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發性肺纖維化

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纖維化性間質性肺疾病,病變局限在肺臟,好發於中老年人群,其肺組織學和/或胸部高解析度CT(HRCT)特徵性表現為普通型間質性肺炎(UIP),病因不清。按病程有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之分,本病多為散發,據統計,每年整體人群中的患病率約(2~29)/10萬,且呈逐漸增長趨勢,估計以每年11%的比例增長。在美國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大約有100000人,歐盟地區大約有110000人,而且每年歐盟地區新增IPF患者35000人。日本每年整體人群中的IPF患病率約(2.23~10)/10萬,實際值遠高於這個數目。我國作為一個老齡化嚴重的國家,目前IPF患病人數也是逐年增加,保守估計至少在50萬左右。作為一種慢性間質性肺病,IPF起病隱匿、病情逐漸加重,也可表現為急性加重。IPF診斷後的平均生存期僅2.8年,死亡率高於大多數腫瘤,IPF被稱為一種“類腫瘤疾病”。

2018年5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5部門聯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特發性肺纖維化被收錄其中。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 就診科室:呼吸科
  • 多發群體:50~70歲男性
  • 常見症狀:呼吸困難,咳嗽、咳痰,消瘦、乏力、食欲不振、關節酸痛等
病因,臨床表現,分類,檢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IPF病因不明,發病機制亦未完全闡明,但有足夠證據表明與免疫炎症損傷有關。不同標本所顯示的免疫炎症反應特徵不盡一致,周圍血所反映出的是免疫異常比較突出,而支氣管肺泡灌洗液顯示炎症反應為主,而肺局部組織的異常又有所不同。因此在評估各種研究資料需要考慮到這種差異。目前認為,肺泡上皮細胞損傷和異常修復是導致肺纖維化的主要機制。損傷發生後,修復過程中不能完成正常的再上皮化過程,進而導致肺泡-毛細血管損傷。這一過程誘發細胞因子產生,成纖維細胞表面表達細胞因子受體,在細胞因子作用下聚集到損傷部位並增殖。

臨床表現

約15%的IPF病例呈急性,因上呼吸道感染就診而發現進行性呼吸困難加重,多於6個月內死於呼吸循環衰竭。絕大多數IPF為慢性型(可能尚有介於中間的亞急性型),雖稱慢性平均生存時間也只有3.2年。慢性型似乎並非急性型演變而來,確切關係尚不了解。
1.主要症狀
(1)呼吸困難勞力性呼吸困難並進行性加重、呼吸淺速可有鼻翼搧動和輔助肌參與呼吸,但大多沒有端坐呼吸。
(2)咳嗽、咳痰早期無咳嗽,後可有乾咳或少量黏液痰,易有繼發感染。出現黏液膿性痰或膿痰,偶見血痰。
(3)全身症狀可有消瘦、乏力、食欲不振、關節酸痛等,一般比較少見,急性型可有發熱。
2.常見體徵
(1)呼吸困難和發紺。
(2)胸廓擴張和膈肌活動度降低。
(3)兩肺中下部Velcro囉音,具有一定特徵性。
(4)杵狀指趾。
(5)終末期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相應徵象。

分類

根據2013年發表的美國胸科學會/歐洲呼吸學會有關特發性間質性肺炎(IIPs)的國際多學科分類,IIPs分為主要的IIPs、罕見的IIPs和不能分類的IIPs。主要的IIPs有6種類型,包括IPF、特發性非特異性間質性肺炎(iNSIP)、呼吸性細支氣管炎伴間質性肺疾病(RB-ILD)、脫屑性間質性肺炎(DIP)、隱原性機化性肺炎(COP)、急性間質性肺炎(AIP)。少見的IIPs有2種類型,包括特發性淋巴細胞性間質性肺炎(iLIP)、特發性胸膜肺實質彈力纖維增生症(iPPFE)。IPF是主要的特發性間質性肺炎中最為常見的一種類型。

