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質心理學

特質心理學

以個體人格特質為研究主題的心理學。特質是人格的基本單位,是一種概括化了的和聚焦的神經生理系統,使許多刺激在機能上等值的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特質心理學
  • 外文名:trait phychology
特質論體系,人格的定義,特質的定義,特質的種類,人格動力,人格發展,健康成熟的人格,卡特爾特質因素理論,人格結構,發展,艾森克的人格理論,大五因素模型,內容,支持五因素模型的證據,類型論,體型類型論,認知類型論,

特質論體系

人格的定義

人格是內在心理物理系統中的動力組織,它決定一個人對環境獨特的行為與思想。
1、動力組織,活動的組織,整體化的、不斷發展的,因而是動力。
2、心理物理系統,身心不可分割。
3、決定傾向,一旦給予適當刺激就會喚起適應性行為和體態風格。
4、獨有的行為和思想,全部的行為和思想,而不僅僅是生物的環境適應。

特質的定義

特質是人格的基本單位;一種概括化了的和聚焦的神經生理系統,使許多刺激在機能上等值的能力,具有激發和引導適應性和表現性行為一致的形式;

特質的種類

特質等於傾向;特質是一種網狀的相互牽連的重疊的特質結構。
首要特質、主要動機、優勢傾向滲透性占優勢,影響一個人全部活動的所有方向;中心特質 具有相當概括性的重要特質,平均7.2個;
次要特質 不甚明顯的、一直性和國性都比較差,接近習慣或態度。
特質論的研究方法:除了自陳量表因素分析,行為頻率(用回溯的方法,與家人、朋友的評定算相關);聚合研究法,每隔不同的天數對多種行為進行重複評定,與特質問卷算相關;相互作用研究法,兩種不同的特質分配到兩種不同的情景之中,外傾在社交聚會上比較快樂,內傾的在圖書館比較快樂。

人格動力

創始人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由本我,自我,超我3個部分組成,主要在藝術、夢、玩笑、口誤中表現出來。這個觀點認為成人的動機是變化的,是自我維持的同時系統,由先前的系統發展而來,但機能上獨立於它們。個體發展的任何階段都有好奇、探索、自我實現。
1.動機是現實的;
2.幾種動機可以同時存在;
3.承認認知的重要性;
4.每個人有獨特的動機形式。

人格發展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國著名精神病醫師,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認為,人的自我意識發展持續一生,他把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這八個階段的順序是由遺傳決定的,但是每一階段能否順利度過卻是由環境決定的,所以這個理論可稱為心理社會階段理論。每一個階段都是不可忽視的。 埃里克森的人格終生髮展論,為不同年齡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教育內容,任何年齡段的教育失誤,都會給一個人的終生髮展造成障礙。它也告訴每個人你為什麼會成為現在這個樣子,你的心理品質哪些是積極的,哪些是消極的,多在哪個年齡段形成的,給你以反思的依據。
1.軀體我的感覺階段,0-1歲;
2.自我同一階段, 2歲,自我認同感;
3.自尊感階段,3歲;
4.自我擴展的階段,4歲;自我意識擴展到其他事物上;自私的開始;
5.自我意象感,4-6歲,要求兒童扮演習得角色的期待和尋求獲得對未來的某種熱望;6.自我理智感調適階段,6-12歲,用理智來思考,解決問題;
7.統我追求顯露階段,12-青春期,經由生活目標的選擇以追求自我提升的傾向;
8.知者自我顯露階段,成人,同時操縱前面七個階段,綜合發揮作用。

健康成熟的人格

1.我擴展的能力,關心他人;
2.與他人熱情交往的能力,愛和同情;
3.自我接納能力和安全感,有挫折容忍力,積極的自我意象;
4.實際現實的知覺,真實的看待各種事物;
5.自我客觀化,能洞察自己的能力與不足;
6.統一的人生哲學,有相當清晰的自我意向和一套指導其行為的標準。

