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倫蒂諾戰役

特倫蒂諾戰役

特倫蒂諾戰役發生於1916年5月15日至6月25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義大利前線特倫蒂諾區奧匈軍的進攻戰役。

基本介紹

戰役的策劃,奧匈軍序列,義大利反應,奧匈軍突擊,

戰役的策劃

塞爾維亞戰役的勝利結束和俄軍在東線的慘敗終於使得奧匈軍能夠抽調出部分主力部隊用於義大利前線,奧匈參謀總長弗蘭茨·康拉德·馮·赫岑多夫元帥決定,在義大利前線發動一次大規模反攻,以邊境上所謂“七村社”地區為出發陣地,突擊方向為帕多瓦-威尼斯,爭取迫使義大利退出戰爭。
奧地利皇親歐根大公被任命為義大利戰線總司令,此人身世顯赫無比,是利奧波德皇帝的曾孫,曾經擊敗過拿破崙的帝國名將卡爾大公的孫子,1866年義大利戰爭英雄阿爾布雷希特·弗里德里希·魯道夫大公的兒子。還是本代條頓騎士團的大團長(該大團長位置在哈布斯堡-帕爾馬家系中世襲),然而軍事才能不過了了,但是他很明智,從來不給自己的參謀長,實質上的總指揮斯維托扎爾·馮·博羅耶維奇上將添亂。
博羅耶維奇對於霍申道夫男爵不切實際的戰役目標嗤之以鼻,他於1916年4月31日向所屬部隊發出秘密訓令“本部本次戰役目標為,從目前漫長而不利防守的位置上推進到一個適於防守的較短戰線上,從而節省出更多的機動預備隊。”早在義大利投入戰爭之前,奧匈軍就偵察到,義大利人並沒有完成邊境上“七村社”地區的工事,這是邊境上從帕多瓦到威尼斯一線橫向面對奧地利的地區,總共有7個村莊,這裡工事潦草,防禦鬆懈,是良好的突破口,這次,博羅耶維奇決心將攻擊方向選在此處。
然而有趣的事情發生了,正當奧匈軍調兵遣將,摩拳擦掌準備進攻的時候,5月24日,義大利軍搶先在這個區域發起了進攻,在大炮的掩護下,意軍猛攻奧匈軍盧瑟恩,菲爾勒和文扎拉等3個要塞化的山頭,儘管防守的奧匈軍是由地方後備隊和動員營等拼湊起來的雜牌部隊,不過仍然能夠擊退意軍的攻勢,意軍付出了血淋淋的代價後一無所獲。
5月27日,奧匈帝國總參謀部下達訓令:“本次進攻爭取取得決定性勝利,迫使義大利退出戰爭,為了西線戰場解放出兵力。”當然博羅耶維奇對這種狂想並不感冒,他明白,沒有大量的德軍投入,這種戰略目標是無法實現的,早在1915年冬,奧匈帝國參謀總部就向德國參謀總部通報了這個計畫,然而德國參謀總長埃里希·馮·法金漢對此沒有任何興趣,正在準備在凡爾登“讓法國人把血流乾”的法爾肯海因沒有任何兵力能夠用於義大利方向,在這個保守的標準普魯士軍官團軍官看來,世界大戰就是歐洲大戰,而歐洲大戰就是德法對決,只要如同普法戰爭般迅速擊敗法國,則無論是傳統上陸軍不強的英國還是雖然人多如蝗蟲然而毫無質量的俄國都將無法繼續戰爭,則不難以一個極為體面的和約(甚至對英俄也是,當然是從德國人的視角出發)來結束戰爭,至於義大利嘛,在他的思維裡面是排不上號的。
當然,法爾肯海因還是批准了奧匈軍為了準備攻勢而從東線和巴爾幹戰線大量抽調部隊的計畫,因為無論在東線還是在巴爾幹戰線,目前都是由一位德國元帥在指揮,奧匈軍被置於德軍東線總司令保羅·馮·興登堡元帥和巴爾幹集團軍群司令奧古斯特·馮·馬肯森元帥的指揮之下,沒有法爾肯海因的同意,霍申道夫甚至無法調動部隊。霍申道夫玩了個小花招,他和保加利亞秘密簽訂了協定,在部隊調遣的時候,將大量的保加利亞部隊以小單位混雜進奧匈軍調到義大利前線,而德軍也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量保加利亞單位的加入固然增強了奧匈的兵力,可是卻使得本來就很多民族混雜的奧匈軍變得更加混雜,真正能打的奧地利,克羅地亞和馬扎爾單位更加被稀釋。

