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真

王世真

王世真:福建福州人,生物化學家、核醫學家,中國核醫學事業的創始人。他在甲狀腺素的研究中開拓了結構和功能關係的研究新領域;在國內合成撲瘧母星;研究、合成並生產了多種標記化合物。他在實驗核醫學與臨床核醫學的結合方面的研究,如放射免疫顯像、穩核素的臨床套用等,提高了對某些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的效果,推動了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核醫學奠基人、北京協和醫院核醫學科教授王世真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6年5月27日16時16分去世,享年100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世真
  • 出生地日本千葉
  • 出生日期:1916年3月7日
  • 逝世日期:2016年5月27日
  • 職業:生物化學家
  • 畢業院校:清華大學
  • 主要成就中國科學院院士
人物簡介,生平經歷,晚年生活,科學成就,

人物簡介

王世真,男,1916年3月7日出生於日本千葉,福建福州人。生物化學家、核醫學家,中國核醫學事業的創始人。193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化學系。1948年 和1949年在美國衣阿華大學分別獲化學碩士、博士學位。歷任美國衣何華大學放射性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首都核醫學中心主任,放射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名譽所長,核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王世真王世真

生平經歷

1956年在軍委衛生部領導下,他創辦中國第一個同位素套用訓練班,第一批核醫學骨幹從這裡走向全國。在中國創建了同位素標記物合成、液閃測量、放免分析、醫用活化分析、穩定核素醫學套用,放免顯像等技術;他在甲狀腺激素(TH)的系統研究中,解開了TH作用機制的一些不解之迷,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他在異軍突起的核素示蹤技術的研究中,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突破。70年代末,他就提出在實驗核醫學領域內以穩定核素作為示蹤原子進行生物醫學藥學研究。
1937年清華大學碩士畢業1937年清華大學碩士畢業
1973年受衛生部委託又主持“同位素新技術經驗交流學習班”,其教材《同位素技術及其在生物醫學中的套用》獲全國科學大會成果獎。此二班為全國各地培養了大批核醫學學科帶頭人。回國前,他是國際上合成放射性標記物的早期工作者之一。
回國後,又合成了中國第一批標記物。他領導的研究室先後合成了近200种放射性藥物及生物醫學所需的示蹤劑,其中不少屬創新產品,為同位素推廣套用創造了必要條件,並為國家節約大量外匯。例如,1959年他合成的[6-I131]碘代膽固醇,經驗證表明,它優於國外同類產品的腎上腺顯像劑。
從1946年開始,他對甲狀腺激素(TH)進行了大量系統性研究,包括TH有關代謝物的標記,TH類似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TH對脂質、蛋白質、核酸代謝的影響,藥物對TH的作用,TH對微生物的作用以及激素間的相互作用等,提出許多獨到的新觀點。他還在穩定核素的標記製備、測試及臨床套用這一新領域進行了一系列研究。他用雙標記呼氣試驗快速鑑別胰源及腸源脂粒,實驗表明該法優於國外單標記法。他還用氘標記數種中藥有效成分及質譜分析,研究藥物動力學及代謝,為套用核技術研究中醫藥開闢了一條新途徑。在中國,液閃測量、放免分析、醫用活化分析、放免顯像、受體分析、酶放射測定等核醫學技術也都是在他領導下創建並推廣的。目前他正在協助周前教授建立一個具有先進水平的PET中心,使中國的核醫學迎頭趕上世界步伐。
1982年,他在中國首先合成了用於研究人體內蛋白質代謝的穩定核素N-15標記的甘氨酸,確立了生物樣品穩定核素定量的方法,對中國核醫學的研究與套用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1986年他與夫人周前被美中核醫學學會授予“核醫學優異成就獎”金牌。在國內外核醫學界,他被譽為“中國核醫學之父”。他主編了《核醫學與核生物學》、《中國醫學百科全書》核醫學卷、“核技術及其在生物醫學中的套用叢書”等12冊專著,發表近200篇學術論文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後改稱院士)及生物學部常委,1998年轉為資深院士。40多年來王世真教授為推動中國核醫學的發展貢獻了全部精力。他曾執筆擬定中國十二年科技遠景規劃中第9項重點任務—同位素在生物醫學中的套用。此後,他還多次參加了國內外同位素套用規劃的討論和制定。

晚年生活

青春不老的人,青春不老的心
90歲的王世真,腰桿筆挺,走路像一陣風。同行時別人想照顧他,他卻扭頭要求:“我們走快一點。” 他喜歡騎腳踏車,一輛紅色掉漆的26輕便式腳踏車已經伴了他十幾年。“我現在還每天騎車上班,誰都
叫我不要騎了,包括老伴。我對她別的都忠誠老實,唯獨騎車不是。她問起來我總是說‘沒騎,沒騎’,可是實在瞞不住,因為我進醫院總是被很多同事看到,他們好心地到我老伴面前誇我:‘你家老頭真硬朗,還騎車。’我只好承認,回頭又偷著騎。” 他酷愛桌球,88歲時還時不時地揮一下拍,架勢毫不含糊。“我曾經是清華校隊的主力,我們清華隊當時‘華北無敵’,很厲害的。剛回國到協和醫院,還要我參加協和教工隊,打北京市的比賽。後來我沒打,兒子卻成了北京市比賽的冠軍。” 這樣的先生,工作起來自是“拚命三郎”。他自謙是因為現在年事已高,效率太低,所以常常“拖拉”到晚上。實際上他的效率是學生們領教過的:“先生習慣把每天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他有一個小本,每天要做什麼列得一清二楚,做完一件,劃掉一件,似乎總也劃不完。” 忙碌的王世真有個更忙碌的老伴。1978年王世真前妻亡故,兩年之後,他與同行周前女士結婚。周前每天都在PET中心工作到深夜,所以乾脆住在醫院宿舍里,每天中午,王世真來中心“探親”,兩人守著共同的心血結晶吃飯、聊天。“她喜歡養小魚,花也種得很好。我們的陽台上擺滿了花,我替她澆花,不過常常澆死。其實我不喜歡花,但養得盡心盡力,主要是為了‘報恩’嘛。你看我門口的那盆鳳梨花,我專門養在這裡,因為拿回家一盆已經養死了。”老人笑眯眯地,言語間滿是年輕人的甜蜜。王世真還有很多計畫:“我現在不會寫字了,都是在‘抖字’,多難看。過段時間閒下來了,我要把電腦系統地學一遍”;“我會寫古詩,可沒有韻味,小時候知識面太窄啦。學科學的人也要懂人文,我得補一補”……
王世真王世真

