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傑(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

王傑(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傑,男,1963年生,山東淄博人。1980—1984年就讀於山東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後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獲哲學碩士學位和哲學博士學位。2002年至2004年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後。先後師從於中國人民大學石峻、葛榮晉教授及北京師範大學周桂鈿教授,現為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哲學教研室副主任。

兼任中國實學研究會會長、領導幹部學國學促進會會長等多項學術兼職,領導幹部國學論壇及領導幹部學國學全國行活動發起人、倡導者,領導幹部學國學官方公共微信平台創辦人,中宣部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第29講《傳統文化與官德修養》宣講人。

多次接受主流媒體訪談。在《哲學研究》、《哲學動態》、《中國哲學史》、《文史哲》等核心期刊雜誌發表學術論文及圖書評論近200篇,已出版著作有《儒家文化的人學視野》、《先秦儒家政治思想論稿》、《荀子注釋》(合著)等,主編《領導幹部國學大講堂》、《領導幹部國學公開課》、《中國古代治國理政箴言》等,獲中央黨校2008-2009年度學位研究生“優秀教師”、2013—2014年優秀教學獎。

在中央黨校主體班、各部委、國有大型企業黨校、中央國家機關、高等院校及其他形式的培訓班數百家單位講授《古代官德與幹部修養》、《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儒釋道與中國文化》等專題,深受好評。

學術領域為儒家哲學、傳統官德、中國實學、傳統文化及當代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傑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山東淄博
  • 出生日期: 1963年
  • 職業: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
  •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大學
  • 信仰:共產主義
  • 代表作品:《先秦儒家政治思想論稿》、《領導幹部國學大講堂》
人物簡介,學術兼職,學術著作,科研成果,學術論文,學術短論,圖書評論,論文刊載,學術會議,主題發言,媒體訪談,教學方面,獲獎情況,

人物簡介

王傑,男,1963年生,山東淄博人。1980—1984年就讀于山東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1984—1987年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獲哲學碩士學位;1998—2001年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2002年至2004年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後。先後師從於中國人民大學石峻、葛榮晉教授及北京師範大學周桂鈿教授,現為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哲學教研室副主任。領導幹部國學論壇及領導幹部學國學全國行活動發起人,領導幹部學國學官方公共微信平台創辦人。
王傑
在中央黨校主體班、各部委、國有大型企業黨校、中央國家機關、高等院校及其他形式的培訓班數百家單位講授《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國傳統哲學的基本精神》、《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的若干問題》、《儒釋道與中國文化》、《如何看待當前的國學熱》、《傳統文化及其當代價值》、《中國哲學的智慧》、《儒家的生態智慧》、《孔子的管理智慧》、《古代官德與幹部修養》、《儒學及其思想精華》、《儒學與做人》、《傳統文化與修身做人》等專題。

學術兼職

中國實學研究會會長
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領導幹部學國學促進會會長
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
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兼宣傳出版委員會副主任
中華服飾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副會長
中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兼季羨林研究所副所長
北京大學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
中華父親節促進會副會長
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
中華孔子學會理事
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理事
中國朱子學會理事
中國現代哲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曲阜師範大學國學院學術委員
中國孟子研究院學術委員
尼山聖源書院副秘書長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客座教授
天津武警指揮學院客座教授

學術著作

在《哲學研究》、《哲學動態》、《中國哲學史》、《文史哲》、《中國文化研究》、《中西文化研究》、《孔子研究》、《周易研究》、《現代哲學》、《中共中央黨校學報》、《思想理論內參》、《理論前沿》、《新視野》、《齊魯學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人民政協報》、《新聞出版報》、《學習時報》、《高校理論戰線》、《博覽群書》、《中國出版》等雜誌報刊發表學術論文及圖書評論近200篇,其中,四十餘篇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哲學卷(或倫理學卷)、《新華文摘》、《中國社科文摘》、《哲學動態》、《光明日報》等全文轉載或論點摘登。出版專著兩部:《儒家文化的人學視野》(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0年版)及《先秦儒家政治思想論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荀子注釋》(合著)(華夏出版社2001年版);主編《中國反貪歷程》(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領導幹部國學大講堂》、《領導幹部國學課二十五講》(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1年版)、《中國古代治國理政箴言》(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

