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鎮

牡丹鎮

牡丹鎮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西南部,東接店鎮鄉,南鄰華岐鄉,西與秦嶺鄉、隴南市禮縣紅河鎮、馬河鄉接壤,北與藉(讀音:西)口鎮、太京鎮毗鄰。地處秦嶺西段北坡,境內地勢起伏較大,整體為東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2023米,最低海拔1581米。多年平均最高氣溫34.6℃,最低氣溫-20℃,年無霜期152天,年平均降雨量643.2毫米。地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境內稠泥河流經西南部,是西漢水西源。隨著G310連線線藉口至羅家堡公路的拓寬改造,交通便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牡丹鎮
  • 外文名稱:MuDan Town
  • 別名:牡丹園
  • 行政區類別:集鎮
  • 所屬地區: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
  • 下轄地區:40個村委會
  • 政府駐地:牡丹村
  • 電話區號:0938
  • 郵政區碼:741016
  • 地理位置:中國西北
  • 面積:127平方公里
  • 人口:27890人(2012)
  • 方言:天水方言
  • 氣候條件:暖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寶峰山、木門道
  • 機場:天水麥積山機場
  • 火車站:天水站
  • 車牌代碼:甘·E
  • 逢集日:農曆三、六、九日
概況,沿革,經濟狀況,文化教育,基礎設施,旅遊資源,木門道,寶峰山,歷史名人,辛氏祖地,辛鑫,辛金,金環娘娘,

概況

牡丹鎮位於秦州區西南部,是一個重要集鎮,農業生產為主。面積132.08平方千米,人口5642戶28438人(2008年末),轄3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牡丹村,距市區45千米。景點有木門道、寶峰山。

沿革

牡丹鎮因花得名,是中國最早種植牡丹的地區之一,是西北牡丹(紫斑牡丹)品系的重要發源地,傳說在牡丹村有一白音寺,寺院內有廣種牡丹,聞名遠近,牡丹園由此得名。1961年設牡丹公社,1983年改鄉。轄牡丹、白家灣、杜楊、辛兆坡、李官仁灣、謝家嶺、馬家堡子、紅土坡、王家大山、河脈、趙家坪、高磨、杜集寨、張家寨子、萬家山、草川、辛家石嘴、任家堡子、李家門、鄧家門、翟家門、緱家溝、邵集寨、吳集寨、劉家溝、辛下莊、辛中莊、王家嘴、姚家團莊、篆嘴、王家寨子、劉家窯、宋家窯、梁家大灣、陳石、新陽、木門、王家山、大柳樹、辛家山、馬家窯等40餘個自然村。2000年,面積127平方千米,有31個行政村,161個村民小組,農村總戶數4905戶,農村人口27248人。
天水牡丹鎮

經濟狀況

全鎮耕地總面積71600畝,2011年全鎮人均純收入2055元。主要經濟收入以勞務和運輸為主,糧食作物有冬小麥、玉米、馬鈴薯等,經濟作物有油菜、胡麻、葵花、胡蘿蔔等。
近年來,牡丹鎮黨委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秦州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審視鎮情、準確定位,因地制宜的提出了“培育產業、輸轉勞務、構建新村、改善民生”的總體工作思路;按照“壓糧擴徑、引優育強”的產業發展方向,大力實施“良種良法”推廣工程,改良提升胡蘿蔔、馬鈴薯、葵花等傳統產業,培育引進中藥材、甜玉米、早熟洋芋等新興產業,基本形成了“糧食作物上山、經濟作物鋪川”的農業產業格局;遵循“中心輻射、南擴北延、設施配套、功能完備”的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新農村建設初見成效;堅持“村、田、路”綜合治理,統籌“涵、橋、堤”配套建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環境面貌得到了加強和改善;但由於我鎮地域廣闊,村民坐落分散,農業基礎設施欠賬大,產業發展緩慢,農民增收空間狹小,全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整體低下。全鎮糧食總產量達到1140噸,農業總產值3765.62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277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56元。
該鎮主要土特產品洋芋、胡蘿蔔、洋蔥遠銷四川、廣州、海南一帶。

