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灘組

牧羊灘組,是以組為岩石地層單位的地層結構。1986年高振家等命名,1990年陸松年等發表。本組主要為粉砂岩與薄層細砂岩互層,具水平微細紋層或微交錯層理。其下部整合覆於東巧恩布拉克組之上,頂部與上覆冬屋組假整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牧羊灘組
  • 外文名:Muyangtan Fm
  • 階代碼:Qb
  • 地區代碼:5
命名,沿革,特徵,分布,備考,

命名

1986年高振家等命名,1990年陸松年等發表。命名剖面位於新疆烏什縣南,尤爾美那克牧村西南500m的牧羊灘。主要參考剖面位於蘇蓋特布拉克以北。

沿革

為王務嚴等1979(1986發表)年所劃分的原“震旦紀下統巧恩布拉克組”上部的“鈣質砂岩段”,經高振家、陳晉鑣、陸松年等複查提出為深水碎屑流沉積,可單獨建組,命名為牧羊灘組。同時認為原“巧恩布拉克組”應改為巧恩布拉克群,時代劃歸青白口紀—早震旦世(高振家等,1993)。

特徵

本組主要為灰綠色、深灰色微層發育鈣質的粉砂岩與薄層細砂岩互層,具水平微細紋層或微交錯層理。粉砂岩、砂岩亦形成明顯的韻律,亦屬碎屑重力流沉積,形成於水下扇的邊緣。本組產有豐富的微古植物,經彭昌文、高林志鑑定主要為:Trachysphaeridium minor, T. Cultum, Trematosphaeridium holtedahlii, Leiopsophosphaera kepingensis, L. Incrassata, L. Aperta, Pseudozonosphaera sp., Taeniatum cf. Simplex, T. Crassum, Polyporata obsoleta等。尚有遺蹟化石Chondrites von. Sternbeng等。岩性較穩定,其下部整合覆於東巧恩布拉克組之上,頂部與上覆冬屋組為假整合(局部為超覆不整合)。

分布

本組分布範圍主要在烏什縣以南巧恩布拉克、尤爾美那克牧村、方山。格布拉克、蘇蓋特布拉克及玉爾吐斯山等地。其厚度變化亦較大,大致從107—448m。

備考

編撰者:高振家
作者1:高振家
年份1:1986
作者2:陸松年
年份2:1990
作者3:王務嚴
年份3:1979
系名:新元古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