科研成果

學術論文

1、論明清時期的經世實學思潮《文史哲》2001年第4期
2、戴震義理之學的歷史地位及近代啟蒙意義《文史哲》2002年第6期
3、春秋時期倫理政治價值觀的轉向《文史哲》2005年第4期
4、義理學視閾:戴震對元氣思想的闡釋《中國哲學史》2005年第3期
5、從人學的視角看孔子“仁”之學說《孔子研究》2001年第4期
6、孔子的天命、人性與政治價值依據《孔子研究》2005年第6期
7、大學之道:建構以“三綱八目”
為核心的道德修養體系《中國文化研究》2001年第3期
8、十八世紀義理之學的確立與建構——以戴震為例的個案分析
《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2年第4期
9、殷周至春秋時期神人關係之演進《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0年第3期
10、為政以德:孔子德治主義治國模式《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4年第2期
11、孟子仁政思想中的經濟利益原則和道德教化原則《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5年第2期
12、《易傳》儒道結合的政治思想《周易研究》2005年第1期
13、戴震義理之學中的人性結構模式《倫理學研究》2005年第3期
14、走出理學:明清之際的兩股主流思潮《理論前沿》2001年第17期
15、中國歷史哲學:一個值得關注的重要課題《理論前沿》2000年第5期
16、中國實學思想研究隨感《理論前沿》2000年第17期
17、戴震論獲取真理的途徑《理論前沿》2002年第14期
18、戴震義理之學的歷史價值及近代啟蒙意義《黃山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
19、荀子的人性論及其成人之道述評 《社會科學輯刊》2001年第5期
20、荀子政治哲學的理論詮釋理論學刊》2000年第5期
21、春秋時期人文思潮思想述評《山東社會科學》2000年第5期
22、從自然、必然的角度看戴震的新倫理觀華北電力大學學報》2000年第5期
23、從自生長觀點看中國哲學天人觀的演變《學海》2000年第4期
24、荀子的人性論及其成人之道述評社會科學輯刊》2001年第5期
25、關於傳統文化的幾點思考《理論視野》2002年第3期
26、明清之際:思想的衝突、批判和創新理論學刊》2002年第5期
27、春秋時期倫理政治觀的轉向《文史哲》2006年第1期
28、戴震義理之學的形成、確立及其方法《現代哲學》2006年第1期
29、論中國傳統文化及主體價值問題《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6年第3期
30、超越神權政治《哲學動態》2006年第6期
31、孟子的社會分工理論《人文雜誌》2006年第4期
32、曾子倫理政治思想述評《倫理學》2006年第 5期
33、十七世紀以來中國文化的抉擇與發展《中西文化研究》2006年秋之卷
34、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7年第2期
35、國學熱中應注意的幾種傾向《理論視野》2007年第1期
36、國學熱何以興《 理論動態》2007年3月20日
37、戴震義理知學中的盡實致知思想《 哲學研究》2007年第3期
38、國學熱中應注意的幾種傾向《思想理論內參》2007年1月15日
39、中國古代政治哲學的基本思想《天津社會科學》2007年第4期
40、中國傳統文化與核心價值體系《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7年第5期
41、反省與啟蒙——
明清時期的經世實學思潮和社會批判思潮《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8年第1期
42、禮文化的變遷《哲學動態》2008年第5期
43、先秦神權政治的演變《中國哲學史》2008年第5期
44、中國的和諧文化及其現代啟示《中國人》2008年第1期
45、馬克思主義與儒學關係綜述《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8年第6期
46、2008·馬克思主義與儒學關係綜述《孔子研究》2009年第1期
47、中國傳統哲學的基本精神《人民日報》2009年3月24日
48、修齊治平思想的當代啟示《中央黨校學報》2009年第2期
49、設立中華母親節勢在必行《思想理論內參》2009年4月5日
50、如何對待傳統文化《理論動態》2009年5月30日
51、儒家文化的人學視野 專著 27萬字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0年版
52、諸子集成·荀子校注 校注 12萬字 華夏出版社2000年版
53、荀子對禮學思想體系的建構《儒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54、儒家思想發展簡論《中央黨校學報》2012年第1期
55、儒家大同理想與中國夢《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14年第2期
56、儒家思想與為人為官之道第五屆世界儒學大會學術論文集文化藝術出版2013年版
57、殷商時期的原始宗教政治與神權決定論北大中國文化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版
58、《先秦儒家政治思想論稿》 專著 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59、領導幹部國學課二十五講 主編 中央黨校出版社2011年版
60、領導幹部國學大講堂 主編 中央黨校出版社2011年版
61、《中國古代治國理政箴言》 主編 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
62、《領導幹部國學公開課》(中央黨校卷)中央黨校出版社2016年版

