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牡蠣,中藥材名。本品為牡蠣科動物近江牡蠣、長牡蠣或大連灣牡蠣等的貝殼。全年可採集。取得後,去肉、取殼,洗淨、曬乾。功能主治為:斂陰,潛陽,止汗,澀精,化痰,軟堅。治驚癇,眩暈,自汗,盜汗,遺精,淋濁,崩漏,帶下,瘰癧,癭瘤。用於驚悸失眠,眩暈耳鳴,瘰癘痰核,瘕痞塊,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泛酸。煅牡蠣收斂固澀。用於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吞酸。(1)益陰潛陽:生用治陰虛陽亢之潮熱盜汗、頭痛眩暈、煩躁失眠等症。(2)軟堅散結:生用治瘰癧、腫塊。(3)固澀:煅用治多汗、遺精、帶下、崩漏、泄瀉等,常與龍骨配伍。(4)也可用於胃酸過多,常配烏賊骨。①《本經》:主傷寒寒熱,溫瘧灑灑,驚恚怒氣,除拘緩鼠瘺,女子帶下赤白。久服強骨節。②《別錄》:除留熱在關節榮衛,虛熱去來不定,煩滿;止汗,心痛氣結,止渴,除老血。澀大小腸,止大小便,療泄精,喉痹,咳嗽,心脅下痞熱。③《藥性論》:主治女子崩中。止盜汗,除風熱,止痛。治溫瘧。又和杜仲服止盜汗。病人虛而多熱,加用地黃、小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牡蠣
  • 漢語名稱:Mu Li
  • 別名:蠣蛤,古賁,左顧牡蠣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生產區域,藥材性狀,用法用量,藥理作用,相關配伍,臨床套用,注意事項,相關論述,化學成份,特別說明,

來源

本品為牡蠣科動物近江牡蠣、長牡蠣或大連灣牡蠣等的貝殼。全年可採集。取得後,去肉、取殼,洗淨、曬乾。

性味歸經

鹹濕,涼。
①《本經》:味鹹,平。
②《別錄》:微寒,無毒。
③《本草正》:味微鹹微澀,氣平。
入肝、腎經。
①《湯液本草》:入足少陰經。
②《本草經疏》:入足少陰、厥陰、少陽經。

功能主治

斂陰,潛陽,止汗,澀精,化痰,軟堅。治驚癇,眩暈,自汗,盜汗,遺精,淋濁,崩漏,帶下,瘰癧,癭瘤。用於驚悸失眠,眩暈耳鳴,瘰癘痰核,瘕痞塊,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泛酸。煅牡蠣收斂固澀。用於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吞酸。
(1)益陰潛陽:生用治陰虛陽亢之潮熱盜汗、頭痛眩暈、煩躁失眠等症。
(2)軟堅散結:生用治瘰癧、腫塊。
(3)固澀:煅用治多汗、遺精、帶下、崩漏、泄瀉等,常與龍骨配伍。
(4)也可用於胃酸過多,常配烏賊骨。
①《本經》:主傷寒寒熱,溫瘧灑灑,驚恚怒氣,除拘緩鼠瘺,女子帶下赤白。久服強骨節。
②《別錄》:除留熱在關節榮衛,虛熱去來不定,煩滿;止汗,心痛氣結,止渴,除老血。澀大小腸,止大小便,療泄精,喉痹,咳嗽,心脅下痞熱。
③《藥性論》:主治女子崩中。止盜汗,除風熱,止痛。治溫瘧。又和杜仲服止盜汗。病人虛而多熱,加用地黃、小草。
④《本草拾遺》:搗為粉,粉身,主大人小兒盜汗,和麻黃根、蛇床子、乾薑為粉,去陰汗。
⑤《海藥本草》:主男子遺精,虛勞乏損,補腎正氣,止盜汗,去煩熱,治傷寒熱痰,能補養安神,治孩子驚癇。
⑥《珍珠囊》:軟痞積。又治帶下,溫瘧,瘡腫,為軟堅收澀之劑。
⑦《綱目》:化痰軟堅,清熱除濕,止心脾氣痛,痢下,赤白濁,消疝瘕積塊,癭疾結核。
⑧《醫學衷中參西錄》:止呃逆。
⑨《現代實用中藥》:為制酸劑,有和胃鎮痛作用,治胃酸過多,身體虛弱,盜汗及心悸動惕、肉瞤等。對於懷孕婦及小兒鈣質缺乏與肺結核等有效。

