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女溺愛症

獨生子女溺愛症

基本介紹,基本特點,孩子食欲不振的原因是哪些,父母溺愛孩子一般表現在哪些方面,後果表現,

基本介紹

此症又叫“四二一”綜合症,為一外國女記者創造的名詞,她認為:在現代中國不少的家庭里,四個老人,兩個父母,圍繞著一個獨生子女打轉,在這樣的溺愛環境裡長大的孩子都是一些“小皇帝”,從而使他們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出現一系列病態反應。
一是任性、驕傲、自私、沒有獨立生活能力。這是由於家長們對孩子寵愛無度,無原則地遷就、嬌慣,其結果,非但無助於育兒成才,反倒使孩子變成任性、嬌驕、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繡花枕頭”,有的高傲自大,以我為核心;有的情緒異常,孤僻離群。
二是營養不良:由於是獨苗,長輩們千方百計去滿足孩子的要求,即使是無理的要求,孩子喜歡吃什麼就給什麼,不喜歡吃的食物,儘管是身體發育所必需的,也就不給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偏食挑食的習慣,造成營養攝取失調。據專家們調查,我國兒童普遍貧血和缺鋅,不是虛胖就是過於消瘦。“O形腿”、“雞胸”、“牙齒鈣化不良”、“齲齒”等疾病亦不少見。

基本特點

孩子食欲不振的原因是哪些

中醫學認為,胃主盛納,意思是,人的吃多、吃少,吃後是否消化、吸收,與脾胃的功能密切相關。因此,食慾不佳時,首先應考慮小兒的脾胃是否有病。
①胃中虛寒:胃的功能平素低下,又加飲食不潔、過食生冷,或者胃脘部受涼,以致寒凝於胃而發病,從而導致食慾不佳。治療當以溫中散寒為主,可服理中丸。若病症較輕,可用乾薑、紅糖泡水喝。應忌冷飲、油膩,睡眠時不要受涼,小兒夏天睡覺時,最好在脘腹部加一布兜或蓋條小浴巾。
②食滯胃脘:多由小兒飲食不節,暴飲暴食或吃不易消化食物,從而導致宿食積聚不化,停滯胃腑所致。除不欲飲食外,還可見暖腐吞酸,嘔吐,大便秘結或瀉泄,舌苔厚膩,此病在消化不良,急性胃腸炎等疾患中屢見之。治療當以消食導滯為法。可服用消食導滯丸、保和丸等藥,平素要加強對小兒飲食習慣的教育,不要偏食、暴食、暴飲。
③胃陰不足:多見於小兒胃炎或急性熱病後、體內火熱之邪耗傷了陰液。主要症狀除了無食慾外,還可見口乾唇燥、大便乾結、舌紅少津、脈細數等症,治療當以養陰清熱為主,可用清胃散加減。平素飲食要戒辛辣、油膩,可多喝點生地粥。
④脾氣虛弱:主要為脾虛不運化營養物質,以食少、腹脹、便溏、少氣懶言、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色萎黃、脈緩粥為主症,多見於慢性胃炎、肝炎、腸炎,以及營養性障礙、全身性虛弱等疾患。此病多由於飲食失調,或勞倦太過損傷了元氣,或又吐又瀉太地所致。治療宜用益氣健脾之法,可用六君子散。平素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要讓小兒太勞累、注意睡好覺,少吃糖,飲食要宜消化。
⑤脾胃濕熱:多見於急性胃腸炎、黃疸型肝炎等疾患,除食慾不佳外,還可見脘腹脹滿、肢體困重、大便溏泄不爽、舌黃苔膩、脈濡數等症,此證多因感受濕熱之邪,或飲食不節,過食肥甘,釀成濕熱,內蘊脾胃所致。治療上當以清利濕熱為主,可用茵陳蒿散。平素要加強對小兒飲食衛生習慣的教育,飯前便後要注意洗手,少吃零食,不吃不乾淨的食物。
⑥脾氣下陷:又叫中氣下陷或氣虛下陷,是脾氣不能升舉為特點的一種證候。除食欲不振外,還可見氣短乏力,食入則敗,胃下垂、久泄等症。此證多由久泄久利或過度勞倦傷脾所致。治療當以益氣升提為主,可用補中益氣丸。由於本病是病久虛損發展而來,故小兒患病時要及早治療,注意病後調養。
除脾胃有病能影響小兒食欲不振外,還可見其他一些因素,如感冒、肺病等。

