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種

牛種

牛種是指牛種類總稱!牛屬或近緣屬的成員。哺乳動物,體型粗壯,角中空,由頭骨向兩側呈大弧度伸出,牛(拉丁學名:Bovine,屬牛族,為牛亞科下的一個族,牛--草食性,部分種類為家畜(包含家牛黃牛水牛氂牛)。體型粗壯,部分公牛頭部長有一對角。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牛種
  • 拉丁學名:Bovine
  • 別稱:醜牛
  • :動物界
  • :哺乳綱
  • 亞目:反芻亞目
  • :牛科
  • 亞科:牛亞科
  • :牛族
  • :黃牛,水牛,氂牛
  • 分布區域:世界各地
簡介,外形特徵,種類生長環境,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牛文化,

簡介

niú zhǒng ㄋㄧㄨˊ ㄓㄨㄙˇ
牛種(牛種)
(1).牛與谷種。《元史·世祖紀十一》:“乙巳,賜 合迷里 貧民及 合剌和州 民牛種。”
(2).小牛。《六部成語註解·戶部》:“牛種,小牛也。”
中文學名:牛種亞目:反芻亞目
界:動物界 族:牛族
綱:哺乳綱 種:黃牛,水牛,氂牛
目錄:
1.外形特徵 2.種類
3.生長環境 4.分布範圍
5.物種起源 6.牛文化

外形特徵

牛科動物的共同特點是體質強壯;有適合長跑的腿;腳上有4趾,但側趾比鹿類更加退化,適於奔跑;門牙和犬齒都已經退化,但還保留著下門牙,而且下犬齒葉門齒化了,三對門齒向前傾斜呈鏟子狀,由於以比較堅硬的植物為食,前臼齒和臼齒為高冠,琺瑯質有褶皺,齒冠磨蝕後表面形成複雜的齒紋,適於吃草;為了貯存草料、躲避敵害,它們的胃在進化中形成了4個室:即瘤胃、蜂巢胃、瓣胃和腺胃,還具有“反芻”的習性,使食物能夠得到更好地消化和吸收。

種類生長環境

1、氂牛(B.run-niens)。毛長過膝,耐寒耐苦,適應高原地區氧氣稀薄的生態條件,是中國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種,牛羊下山牧場為青藏高原地區最大的自然放養牧場,其所產奶、肉、皮、毛,是當地牧民的重要生活資源
2、普通牛(Bos taurus)。分布較廣,數量極多,與人類生活關係極為密切。
3、野牛(Bison),如美洲野牛(B.bison)、歐洲野牛(B.bonasus)等。可與牛屬中的普通牛種雜交,產生雜交優勢和為培育新品種提供有用基因
4、水牛(Bubalus bubalus)是水稻地區的主要役畜,在印度則兼作乳用。
5、黃牛(Bos taurus domestica)角短,皮毛多為黃褐色或黑色,毛短。多用來耕地或拉車,肉供食用,皮可以製革,是重要役畜之一。

生長環境

氂牛的生活環境是牛種類中生長環境最惡劣,牛羊下山牧場大多分布在海拔3700米,甚至4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區,低含氧、溫差大牧草生長期短的不良環境中,那裡是極寒地區,氂牛棲息於海拔4000~5000米的高原草甸、灌叢、荒漠等地,適應性強,耐風雪嚴寒,嗅覺較靈敏,多成群活動,喜晨昏覓食,
氂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氂牛是高寒地區的特有牛種,力氣很大。主要產於中國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區。適應高寒生態條件,耐粗、耐勞,善走陡坡險路、雪山沼澤,能游渡江河激流,有“高原之舟”之稱。
氂牛全身都是寶。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燒耕都離不開它。人們喝氂牛奶,吃氂牛肉,燒氂牛糞。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帳篷,皮是製革的好材料。它既可用於農耕,又可在高原作運輸工具!
其他類別的牛能夠較好的適應所在地氣候,其適宜溫度為15 - 25攝氏度;牛吃飽後會停止進食,但還會不住的反芻; 牛是素食動物,且食物範圍很廣,最喜歡吃青草,還喜歡吃一些綠色植物(或果實),如水花生、紅薯藤(苗)、玉米(苗)、水稻、小麥苗等。

分布範圍

牛在全球廣泛分布,其中數量較多的有巴西:13302萬頭(其中水牛72萬頭);美國:12904萬頭;中國:12808萬頭(其中水牛3900萬頭,氂牛約2000萬頭)。印度養牛頭數雖多,但由於宗教習俗等原因,生產性能較低。
物種起源
中國水牛起源於南方。這可能是由於更新世晚期亞洲北部受冰川侵襲,使原屬熱帶性氣候的黃河流域以北廣大地區變得高寒,以致古代水牛等動物被迫向南方遷移的結果。
中國氂牛系由野氂牛馴化而來。至今青海省的海北、海南高寒地區和藏北高原海拔4000~5000米高山峻岭之間,以及蒙古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東北部仍有野氂牛分布

牛文化

在漢族交際風俗中,有"結牛財親"一說,流行於湖南一帶。在當地,一頭牛幾戶公用的稱為結牛財親,並視作親戚,牛的所有權一旦換成別人,其"親戚"關係也到此結束。流行於陝西留壩縣等地的"牛王會",是為老人做壽的稱謂,因為牛耕田犁地,有功於人,並且排在生肖的前列,以牛為名給老人祝壽,以表示尊敬
貴州的羅甸、安龍等地的布依族,以農曆四月初八為牛賀歲。這一天,讓牛休息一天,讓牛吃糯米飯。仡佬族的牛王節也稱"牛神節"、"敬牛王菩薩節"、"祭牛王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舉行。那一天,人們不再讓牛勞動,並用上好的糯米做兩個糍粑,分別掛在兩個牛角上,然後將牛牽到水邊照影子,以此種方式為牛祝壽。在貴州榕江、東江一帶的侗族中,每年夏天六月初六舉行"洗牛節",屆時春耕已結束,人們把牛牽到河邊洗澡,並在牛欄旁插幾根雞毛和鴨毛,祈禱耕牛平安健壯。
苗族有搶牛牛尾的婚姻風俗,流行貴州西北一帶。男女訂婚後,女方要餵養一頭黃牛,待婚禮那天將牛牽到現場,用兩根繩索絆住牛腿。然後由新娘一刀砍下牛尾,新郎會立刻上去搶奪牛尾,若能在女方父母到來之前奪得牛尾,便可立即成婚,否則婚姻告吹。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