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人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居民的總稱。 有120萬人(1982),其中56.7%聚居在西班牙港聖費爾南多兩大城市。通用英語,部分居民使用印地語烏爾都語,特立尼達島北部居民使用法國的一種土語。主要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印度教。 多巴哥島居民絕大多數為黑人,通常為石油工人和文職人員,多信基督教新教。印度人後裔出生率高,所占比重仍在不斷增長,多從事甘蔗、水稻生產,占農業人口的大多數,大多信印度教,基本上仍保留原有語言、宗教、習俗乃至種姓制度,對島國的社會有顯著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人
  • 外文名:Trinidad-and-Tobagoans
  • 1982):有120萬人
  • 聚居西班牙港聖費爾南多兩大城市
簡介,歷史,現狀,

簡介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人(Trinidad-and-Tobagoans)

歷史

1498年C.哥倫布發現該島後,該島即淪為西班牙殖民地,土著印第安人慘遭屠殺或被運往他處,幾乎無一倖免。16~18世紀,西班牙及英、法、荷等國反覆爭奪,幾經易手。1802年和1814年特立尼達島和多巴哥島先後淪為英國殖民地。1889年英國將兩島合併為一個行政單位。1958年加入西印度聯邦,1962年獨立。17~18世紀,殖民者從非洲運入大批黑奴從事甘蔗園勞動。1834年廢除奴隸制後,英國殖民者又從印度招募契約勞工

現狀

目前居民中,黑人占42%(多巴哥島居民絕大多數為黑人);黑白混血種人占14%,通常居住在城市工業區和西南部油田,構成石油工人和文職人員的多數,受歐洲文化影響較深,多信基督教新教;印度人後裔占40%,出生率高,所占比重仍在不斷增長,一般居住在南部村莊,多從事甘蔗、水稻生產,占農業人口的大多數,大多信印度教,少數信奉伊斯蘭教,基本上仍保留原有語言、宗教、習俗乃至種姓制度,對島國的社會有顯著影響;歐洲人占2%,華人不足1%;在特立尼達島北部還有大約2000名阿拉瓦克和加勒比印第安人。居民喜愛音樂,盛行以政治時事為主題的即興演唱,名為“卡利普索小調;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興起的鋼鼓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樂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