學術短論

1、明清之際西學的傳入及其影響《博覽群書》2001年第12期
2、明清時期經世實學—人文啟蒙思潮的價值走向
《中國學者心中的科學·人文》雲南教育社2002年版
3、明清思想與實學思潮《實學文化與當代思潮》首都師大社2002年版
4、孔子思想的價值核心:“仁”說《學習時報》2000年8月28日
5、孟子與自我價值完善方法《學習時報》2000年9月30日
6、明清時期對君主專制制度的批判《人民政協報》2001年12月11日
7、大學與三綱領學說《人民政協報》2000年11月24日
8、人性:中國文化的永恆課題《人民政協報》2000年10月27日
9、荀子論人的需要模式《學習時報》2002年2月25日
10、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的三大原則《中國發展戰略》2002年第1期
11、戴震論獲取真理的途徑《理論前沿》2002年第11期
12試論精神文明建設存在的若干理論誤區《新視野》1998年第2期
13、“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西文化碰撞的先聲《學習時報》2002年10月14日
14、“會通以求超勝”:關於中西文化的融通《學習時報》2002年10月21日
15、“東方文化”論:復古守舊派的嘆息《學習時報》2002年11月25日
16、“全盤西化”論:激進主義的話語《學習時報》2002年12月9日
17、“中國本位文化”論:民族主義的喧囂《學習時報》2002年12月16日
18、傳統文化與主體價值問題《中國社科院院報》2005年1月6日
19、也說傳統《學習時報》2005年3月18日
20、張岱年的“綜合創新論”《光明日報》2004年7月13日
21第八屆東亞實學研討會綜述《中國社科院院報》2005年2月3日
22、領導幹部要起表率作用《人民論壇》2006年第4期
23、如何理解傳統文化《學習時報》2006年5月8日
24、傳統文化在國外的傳播及其影響《學習時報》2006年5月29日
25、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的幾個問題《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26、重視挖掘儒學的當代價值《人民日報》理論版2006年9月8日
27、贏得身前身後名——拜謁荀子墓《學習時報》2006年9月25日
28、黨校要重視傳統文化的宣傳和弘揚《學習時報》2006年10月23日
29、時代需要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人民日報》2007年3月21日
30、探尋中式管理之道《光明日報》2007年1月27日
31、中國龍,是耶?非耶?《中國社科院學報》2007年3月8日
32、儒家思想與和諧觀念《中國社科院學報》2007年6月26日
33、談儒家文化的普及化和通俗化《人民政協報》2007年4月23日
34、日本國名為中國唐朝所賜嗎?《北京日報》2007年5月14日
35、當前國學熱興起的主要原因《北京日報》2007年6月18 日
36、國學熱亦需冷思考《 中國教育報》2007年3月20日
37、文化熱中的新問題《學習時報》2007年4月2日
38、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和諧社會的思想資源《學習時報》2007年3月12日
39、對和、同、中、庸及中庸等幾個概念的梳理《學習時報》2007年3月26日
40、是天人和諧之學《學習時報》2007年4月9日
41、是人際和諧之學《學習時報》2007年4月16日
42、是身心平衡之學《學習時報》2007年4月23日
43、是仁政王道之學《學習時報》2007年4月30日
44、是兼收並蓄之學《學習時報》2007年5月7日
45、是內聖外王之學學習時報》2007年5月14日
46、小康、大同是中國人永恆不懈的終極追求《學習時報》2007年5月28日
47、歐洲啟蒙主義者是如何汲取儒家思想的《北京日報》2007年8月13日
48、現代新儒家的發展及其片面性《中國社科院院報》2006年3月16日
49、儒學 人與自然和諧學術研討會綜述《哲學動態》2007年第8期
50、中國哲學是智慧之學《學習時報》2008年3月31日
51、中國哲學的發展脈絡(上)《學習時報》2008年4月7日
52、中國哲學的發展脈絡(下)《學習時報》2008年4月14日
53、中國哲學對西方社會德影響《學習時報》2008年4月21日
54、生生不息的天人智慧《學習時報》2008年4月28日
55、仁民愛物 民胞物與的生態智慧《學習時報》2008年5月12日
56、群我和諧 人我和諧的人際智慧《學習時報》2008年5月19日
57、陰陽互補、動靜互根的思維智慧《學習時報》2008年6月23日
58、欲而不貪 寵辱不驚的人生智慧《學習時報》2008年6月30日
59、中國哲學智慧的現代啟示《學習時報》2008年7月7日
60、讓儒家文化重新回歸民間大眾《社科院院報》2008年5月20日
61、高山仰止 道德文章《學習時報》2009年7月11日
62、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學習時報》2011年5月3日
63、重視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理論內參》2012年4月30
64、儒家思想的經學化《現代哲學》2012年第5期
65、牢牢把握三個重點環節《人民日報》2012年12月10日
66、儒學的政德觀《北京日報》2012年12月17日
67、儒家思想及其當代價值《思想理論內參》2013年9月25日
68、黨校應重視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時報》2014年1月13日
69、“心嚴行實”才有好作風《光明日報》2014年4月16日
70、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智慧人民政協報2015年1月26日
71、古代清官文化的啟示光明日報2015年2月1日
72、汲取傳統思想智慧,提升國家治理水平《中國紀檢監察報》2015年3月10日
73、從古代官德中汲取智慧 《今日浙江》2015年第1期
74、做官從做人開始 《今日浙江》2015年第3期
75、慎獨、慎微、慎用權 《今日浙江》2015年第5期
76、德者才之帥 《今日浙江》2015年第7期
77、讓為官清廉節儉成為習慣 《今日浙江》2015年第9期
78、為官之道需慎終如始 《今日浙江》2015年第11期
79、唯有德 方能保住財富 《今日浙江》2015年第13期
80、為官不可做兩面人 《今日浙江》2015年第15期
81、莫讓小圈子、雅賄害了自己 《今日浙江》2015年第17期
82、為官須心中有民 《今日浙江》2015年第19期
83、違法犯罪乃大不孝 《今日浙江》2015年第21期
84、把讀書學習作為一種態度和習慣 《今日浙江》2015年第23期

