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設計與套用(基於IPv6)

物聯網設計與套用(基於IPv6)

《物聯網設計與套用(基於IPv6)》是2013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物聯網設計與套用(基於IPv6)
  • ISBN:9787302311973
  • 定價:32元
  • 出版時間:2013-4-18
  • 裝幀:平裝
圖書詳細信息
ISBN:9787302311973
定價:32元
印次:1-1
裝幀:平裝
印刷日期:2013-4-18
圖書簡介
本書介紹了當前物聯網領域新的技術進展——物聯網智慧型IP互聯技術,針對當前物聯網中各種異構網路互存帶來的困難和協定轉換成本高昂的問題,提出了基於IPv6標準實現物聯網中各種異構網路互聯的體系結構,討論了物聯網智慧型互聯的節點基本結構、作業系統以及網路的通信機制、媒介訪問、傳輸協定,介紹了基於IPv6的uIP、低功耗無線個域網上IPv6(6LoWPAN)的適配層問題,探討了物聯網智慧型網際網路中的RPL路由技術、網路服務技術。
目錄
第1章智慧型體概述 1
1.1智慧型體的由來 2
1.1.1嵌入式系統 3
1.1.2無處不在的計算和普適計算 4
1.1.3行動電話技術 6
1.1.4遙測和機對機通信 6
1.1.5無線感測器和無處不在的感測器網路 7
1.1.6移動計算 8
1.1.7計算機網路 9
1.2智慧型體的難題 10
1.2.1節點級挑戰 10
1.2.2網路級難題 11
1.2.3標準化 13
1.2.4互操作性 14
1.3結論 14
第2章智慧型體硬體 16
2.1感知子系統 17
2.2處理子系統 19
2.2.1架構綜述 20
2.2.2微控制器 22
2.2.3數位訊號處理器 23
2.2.4專用積體電路 23
2.2.5FPGA 24
2.2.6ASIC與DSP及FPGA的比較 24
2.3通信接口 25
2.3.1串列通信接口 26
2.3.2I2C匯流排 27
2.3.3小結 29
2.4模型 30
2.4.1IMote節點架構 30
2.4.2XYZ節點架構 31
2.4.3Hogthrob節點架構 32
第3章作業系統 33
3.1功能性方面 33
3.1.1數據類型 33
3.1.2調度 34
3.1.3棧 34
3.1.4系統調用 35
3.1.5中斷處理 35
3.1.6多執行緒 35
3.1.7基於執行緒與基於事件的編程 36
3.1.8記憶體分配 36
3.2非功能方面的問題 36
3.2.1關注點分離 36
3.2.2系統開銷 37
3.2.3可移植性 37
3.2.4動態編程 37
3.3原型 38
3.3.1TinyOS(微作業系統) 38
3.3.2SOS 40
3.3.3Contiki 42
3.3.4LiteOS 45
3.4評價 48
第4章智慧型體的通信機制 50
4.1智慧型體通信類型 50
4.1.1一對一通信 50
4.1.2一對多通信 51
4.1.3多對一通信 52
4.2物理通信規則 53
4.3IEEE802.15.4 53
4.3.1802.15.4地址 54
4.3.2802.15.4物理層 55
4.3.3802.15.4的MAC層 56
4.3.4802.15.4幀格式 57
4.3.5能耗 58
4.4IEEE802.11和WiFi 59
4.4.1網路拓撲和形式 59
4.4.2物理層 60
4.4.3802.11的MAC層 61
4.4.4低功耗WiFi 62
4.5PLC 63
4.5.1物理層 64
4.5.2PLC的MAC層 64
4.5.3功耗 64
4.6結論 65
第5章物理層 66
5.1基礎部件 66
5.2信源編碼 67
5.2.1信源編碼效率 68
5.2.2脈碼調製和增量調製 70
5.3信道編碼 71
5.3.1信道類型 72
5.3.2信道中的信息傳輸 73
5.3.3錯誤識別與糾正 75
5.4調製 75
5.4.1調製類型 75
5.4.2二次調幅 81
5.4.3總結 82
5.5信號傳播 83
第6章媒介訪問控制 85
6.1概述 85
6.1.1無競爭的媒介訪問 86
6.1.2基於競爭的媒介訪問 87
6.2無線MAC協定 88
6.2.1載波偵聽多路訪問 88
6.2.2帶有衝突避免機制的多路訪問(MACA)與MACAW 89
6.2.3邀請方式的MACA 89
6.2.4IEEE802.11 90
6.2.5IEEE802.15.4和ZigBee 91
6.3感測器網路MAC協定的特點 92
6.3.1能源效率 92
6.3.2可擴展性 93
