牤牛河(瀋陽牤牛河)

牤牛河(瀋陽牤牛河)

河南有一條支流,原名牤牛河,自明代以降,因地名彰顯而稱白塔堡河現在稱為沈南第一鎮的白塔鎮,積澱著600年塔廟古蹟和邊塞軍墾的歷史文脈在白塔堡牤牛河北岸建有龍王廟,廟前懸有一口鑄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鐵鐘,與河南倒座(正座為坐北朝南,倒座為坐南朝北)關帝廟打對面龍王和關帝兩尊神靈,在香菸繚繞中都在密切地關注這條河。牤牛河的地域文化,由此可見一斑。

平時馴順的“牤牛”有時也會發起脾氣來。每到秋雨連綿的汛期,牤牛河漲水出漕、淹沒農田、沖毀房舍。就在白塔被摧毀的那一年,洪水特大,故有“塔倒十八家,洪水四十里”的說法流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瀋陽牤牛河
  • 作者:殷銓
簡介,歷史經歷,

簡介

作者: 殷銓
渾河南有一條支流,原名牤牛河,自明代以降,因地名彰顯而稱白塔堡河。
現在稱為沈南第一鎮的白塔鎮,積澱著600年塔廟古蹟和邊塞軍墾的歷史文脈。

歷史經歷

明永樂4年(1406)在牤牛河南岸高埠處建白塔一座,白塔旁建有彌陀寺,又稱彌陀寺塔。原塔1905年3月毀於日俄戰火,只留下民間傳說故事。
明初,在遼東形成“三十里一城、十里一堡、五里一台”的勢若連珠的密集形軍事防線。瀋陽中衛南10里為渾河堡,再10里為白塔堡,兩堡之間為榆樹台。白塔堡位於牤牛河南岸、白塔西北側,是座建有周長一里左右的土城堡,堡內駐有一百餘名官兵,扼守瀋陽至遼陽的交通要衝。百餘戶的隨軍家屬在堡外形成聚落,並從事農墾,帶來中原農耕文明。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在白塔堡牤牛河北岸建有龍王廟,廟前懸有一口鑄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鐵鐘,與河南倒座(正座為坐北朝南,倒座為坐南朝北)關帝廟打對面。兩廟相距一華里,構成白塔堡廟宇系列的一大特色。坐南面北的倒座關帝廟非常罕見,另在北京西單安福胡同有一座,其門石額曰“古剎倒座關帝廟”。龍王和關帝兩尊神靈,在香菸繚繞中都在密切地關注這條河。牤牛河的地域文化,由此可見一斑。
平時馴順的“牤牛”有時也會發起脾氣來。每到秋雨連綿的汛期,牤牛河漲水出漕、淹沒農田、沖毀房舍。就在白塔被摧毀的那一年,洪水特大,故有“塔倒十八家,洪水四十里”的說法流傳。
白塔堡向為瀋陽城南重要門戶。牤牛河東西流向,橫亘在瀋陽通往營口的南北大道上,原來的木橋常常被洪水沖斷而阻礙交通。晚清瀋陽總兵左寶貴籌資督建了一座石橋,與其同期建成的還有瀋陽大南門外的德盛石橋和城北道義石橋。
甲午戰爭爆發,1894年7月25日,愛國將領左寶貴帶五千兵經過這座石橋,入朝參戰。後來戰死在平壤城頭。張學良將軍當年也曾帶步兵、馬隊、炮車經過這座“左公橋”,向南到沙河一帶“打秋操”(軍事演習)。
石橋因西側沈營公路橋的建成而逐漸廢棄,現在的殘橋遺蹟已化作歷史記憶的符號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