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妙觀重修三門記

玄妙觀重修三門記

《玄妙觀重修三門記》是元代書法家趙孟頫創作的一幅書法作品。紙本現收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以之為底本的石刻位於蘇州玄妙觀正山門內。

該書法作品的文章由宋末元初文人牟巘撰寫,記載了蘇州玄妙觀重新修繕殿門一事。原稿用墨略淡,墨色清醇沉潤,筆面間偶露行草筆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玄妙觀重修三門記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者:趙孟頫
  • 書法類型:楷書
  • 現收藏地: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 字數:506
  • 規格:縱35.8厘米,橫283.8厘米
書法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筆法,結體,瑕疵,名家點評,歷史傳承,作者簡介,

書法內容

玄妙觀重修三門記玄妙觀重修三門記
此卷卷前有八個篆體大字“玄妙觀重修三門記”。
卷文如下:
天地闔辟,運乎鴻樞,而乾坤為之戶;日月出入,經乎黃道,而卯酉為之門。是故建設琳宮,摹憲玄象,外則周垣之聯屬,靈星之橫陳;內則重闥之劃開,閶闔之仿佛。非崇嚴無以備制度,非巨麗無以竦視瞻。惟是勾吳之邦,玄妙之觀,賜額改矣,廣殿新矣,而三門甚陋。萬目所觀,辟之於人,神觀不足,一身之內,強弱弗侔,非欠歟?觀之徒嚴煥文深念前功,是圖是究。
時則有夫人胡氏妙能,捐其簪珥,給其資用。爰壬辰之紀,歲亟先甲以庀徒。曾幾何時,悉更其舊。翬飛丹栱,檐牙高矗於層霄;獸齧銅環,鋪首輝煌於朝日。大庭中敞,峻殿周羅,可以樹羽節,可以容鸞馭;可以陟三成之壇,可以通九關之奏;可以鳴千石之虡,受百靈之朝。氣象偉然,始與殿稱矣。
於是吳興趙孟頫復求記於陵陽牟巘。土木云乎哉,言語云乎哉。惟帝降衷,惟皇建極,因人心固有,與天下為公,初無側頗,無充塞然。或者舍近而求諸遠,既昧厥元;欲入而閉之門,復迷所向。孰與抽關啟鑰,何異擿埴索塗。是未知玄之又玄,戶之不戶也。
夫始乎沖漠者,造化之樞紐;極乎高明者,中庸之閫奧。蓋所謂會歸之極,所謂眾妙之門。庸作銘詩,具刊樂石,其詞曰:
天之牗民,道若大路。未有出入,不由於戶。而彼昧者,他岐是騖。如面牆壁,惟弗矚故。脫扃剖鐍,孰發真悟。乃崇珍館,乃延飆馭。閈閎洞啟,端倪呈露。四達民迷,有赫臨顧。咨爾羽䙱,壹爾志慮。陰闔陽辟,恪守常度。
集賢直學士朝列大夫行江浙等處儒學提舉吳興趙孟頫書並篆額

創作背景

玄妙觀是位於蘇州古城內繁華地帶的一座道教宮觀,原名三清觀,在元朝受到皇家敕命更名並賜御筆匾額,觀內道士為了隆重慶祝這一盛事,決定對觀內殿宇進行重新修繕,可是由於籌集的經費不足,三道已經破敗不堪的殿門卻再也無力整修。經過道士嚴煥文等人一番努力,並得到夫人胡氏妙能的傾力捐助,終於在至元二十九年(1292)動工修繕。既然這一盛事有此波折,觀內道士決定在觀內樹立石碑以紀念,遂邀請當時的文人牟巘為之撰文,又邀請當朝書畫家趙孟頫親筆書寫碑文並篆額。這紙法帖,就是當年為了勒摹上石所寫的底本。
此碑文未署立碑年月。從款署“集賢直學士、朝列大夫、行江浙等處儒學提舉”的官職來看,當在元大德三年(1299)趙孟頫任此職以後。他既有書名,又任此職,自當書寫此碑。

藝術鑑賞

筆法

此書顯露出來的趙字用筆風格,與《妙嚴寺記》《膽巴碑》等如出一轍。趙字的用筆,一方面恪守中鋒、順勢的原則,一方面又雜糅行書的筆法,從而形成了或藏鋒痕跡含蓄,或露鋒意味明朗的風格。既不同於魏晉、南北朝書法的工整、嚴謹,也不同於唐楷的法度森嚴與精雕細琢。從單個字的處理來看,線與線之間的顧盼承接,空間與空間的虛實對比,無不包含著一種內在的力量和如涓涓細流永無休止之勢,同時,也反映出作者對線條嫻熟的駕馭能力,如“臣”字,其中雖少一筆,但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在勢的處理上一筆到底的那種按捺不住的律動。

結體

此書結字方正,左右、上下之間的呼應緊密,字形大小因其自然而由之,布白在勻稱之中卻又能夠表現虛實之間的和諧相處。有些字分別添加、減省筆畫,或者變形書寫。添加筆畫的有“鴻、建、象、氏、民、舊、陟、土”等字。如“舊”字應當是王羲之、王獻之該字寫法的雜糅與合成,字形取勢則模仿了李邕的寫法,即將字底“臼”字作“舊”形,藏在右下角落裡。減省筆畫的有“摹、念、矗、曾、飆、層、度、遠、羅、憲、嚴”等字,有些是合理運用異體字,有些則為其獨創。筆畫變位或變形書寫的有“悉、舊、幾、受、化”等字,大多是唐楷已有之。

瑕疵

楷體書法間架結構務求平正,布白均勻,結構謹嚴,少數字在這些方面白璧微瑕。“鸞”字上部右側的“糹”與“言”之銜接過於密切,過於壅堵。“求”字雖系行草筆法,但橫連豎鉤之處,即左肩處也出現了壅堵現象。“輿”字上部右側連二點的寫法不夠清晰。“頗”字之弊,在“皮”的橫鉤畫,雖使用了行書筆法,但失之於摺疊之畫所形成的夾角過小,也是不應當出現的壅堵現象。“無”字中部第四豎朝左之拐,使本該清晰的布白被擠掉了。“額”字之失,在於左右兩部分之間的銜接過於鬆散,雖然“頁”部首橫已粘到了“客”的橫鉤,但彼此之疏鬆的間隔不夠理想,從大章法而言,此字過於寬鬆,作為篇末之字有懈怠之嫌。

名家點評

明·陳繼儒:“鑑賞家謂玄妙觀碑酷似李北海《嶽麓碑》,若見蘇靈芝《鐵佛寺刻》,彌見松雪翁書學來歷。此卷精彩可照四裔。”(卷後跋文)
明·李日華:“《玄妙觀重修三門記》有太和(李邕)之朗,而無其佻;有季海(徐浩)之重,而無其一鈍;不用平原(顏真卿)面目,而含其精神。天下趙碑第一也。”(《恬致堂集》)

歷史傳承

趙孟頫親筆所書紙本早已散失異域,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所刻之碑原在玄妙觀正山門內,“文革”時失落。1990年,蘇州碑刻博物館仿刻成碑,現存正山門內。
玄妙觀重修三門記

作者簡介

趙孟頫(1254~1322),元代書畫家,詩人,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湖州市)人。本為宋朝宗室,宋亡後家居自學。後來元世祖忽必烈派人到江南搜訪遺賢,被薦舉入朝,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死後追封魏國公,諡文敏。著作有《松雪齋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