卡特爾特質因素理論

人格結構

人在不同時間和情景中都保持某種行為形式和一致性;
(一)獨有特質與共同特質 在某一社區里,人都有一些共同特質,但是個人身上強度不一樣,在一個人身上不同時間也不一樣;
(二)表面與根源特質 表面特質一個人外部表現的特點;
根源特質 一個人行為的根本原因;人有16種根源特質。
(三)動力特質 能 (本能)外能 輔助;

發展

(一)遺產環境的作用 人格是互動作用的結果,兩者呈負相關,社會對施加的壓力使人趨向於社會大多數人;支配人的變得不那么支配人,不自信者變得自信。
(二)特質形成的年齡趨勢
2-5歲是自我與超我形成的重要階段;
6-13歲無憂無慮的階段;
青春期 情緒不穩定,對性的興趣,產生對利他主義和社會做貢獻;
25-55歲 穩定期,可能創造力有所增加。
三、心理治療 心理問題是無法解決的衝突造成的,要進行精確的測量才能夠有效的治療。

艾森克的人格理論

人格類型論體系
個人的性格、智力、氣質、體格穩定持久的組織,它決定人對環境的獨特適應方式。
(二)人格維度
1、三個維度的行為表現
(1)外傾—內傾 外情緒衝動 愛交際 冒險 粗心;內 容易形成條件反射 情緒穩定 冷淡 喜歡有秩序的生活與工作
(2)神經質—穩定性 高焦慮 易激動 沮喪
溫和 易自我控制
(3)精神質—超我機能 高 固執 攻擊性 自我中心;低 溫柔心腸 善感;
2、人格維度與心理障礙 神經質高分的容易得神經症,精神質高的容易得精神病。
3、人格維度的生理基礎
(1)內外傾的 (網狀系統與神經類型)
外傾的抑制強興奮弱,強型,忍受刺激的能力強,渴求刺激,喜歡社交冒險;
內傾者興奮強抑制弱,喜歡讀書、下棋;覺醒水平比較高,對同樣的刺激體驗到的要比外傾者強。喜歡安靜的環境。
(2)神經質 邊緣系統(海馬、杏仁核、扣帶回和下丘腦)激活閾限值低,交感神經反應強,刺激小反應大。它與自主神經系統協同活動,與網狀系統相聯繫。
焦慮是神經質與內傾的混合物。
(3)精神質 與雄激素有密切關係,但是還沒有證據。

大五因素模型

內容

N:神經質,消極情感,敏覺;安全,放鬆,果敢(Ⅳ)
E:外傾,充滿活力,熱情;謹慎,冷淡,退讓(Ⅰ)
O:開放,創造性,思路新;興趣少,講實際(Ⅴ)
A:宜人,利他,有感染力;多疑,不合作,殘忍(Ⅱ)
C:認真,克制,拘謹,負責;懶惰,粗心,享樂(Ⅲ)

支持五因素模型的證據

1.進步因素跨文化的一致性—基本辭彙假設
跨文化研究有兩種互補的研究取向,即共性研究(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性研究(文化的特殊性、本土性),結合兩種取向,是跨文化研究的一個重要原則。楊國樞與彭邁克研究與 “大五”因素相比較發現,兩個因素有對應的相關,其餘的3個因素則沒有完全對應的關係。
中國人的共同特質是值得信賴的、有原則的、忍耐、責任感強、自我控制、反對性自由。中心特質可概括為中庸和自我原則。

類型論

體型類型論

(一)克雷奇默爾的理論
1.瘦長型,高瘦纖弱,肋骨明顯,皮膚缺血色。分裂50%
2.矮胖型,四肢短小,軀幹積蓄大量的脂肪。躁狂64%
3.強壯型,四肢發達,肩寬、胸厚。癲癇28.9%
4.發育異常,混合型。癲癇29.5%
(二)謝爾頓胚葉起源人格類型論
內胚葉 矮胖型 悠閒、鎮靜、行為隨和,喜社交;
中胚葉 強壯型 精力充沛、坦率、冒險、好鬥;
外胚葉 瘦長型 神經過敏、不善社交、負責、有疲勞感;

認知類型論

(一)衝動—思索型
(二)場獨立性—依存性 傾斜小屋測驗,棒框測驗,鑲嵌圖形。
奧氏人格特質論是特質心理學的主要代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