檢查

1.影像學檢查
(1)常規X線胸片攝片技術須注意穿透條件適當,套用中度增感屏,聚焦要小。早期肺泡炎X線上不能顯示異常;隨病變進展,X線表現出雲霧狀、隱約可見微小點狀的瀰漫性陰影,猶如磨玻璃。進一步進展則見纖維化愈趨明顯,從纖細的網織狀到粗大網織狀,或呈網織結節狀。晚期更有大小不等的囊狀改變,即蜂窩肺。肺容積縮小,膈肌上抬,葉間裂移位。
(2)CT對比解析度優於X線,套用高分辨CT(HRCT)可進一步提高空間解析度,對於IPF的診斷,特別是早期肺泡炎與纖維化鑑別及蜂窩肺的發現極有幫助。
(3)核素IPF常有肺泡毛細血管膜通透性增高。核素技術吸入99mTc-DTPA氣溶膠測定肺上皮通透性(LEP)可見T1/2縮短,有助於早期發現和診斷間質性肺病,對於IPF並無特異性。
2.肺功能檢查
IPF的典型肺功能改變包括限制型通氣損害、肺容量縮小、肺順應性降低和彌散量降低。嚴重者出現PaO2下降和PA-aO2增寬。肺功能檢查與影像學技術有助於早期診斷,特別是運動試驗在影像學異常出現前即有彌散量降低和低氧血症。肺功能檢查可作動態觀察,對病情估價很有幫助,用於考核療效可能也是有用的。同樣,IPF的肺功能異常沒有特異性,無鑑別診斷價值。
3.支氣管肺泡灌洗
支氣管肺泡灌洗回收液細胞總數增高,而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加是IPF比較典型的改變,對診斷有幫助。目前仍主要用於研究。
4.肺活檢
IPF早、中期的組織學改變有一定特點,而間質性肺病病因多包括許多有明確病因可尋者,因此肺活檢對於本病確診和活動性評價十分有意義。首選套用纖支鏡作TBLB,但標本小,診斷有時尚有困難。必要時宜胸腔鏡或開胸肺活檢。

診斷

1. 臨床表現:發病年齡多在中年及以上,男性多於女性。起病隱襲,主要表現為乾咳、進行性呼吸困難,活動後明顯。多數患者雙下肺可聞及吸氣末爆裂音或捻發音,超過半數可見杵狀指(趾)。終末期出現紫紺、肺動脈高壓、肺心病和右心功能不全。
2. 胸部HRCT:胸部HRCT是診斷IPF的必要診斷手段。胸片對於疑似IPF患者的診斷價值明顯地低於HRCT,不應該作為IPF的診斷依據。IPF的胸部HRCT以格線影和蜂窩肺為主要特徵,經常伴有牽拉性支氣管擴張[2],其中蜂窩肺是診斷肯定UIP型重要的依據。少見磨玻璃影,且通常比格線影範圍小。胸部HRCT典型的UIP分布特徵是以雙下肺和外帶分布。
合併胸膜異常,如胸膜斑、鈣化、顯著的胸腔積液時,多提示為導致UIP型病變由其他疾病引起。微結節、氣體陷閉、非蜂窩肺的囊腔影、廣泛的磨玻璃影、實變,或沿支氣管血管為著的分布特點,均提示其他的診斷。
3. 組織病理學檢查:IPF的特徵性組織病理學改變是普通型間質性肺炎,其主要病變為纖維化,病變的程度及分布不一致,低倍顯微鏡下觀察,同時可見瘢痕纖維化區域伴有蜂窩肺改變,和病變較輕甚至正常肺組織區域[2]。這些組織病理改變通常以胸膜下和間隔旁肺實質為著。通常炎症較為輕微,可有少量淋巴細胞和漿細胞間質浸潤,伴2型肺泡上皮細胞和細支氣管上皮細胞增生。纖維化區域主要由緻密的膠原纖維組成,可見散在分布的成纖維細胞灶。蜂窩肺區域由囊性纖維化的氣腔組成,通常襯附著細支氣管上皮細胞,腔內有粘液和炎症細胞填充。肺纖維化區域和蜂窩肺病變區域中,肺臟間質可見平滑肌增生。
4. 診斷標準
(1)除外已知病因所致的間質性肺疾病,如職業接觸、室內外環境暴露、結締組織病和藥物性肺損害等。
(2)未行外科肺活檢的患者,胸部HRCT表現為肯定UIP型。
(3)行外科肺活檢的患者,結合HRCT和外科肺活檢符合特定的類型。

治療

(一)藥物治療
(1) 吡非尼酮:
吡非尼酮是2015年美國胸科學會/歐洲呼吸協會/日本胸科協會/拉丁美洲胸科協會聯合發布的《特發性肺纖維化臨床治療推薦指南》中個推薦用於治療的兩個藥物之一, IPF患者經吡非尼酮連續服藥治療52周后,能夠減緩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如FVC和DLCO的下降,延長患者無進展生存期(PFS),同時降低患者死亡風險。
(2) 尼達尼布:尼達尼布是2015年美國胸科學會/歐洲呼吸協會/日本胸科協會/拉丁美洲胸科協會聯合發布的《特發性肺纖維化臨床治療推薦指南》中推薦等級最高(條件推薦)的兩大藥物之一。
(二)非藥物治療
① 戒菸:大多數IPF患者是吸菸者,吸菸與疾病的發生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吸菸者,必須勸導和幫助患者戒菸。②氧療。③機械通氣。④肺康復。⑤肺移植。

預防

1.由於本病的病程緩慢,醫務人員應認真檢查明確診斷。
2.要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並堅持治療。
3.加強體育鍛鍊,增強抗病能力,冬季應注意保暖。
4.注意調劑飲食增加營養;吸菸者必須戒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