形態特徵

①近江牡蠣貝殼2片,堅厚,呈圓形、卵圓形或三角形。左殼附著,較大而厚。右殼(即上殼)略扁平,較左殼(即下殼)小,表面環生極薄而平直的黃褐色或紫褐色鱗片;1~2年的個體,鱗片平、薄、脆,有時呈游離狀;2至數年的個體,鱗片平坦,有時在後緣起伏成弱小的水波狀;生長多年的個體,鱗片層層相迭,堅厚如石。殼面有灰、青、紫、棕等色彩,內面白色,邊緣為灰紫色。韌帶紫黑色,閉殼肌痕甚大,淡黃色,大多為卵圓形或腎臟形,位於中部背側。足退化,無足絲。生活於江河流人海處。雜食性,以細小的浮游生物為食。我國沿海均有分布;廣東、福建、山東沿海,並有養殖。
②長牡蠣貝殼大型,堅厚,呈長條形,背腹幾乎平行,一般殼長比殼高大3倍。左殼附著。右殼較平如蓋,鱗片環生,呈波紋狀,排列稀疏,層次甚少.殼面淡紫色、灰白色或黃褐色。殼內面瓷白色。閉殼肌痕馬蹄形,棕黃色,位於殼的後部背側。左殼凹下,鱗片較右殼粗大。肉質部軟,鰓成直條狀,不彎至背后角。我國沿海都分布。為河口及內灣養殖的良種。
③大連灣牡蠣貝殼大型,中等厚,前後延長,殼頂至後部漸擴張近似三角形。左殼附著。右殼殼表鱗片起伏成水波狀,不如近江牡蠣平伏,放射肋不明顯。殼面淡黃色;殼內面白色。閉殼肌痕白色或紫色,位於背後方。肉質部延長形,鰓自前方延伸至後方中央,彎曲度小。分布北方沿海。

生產區域

主產江蘇、福建、廣東、浙江、河北、遼寧及山東等沿海一帶。

藥材性狀

為不規則的卵圓形、三角形或長圓形貝殼,大小不等,通常長10~30厘米,寬5~10厘米,厚1~3厘米;外表灰色、淺灰棕色或灰藍色,呈層狀,並有彎曲的粗糙層紋。殼內面多為乳白色,平滑而有光澤,基部有橫紋,無光澤,邊緣有波狀層紋。左殼較右殼厚而大,不平坦,殼外面常有海螺、苔蘚等附著,表面並常有洞,洞內有小貝殼;右殼薄而小,較平坦。質堅硬,不易破碎,斷面白色,層狀。氣無,味微鹹。以個大、整齊、裡面光潔者為佳。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3~1兩;或入丸、散。外用:研末乾撒、調敷或作撲粉。