父母溺愛孩子一般表現在哪些方面

現在,家庭四個老人,一對父母共愛一個孩子,溺愛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但家長分不清教育愛和溺愛的界線,掌握不了方法和分寸。現列幾種普遍存在的溺愛表現,讓父母和爺爺奶奶們對照一下,以便具體地防止和糾正溺愛。
第一種溺愛表現是給孩子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好吃的食品歸他一人享用;家人可以不過生日,可他的生日卻大操大辦;還有,玩具、衣服要什麼買什麼等。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於高人一等,沒有同情心,不會關心他人。
應當把孩子視為家庭的普通一員,要教育孩子照顧尊敬老人,鼓勵孩子“克已利人”,“愛人為樂”。
第二種溺愛表現是輕易滿足孩子物質要求
孩子要什麼就給買什麼,總是習慣用物質來表達或彌補對孩子的愛。這樣會使孩子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對孩子的物質要求不應當滿足的決不給予滿足;應當滿足的一般也不要馬上滿足,讓孩子有所等待和忍耐。要告訴孩子,人生的追求,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目標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積極的人生中,需要等待、忍耐、克服困難和努力爭取才能得到的事太多了。
第三種溺愛表現是生活懶散
家長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無秩序,睡懶覺,不吃飯,看電視或上網到深夜等等。這樣長大的孩子缺乏上進心、好奇心,不能安靜專注,做事心猿意馬,有始無終。
家長應嚴格要求孩子規律生活。具體做到:培養孩子動靜有序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幫助孩子養成恰到好處地看電視、上網和按時睡眠的習慣。
第四種溺愛表現是不讓孩子勞動
在談到孩子勞動問題時,有的家長竟說:““叫他做事還不值麻煩錢呢,還不如我替他做了。”所以四、五歲的孩子自己還不會穿鞋、穿衣服,上國小、甚至讀中學的孩子還不做一點家務事,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
預防和矯正的辦法就是教育鼓勵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做後家長應及時肯定和表揚,創造勞動的愉快氣氛,並常與孩子一起快樂做事。
第五種溺愛表現是一切包辦代替
不少家長將子女視為“小皇帝”,寵愛有加,嬌慣無比,甘做保姆、奴隸,生活上包攬一切,學生長期由家長整理生活學習用品。其結果導致孩子缺乏愛心,喪失自信,形成依賴、懶散和懦弱的不良個性。
父母應鼓勵和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極的事。讓他自己穿鞋子、穿衣服,整理玩具、學習用品。這樣既培養了他的勞動習慣和自立能力,又增強了責任感和自信心。
第六種溺愛表現是袒護孩子
有時爸爸管教孩子,媽媽護著:“不要太嚴了,他還小。”有時父母管教孩子,爺爺奶奶出來說話:“你們不要太急,他大了自然會好;你們小的時候,還遠遠沒有他好呢!”就象賈政、賈母管寶玉一樣。其結果不僅孩子的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和睦。
只有一家人統一認識和方法,才能把孩子教育好。當一位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家中成人都應流露支持的態度,要配合默契,這才是真正地愛孩子。 .

後果表現

溺愛,使得孩子產生了過份依賴的心理。他們在這份依賴之下,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甚至霸道,不近人情。或者自我封閉。溺愛將造成孩子的抗挫折力低下,導致“蛋殼效應”。在溺愛下長大的孩子,對失敗、挫折、意外打擊的心理承受力很差。寵愛的孩子一向生活在自己永遠對的世界裡,沒有受到挫折教育。在心理上常常表現出自負,高傲,怕挫折,怕交往,沒有獨立的思想去待人處事。所以這種孩子往往一旦踏入社會,遇到挫折便會一蹶不振,無法適應。溺愛的結果是讓孩子變得任性自傲、依賴性強。正常的心靈遭到極大的破壞。
總而言之,溺愛會導致孩子無法自立,缺少獨立性,對社會生活無法自我處理,對孩子今後的生活造成極大地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