科學成就

有關甲狀腺素的研究
從1940年代開始,王世真對甲狀腺素做了大量系統性的研究工作。
1950年和1951年,他首先發表了兩類甲狀腺素類似物的結構。其中一類具有擬甲狀腺素的活性,另一類具有抗甲狀腺素的作用。他對這些化合物進行了一系列的結構改造,並對這些化合物的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係進行了詳盡的研究。他的這些工作在開創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結構和功能關係的研究。
為了深入研究甲狀腺素的作用機制,他於1952年研創出14C標記的甲狀腺素,這個化合物的製備後來被作為國家級文獻保存在美國檔案研究所(ADI)。此外,他還製備了131I標記的二碘酪氨酸、三碘甲狀腺原氨酸和甲狀腺素。
王世真在甲狀腺素生物學作用的研究方面做了多方面的工作。其中包括甲狀腺素對各種酶的作用,對代謝的影響,對微生物的影響,對外分泌激素的影響以及甲狀腺素與其他激素(如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的相互作用等。通過這些研究,他提出了許多有獨到見地的新的論點。例如,他利用14C-酪氨酸示蹤的方法研究甲狀腺素的生物合成。結果發現,酪氨酸不但能夠轉變為甲狀腺素,也能夠轉變為甲狀腺中的碘化酪氨酸。碘化酪氨酸的確是甲狀腺素生物合成的中間物,當時流行的觀點僅僅把碘化酪氨酸當作碘的攜帶體,他證明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他還發現甲狀腺素在體外可以改變大鼠腦線粒體單胺氧化酶(MAO)的活性,這種改變與激素濃度有關。當時一般認為甲狀腺素的作用機制是激素與細胞核上的受體結合,增加基因信息的轉錄,誘導特定蛋白質的合成,產生激素的生理效應。但他在採用純線粒體組分進行實驗,而不涉及細胞核受體及蛋白質合成體系時,仍可見到激素對酶的影響。因此他認為甲狀腺素可以通過細胞核以外的其他途徑產生作用。此外,他還提出了不同劑量的甲狀腺素具有雙向性作用的觀點。他的這些觀點對進一步深入研究甲狀腺素的作用機制有重要意義。
1950年在美國衣阿華大學放射性研究所1950年在美國衣阿華大學放射性研究所
標記化合物的研究和製備
早在1950年代,王世真留美時就標記合成了14C-天門冬氨酸、14C-甲狀腺素等許多新的標記化合物,這些標記化合物也是世界上最早一批放射性標記化合物之一。回國以後,他在國內首先開展了放射性標記化合物的研製工作。他先後研製出14C-甲酸、14C-標記的多種胺基酸、14C-腺嘌呤和一系列131 I標記的標記化合物,如鄰碘馬尿酸、二碘螢光素、甲狀腺素及其衍生物等。除此之外,他還為中國培養了第一批放射性標記化合物工作者。特別是他在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任標記化合物研究室主任期間,在他的領導下,從1959年到1979年共合成、生產了總計多達100多種的標記化合物,極大地促進了中國許多基礎與臨床學科科研工作的開展。
實驗核醫學與臨床核醫學的結合
早在1970年代末,王世真就提出在實驗核醫學的領域內開展以無放射性的穩定同位素作為示蹤原子來進行臨床醫學的研究。1982年,在王世真的領導下,他的實驗室首先製備出了15N標記的甘氨酸,同年用氣相色譜/質譜/計算機(GC-MS)聯用儀進行生物樣品中放射性核素的定量,並將此法正式用於人體的代謝研究。以此為開端,他們用穩定放射性核素標記多種胺基酸,以此種示蹤的方法較系統地進行了對慢性腎功能衰竭以及白血病患者中蛋白質、胺基酸代謝紊亂的研究,並針對其代謝特點開展了用必需胺基酸治療的研究。除此之外,他們還相繼開展了穩定放射性核素標記化合物的研究、雙標記呼氣實驗、藥物代謝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王世真 院士王世真 院士
在20世紀與21世紀之交,他主要從事標記奧曲肽(octreotide)的合成。過去此顯像劑為荷蘭獨家生產。現該劑套用很廣泛,適用於許多腫瘤的診斷。此外,他還籌建了正電子發射X線體層攝影(PET PECT)中心。現在該中心的圖像水平不亞於國外先進水平。動物實驗也在進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