文化教育

全鎮有40個村委會,161個村民小組,農村總戶數4905戶,農村人口27248人,男13896人,女13352人,農業勞動力10871人,男5906人,女4965人,勞動力按文化程度分組,高中以上978人,國中1885人,國小4172人,文盲半文盲788人。
全鎮所有自然村都通上了路、電、郵。
牡丹中學建校於1966年,後發展為一所普通完全中學與農業職業中學,並結合實際和學生特長,開設了美術、體育兩個特長班。學校擁有教師87人,其中高級教師4人,中級職稱教師30人,獲省“青年教學能手”稱號的1人,市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3人、區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園丁”獎獲得者多人,師資力量雄厚,辦學條件日趨完善。2004年高考本科上線取得了較大突破,大專、高職上線率為57.8%,2005年美術專業課考試中有8人達到了高校錄取成績,有多名普通、專業學生被高校錄取。2006年普通高考本科一次性上線率7.32%,其中:應屆生上線率為4.62%,居全區六所農村中學第二,往屆生上線率為20%,居農村中學第三。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通過全體教職工不懈的努力,2009年高考再創新高,應、往屆生上線率均躍居全區農村中學第一。
全鎮有國小、教學點31所,專職教師245人,在校學生2830人。

基礎設施

全鎮有鄉級衛生院1個,有各類衛生人員12人,床位12張。鎮政府駐地有供銷社、農村合作信用社、郵電所、郵政儲蓄銀行、畜牧獸醫站、供水站等單位。
全鎮大部分自然村通水泥硬化路、寬頻、自來水,農村人飲解困工程扶持部分山區村莊的供水。

旅遊資源

木門道

位於牡丹鎮木門村的“木門道”,是稠泥河深切峽谷,兩邊高山陡峭,林木叢生,地勢險要,至今最窄處不足50米。公元231年春天,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初期取得階段性勝利,後因糧草不濟而撤退。撤退過程中,在木門道設伏,引誘魏國大將張郃五子良將之一,官至征西車騎將軍)進入木門道,頓時萬箭齊發,木石俱下,魏軍大亂,張郃右膝蓋中箭,不治身亡,諡號壯侯。
木門村的東側為王家梁山和張家坪,西側為旋帽梁。峽谷中稠泥河自西北向東南流入西漢水,峽谷窄處僅有一小道可通,大有一將當關、萬夫莫開的氣概。這樣的一個得天獨厚的地方,絕對適合古代的戰爭條件。木門道自古是街亭上邽(天水古稱)南入祁山的重要通道。一千七百多年前,蜀相諸葛亮在這裡運籌帷幄、揮灑自如地指揮蜀軍作戰,在馬謖痛失街亭之後於撤退途中從容而激越地大敗魏兵,射殺魏國名將張郃於木門道。
因街亭之戰蜀軍大敗,諸葛亮上表自貶,因此成就了張郃赫赫威名。此時,諸葛亮嘔心瀝血經營的蜀國大好形勢頓時全失,不得不退回漢中。張郃成了蜀軍最可怕的對手,於是諸葛亮恨不得欲置於死地而後快。公元231年,蜀軍終於等來了復仇的機會。諸葛亮在四次伐魏時,命蜀將魏延率一萬人馬領一千弓箭手設伏於木門道峽谷,誘引魏之名將張郃誤入此道,被埋伏在此的蜀軍一舉打敗,張郃中箭身亡,並埋葬於峽谷半山的峰坪之上。
峽谷中昔日茂密的林木早已不復存在,只有一高8米,頂部面積27平米的鼓形小石山,呈橢圓狀,俗稱石鼓,相傳為諸葛亮在山頂指揮作戰所用的擂鼓台,後因賢相長逝巨星隕落而自墜谷底。木門道東側張家坪有伏兵灣、拴馬灣,傳說當年蜀軍對魏軍的設伏之處。當地農民耕種時還不斷有古代兵器被翻出泥土,最多的是箭鏃和矛頭,間或也有其它的兵器。那些古老的物件沉埋千年後在太陽光下散發著幽幽青光,也散發著因時間隔絕已久的,如風如雨的絲絲古意。
在王家鋪,遠遠就能看見花木叢中的木門道武侯祠若隱若現。從山下拾級而上,仰頭便是半拱紅門,左右兩側是磚雕長聯。進得青磚仿古山門,整個建築莊嚴肅穆,周圍山體綠樹成蔭,鳥鳴啁啁,庭院遍植花草樹木,顯得幽雅而靜謐。新落成不久的武侯祠一院三進,第一進為照壁過廳;第二進為武侯祠,正殿塑諸葛亮像,東西廂房塑文臣武將像;第三進為先主殿,塑劉備像。先主殿有聯:“破黃巾,救青州,丹心力扶漢鼎;逆烏浪,伐碧眼,白帝空餘蜀魂。”對劉備一生作了形象概括。是人們觀光旅遊的好地方。

