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猴下目

狐猴下目

狐猴下目是一個物種,原猴亞目的一個分類,鼻吻部較長。僅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島及附近的一些小島。包括5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狐猴下目
  • 拉丁學名:Lemuriforme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靈長目
  • 亞目:原猴亞目
  • 分布區域:馬達加斯加及附近小島
總體介紹,分類介紹,鼠狐猴科,狐猴科,嬉猴科,大狐猴科,指猴科,

總體介紹

原猴亞目的一個分類,鼻吻部較長。僅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島及附近的一些小島。包括5科。

分類介紹

鼠狐猴科

已知5屬21種,分為2個亞科:鼠狐猴亞科Cheirogaliginae和叉斑鼠狐猴亞科Phanerinae。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島。耳短,有長的簇毛;鼻吻部較長。生活於熱帶森林,樹棲,白天在樹洞中休息,夜間活動。以樹的汁液、樹脂、樹膠、果實和昆蟲為食。行動敏捷。毛耳鼠狐猴Allocebus trichotis屬於極危物種,數量稀少。
倭狐猴倭狐猴
赤褐倭狐猴Microcebus rufus身長僅10餘厘米,尾長13厘米,平均體重僅55克,是體型最小的靈長類。

狐猴科

已發現5屬20種。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島。體型差異很大,體長13~60厘米,體重60~3000克;尾長17~60厘米,相當於或超過體長,尾毛密而長,多呈掃帚狀;眼大;被毛濃密,且具鮮明的顏色;大型種類的吻部延長,形似狐嘴;外耳殼半圓形,或被毛濃密;後肢長於前肢,指、趾具扁指甲,較小的種類第2腳趾上是帶溝槽而彎曲的爪;有36枚牙齒,只有鼬狐猴為32枚牙齒,缺上門齒。棲息於熱帶雨林或乾燥的森林或灌叢,也有的生活在竹林、蘆葦區或無林的山地。白天或夜間活動,吃昆蟲、果實、蘆葦、樹葉,偶爾吃小鳥。單獨或以家庭方式結群。有蟄伏現象,有的只有3天,有的達數周。妊娠期120~150天,9~11月份產仔,每胎產1仔,18個月性成熟。
環尾狐猴環尾狐猴

嬉猴科

僅1屬7種。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島。包括馬島鼬狐猴Lepilemur dorsalis、埃氏鼬狐猴Lepilemur edwardsi、白足鼬狐猴Lepilemur leucopus、小齒鼬狐猴Lepilemur microdon、鼬狐猴Lepilemur mustelinus、棕尾鼬狐猴Lepilemur rufricaudatus、北鼬狐猴Lepilemur septentrionalis。與狐猴科有較近親緣關係,但牙齒僅32枚,而狐猴科有36枚。體長25~30厘米,尾長22~26厘米,體重500~700克。植食性。盲腸可輔助消化吸收。夜行性。善於爬樹及在樹間跳躍,採取垂直的跳躍方式運動,雙腿齊蹦做猝髮式推進,突起突止而無汗和喘息現象。以視覺傳遞信號,如有侵犯者,雙方會怒視威脅並僵持,甚至搏鬥,形似拳擊,故又有“拳擊猴”之稱。均數量稀少。

大狐猴科

已發現3屬11種。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島。體型較大,體長30~71.2厘米,體重1~7千克;尾長32.5~64厘米;胸部有1對乳頭;體被毛濃密,毛細光滑,色澤變化很大,有白、淡灰、灰或褐,有的在肩部和四肢有橘紅色塊斑,有的四肢白色,或在頭部、耳、臂為黑色,在臀部有1三角形塊斑。眼睛的虹彩金黃色。主要樹棲,也到地面活動。大多棲息於熱帶茂密叢林中或乾旱地區;白天或夜間活動。食葉、花、樹皮和果實。結小群,每群最多9隻。妊娠期4~5個月,6~7月產仔(乾旱地區8月),每胎產1仔。幼仔45天后可獨立生活。雄性2.5歲性成熟。叫聲有的象母雞,有的象狗。善在樹間跳躍,一躍可達10米,跳躍時身體與地面垂直。坐著睡覺,兩臂抱著樹幹,頭夾在兩膝之間,尾大多很長,並下垂捲成鐘錶發條狀。

指猴科

僅1屬1種,即指猴Daubentonia madagascariensis。分布於馬達加斯加東部沿海森林。因指和趾長(中指特長)而得名。體型像大老鼠,體長36~44厘米,尾長50~60厘米,體重2千克;體毛粗長,深褐至黑色;尾比身體長,尾毛蓬鬆,形似掃帚,毛長達10厘米,黑或灰色;體纖細;頭大吻鈍;耳大,膜質;除大拇指和大腳趾是扁甲外,其他指、趾具尖爪;牙齒結構像鼠,僅20枚;四肢短,腿比臂長。棲息於熱帶雨林的大樹枝或樹幹上,在樹洞或樹杈上築球形巢。單獨或成對生活,夜間活動。喜食昆蟲。取食時常用中指敲擊樹皮,判斷有無空洞,然後貼耳細聽,如有蟲響,則用門齒將樹皮齧一小洞,再用中指將蟲摳出。由於叫聲悽厲,似哭聲,當地人認為指猴會帶來惡運,所以一旦看到便殺死,加之棲息地的破壞,指猴變得數量極其稀少,曾一度認為已經滅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