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耕部落

牛耕部落

牛耕部落坐落於貴州省黔東南黎平縣尚重鎮洋洞村,這裡是中華農耕文明保存最為完整的遺存地,傳統“牛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生態循環模式,洋洞是傳承“牛耕”文化最為完整的山村,該區域的梯田上建有很多牛棚,農戶的耕牛就餵養在高山梯田牛棚里。

該村村民傳承古老的農耕法——牛耕,牛糞腐熟作為肥料,以食物鏈除蟲,原生環境加上生態的種植方式被譽為“最後的牛耕部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牛耕部落
  • 外文名稱:niu geng bu luo
  • 地理位置:貴州省黔東南黎平縣尚重鎮
  • 氣候類型: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 占地面積:25平方公里
牛耕部落坐落於貴州省黔東南黎平縣尚重鎮洋洞村,這裡是中華農耕文明保存最為完整的遺存地,傳統“牛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生態循環模式,洋洞是傳承“牛耕”文化最為完整的山村,該村的梯田上遍布牛棚,農戶的耕牛就餵養在高山梯田的牛棚里。
當地村民延續古老的農耕法,原生環境加上以“牛耕+稻、魚、鴨”共生系統為基礎的耕作方式,使域內保持著生物的多樣性!
因梯田山高坡陡且面積小不利於機械耕作,所以耕牛是當地農戶進行農業生產的主要勞動力之一。牛吃草,牛糞腐熟後作為堆肥滋養農田,農田放養鴨子和魚,鴨子吃農作物頁面蟲子魚遊動可使稻田作物根系發展,以此為基礎形成一系列食物鏈關係促進農作物的生長,也就避免了外來肥料及藥物的干預和影響。
牛耕部落面積25平方公里三個行政村,分有上洋、中洋、下洋、岑埂、歸七、岑所、岑勒、岩團、高州、新寨十個自然寨,生活有侗、苗、漢、壯、水等多個民族。雲貴高原腹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獨特、古樸、濃郁的侗苗文化,既有古老的侗族文化習俗,又保存著苗族最原始的民俗特色。
每年的小滿節(5月21日前後)正直西南地區雨季,村民趁雨水充沛牽著耕牛上山翻土耙田,層層梯田遍布農戶和耕牛匯成“千牛同耕”的畫面甚是壯觀宛如牛耕版的“清明上河圖”!
牛棚,牛耕部落梯田上隨處可見,牛棚分布在梯田周邊較為平緩的荒地上一般分為兩層,第一層是專門給牛居住的屋舍第二層是農戶存放農具或農忙時歇息和住宿的地方。
牛棚客棧,可以入住的小木屋,村民組織合作社在接近公路水、電、網路等基礎設施較為便捷的梯田塊對牛棚進行改造成“牛棚客棧”,基本生活設施齊全遊客可長期租賃,搭配有廚房餐具,有生活小超市,客棧周邊種有各類生態蔬菜,可實地考察享受田園生活,不同海拔不同角落,白天觀賞梯田綠水青山,晚上聆聽蟲鳴蛙聲。
開山節也叫“幫扶節”,每年農曆10月26日舉行,是牛耕部落侗族先祖為防止本寨族人因貧困行竊由部落酋長頒發“準許令”許可本村“欠收戶”在特定時間上山採收其他村民豐收後餘留的糧食,以補給自家口糧並可免於懲罰的一種“幫扶”制度。牛耕部落還沿襲有村寨部落酋長、家族族長制,立有“家族盟約”,要求村民尊老愛幼,長幼有序,不偷盜不做悖於盟約及國家法律之事,族人須嚴格遵守否則被驅逐村外永不得入。“家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精髓,傳承至今的“家文化”使牛耕部落依然保持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優良民風。
牛耕部落至今還保存有金絲楠木、紅豆杉等珍稀植物,傳承有眾多的老品種農作物,其中水稻就有60餘種,胭脂紫米,小麻紅米,開乳米,香禾糯等均為具有很高營養價值的老品種,當地地理環境及生活習俗為這些珍稀植物古老品種的保存延續提供了充分和必要條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