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標準

物聯網標準

感測網是繼計算機、網際網路與移動通信網之後的又一次信息產業浪潮。中國式”物聯網定義: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將無處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設備(Devices)和設施(Facilities),包括具備“內在智慧型”的感測器、移動終端、工業系統、樓控系統、家庭智慧型設施、視頻監控系統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貼上RFID的各種資產(Assets)、攜帶無線終端的個人與車輛等“智慧型化物件或動物”或“智慧型塵埃”(Mote),通過各種無線和/或有線的長距離和/或短距離通訊網路實現互聯互通(M2M)、套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於雲計算的SaaS營運等模式,在區域網路(Intranet)、專網(Extranet)、和/或網際網路(Internet)環境下,採用適當的信息安全保障機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個性化的實時線上監測、定位追溯、報警聯動、調度指揮、預案管理、遠程控制、安全防範、遠程維保、線上升級、統計報表、決策支持、領導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務功能,實現對“萬物”的“高效、節能、安全、環保”的“管、控、營”一體化[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物聯網標準
  • 外文名:Internet of Things
  • 提出人:Ashton教授
  • 提出日期:1999年
  • 地位: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
中國式物聯網,標準體系,高科技市場,技術和規模,感測網標準,廣泛用途,產業基礎,數據交換標準,

中國式物聯網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這個詞,國內外普遍公認的是MIT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時最早提出來的。在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的同名報告中,物聯網的定義和範圍已經發生了變化,覆蓋範圍有了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於RFID技術的物聯網。
自2009年8月溫家寶總理提出“感知中國”以來,物聯網被正式列為國家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物聯網在中國受到了全社會極大的關注,其受關注程度是在美國、歐盟、以及其他各國不可比擬的。 物聯網的概念與其說是一個外來概念,不如說它已經是一個“中國製造”的概念,他的覆蓋範圍與時俱進,已經超越了1999年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報告所指的範圍,物聯網已被貼上“中國式”標籤。
“中國式”物聯網定義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將無處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設備(Devices)和設施(Facilities),包括具備“內在智慧型”的感測器、移動終端、工業系統、樓控系統、家庭智慧型設施、視頻監控系統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貼上RFID的各種資產(Assets)、攜帶無線終端的個人與車輛等“智慧型化物件或動物”或“智慧型塵埃”(Mote),通過各種無線和/或有線的長距離和/或短距離通訊網路實現互聯互通(M2M)、套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於雲計算的SaaS營運等模式,在區域網路(Intranet)、專網(Extranet)、和/或網際網路(Internet)環境下,採用適當的信息安全保障機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個性化的實時線上監測、定位追溯、報警聯動、調度指揮、預案管理、遠程控制、安全防範、遠程維保、線上升級、統計報表、決策支持、領導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務功能,實現對“萬物”的“高效、節能、安全、環保”的“管、控、營”一體化[4]。

標準體系

隨著感測器、軟體、網路等關鍵技術迅猛發展,感測網產業規模快速增長,套用領域廣泛拓展,帶來信息產業發展的新機遇。我國對感測網發展也高度重視,《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2006-2020年)》和“新一代寬頻移動無線通信網”重大專項中均將感測網列入重點研究領域。國內相關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積極進行相關技術的研究,經過長期艱苦努力,攻克了大量關鍵技術,取得了國際標準制定的重要話語權,感測網發展具備了一定產業基礎,在電力、交通、安防等相關領域的套用也初見成效。
物聯網標準
2009年9月11日,“感測器網路標準工作組成立大會暨‘感知中國’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奚國華、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方向出席會議並致辭。
奚國華在致辭中指出,今年8月7日,溫家寶總理在無錫考察感測網產業發展時明確指示,要早一點謀劃未來,早一點攻破核心技術,要依靠科技和人才,占領科技和經濟發展制高點,保證我國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可持續的競爭力。要認真貫徹落實溫總理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認識發展感測網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集中力量突破核心技術,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紮實做好技術研發、標準制定、市場培育、產業發展等各項工作,推動感測網更好地為產業可持續發展服務。
奚國華希望標準工作組密切圍繞產業發展需求,統籌規劃感測網的標準研究,積極推進標準化工作,加快制定符合我國發展需求的感測網技術標準,建立健全標準體系,力爭主導制定感測網國際標準。
奚國華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通過制定科學的產業政策、技術政策和業務政策,加強對感測網的產業指導和政策引導,努力為感測網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和市場環境。
標準作為技術的高端,對我國感測網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目前,我國感測網標準體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交的多項標準提案被採納,感測網標準化工作已經取得積極進展。經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建了感測器網路標準工作組。標準工作組聚集了中國科學院、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等國內感測網主要的技術研究和套用單位,積極開展感測網標準制訂工作,深度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旨在通過標準化為產業發展奠定堅實技術基礎。
感測器網路標準工作組的同志們表示,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的指導下,將進一步加強感測網標準化工作,促進感測網技術進步和推廣,推動感測網在各行業中的套用,為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增強我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作出應有貢獻。