圖書評論

1、評《善惡之上:胡宏·理學·性學》 《光明日報》 2000年11月24日
2、評《學風建設論綱》 《高校理論戰線》 2000年第6期
3、《孔繁森精神與幹部價值觀》讀後 《人民日報》 2000年7月4日
4、《鄧小平: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中》讀後 《學習時報》 2000年8月28日
5、《歷史責任與理論貢獻》 《人民政協報》 2000年8月4日
6、評薦《鄧小平理論論綱》 《新聞出版報》 2000年8月2日
7、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普及讀本》 《中國教育報》 2000年10月18日
8、《在理氣心性之間》 《中國圖書商報》 2000年10月20日
9、人學的新思考 《學習時報》2001年8月27日
10、尋求理論與現實的結合點 《中國新聞出版報》 2001年8月21日
11、《清代社會與實學》讀後 《學習時報》 2001年9月24日
12、自我和合的人學 《中國圖書商報》 2001年9月 13 日
13、蘇共喪失執政地位的啟示 《中華讀書報》2001年10月 10 日
14、馬克思主義學風論出版座談會綜述 《學習時報》 2001年11月5日
15、一部研究中國哲學範疇的成功之作 《博覽群書》 2001年第10期
16、評《實踐三個代表 鞏固執政地位》 《科學社會主義》2001年第6期
17、哲學理論的生命力在於“創新” 《學習時報》2001年11月12日
18、評《基層農村幹部培訓系列叢書》 《淄博日報》2000年11月22日
19、透視阿拉伯世界的視窗 《光明日報》 2002年2月18日
20、評薦《哲學理論創新叢書》 《中國出版》 2002年第2期
21、孔繁森精神:領導幹部的價值追求 《學習時報》 2002年4月15日
22、關照人類文化和命運的戰略構想 《中華讀書報》 2002年12月17日
23、評《套用倫理學》 中國出版 2002年第4期
24、人的自我約束、自我規範與自我和合《中國教育報》 2002年9月4日
25、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的“生長點” 《中華讀書報》 2002年5月12日
26、把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落到實處 《全國新書目》 2002年第9期
27、張立文教授《中國和合文化導論》評薦 《學習時報》 2002年5月20日
28、周桂鈿《秦漢思想史》讀後 博覽群書》 2002年第8期
29、《季羨林傳》讀後 《文匯讀書周報》 2002年6月21日
30構築社會主義道德新體系的嘗試 《學習時報》2002年10月7日
31、和合學:觀照人類命運和文化的戰略構想 《中華讀書報》2002年11月25日
32、中國實學文化導論讀後 《學習時報》2003年6月16日
33、宗教視角:觀察世界的一個視窗 《人民政協報》 2005年8月22日
34、堅持繼承創新 弘揚先進文化 《中國教育報》 2005年10月11日
35、師友鑄就的人生輝煌 《光明日報》 2006年5月8日
36、評《社會環境與人才》 《中國出版》 2006年第7期
37、用創新瓦解危機 《科學時報》 2007年6月14日
38、不畏浮雲遮望眼——讀《天不變道亦不變——老子縱橫談》
《光明日報》 2009年8月24日
39、《易經陰陽學研究》評介 《中國政協》 2014年第4期
40、心學與實學:共產黨人信仰自覺的有力支撐 《學習時報》 2014年11月24日

