“三皇五帝”歷史年表、建議國家“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做了重大調整。4.創立考古紋飾學、重新定義考古學、致力於完善考古學及古代研究的基本理論與方法體系,並建議國家開展考古遺產搶救性保護工程。認為近200年來考古學和古代研究從理論、方法到實踐都是殘缺不全的,因此從1999年至2017年先後提出或定義關於考古學、古代研究的新詞語、新概念32個,如老子太極圖、象數卦、象數理方法、易學批評、考古學批評、室內考古學、考古學三階段、二次考古、考古學改良、全考古學,等等。

發表論文

(一)古代紋飾、文化遺存研究
1.《綿陽出土西漢木胎漆盤紋飾釋讀及其重要意義》,《宗教學研究》(2003.2),CSSCI源刊。人大複印資料《宗教藝術》索引。
2.《鳳雛甲組建築遺址性質探討》,《煙臺師範學院學報. 哲社版》(2004.2)。
3.《關於尖底瓶,流行半個世紀的錯誤認識》,《社會科學評論》(2004.4)。《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5.6)轉載,《社會科學報》(2005-2-17)轉摘;全文收入《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精選(2)》(陝西人民出版社,2009)。
4.《河南盧氏縣出土東漢骨尺紋飾釋讀問題》,《武漢文博》(2006.2)。
5.《紅山文化勾雲形玉器內涵探討——兼及古代紋飾的釋讀及其方法問題》,楊伯達等主編:《古玉今韻——2007朝陽牛河梁紅山玉文化國際論壇文集》,中國文史出版社,2008。
6.《大汶口文化遺存與遠古天文曆法試探》,《齊魯文化研究》第七輯,山東文藝出版社,2008。
7.《關於八卦符號及史前研究問題——兼與李學勤先生商榷》,《社會科學評論》(2009.3),CSSCI源刊。
8.《仰韶文化“鳥龍”紋彩陶缽紋飾釋讀及其重要意義》,《中國文物報》2010-8-25.《中國考古學年鑑.2011》“三 新石器時代”收錄篇目。
9.《鹿台崗天文遺蹟》,《中國國家天文》(2010.9)。
10.《含山玉版及玉龜甲文化內涵探討》,賀雲翱主編《長江文化論叢》(第七輯),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1。
11.《龍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龍文化專欄”(2012.1)。
12.《再說仰韶文化尖底瓶非“侑卮”》,《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11-12。
13.《十月太陽曆溯源》,《貴州民族研究》2012年第6期,CSSCI收錄。
14.《龍並非中華民族圖騰》,《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11-11。求是理論網,2013-11-12;中國民族宗教網(2013-11-14)等轉載。
15.《漢代八卦洗(先天八卦圖)真偽考辨——兼談八卦源流問題》,張濤主編《周易文化研究》第九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
16.《八卦起源占卜論分析》,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四川省文史研究館主辦《國學》第五集,巴蜀書社,2017。
(二)考古學及古代研究的理論與方法
1.《關於建立考古紋飾學的思考》,《社會科學評論》(2007.1)。
2.《考古學家應嚴謹對待器物紋飾》,《社會科學評論》(2007.3)。《社會科學報》(2007-11-8)轉摘。
3.《文化人類學用於史前研究存在的問題》,《社會科學評論》(2008.1),CSSCI源刊。人大複印資料《文化研究》 “論點摘編”收錄(2008.12);《2008年中國經濟史研究總論述評》(《中國經濟史研究》2009年第2期)評述。
4.《中國傳說時代研究存在的問題》,《重慶文理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9.4)。
5.《彩陶紋飾釋讀的困境與文化人類學方法檢討》,《民族藝術》(2009.3),CSSCI源刊。《重慶社會科學年鑑.2011》“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綜述”收錄篇目。
6.《文化線路與古代歷史文化研究》,《民族藝術》(2010.2),CSSCI源刊。“四川社會科學線上.理論研究.跨學科研究” 轉載,2010-10-8。
7.《據夏鼐、王仲殊<考古學>一文檢討“考古學”——兼談考古學的定義、理論與方法》,《社會科學論壇》2011年第5期(2011.5.10)。選入《歲月文談——重慶文理學院文化與傳媒學院教師論文選集(2001-2016)》(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6)
8.《關於中國考古學現狀的深度思考及學術期待》,《社會科學論壇》2013年第12期。《歷史與社會》(文摘)摘編(2014.1)。
9.《解讀紋飾:培育考古學科增長點》,《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9-29。
10.《關於編輯出版<巴蜀符號圖錄>的倡議——兼及巴蜀符號研究方法問題》,《長江文明》第二十五輯,吉林文史出版社,2017。
11.《期待“全考古學”時代的到來——兼評<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建築設計思想研究>》,《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2期。