高科技市場

感測網在國際上又稱為“物聯網”,據悉,這是繼計算機、網際網路與移動通信網之後的又一次信息產業浪潮。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將各種信息感測設備,如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雷射掃描器等種種裝置與網際網路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路。其目的是讓所有的物品都與網路連線在一起,方便識別和管理。
刷員工卡進入辦公大樓,所在辦公室的空調和燈會自動打開;離開這個建築物時,辦公室的空調和燈又會自動關閉。思科已經開發出“智慧型互聯建築”解決方案,為位於矽谷的美國網域存儲技術有限公司節約了15%的能耗。
目前,我國已有6.8億行動電話用戶,使用網際網路的人數也已超過3.38億人。網際網路和無線通信網路已成為人獲取信息和人際溝通的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
而當網路進一步作為物體與物體溝通的工具、人與物體溝通的工具,整個網路的規模和套用將面臨進一步爆發。
有專家預測10年內物聯網就可能大規模普及。物聯網用途廣泛,遍及智慧型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慧型消防、工業監測、老人護理、個人健康等多個領域。專家預計,這一技術將會發展成為一個上萬億元規模的高科技市場。
產業技術和規模快速增長 具體來說,物聯網是指各類感測器和現有的網際網路相互銜接的一個新技術。

技術和規模

比如,在“物聯網”的構想中,RFID標籤中存儲著規範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過無線數據通信網路把它們自動採集到中央信息系統,實現物品(商品)的識別,進而通過開放性的計算器網路實現信息交換和共享,實現對物品的“透明”管理。
工信部的一份內部材料也認為,隨著感測器、軟體、網路等關鍵技術迅猛發展,感測網產業規模快速增長,套用領域廣泛拓展,帶來信息產業發展的新機遇。
我國已初步形成感測網標準體系 據悉,我國對物聯網的發展也高度重視,並將此稱為感測網。

感測網標準

經過長期艱苦努力,我國相關機構和企業攻克了大量關鍵技術,取得了國際標準制定的重要話語權,感測網發展具備了一定產業基礎,在電力、交通、安防等相關領域的套用也初見成效。《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2006-2020年)》和“新一代寬頻移動無線通信網”重大專項中均將感測網列入重點研究領域。
據悉,目前,我國感測網標準體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交的多項標準提案被採納,感測網標準化工作已經取得積極進展。
而9月11日,經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建了感測器網路標準工作組。標準工作組聚集了中國科學院、中國移動等國內感測網主要的技術研究和套用單位,將積極開展感測網標準制訂工作,深度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旨在通過標準化為產業發展奠定堅實技術基礎。

廣泛用途

南京郵電大學校長、博士生導師楊震教授曾說“如果物聯網再搭上網際網路這個橋樑,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我們都可以即時獲取萬事萬物的信息。可以這么說,物聯網加上網際網路等於智慧地球。”
當網路進一步作為物體與物體溝通的工具、人與物體溝通的工具,整個網路的規模和套用將面臨進一步爆發。
中國移動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具體的套用已經開始實施,未來是鋪開更大範圍的問題。比如給放養的羊群中的每一隻羊都貼上一個二維碼,這個二維碼會一直保持到超市出售的每一塊羊肉上,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閱讀二維碼,知道羊的成長歷史,確保食品安全。
將帶有“錢包”功能的電子標籤與手機的SIM卡合為一體,手機就有錢包的功能,消費者可用手機作為小額支付的工具,用手機乘坐捷運和公車、超市購物,去影劇院看影劇。重慶市已有20萬人刷手機乘坐城市輕軌。
在電度表上裝上感測器,供電部門隨時都可以知道用戶使用電力的情況,使電網也具備智慧型。我國江西省電網對分布在全省範圍內的2萬台配電變壓器的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測,實現用電檢查、電能質量監測、負荷管理等,一年來降低電損1.2億千瓦時。
網際網路之父瑟夫在近期也對CBN記者表示,在他看來,全球網際網路又來到了一個轉折的階段,完成人的上網後,要為電腦外的每一個物體都分配一個IP位址,因此整個網際網路的設計、管理、運營和創新能力都會來到一個新的階段。
“當洗衣機可以通過網路管理控制時,即使一塊肥皂也成為了網路服務的一部分。”瑟夫表示,之後的網路上會連線更多的感測器,成為一個感測器的網際網路。