奧匈軍序列

1916年1月,奧匈組建了所謂“蒂羅爾地區防禦指揮部”,作為兵力集結的掩飾,這種沒有番號也沒有野戰軍單位的指揮部通常只能指揮幾個地方上負擔防衛的營級部隊,然而,這個蒂羅爾地方防禦指揮部卻地位高得驚人,司令官是陸軍上將丹克爾,部隊包含從東線抽調來的3個軍12個步兵師又2個騎兵師,獨立炮兵3個旅。這些部隊隱蔽在羅爾將軍的第5集團軍第14軍後面,準備開戰後以第11集團軍番號參戰。
奧匈軍又從巴爾幹調回來了第3集團軍,隱蔽集結在第10集團軍後面,該集團軍剛剛參加完對塞爾維亞和黑山還有阿爾巴尼亞的征服作戰,士氣旺盛,但是士兵來源混雜,指揮不便。
第3集團軍序列
司令:陸軍上將科維斯
第3軍,軍長:步兵上將克勞特瓦爾德
軍直:軍炮兵旅,輜重團,工兵團,戰地獵兵第7營,第22營,第24營
第22王家和皇家地方防衛軍射手師(王家和皇家地方防衛軍射手第1團,第2團,第3團,保加利亞補充團)
第6步兵師(第96步兵團,第87步兵團,第47步兵團,保加利亞補充團)
第28步兵師(第37王家和皇家地方防衛軍步兵團,第38王家和皇家地方防衛軍步兵團,第39王家和皇家地方防衛軍步兵團,保加利亞補充團)
第8軍,軍長:施羅伊辛斯圖伊爾中將
軍直:軍炮兵旅,輜重團,工兵團
第57步兵師(第52步兵團,第90步兵團,第92步兵團,第93步兵團)
第59步兵師(波赫步兵第1團,波赫步兵第3團,第48步兵團,保加利亞補充團)
第20軍,軍長:陸軍中將,皇儲卡爾大公(後來的皇帝卡爾一世
軍直:軍炮兵旅,輜重團,工兵團,第59步兵團
第3步兵師(蒂羅爾射手第1團,第2團,第3團,第4團)
第8步兵師(第7步兵團,第14步兵團,第21步兵團,第50步兵團)
第17軍,軍長:步兵上將克雷提克
軍直:軍炮兵旅,輜重團,工兵團
第18步兵師(第73步兵團,第3射手團,保加利亞補充第一團,第二團)
第48步兵師(波赫步兵第2團,第4團,保加利亞補充團,阿爾巴尼亞志願步兵團)
第181獨立步兵旅
第17軍由於素質太差,並沒有參加第一階段的進攻作戰,在第二階段擴大戰果的追擊戰中才參戰,負責保護第3集團軍右翼。
我們從編制上可以看出,奧匈軍所有師,不足4個團正規建制的都拿保加利亞部隊填塞,皇儲所指揮的第20軍全部精銳部隊,不是蒂羅爾射手部隊就是戰前常備軍步兵團,甚至還奢侈的有一個戰前常備軍步兵團作為軍直部隊,實質上是皇儲的警衛部隊,奧匈估計再也死不起皇儲了。

義大利反應

義大利總參謀部並非全無察覺,1916年1月28日,義大利總參謀部作戰部門就向總參謀長卡爾多納將軍提交了一份報告,報告指出,奧匈軍很有可能在北部戰線發動大規模反擊。根據該報告,作戰部要求南蒂羅爾前線野戰部隊指揮部門和總參謀部對此作出反應,停止在伊松佐河流域的進攻準備,加強蒂羅爾方向的防禦兵力。然而,卡爾多納將軍卻認為這一切不過是奧匈軍為了遲滯意軍進攻而放出的煙霧而已。該報告的最終歸宿是檔案室歸檔。然而,幸運的是位於蒂羅爾方向的義大利野戰部隊指揮官卻重視了這份報告,意軍沿著蒂羅爾前線構築了3道防禦體系,以維倫納山支撐點群,卡波洛哥支撐點群,卡波莫龍支撐點群構成第一道防線,以恩納山支撐點群,馬索山支撐點群,和卡薩拉蒂支撐點群構成第二和第三道防線。並且,意軍從3月中旬開始,不斷地發動襲擾作戰,來干擾奧匈軍的進攻準備。意軍以第5軍擔負第一線防禦,而以第3軍前出到雷瓦附近擔任防禦的前衛。意軍的積極行動使得在進攻開始的時候,整個蒂羅爾防線上意軍共擁有15個步兵師的兵力部署在從聖奧斯瓦爾多到波伊山的奧匈軍第3集團軍(18個步兵師)的進攻正面上,這也使得意軍的防禦變得從容起來。

