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光緒乙亥科舉人、固原州學正)

王偉(光緒乙亥科舉人、固原州學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偉,字俊卿,今通渭縣新景鄉白楊林人。光緒乙亥科舉人,主講壽名書院,固原州學正。

基本介紹

  • 本名:王偉
  • 字號:俊卿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金城鎮白楊林
  • 主要成就:光緒乙亥科舉人、固原州學正
生平,背景,

生平

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高蔚霞總修《重修通渭縣新志》有傳:
王偉,字俊卿,孝廉步瀛(王步瀛)侄也,世居金城鎮之白楊林。嘗赴縣應課,邑令覽其文,器之。陝西辛酉副貢。同治初,以回變鳩眾築堡,屢經攻圍,人恃為保障。同治乙丑歲荐饑,代為藉助,得粟五百餘石,活人甚伙。戊辰侯,匪遣使誘降,不應。遂大怒,悉眾攻之。越三日,堡陷。偉急令婦女鹹集一室,手刃於門。酉詰之,應曰:舉世皆吾族,何況一堡。非殺我,斷不可辱!賊義而釋之。光緒乙亥分關中本省十一名舉人,主講邑書院,旋任固原州學正。善獎士類,卒於官。
收入1990年新編《通渭縣誌·人物·知名人士錄》。

背景

清人為了取得參加正式科舉考試的資格,先要參加童試,參加童試的人稱為儒童或童生,錄取"入學"後稱為生員,又稱為庠生,俗稱秀才。這是"功名"的起點。
生員分為三種:成績最好的是廩生,有一定名額,由公家發給糧食;其次是增生,也有一定名額;新"入學"的稱為附生。每年由學政考試,按成績等第依次升降。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為三級(1)鄉試,(2)會試,(3)殿試。
鄉試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一次,又稱為大比。由於是在秋季舉行,所以又稱為秋闈。參加鄉試的是秀才(庠生),但是秀才在參加鄉試之前先要通過本省學政巡迴舉行的科考,成績優良的才能選送參加鄉試。鄉試取中後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
會試在鄉試後的第二年春天在禮部舉行,所以會試又稱為禮闈,又稱為春闈。參加會試的是舉人,取中後稱為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會試後一般要舉行複試。
以上各種考試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試帖詩等。八股文題目出自四書五經,略仿宋代的經義,但是措辭要用古人口氣,所謂代聖賢立言。結構有一定的程式,字數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又稱為八比文、時文、時藝、制藝。
殿試是皇帝主試的考試,考策問。參加殿試的是貢士,取中後統稱為進士。殿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錄取三名,第一名俗稱狀元,第二名俗稱榜眼,第三名俗稱探花,合稱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稱傳臚。
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其餘諸進士再參加朝考,考論詔奏議詩賦,選擅長文學書法的為庶吉士,其餘分別授主事(各部職員)、知縣等。庶吉士在翰林院內特設的教習館(亦名庶常館)肄業三年期滿後舉行"散館"考試,成績優良的分別授翰林院編修、翰林院檢討,其餘分發各部任主事,或分發到各省任知縣。
附帶說一說貢生。清代有歲貢、恩貢、拔貢、副貢。每一年或兩三年由地方選送年資長久的廩生入國子監肄業的,稱為歲貢。逢國家慶典進貢的生員,稱為恩貢。每三年各省學政就本省生員擇優保送國子監的,稱為優貢。每十二年各省學政考選本省生員擇優保送中央參加朝考合格的,稱為拔貢。鄉試取入副榜直接送往國子監的,稱為副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