6.3.3適應性 93
6.3.4低延遲和可預測性 93
6.3.5可靠性 94
6.4無競爭的MAC協定 94
6.4.1特性 94
6.4.2通信自適應媒介訪問控制 95
6.4.3Y-MAC 96
6.4.4DESYNC-TDMA 97
6.4.5低功耗自適應分簇層 99
6.4.6輕量級媒介訪問控制(LMAC) 100
6.5基於競爭的MAC協定 101
6.5.1能量感知多接入信令 102
6.5.2感測器MAC協定 103
6.5.3逾時MAC協定 104
6.5.4模型MAC協定 105
6.5.5增強路由的MAC協定 106
6.5.6數據匯聚MAC 108
6.5.7前文採樣和WiseMAC協定 109
6.5.8接收端啟動MAC 110
6.6混合MAC協定 111
6.6.1ZebraMAC 111
6.6.2移動自適應混合MAC 112
6.7總結 113
第7章傳輸協定 114
7.1UDP 114
7.1.1盡最大努力的數據報傳送 115
7.1.2UDP頭標 115
7.2TCP 116
7.2.1可靠的流傳輸 116
7.2.2TCP頭標 118
7.2.3TCP選項 119
7.2.4往返時間估計 120
7.2.5流控制 120
7.2.6擁塞控制 121
7.2.7TCP狀態 121
7.3UDP的智慧型體 123
7.4智慧型體的TCP 124
7.5結論 125
第8章UIP和IPV6 126
8.1UIP 126
8.1.1處理機制 127
8.1.2uIP記憶體緩衝區管理 132
8.1.3uIP套用編程接口 133
8.1.4uIP協定實現 135
8.1.5記憶體占用 136
8.1.6小結 137
8.2智慧型體網路的IPV6 137
8.2.1IPv6的功能 137
8.2.2IPv6數據頭標 138
8.2.3IPv6編址體系結構 143
8.2.4IPv6的ICMP 148
8.2.5鄰居發現協定 150
8.2.6負載平衡 155
8.2.7IPv6的自動配置 155
8.2.8DHCPv6 159
8.2.9IPv6QoS 160
8.2.10IPv4的骨幹網路上的IPv6 161
8.2.11IPv6多播 162
8.2.12總結 164
第9章低功耗無線個域網上IPv6(6LoWPAN)的適配層 165
9.1術語 165
9.26LOWPAN適配層 166
9.2.1網狀網地址頭標 168
9.2.2分組 169
9.2.36LoWPAN頭標壓縮 170
9.2.4無狀態配置 179
9.3結論 180
第10章智慧型體網路中的RPL路由 181
10.1簡介 181
10.2什麼是低功耗有損網路 181
10.3路由需求 182
10.4智慧型體網路中的路由指標 184
10.4.1匯總路由度量VS記錄路由度量 185
10.4.2局部度量VS全局度量 185
10.4.3路由指標/約束的公共頭標 185
10.4.4節點狀態和屬性對象 185
10.4.5節點能量對象 185
10.4.6跳數對象 186
10.4.7吞吐量對象 186
10.4.8延時對象 186
10.4.9鏈路穩定性對象 186
10.4.10連結顏色屬性 187
10.5目標函式 187
10.6RPL:針對智慧型體網路的新型路由協定 189
10.6.1協定概述 189
10.6.2多DODAG和RPL實例概念的套用 191
10.6.3RPL訊息 192
10.6.4RPLDODAG創建過程 195
10.6.5節點在DODAG內部或DODAG之間的移動 198
10.6.6使用DAO訊息沿著DODAG填充路由表 199
10.6.7RPL中的循環迴避和循環探測機制 201
10.6.8全局和局部修復 203
10.6.9路由與RPL的鄰接 207
10.6.10RPL定時器管理 207
10.6.11仿真結果 208
10.7結論 213
第11章智慧型體的網路服務 214
11.1網路服務概念 215
11.1.1通用數據格式 216
11.1.2表述性狀態轉移 217
11.2智慧型體網路服務的性能 220
11.2.1執行的複雜性 220
11.2.2性能 222
11.3Pachube:智慧型體的網路服務系統 223
11.3.1互動模型 225
11.3.2Pachube數據格式 225
11.3.3HTTP請求 226
11.3.4HTTP返回代碼 227
11.3.5驗證和安全性 227
11.3.6觸發器 228
11.4結論 229
參考文獻 230
物聯網設計與套用(基於IPv6)
目錄
·VIII·
·VII·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