奧匈軍突擊

偽裝番號為“蒂羅爾地方防禦指揮部”的奧匈第11集團軍計畫分成左中右三路行動,右翼第8軍從集結地洛維拉多出發,進攻方向指向瓦拉爾薩。中路部隊由第20軍和第3軍組成,從拉瓦羅尼地區出發,進攻方向為阿薩哥。左翼第17軍加強第48步兵師,從博爾格出發,攻擊方向為瓦拉薩加。
奧匈軍根據偵察得到的情報認為,瓦拉爾薩方向意軍防禦最為薄弱,因此,奧匈軍計畫,在右翼第8軍達成突破之後,立即投入義大利戰線全部預備隊進行縱深追擊。同時,由於中路南翼第3軍的進攻方向上山實在太多,超過海拔1500的山峰就有3座,第3軍的進攻在地形上極端不利,於是特別加強了第3軍的炮兵部隊進行支援。
作為駐維也納的德國最高軍事代表,卡拉蒙將軍秉承了德軍參謀總長法爾肯海因的意圖,全力反對這次進攻,在兵力捉襟見肘的法爾肯海因看來,本來就很穩定的義大利戰線根本不需發要動什麼進攻,奧匈要是有多餘的部隊,那太好了,派到法國去就是了,有多少我要多少,法國在手,天下我有,只要打敗了法國,其他什麼俄羅斯,義大利,還不好收拾嗎?然而,奧匈參謀總長霍申道夫還是拒絕了德國的要求,藉口是:進攻已經準備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程度了。
1916年5月13日,進攻命令下達,15日凌晨6點整,奧匈軍1700門大炮,其中包含369門重炮,120門240至420毫米口徑重迫擊炮,開始全線轟擊,這是在德軍大規模投入之前,在義大利戰線上,同盟國方面的最強大的一次炮擊,炮擊整整持續了4個小時。在刺耳的哨子聲中,身穿灰藍色制服的奧匈軍士兵躍出戰壕,撲向當面的意軍陣地。
意軍一線陣地上的位於維爾納山,卡帕洛格和卡帕莫羅等要塞化支撐點在奧匈軍兇猛的炮擊中被完全摧毀,其中的卡帕莫羅支撐點遭到了8門280毫米重榴彈炮和120門其他火炮的集中轟擊長達3個小時。
根據奧匈軍的戰前計畫,被加強了的第3軍的炮兵部隊,不僅為第3軍的進攻方向提供火力支援,而且也為第20軍的進攻方向提供火力支援,意軍第35步兵師所防禦的6公里長的戰線上,特別是其擔任支撐點守備的Ancona旅的陣地上落彈5萬餘發,損失極為慘重。
上午9時,奧匈軍炮火開始延伸,從摧毀性炮擊轉為遮斷性炮擊,上午10點整,步兵衝擊開始。進攻最兇猛的是蒂羅爾射手部隊,蒂羅爾射手第1和第3團,第一次衝鋒就拿下了意軍位於馬拉加的支撐點,中午12時左右,意軍第一線幾乎所有支撐點全部陷落,奧匈軍全線突破意軍正面,開始向縱深發展。
然而,隨著奧匈軍的越來越深入,意軍的抵抗也越來越強,意軍從後方調來了大量的預備隊,這使得突破變得極為困難。
在從聖奧斯瓦爾多到波伊山的意軍防線上,意軍雖然步步後退,但是奧匈軍也沒能達成突穿,雙方打成了僵持,奧匈軍將意軍向東南方向壓,而意軍一直保持著防禦彈性,雙方在僵持中付出了大量士兵的生命和鮮血。
左翼奧匈第8軍,付出極為慘重的傷亡,翻過了3座山頭,可是,意軍還在第四座更高的山頭上等待著他們,士氣低落的奧匈軍於是無可奈何地在海拔2112米的Col Santo 峰前停了下來,與意軍對峙,擔任軍側衛的第11步兵旅前出到Mori 河畔。中路奧匈軍第3軍和第20軍在強大炮兵掩護下猛攻意軍防禦中樞“七村社”地區,5月16日晚,奧匈最精銳的蒂羅爾射手第1團沖入“七村社”核心,已經要塞化的卡波羅哥鎮,和意軍阿爾卑斯山地步兵發生激戰,奧匈第14步兵團攻克西蒙尼山,意軍棄守七村社中的要塞化小鎮阿斯爾哥和阿爾希羅,安裝在這兩座要塞化城鎮的350毫米艦炮也被奧匈軍繳獲,但是意軍仍然據守其他村莊頑強防守,消耗奧匈軍動能,奧匈第50步兵團第14營經過苦戰,於6月1日拿下了桑哥山,可是接下來又要面對意軍布防的帕烏山,未免也力不從心。6月3日,奧匈第20軍軍長卡爾大公親自指揮軍直第59步兵團攻克要塞小鎮沙佩魯,這是奧匈軍中路最後的戰果。
右翼奧匈第17軍,在意軍全線退卻後發動追擊,然而他們面對的地形實在太差,他們翻過了海拔2295米的卡佩爾山,翻過了海拔2046米的坡托勒山,接下來又要攻擊意軍防守的海拔2136米的梅拉塔山,這支本來素質就不高的部隊於是停在了梅拉塔山腳下,轉入防禦。
6月中旬,戰鬥逐漸沉寂下來,博羅耶維奇果斷的下令部隊放棄位於山腳的陣地,後撤到利於防守的山峰和山脊上,奧匈軍和意軍沿著Mattasone - Valmorbia - Pasubio - Borcolapass - Monte Cimone - Casteletto - Roana - Monte Interrotto - Cima Dieci - Civaron - Salubio – Setole 一線轉入對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