論文刊載

論文轉載、摘登情況
1、評《善惡之上:胡宏·理學·性學》 《光明日報》 2000年11月24日
2、評《學風建設論綱》 《高校理論戰線》 2000年第6期
3、《孔繁森精神與幹部價值觀》讀後 《人民日報》 2000年7月4日
4、《鄧小平: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中》讀後 《學習時報》 2000年8月28日
5、《歷史責任與理論貢獻》 《人民政協報》 2000年8月4日
6、評薦《鄧小平理論論綱》 《新聞出版報》 2000年8月2日
7、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普及讀本》 《中國教育報》 2000年10月18日
8、《在理氣心性之間》 《中國圖書商報》 2000年10月20日
9、人學的新思考 《學習時報》2001年8月27日
10、尋求理論與現實的結合點 《中國新聞出版報》 2001年8月21日
11、《清代社會與實學》讀後 《學習時報》 2001年9月24日
12、自我和合的人學 《中國圖書商報》 2001年9月 13 日
13、蘇共喪失執政地位的啟示 《中華讀書報》2001年10月 10 日
14、馬克思主義學風論出版座談會綜述 《學習時報》 2001年11月5日
15、一部研究中國哲學範疇的成功之作 《博覽群書》 2001年第10期
16、評《實踐三個代表 鞏固執政地位》 《科學社會主義》2001年第6期
17、哲學理論的生命力在於“創新” 《學習時報》2001年11月12日
18、評《基層農村幹部培訓系列叢書》 《淄博日報》2000年11月22日
19、透視阿拉伯世界的視窗 《光明日報》 2002年2月18日
20、評薦《哲學理論創新叢書》 《中國出版》 2002年第2期
21、孔繁森精神:領導幹部的價值追求 《學習時報》 2002年4月15日
22、關照人類文化和命運的戰略構想 《中華讀書報》 2002年12月17日
23、評《套用倫理學》 中國出版 2002年第4期
24、人的自我約束、自我規範與自我和合《中國教育報》 2002年9月4日
25、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的“生長點” 《中華讀書報》 2002年5月12日
26、把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落到實處 《全國新書目》 2002年第9期
27、張立文教授《中國和合文化導論》評薦 《學習時報》 2002年5月20日
28、周桂鈿《秦漢思想史》讀後 博覽群書》 2002年第8期
29、《季羨林傳》讀後 《文匯讀書周報》 2002年6月21日
30構築社會主義道德新體系的嘗試 《學習時報》2002年10月7日
31、和合學:觀照人類命運和文化的戰略構想 《中華讀書報》2002年11月25日
32、中國實學文化導論讀後 《學習時報》2003年6月16日
33、宗教視角:觀察世界的一個視窗 《人民政協報》 2005年8月22日
34、堅持繼承創新 弘揚先進文化 《中國教育報》 2005年10月11日
35、師友鑄就的人生輝煌 《光明日報》 2006年5月8日
36、評《社會環境與人才》 《中國出版》 2006年第7期
37、用創新瓦解危機 《科學時報》 2007年6月14日
38、不畏浮雲遮望眼——讀《天不變道亦不變——老子縱橫談》
《光明日報》 2009年8月24日
39、《易經陰陽學研究》評介 《中國政協》 2014年第4期
40、心學與實學:共產黨人信仰自覺的有力支撐 《學習時報》 2014年11月24日