藥理作用

有收斂、鎮靜、解毒、鎮痛的作用;牡蠣的酸性提取物在活體中對脊髓灰質炎病毒抑制作用,使感染的鼠死亡率降低。

相關配伍

①治眩暈:牡蠣六錢,龍骨六錢,菊花三錢,枸杞子四錢,何首烏四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②治百合病,渴不瘥者:栝蔞根、牡蠣(熬),等分。為細末,飲服方寸匕,日三服。(《金匱要略》栝蔞牡蠣散)
③治一切渴:大牡蠣不計多少,黃泥裹煅通赤,放冷為末,用活鯽魚煎湯調下一錢匕,小兒服半錢匕。(《經驗方》)
④治小便數多:牡蠣五兩(燒灰),童便三升。煎至二升,分三服。(《乾坤生意》)
⑤治小便淋s,服血藥不效者:牡蠣、黃柏(炒),等分。為末,每服一錢,小茴香湯下取效。(傅滋《醫學集成》)
⑥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氣虛竭:牡蠣、鱉甲各三兩。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⑦治諸虛不足及新病暴虛,津液不固,體常自汗,夜臥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驚惕,短氣煩倦:麻黃根(洗)、黃芪、牡蠣(米泔浸,燒赤)各一兩。共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小麥百餘粒,同煎至八分,去滓熱服,日二,不拘時候。(《局方》)
⑧治臥即盜汗,風虛頭痛:牡蠣、白朮、防風各三兩。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二。(《千金方》牡蠣散)
⑨治盜汗及陰汗:牡蠣研細粉,有汗處撲之。(《經驗方》)
⑩治溫病下後,大便溏甚,周十二時三、四行,脈仍數者:生牡蠣二兩。研細,水八杯,煎服三杯,分溫三服。(《溫病條辨》一甲煎)
⑾治一切瘰癧:一牡蠣(煅)四兩,玄參三兩。搗羅為末,以麵糊丸如桐子大,早晚食後、臨臥各服三十丸,酒下。(《經驗方》)二牡蠣粉五錢,和雞膽汁為膏貼之。(《脈因證治》)
⑿治胃酸過多:牡蠣、海螵蛸各五錢,浙貝母四錢。共研細粉,每服三錢,每日三次。(《山東中草藥手冊》)
⒀治大病瘥後,小勞便鼻衄:左牡蠣十分,石膏五分。搗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四次。亦可蜜丸如梧子大服之。(《補缺肘後方》)
⒁治金瘡出血:牡蠣粉敷之。(《肘後方》)
⒂心脾氣痛,有痰。用牡蠣煅成粉,酒送服二錢。
⒃瘧疾寒熱。用牡蠣粉、杜仲,等分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水送下。
⒄氣虛盜汗。用牡蠣粉、杜仲,等分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
⒅產後盜汗。用牡蠣粉、麥麩(炒黃)等分。每服一錢,豬肉湯調下。
⒆消渴飲水。用黃泥封固牡蠣,煅赤,研為末。每服一錢,活鯽魚煎湯調下。
⒇百合變渴(由傷寒轉成百合病,如寒無寒,如熱無熱,欲臥不臥,欲行不行,欲食不食,口苦,小便赤我,一般服藥則有吐瀉,變成渴疾,久治不愈)。用牡蠣(熬)二兩、栝樓根二兩,共研為末。每服一匙,米湯調下。一天服三次。
(21)病後常流鼻血。用牡蠣十分、石膏五分,共研為末。每服一匙,酒關下。亦可加蜜作丸子吃,一天三次。
(22)小便淋閉(服治血藥無效者)。用牡蠣粉、黃櫱(炒),等分為末。每服一錢,小茄香湯送下。
(23)小便數多。用牡蠣五兩,加小便三升,煎成二程式,分三次服。極效。
(24)夢遺便溏。用牡蠣粉。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25)陰囊水腫用牡蠣煅粉二兩、乾薑(炮)一兩,共研為末,冷水調糊敷上。不久,囊熱如火。藥乾即換,至小便通暢末,冷水調糊敷上。不久,囊熱如火。藥乾即換,至小便通暢為愈。又方:改冷水調糊為蔥汁,白面同調。不兒不用乾薑。
(26)月經不止。用牡蠣煅過研細。加米醋揉成團,再煅再研,加米醋調艾葉末熬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醋湯送下。
(27)刀傷出血。用牡蠣粉敷塗。
(28)癰腫初起。用牡蠣粉末調水塗搽。藥乾即換。
(29)瘰癧。用牡蠣煅過,研為末。取四兩,加玄參末三兩,和麵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服盡除根。又方:瘰頭癧不知已破未破,用牡蠣四兩,甘草一兩為末。每服一錢,飯後服,茶湯調下。其效極驗。

臨床套用

治療肺結核盜汗:取牡蠣5錢,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為1天量,早晚分服(可加糖調味),連服數天;汗止後再服2~3天,以鞏固療效。如服數劑後療效不明顯,可根據辨證施治原則,隨症加減。共治10例,一般服藥2~3劑後盜汗消失;3例初期療效不顯,其中兩例經加龍骨、酸棗仁服數劑後亦收到較好效果。治程中未見不良副作用。

注意事項

1.《本草經集注》:貝母為之使;得甘草、牛膝、遠志、蛇床良。惡麻黃、茱萸、辛夷。
2.《本草經疏》:凡病虛而多熱者宜用,虛而有寒者忌之,腎虛無火,精寒自出者非宜。

