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圃納涼詩

《玄圃納涼詩》是蕭綱的詩作之一。其中“夜月似秋霜”一句,可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之“霜”就出於此。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玄圃納涼詩》
  • 創作年代:南朝梁
  • 文學體裁:五言古風
  • 作者:蕭綱
作品全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登山想劍閣,逗浦憶辰陽。
飛流如凍雨,夜月似秋霜。
螢翻競晚熱,蟲思引秋涼。
鳴波如礙石,暗草別蘭香。

創作背景

玄圃者,乃玄圃園之謂也。《南史卷四十四》有:“太子與竟陵王子良俱好釋氏,立六疾館以養窮人。而性頗奢麗,宮內殿堂,皆雕飾精綺,過於上宮。開拓玄圃園與台城北塹等,其中起出土山池閣樓觀塔宇,窮奇極麗,費以千萬。多聚異石,妙極山水。慮上宮中望見,乃旁列修竹,外施高鄣。造游牆數百間,施諸機巧,宜須鄣蔽,須臾成立,若應毀撤,應手遷徙。制珍玩之物,織孔雀毛為裘,光採金翠,過於雉頭遠矣。以晉明帝為太子時立西池,乃啟武帝引前例,求於東田起小苑,上許之。”
也是這個簡文帝有一文為《玄圃園講頌序》:“乃於玄圃園 ,棲聚德心之英,並命陳徐之士,摳談永日,講道終朝,賔從無聲,芳香動氣。”陸機《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李善注引楊佺期 《洛陽記》:“ 東宮之北,曰玄圃園 。”
依此得之,此詩為簡文帝在玄圃園納涼時的即興之作。初讀“飛流如凍雨,夜月似秋霜”有疑惑。但前四句聯繫起來讀之,以為互文,實不然也。古人詩法屬對中,有一“隔句對”,又名“扇面對”。即四句之中隔句相對,也就是說第一句與第三句相對,第二句與第四句相對。《詩人玉屑》卷七“屬對”引《詩苑類格》“八曰隔句對,相思復相憶,夜夜淚沾衣,空嘆復空泣,朝朝君未歸是也。”也屬此類。

作品賞析

在這首詩里,蕭綱在所有感官的所及之外,構造出一個想像的空間。劍閣在四川,以險峻聞名;辰陽在湖南,這一句用《楚辭.涉江》的典故:“朝發枉陼兮,夕宿辰陽。”後來詩人常常用“辰陽”的典故來表達羈旅思鄉之情。但在這裡,蕭綱對原典作出顛覆:在其他詩里,辰陽是旅客暫作逗留、滿懷鄉思之地。在蕭綱此詩里,辰陽卻被移置於記憶與想像之間。成為詩人懷念與追憶的對象。蕭統曾經向蕭綱強調神遊未必不勝過身歷其境,蕭綱和蕭統一樣被限制於東宮苑囿,他是否想到十幾年前他的兄長對他說過的話呢?如果蕭統對神遊的積極論述從思想方面強調了靜守家園的重要性,蕭綱的詩句則傳達出對行動和遠遊的隱約渴望。
下一聯觸及詩題“納涼”,同時繼續描述想像中的境界。“凍雨”亦帶有《楚辭》的回聲,但在南方方言裡,它也指夏天的暴風雨。在下一句,詩人用了一個新奇的比喻:一個好似秋霜,。這一比喻,後來被李白轉化為著名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這首詩的出奇之處,在於詩人不斷把暑氣鬱蒸的夏夜現實和對秋涼的比喻性抒寫進行交叉對照。當螢火蟲在夜間翻飛閃爍,即使是怎么細小的光芒,似乎也增加了炎熱。唯有保持絕對安靜,詩人才能感覺到些許涼意。與此同時,他的聽力和嗅覺亦因為身體的靜止和越來越深沉的夜色而變得格外敏銳。他所聽到的聲音,他所嗅到的氣味,都開始呈露黝黑夜色中他的目力所不能企及的地方,包括溪流中的石塊,和隱藏於茂盛草木間的香蘭。最後一句詩是蕭綱對詩人陶淵明的引用“幽蘭生前庭,含熏待清風。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不過陶淵明在詩中是直接陳述情景,在蕭綱詩中僅僅出以暗示,也就是說,一絲清風令詩人在黑夜裡聞到蘭花的清香。在這樣一個炎熱的夏夜,這一絲清風一定大受歡迎,然而,清風又是這么微弱,詩人僅僅因為嗅到飄浮而來的蘭香方可注意到它。這實在是一種極為特別的通感。
實際生活中,“螢翻”本無法加劇“晚熱”,詩中創造的語義關係使“螢翻”、“晚熱”都離開實際特徵而共同指向舞動的煩熱這一抽象、深遠層面的意義。其後,“秋涼”被“蟲思”逗引,山石阻礙了波濤的響聲,光線的陰暗阻隔了草的香味。這些詩句不僅具有前述的蕭詩景物描寫之細緻、動感特性,而且,因賦予物象超越現實屬性的抽象性質,具有更多引起聯想的空間,能夠喚起讀者更為深長的情感投入。

作者簡介

蕭綱(503―551),梁代文學家。即南朝梁簡文帝。字世纘。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人。梁武帝第三子。由於長兄蕭統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亂,梁武帝被囚餓死,蕭綱即位,大寶二年(551年)為侯景所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