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亦秋

王亦秋

王亦秋(1925.6—),又名王野秋,浙江鎮海人;擅長連環畫;1945年開始連環畫創作,歷任前鋒出版社美術編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連環畫創作室創作員 、副審編。主要作品有《楊門女將》、《小刀會》、《馬躍檀溪》、《李逵鬧東京》、《清兵入塞》等,封面裝幀設計《傲蕾·一蘭》、《張樂平連環漫畫全集》、《中國古代傳奇話本》並獲連環畫優秀編輯獎,作品《蘭亭傳奇》獲第三屆全國連環畫評獎繪畫創作二等獎。

王亦秋先生從青年時代起就致力於連環畫創作,風雨征程幾十年,作品近百,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的作品不論是獨創還是合作,都做到認真負責的創作態度,為我們留下了《馬躍檀溪》、《楊門女將》、《草原的兒子》、《陳玉成》、《唐伯虎》、《蘭亭傳奇》等大批優秀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亦秋
  • 別名:又名王野秋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鎮海
  • 出生日期:1925.6
  • 職業:中國現代著名連環畫
  • 代表作品:《楊門女將》《小刀會》《李逵鬧東京》《馬躍檀溪》《黃巾起義》
個人經歷,人物作品,藝術創作,早期創作,文革期間,八十年代,後期創作,

個人經歷

王亦秋在四十年代末始學習創作連環畫,解放初期與人合作的《白毛女》,跳越舊時“先學衣著,後學背景”的順序,顯露了連環畫創作天才。
王亦秋先生連環畫作品 馬躍檀溪王亦秋先生連環畫作品 馬躍檀溪
1956年公私合營,王亦秋進入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其間,他畫有《小闖王》、《重耳復國》、《絨花記》等連環畫。在連環畫創作中兢兢業業,執著認真,重視每一個構思和細節。有一次,他斷然否定了半年前的《楊門女將》初稿,另起爐灶,重新構思北宋楊氏巾幗的風采,完全拋開老一套畫法。
他以中國傳統的散點透視為依據,用線描勾畫,著重在風俗的表現形式下功夫,以高雅格調,表現出自己獨有的文化藝術特色。
王亦秋畫風多變,如《梁武帝與莫愁》人物形象生動,栩栩如生,布局滿而不溢,疏密相間;《量體裁衣》人物造型奇特,面部表現刻畫入微,襯景雖少,顯版畫風格;《“蘭亭”傳奇》構思奇異,人物逼真,衣著曲而不柔、密而不亂,頗有“吳帶當風”之遺韻,很具創新精神。
王亦秋先生連環畫作品 陳玉成 內頁王亦秋先生連環畫作品 陳玉成 內頁

人物作品

楊門女將》、《清兵入塞》(合作)、《蘭亭傳奇》、《傲蕾·一蘭》(封面設計)、《張樂平連環漫畫全集》(裝幀設計)
王亦秋先生連環畫作品 小刀會王亦秋先生連環畫作品 小刀會
《驅魔大神鐘馗》、《許陳實事,不許繁文》、《量體裁衣》、《毛主席的戰士—豐福生》、《西門豹破除迷信》、《羅剎海市》、《鄭板橋罷官》、《徐文長的故事》、《玉龍第三國》、《草原的兒子》、《重耳復國》、《《蘭亭》傳奇》、《楊門女將》、《唐伯虎》、《鑒真和尚》、《黃巾起義》、《陳玉成》、《北行記》、《飲醇自醉》、《望洋興嘆》、《望秋先零》、《家徒四壁》、《鐵杵成針》、《拋磚引玉》、《門庭若市》、《郢書燕悅》、《越俎代皰》、《矯枉過正》、《老面鬼》、《畢升》、《異母兄弟》、《綾巾緣》、《洛陽大捷》、《李逵鬧東京》、《馬躍檀溪》