學術會議

2000年:“經濟全球化與中國文化走向國際學術研討會(2000,北京)”、“海峽兩岸儒家文化與經典詮釋理論研討會(2000,北京)”
2003年:“徽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03,黃山)”
2004年:許衡思想學術研討會(2004,焦作)、“第八屆東亞實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04,長沙)”
2005年:“中國哲學的現代化與世界化(2005,西安)”、“儒學與東亞人文價值國際學術研討會(2005,北京)”、“第三屆國際陽明文化節(2005,貴陽)”、“浙東學派與中國實學(2005,寧波)”、“儒家中和思想與世界和平主義國際學術研討會(2005,北京)”
2006年:“儒學與實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06,日照)、“中唐以來思想變遷與文化發展”學術研討會(2006,天津)、“儒學、儒教與宗教學”學術研討會(2006,北京)、“中國哲學的現代轉型”(2006,合肥)
2007年:“儒學·人與自然學術研討會(2007,青島)”、“十五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2007,武漢)”、“綜合創新與中國現代哲學的走向”(2007,天津)、“儒家文化與經濟發展”(2007,北京)
2008年:“王屋山道教文化研討會(2008,濟源)”、“國際儒聯第二次儒學普及工作座談會(2008,廣州)”“馬克思主義與儒學高層論壇(2008,北京)”
2009年:“全國首屆孟學學術研討會”(2009,徐州)、“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學術研討會”(2009,北京)、“海峽兩岸儒學與中華人文精神學術研討會”(2009,北京)、“中華母親節高層論壇”(2009,乳山)、“國際儒聯第三次普及大會”(2009,萊西)、“安樂哲尼山論道”(2009,山東)、第十六屆世界中國哲學大會“(2009,台灣)、 “儒釋道與東亞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09,延邊)、“紀念孔子誕辰2560國際學術研討會”(2009,北京 曲阜)、第十一屆東亞實學研討會”(2009,韓國)、“第五屆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09,廣東)、”百年儒學學術研討會“(2009,廣東)“國際儒學高層論壇”(2009,北京)
2010年:“心學的特質與發展”學術研討會(2010,北京)、“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化發展學術研討會”(2010,北京)、“國際儒聯第三屆普及工作座談會”(2010,江蘇)、“先秦儒家思想精華研討會”(2010,上海)、“弟子規與孝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10,山西)、“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2010,台灣)、“國際儒學高層論壇”(2010,北京)、“領導幹部與國學普及座談會”(2010,北京)、“馬克思主義與儒學關係座談會”(2010,北京)等國內外高層學術研討會40餘次,並多次擔任會議主持、主題發言、會議點評人、大會總結髮言。
2011年:“第十一屆東亞實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11,鄂爾多斯)、“錢穆與新亞——當代書院建設研討會”(2011,山東)、“兩岸三地高校《四書》教學研討會”(2011,廣東)、“國際儒學高層論壇”(2011,北京)。
2012年:“慈孝文化與道德重建”學術研討會(2012,山西)、“儒家的經世致用”學術研討會(2012,四川)、第五屆國際儒學大會(2012,山東)、“21世紀中華文化世界論壇”( 2012,澳大利亞)、“孝廉文化學術研討會”( 2012,湖北)
2013年:“儒家思想與當代中國文化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2013,深圳)、“第十二屆東亞實學國際研討會”(2013,日本)、“儒學與少數民族文化研討會”(2013,寧夏)
2014年:“孟子思想與鄒魯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14,山東)、“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學術研討會”(2014,山東)、“孟子思想與鄒魯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2014,山東)、“歷史哲學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2014,德國)、“儒釋道與社會治理學術研討會”(2014,南京)、“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2014,北京)、“中華傳統美德及其現代轉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14,北京)
2015年:“海南國學論壇”(201,海南)
2016年:“構建當代新實學學術研討會”(2016,山東)、“海南第二屆國學論壇” (2016,海南)

主題發言

2016年12月 中華智慧的當代啟示研討會大會主題發言
2016年12月 國學與現代生活論壇主題發言
2014年5月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研討會大會主題發言
2013年9月 黃帝文化與中國夢研討會大會主題發言
2013年4月 第七屆黃帝文化國際論壇大會主題發言
2012年12月 首屆慈孝文化學術研討會大會主題發言
2012年10月 第五屆國際儒學大會主題發言