產業基礎

在中國移動CEO王建宙看來,物聯網普及以後,用於動物、植物和機器、物品的感測器與電子標籤及配套的接口裝置的數量將大大超過手機的數量。這將大大推進信息技術元件的生產,並增加大量的就業機會。
王建宙在近期訪問我國台灣時,就希望生產RFID、感測器和條形碼的廠商和中國移動合作。在他看來,要真正建立一個有效的物聯網,有兩個重要因素。一是規模性,只有具備了規模,才能使物品的智慧型發揮作用。二是流動性,物品通常都不是靜止的,而是處於運動的狀態,必須保持物品在運動狀態,甚至高速運動狀態下都能隨時實現對話。
而物聯網的實現並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方面的問題,建設物聯網的過程中將涉及到許多規劃、管理、協調、合作等方面的問題,還涉及個人隱私保護等方面的問題。這就需要有一系列相應的配套政策和規範的制訂和完善。
工信部相關人士表示,有些問題需要解決,一是把感測系統和3G中的TD技術結合起來;二是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中,加快推進感測網發展;三是儘快建立中國的感測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國”中心。
目前,我國感測網標準體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交的多項標準提案被採納,感測網標準化工作已經取得積極進展。經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建了感測器網路標準工作組
標準工作組聚集了中國科學院、中國移動等國內感測網主要的技術研究和套用單位,將通過開展感測網標準制訂工作,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

數據交換標準

沒有統一的HTML式的數據交換標準是物聯網發展的一大瓶頸,物聯網的最大瓶頸既不是IP位址不夠問題,也不是一定要攻克下什麼關鍵技術才能發展。 定址問題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解決,包括通過發放統一UID等方式解決,IPv6或IPv9固然重要,但感測網的很多底層通訊介質可能很難運行IP Stack。一些感測器和感測器網路關鍵技術的攻關也很重要,但那是“點”的問題,不是“面”的問題。 大面的問題還是數據表達、交換,與處理的標準以及套用支撐的中間件架構問題。 同方從2004年起就推出了ezM2M物聯網業務基礎中間件產品和oMIX數據交換標準(產品中還實現了中國移動的WMMP標準),中國電信也推出了MDMP標準,但是一個或幾個企業的力量是有限的,既然物聯網產業已經被提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如果以國家層面的高度來推物聯網數據交換標準和中間件標準,一定能夠發揮整體效果,而且要比制定其他通訊層和感測器的技術攻關見效快。
數據交換標準主要落地在物聯網DCM三層體系的套用層和感知層,配合傳輸層通道,目前國外已提出很多標準,如EPCGlobal的ONS/PML標準體系,還有Telematics行業推出的NGTP標準協定及其軟體體系架構,以及EDDL, M2MXML, BITXML, oBIX等,感測層的數據格式和模型也有TransducerML, SensorML, IRIG, CBRN, EXDL, TEDS等等,目前的挑戰是把這些現有標準融合,實現一個統一的HTML式物聯網數據交換大集成套用標準,如果國家能夠整合資源, 這個標準的建立具備一定的可行性。不過由於其涉及面廣,整體協調難度大,只有受到監管層和高層領導的高度重視,委託國家級的綜合性物聯網標準委員會 (目前的一些標準組織多半還是更多的關注於傳輸層標準,或行業套用標準, 如RFID和WSN無線通訊標準等,統籌能力不夠,視野不夠寬)具體實施才有可能實現這個目標【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