藝術創作

早期創作

王亦秋先生的創作軌跡,試可分為三個階段,一是五十年代至文革前,二是文革時期,三是八十年代。五十年代至文革前這一階段,他與大多數作者一樣在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大環境下,其風格較寫實,如《智退秦兵》、《蹇叔哭師》、《重耳復國》、《鄭成功收復台灣》等。
王亦秋先生連環畫作品 黃巾起義王亦秋先生連環畫作品 黃巾起義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馬躍檀溪》這部作品以透視角度多變、心理活動絕妙刻劃而獨樹一幟。  他極善於模仿,但並不是照搬,而是加以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如他與劉錫永先生合作的《重耳復國》、《岳飛出世》、《小刀會》(與趙宏本合作)、《林海雪原》《馬躍檀溪》選頁(與羅興合作)等。
再如《楊門女將》,以民間木刻畫的風格所創作的這本書,所追求的是一種簡潔明快、活潑開朗、略帶誇張的戲劇性裝飾效果。這種特殊的“消化吸收”功能,是貫穿了他的整個創作歷程的。
這個時期,無論古典題材,還是現代題材(《神刀鑽工李福祥》、《陣地六姐妹》)、外國題材(《伏洛加的成長》等等),他都能得心應手。故文革前期的五、六十年代是他的創作高峰期。而就其風格的形成,還是從《楊門女將》開始的。

文革期間

十年文化大革命,許多連環畫家的創作生命被剝奪,王亦秋也未倖免,只是到了文革後期,因政治宣傳的迫切需要,才“解放”了一批畫家,使他又有了機會重操畫筆。
王亦秋先生連環畫作品 鄭板橋罷官王亦秋先生連環畫作品 鄭板橋罷官
其風格還是不顯山不露水,他自己創作的主要為一些短篇,如《西門豹破除迷信》,沿用了《楊門女將》的風格,但已有所變化;還有《歷史上勞動婦女革命故事選》、《歷史上勞動人民反孔鬥爭的故事》等創作的短篇,那種力度沉穩、構圖嚴謹而略帶誇張、裝飾風格的畫法已初具雛形了。
文革一結束,連環畫出版事業也開始進入了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
王亦秋先生也步入一個新的創作黃金段,他不但要完成本社的創作任務,還要應付《連環畫報》、《楊門女將》選頁《周末畫報》、《故事畫報》及各地出版社的大量約稿,忙得不亦樂乎。
可他並沒因多而濫,還是堅持他一貫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每一冊每一頁稿件。 更難能可貴的還在於他從不安於現狀,而是在不斷探索新的創作手法。
王亦秋連環畫作品 唐伯虎 封面王亦秋連環畫作品 唐伯虎 封面
如《有眼不識泰山》中的陰畫法、《三家福》中的漫畫味、《三詠赤壁》里的山石行雲、《大腳夫人》里的“解析幾何”、《畢升》中的粗獷豪放、《驅鬼大神鐘馗》里的嚴謹細描,不一而足。
在總體的誇張裝飾風格下不斷求變,難怪有連迷稱他是“百變老叟”,我認為是很貼切的。

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是人才輩出的時代,也是各種風格、流派紛呈的時代,作為一個有創作個性的畫家,要不斷挖掘新意,在自我否定中求索,卻是極不易的。王亦秋先生除了在表現形式上根據題材改變畫法外,也很注重自身內涵的提高,體現在繪畫上就是涉獵相關門類,廣泛收集素材,不斷充實自我,為創作打好基礎。
王亦秋連環畫作品 楊門女將 封面王亦秋連環畫作品 楊門女將 封面
王先生主攻古典題材,而這一題材時間跨度大,難度也較大,首先應具備時代感,這點是不可臆造的,得靠平時的潛心積累和消化吸收,最後厚積薄發,靈活運用。王先生是深諳此道的,因而他的作品不論是盛唐滿清,還是趙宋元明,都各具特色,時代氛圍濃厚,成為初學者的臨習範本了。

後期創作

王亦秋先生後期創作了《鑒真》、《黃巾起義》、《洛陽大捷》、《唐伯虎》、《異母兄弟》、《蘭亭傳奇》等作品,這些注重情節的戲劇性衝突和畫面的裝飾韻味,有一種獨幅畫的凝練美感,強調整體的協調而不拘泥細節;王亦秋先生的作品是很值得連迷們收藏和研究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