相關論述

1.張元素: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則渴飲不思,故蛤蠣之類能止渴也。
2.《湯液本草》:牡蠣,入足少陰,鹹為軟堅之劑,以柴胡引之,故能去脅下之硬;以茶引之,能消結核;以大黃引之,能除股間腫;地黃為之使,能益精收澀、止小便,本腎經之藥也。
3.《本草綱目》:(牡蠣)補陰則生搗用,煅過則成灰,不能補陰。
4.《本草經疏》:牡蠣味鹹平,氣微寒,無毒,入足少陰、厥陰、少陽經。其主傷寒寒熱、溫瘧灑灑、驚恚怒氣、留熱在關節去來不定、煩滿、氣結心痛、心脅下痞熱等證,皆肝膽二經為病。二經冬受寒邪,則為傷寒寒熱;夏傷於暑,則為溫瘧灑灑;邪伏不出,則熱在關節去來不定;二經邪郁不散,則心脅下痞;熱邪熱甚,則驚恚怒氣,煩滿氣結心痛。此藥味鹹氣寒,入二經而除寒熱邪氣,則營衛通,拘緩和,而諸證無不瘳矣。少陰有熱,則女子為帶下赤白,男子為泄精,解少陰之熱,而能斂澀精氣,故主之也。
5.《本經逢原》:牡蠣,《本經》治傷寒寒熱,溫瘧灑灑,是指傷寒發汗後寒熱不止而言,非正發汗藥也。仲景少陽病犯本,有柴胡龍骨牡蠣湯,《金匱》百合病變渴,有栝萎牡蠣散,用牡蠣以散內結之熱。即溫瘧之熱從內蘊,驚恚之怒氣上逆,亦宜鹹寒降泄為務。其拘緩鼠痿、帶下赤白,總由痰積內滯,端不出軟堅散結之治耳。
6.《本草思辨錄》:鱉甲、牡蠣之用,其顯然有異者,自不致混於所施,惟其清熱軟堅,人每視為一例,漫無區分,不知此正當明辨而不容忽者,《本經》於鱉甲主心腹症瘕堅積,於牡蠣主驚恚怒氣拘緩。仲聖用鱉甲於鱉甲煎丸,所以破症瘕。加牡蠣於小柴胡湯,所以除脅滿。由斯以觀,凡鱉甲之主陰蝕,痔核,骨蒸者,豈能代以牡蠣。牡蠣之主盜汗,消渴,瘰癧頸核者,豈能代以鱉甲。鱉甲去惡肉而亦斂潰癰者,以陰既益而陽遂和也。牡蠣治驚恚而又止遺泄者,以陽既戢而陰即固也。
7.《神農本草經》:主傷寒寒熱,溫瘧灑灑,驚恚怒氣,除拘緩鼠痿,女子帶下赤白。久服強骨節。
8.《名醫別錄》:除留熱在關節榮衛,虛熱去來不定,煩滿;止汗,心痛氣結,止渴,除老血,澀大小腸,止大小便,療泄精,喉痹,咳嗽,心脅下痞熱。
9.《藥性論》:主治女子崩中。止盜汗,除風熱,止痛。治溫瘧。又和杜仲服止盜汗。病人虛而多熱,加用地黃、小草。
10.《本草拾遺》:搗為粉,粉身,主大人小兒盜汗;和麻黃根、蛇床子、乾薑為粉,去陰汗。
11.《海藥本草》:主男子遺精,虛勞乏損,補腎正氣,止盜汗,去煩熱,治傷寒熱痰,能補養安神,治孩子驚癇。
12.《珍珠囊》:軟痞積。又治帶下,溫瘧,瘡腫,為軟堅收澀之劑。
13.《本草綱目》:化痰軟堅,清熱除濕,止心脾氣痛,痢下,赤白濁,消疝瘕積塊,癭疾結核。
14.《醫學衷中參西錄》:止呃逆。
15.《現代實用中藥》:為制酸劑,有和胃鎮痛作用,治胃酸過多,身體虛弱,盜汗及心悸動惕。對於懷孕婦及小兒鈣質缺乏與肺結核等有效。

化學成份

含80~95%的碳酸鈣、磷酸鈣及硫酸鈣,並含鎂、鋁、矽及氧化鐵等。另謂大連灣牡蠣的貝殼,含碳酸鈣90%以上,有機質約1.72%;尚含少量鎂、鐵、矽酸鹽、硫酸鹽、磷酸鹽和氯化物。煅燒後碳酸鹽分解,產生氧化鈣等,有機質則被破壞。

特別說明

本詞條僅用於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於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