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捉小狼

《牧童捉小狼》原名《牧豎》,為蒲松齡創作的一則寓言故事,收錄於《聊齋志異》卷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牧童捉小狼
  • 作品別名:牧豎
  • 創作年代:清
  • 作品出處:《聊齋志異》卷十 
  • 文學體裁:寓言
  • 作者蒲松齡
內容,詞語解釋,翻譯,啟示,作者簡介,

內容

兩牧豎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謀分捉之。各登一樹,相去(1)數十步。少頃(2)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倉皇。豎於樹上扭小狼蹄耳故(3)令嗥;大狼聞聲仰視,怒奔樹下,號且爬抓。其一豎又在彼樹致小狼鳴急;狼輟聲四顧(4),始望見之,乃舍此趨(5)彼,跑號如前狀。前樹又鳴,又轉奔之。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十往復,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6)僵臥,久之不動。豎下視之,氣已絕矣。

詞語解釋

(1)去:距,距離。
(2)少頃:一會兒。
(3)故:故意。
(4)顧:張望
(5)趨:快速跑。
(6)奄奄:氣息微弱的樣子。

翻譯

有兩個牧童到山裡的狼的巢穴里去,巢穴里有兩隻小狼。他們計畫分別捉它們,兩人各自爬上一棵樹,相距數十步。不一會兒,大狼來了,進窩發現小狼不見了,心裡非常驚慌。牧童在樹上扭小狼的蹄爪、耳朵,故意讓它大聲嚎叫。大狼聽見聲音抬頭看,憤怒地跑到樹下又叫又抓。另一個牧童在另一棵樹上讓小狼大聲嚎叫。大狼聽見聲音,四處張望,才看見小狼;於是離開這棵樹,快速跑到另一棵樹下,像剛才那樣狂叫撕抓。前一棵樹上的牧童又讓小狼嚎叫,大狼又轉身撲過去。大狼嘴裡沒有停止過嚎叫,腳下沒有停止過奔跑,這樣來回數十次,跑得漸漸慢了,聲音漸漸小了;然後大狼奄奄一息,僵直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動彈。牧童於是從樹上下來看,它已經斷氣了。

啟示

1.做任何事都要專心致志,不要輕易被別人欺騙。
2.要敢於用智慧戰勝比自己強大的敵人。
3.不要無依據地欺負比自己弱小的人
4.不要利用母愛來害人。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 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