寶峰山

寶峰山位於秦州區牡丹境內,海拔1980米,其山峻秀挺拔,高聳巍峨,山體猶如覆鐘,鑲嵌於群山之巔,,蔚為壯觀,宛若群山之首,使人仰止感嘆。
自唐以來,寶峰山一直是天水西南路的道教聖地。山上有明朝成化十六年鑄大鐘一口,高1.5米,直徑1.2米,鐘聲洪亮,聲聞數十里。清康熙年間,修葺的一寺一觀,歷經戰亂匪禍,已經付之一炬,寺焚廟毀。八十年代以來,國臻大治,民交泰運,寶峰山周圍十三莊的民眾捐資捐材,重建寶峰山寺院,先後建成聖母宮、祖師殿、藥王廟等10餘座廟宇35間,塑像71尊,在其周圍諸峰上還建造了八仙庵、文昌閣、白衣寺等廟宇。每年農曆三月十八日至二十日廟會期間,方圓幾十里百姓相約游山進香,香客遊人日逾萬計。每年農曆四月初酬神唱戲,人山人海,熱鬧異常。
寶峰山西側有“臥牛山”,傳說明洪武年間,山下八位老農同時夢見有一位鬚眉雪白的老翁借牛,說要犁平寶峰山。到了黎明,則見耕牛皆大汗淋漓,臥地喘息。八老互道所見,十分驚異,遠眺寶峰山,山尖不翼而飛,上山則見頂平如砥,遂蓋小廟於其上,塑老翁像祀之,即今之寶峰山土地公公。東邊有“盤頭山”,相傳為寶峰山“聖母殿”三位娘娘每晨梳妝之處。
寶峰山東側崖底,有一眼清泉,名為“飲馬泉”,相傳是蜀人盜馬之處。南有一小峰名曰:“八仙嶺”,山上建有“八仙庵”,為昔日八仙常聚之地。庵旁植有牡丹千株,傳說花叢中有位牡丹仙子,欲求呂洞賓賜成仙之術,故有“呂洞賓三戲牡丹”的傳說。
牡丹鎮

歷史名人

辛氏祖地

據辛姓族譜中記載,牡丹鎮中部有一座海撥1980米的寶鳳山。西漢時,破羌將軍辛武賢有子孫受封在寶鳳山下住居,寶鳳山下現有辛家山和辛家溝兩個辛姓村莊,共有辛姓人家500餘戶。
辛家溝下莊和中莊的家廟內都供有太原伊海將軍、侍御史朝三品巡殿候辛門第42代宗祖辛武賢及辛武賢夫人李氏(李廣之妹),皇帝敕授為“一品誥命夫人”的聖像。每逢年關、節日,辛姓族人都進廟燒香朝拜。
牡丹鎮

辛鑫

五代後漢時,鎮岷州敕授六品,拜左謬將軍,伸為朝廷巡寨大王的辛鑫,為辛門57代,81歲壽終,骸骨葬於牡丹寶鳳山下。
牡丹鎮

辛金

寶鳳山下的辛家溝村莊後有一處烏牛墳地,這裡埋葬著大明萬曆年中舉赴任,曾任成紀知縣,江南鎮江府,戶部主事,73歲壽終,辛門第86代的辛金。
牡丹鎮

金環娘娘

康熙22年(1683年)牡丹村翟家門俊美聰慧、賢淑知禮的翟金環被康熙皇帝選為秀女,康熙48年(1709年)病逝後葬於翟家門墳地,雍正元年(1723年)皇帝頒昭下旨為“金環娘娘”。
牡丹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