(三)傳說時代歷史研究
1.《“中國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細思量》,《社會科學評論》(2005.1)。《社會科學報》(2005-4-21)轉摘。
2.《黃帝年代之曆法鉤沉》(第二作者),《科學》(2005. 5),核心期刊。
3.《陶寺遺址不是黃帝及帝嚳之都——與潘繼安先生商榷》,《社會科學評論》(2009.4)CSSCI源刊。《社會科學報》(2010-2-11)轉摘;《司馬遷與<史記>研究年鑑.2009》“三皇五帝時代考古研究”綜述。
4.《論歷史教學中炎黃蚩尤問題的處理》,《重慶文理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0.2)。
5. 《“三皇五帝”古史體系分析》,《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1期。
6.《炎黃年代及“三皇五帝”歷史研究的新進展》,《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12年第1期。
7.《蘇美爾人是中國半坡先民的後代嗎?》,《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13年第4期。
(四)考古學與史學評論
1.《人文社科學者應嚴謹對待考古學基本知識》,《社會科學評論》(2004.3)。
2.《〈中華文明七千年初探〉的問題》,《社會科學評論》(2005.3)。
3.《〈中原神話論〉問題多多》,《社會科學評論》(2005.4)。
4.《“背叛”老師的弟子們》,《社會科學評論》(2006.1)。
5.《評〈走出疑古時代〉》,《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8.2)。
6.《詹子慶教授<中國古代史>批評——大學歷史教材批評之一》,《重慶文理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0.5)。
7.《“默默歷數”中的遺憾——讀張忠培<中國考古學六十年的巨大進步>有感》,《科學文化評論》(2011.5)。選入《史學理論與史學史論著要目(2011年11月-2012年10月)》,《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2012-12-31。
8.《關於“巴文化”的定義及相關問題》,袁文革、楊華主編《巴人巴國巴文化》,文物出版社,2013。
9.《關於炎黃年代及其傳播的科學性思考》,《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14年第6期。
(五)文化遺產與文化產業研究
1.《鄰水晚清串票及其歷史價值》,《四川文物》(1996.1)。人大複印資料《經濟史》(1996.4)全文轉載;《近代經濟史(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1840-1949)》索引;摘要收入《中國新時期社會科學成果薈萃》(歷史卷),中國經濟出版社,1998。
2.《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對性》,《民族藝術研究》(2010.4),CSSCI源刊。
3.《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因素的關係研究述評》(25000字),《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第6期。
4.《再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對性》,《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
5.《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無形文化遺產辨正》,《民族藝術研究》2011年第4期,CSSCI源刊。
6.《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相對性》,《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12年第6期。
7.《“非遺”基本概念與“走出去”問題》,《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1-7。
8.《論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因素的關係》,《文化遺產》2013年第4期,CSSCI源刊。
9.《重慶市永川區文化旅遊業發展思路與對策研究》(上),《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11年第3期。
10.《重慶市永川區文化旅遊業發展思路與對策研究》(中),《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11年第6期。
11.《重慶市永川區文化旅遊業發展思路與對策研究》(下),《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12年第3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