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灘獅舞

玄灘獅舞

瀘縣玄灘獅舞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舞獅子”、俗稱“耍獅子”,是瀘縣的傳統舞蹈之一。它有固定表演套路、基本舞步和步形、基本伴奏形式,屬中國獅舞中北獅派系的武獅流派。源於清末,在當時的龍姓和解放初期的王姓傳承人中得到極大發展,如今在金龍寺村的李姓家族,尤其是在李姓二代傳承藝人中,更得到進一步提高。

2009年,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玄灘獅舞
  • 地區瀘縣
  • 始於:清末
人物,發展,

人物

李家舞獅隊隊長李文才,是李氏家族第二代傳承藝人的領軍人。他在繼承前輩傳統技藝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特徵增添了許多新的元素,使李家獅舞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表演深受民眾喜愛。同時,他及其兄侄三人還被瀘州雨壇彩龍演出公司收納旗下,成為銀龍龍頭舞者,多次進京演出,並獲讚譽。
玄灘獅舞

發展

玄灘獅舞多次參加市縣比賽均獲佳績,並享譽川南地區。
玄灘獅舞於2009年5月被評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獅舞中北獅派系的武獅流派,具有150多年的傳承歷史。玄灘獅舞在傳承自身藝術的基礎上,還提煉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中堂獅子、高蹺獅子、搬打獅子、地獅子等的精粹,創新融合而自成一派,既有北獅竄桌子等武技動作,又有南獅搔癢抖毛等柔藝。玄灘獅舞的獅子造型精美,酷似真獅,一般以雌雄成對出場表演,獅頭上有紅結者為雄獅,有綠結者為雌獅。表演內容源於古今民間故事,體現了獅與獅、獅與環境互相依託的情景。獅舞除表達鎮妖避邪、祈求平安之意以外,更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願望。
表演時,玄灘獅舞常配有一對小獅,小獅戲弄大獅,大獅愛哺小獅,盡顯自然界之美趣。根據表演場面和內容需要,玄灘獅舞還融入了猴子、和尚與民間武藝“耍雲、雜耍、吐火、鑽火簾圈、疊羅漢”等項目元素,集獅舞和武術為一體,把民間精湛武藝與傳統獅舞巧妙地結合起來,在獅舞中融入技巧,在特技中滲透文化,形成獨特的藝術個性和豐富內涵,增強了獅舞的看點,使觀眾在驚險中獲得愉悅。玄灘獅舞已經有20餘個表演套路,10餘種基本步型和表演情態,其中高台獅子、高蹺獅子以其造型美和驚險絕倫的特點更顯非凡的藝術魅力。玄灘獅舞運用川劇鑼鼓伴奏,音樂、舞獅、武藝交相輝映,驚、奇、險、絕、美高度統一,“豐富的神態,獨特的舞步,威武的獅型和悅耳的伴奏”融為一體,成為瀘縣的傳統舞蹈代表作之一。
玄灘獅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