媒體訪談

2016年4月 安徽電視台訪談——千年包公(三集)
2016年4月《中華英才》訪談——推動領導幹部學國學常態化
2016年 《文化大觀》6月訪談——國學復興就是要解決時代問題
2015年12月 山西電視台訪談——一代廉吏于成龍
2015年11月 中央電視台訪談——記住鄉愁(第2、55、60集)
2015年8月《文化大觀》訪談——書院教育,對傳統文化要有溫情和敬意
2014年11月 領導文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必須立足於中華優秀文化
2014年7月 理論網——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
2014年6月 貴州幹部教育報——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領帶幹部應增強文化自信
2013年3月,中央電視台訪談——為人處世的儒學智慧
2013年5月 河南電視台——對話中原文化
2013年11月,學習時報、理論網——黨校應重視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2013年2月,新華網訪談—— “官德”六問
2012年8月,惠州日報訪談——官德考核要看八小時以外
2011年12月,中國網訪談——《儒學精華有益當今,對民族文化應有溫情敬意》
2011年11月,《光明日報》訪談——《為官從政,關鍵在德》
2011年8曰,理論網訪談——古代官德修養的現代啟示
2011年4月,中國做人做官研究網訪談:中國古代官德對領導幹部的啟示

教學方面

為研究生開設《中國哲學原著選讀》、《儒家哲學思想研究》、《明清哲學思想研究》、《儒家思想發展史》、《中國哲學專題研究》等課程。
在中央黨校主體班、各部委、國有大型企業黨校、中央國家機關、高等院校及其他形式的培訓班數百家單位講授《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國傳統哲學的基本精神》、《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的若干問題》、《儒釋道與中國文化》、《如何看待當前的國學熱》、《傳統文化及其當代價值》、《中國哲學的智慧》、《儒家的生態智慧》、《孔子的管理智慧》、《古代官德與幹部修養》、《儒學及其思想精華》、《儒學與做人》、《傳統文化與修身做人》等專題。

獲獎情況

科研、教學獲獎情況
1、《吳虞對儒家封建禮教的評判》獲中共中央黨校1995—1998年度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2、《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與主體價值問題》獲中共中央黨校1999年度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3、2000年度獲中共中央黨校科研工作優秀獎。
4、《儒家文化的人學視野》獲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度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5、《早期儒家文化:一種人學的解讀》 ——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度校級課題,已結項。
6、《儒家政治思想與現代社會》獲2006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批准號:06BZX031),現已結項,鑑定結果為優秀。
7、博士後研究報告《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研究》2004年9月已通過專家鑑定,鑑定等級為優秀。
8、獲2007一年制中青班年秋季學期授課效果第一名。
9、獲哲學部2011年春季學期學位研究生授課數量第一名。
10、獲哲學部2010年秋季學期學位研究生授課數量第二名
11、獲哲學部2010年秋季學期學位研究生授課數量第一名。
12、獲哲學部2009年春季學期學位研究生授課數量第二名
13、獲哲學部2009年秋季學期學位研究生授課數量第三名。
14、獲哲學部2008年秋季學期學位研究生授課數量第二名。
15、獲2005--2006年度獲中共中央黨校教學工作優秀獎。
16、獲2006--2007年度獲中共中央黨校教學工作優秀獎。
17、獲哲學部2011春季學期(省部班)授課效果二等獎
18、獲哲學部2011春季學期(地廳班)授課效果二等獎
19、獲哲學部2011秋季學期(省部班)授課效果二等獎。
20、獲哲學部2011秋季學期(省部班)授課效果二等獎
21、獲哲學部2011年春季學期學位研究生授課數量第一名
22、獲哲學部2012春季學期(省部班)授課效果一等獎。
23、獲哲學部2012春季學期(廳局班)授課效果二等獎。
24、獲哲學部2012秋季學期(省部班)授課效果一等獎。
25、獲哲學部2012秋季學期(廳局班)授課效果一等獎。
26、獲2011--2012學年教學工作優秀獎
27、獲2012年春季學期學位研究生班次授課數量第二名
28、獲哲學部2013秋季學期(省部班)授課效果一等獎
29、獲哲學部2013秋季學期(廳局班)授課效果二等獎
30、獲中央黨校2013—2014年度優秀教學獎
31、《中國哲學原著選讀》、《明清哲學思想研究》、《先秦哲學思想研究》先後獲中央黨校研究生精品課程。
32、《中國傳統哲學的基本精神》、《傳統文化及其現代價值》、《古代官德修養》講題先後獲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基金會”資助。
33、獲中央黨校2008---2009學年學位研究生“優秀教師”稱號。
34、《儒家思想及其當代價值》課題獲中央黨校2011年校級資助,已結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