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東畢吸蟲病

牛東畢吸蟲病

本病由東畢屬的多種吸蟲寄生於牛的腸系膜靜脈內而引起,我國西北、東北和內蒙古等地較為嚴重。其尾蚴侵入人皮膚,可引起尾蚴性皮炎,是一種人、畜共患寄生蟲病。在我國已發現的東畢屬吸蟲有六種。現以常見的土耳其斯坦東畢吸蟲為代表加以敘述。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牛東畢吸蟲病
  • 常見發病部位:肺部
  • 種類:衛氏牛東畢吸蟲病和四川牛東畢吸
  • 分布:亞、非、拉和南美洲
種類,疾病分布,病因病原,發病過程,發育史,流行病學,病理學,症狀,診斷,

種類

牛東畢吸蟲病的種類較多,國內以衛氏牛東畢吸蟲病和四川牛東畢吸
蟲病為主要致病蟲種。牛東畢吸蟲病成蟲雌雄同體,生殖器官並列為其特徵而得名。衛氏牛東畢吸蟲病的蟲體肥厚,背部隆起,腹部扁平,成蟲有口、腹吸吸盤,主要寄生在肺部、活體為紅褐色,死後灰白色。人及其他哺乳動物是終宿主。該蟲有二倍體及三倍體兩種染色體類型。三倍體蟲能在人體內成熟並產卵,二倍體則不適宜於人體金聲。四川牛東畢吸蟲病蟲體狹長,前寬後狹,兩段尖,口、腹吸盤距離近來,在人體內不能發育為成蟲,其終宿主是犬、貓和果子狸等。

疾病分布

牛東畢吸蟲病病分布光流行於亞、非、拉和南美洲,以亞洲多家,我國分布於23個省、市、自治區。浙江、安徽之東北各省以衛氏牛東畢吸蟲病為主。四川、江西、陝西、雲南等十餘省均發生四川牛東畢吸蟲病,該蟲在國外尚未見報導,是中國目前的人獸共患以獸為主的致病蟲種。人食入生的、未煮熟的含有牛東畢吸蟲病囊蚴的蟹類、喇咕和沼蝦等,或引用含囊蚴的污水而感染。1999年河南省西峽縣14歲以下小兒乾率為32.23%,2002年湖北竹谿縣中小學生感染率19.95%,2002年華東地區肺吸蟲學術研討會報導目前城市牛東畢吸蟲病病有增加趨勢。

病因病原

土耳 其斯坦東畢吸蟲:蟲體呈線狀,雌蟲粗短乳白色,雌蟲為暗褐色,體表光滑。口、腹吸盤相距較近,無咽,食道在腹吸盤前方分為兩支腸管,在體後部再合併成單管,伸達體末端。雄蟲大小為4.39~4.56 mmX0.36~0.42 mm,腹面有抱雌溝。睪丸數目為78~80個,為細小顆粒狀,呈不規則的兩行,排列於腹吸盤後下方。生殖孔開口於腹吸盤後方。雌蟲纖細,比雄蟲長,大小為3.95~5.73 mmX0.07~0.116 mm。卵巢呈螺旋狀彎曲,位於兩腸管合併處之前方;卵黃腺在腸單支的兩側。子宮短,在卵巢前方,子宮內通常有一個蟲卵。
牛東畢吸蟲病牛東畢吸蟲病

發病過程

牛東畢吸蟲病成蟲主要寄生在肺部、蟲卵隨終宿主的痰或糞便排出體外,入水後在適宜環境下經3—4周,發育成毛蚴。毛蚴侵入第一中間宿主淡水螺體內,進行無性繁殖,經2—3個月發育成為尾蚴,尾蚴自螺體逸出。鑽入第二中間宿主淡水蟹、喇咕和沼蝦等體內,形成囊蚴。人吞食生的或為數熟的含囊蚴的蟹類而受感染。本病患者和凡能排出肺吸蟲蟲卵的病獸(),病畜(犬、貓、豬)等均為傳染源,但四川牛東畢吸蟲病在人體內寄生後不能發育為成蟲排卵,因此患者不是傳染源。
人吞食囊蚴後,經過消化液作用,蚴蟲在小腸脫囊而出,穿過腸壁進入腹腔,上行經膈肌、胸腔進入肺部,形成膿腫或囊腫,發育為成蟲而產卵,最後病灶纖維化,形成疤痕。在移行過程中也可異位寄生於皮下、肝、腦、脊髓、眼眶等組織和器官。四川牛東畢吸蟲病侵入人體後大多停留在幼蟲狀態,肺部病變較輕,但多到處游竄,造成局部或全身性幼蟲移行症。

發育史

雌蟲在腸系膜靜脈末梢部位產卵,蟲卵蓄留成結 節。結節破饋,蟲卵落入腸腔。蟲卵也可被血流帶到肝臟,形成針尖大小的黃色蟲卵結節,這結節可被結締組織包埋後鈣化,也可能破潰,蟲卵隨血流、膽汁而注入小腸腔,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孵出的毛蚴鑽入椎實螺體內,發育為母胞蚴、子胞蚴和尾蚴。尾蚴離螺體而游入水中,牛在水中吃草或飲水時,尾蚴經皮膚而侵入牛體內,經血流到腸系膜靜脈,經1.5—2個月發育為成蟲。
牛東畢吸蟲病牛東畢吸蟲病

流行病學

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青海和內蒙古的個別地區十分嚴重。東畢吸蟲病有一定的季節性,一般以5~10月份感染和流行,北方地區多為6—9月份。成年牛感染率常比幼淤牛高,黃牛感染率又比水牛為高。

病理學

屍體消瘦,貧血,腹腔內有大量積液。腸系膜淋巴結腫大。肝表面凹凸不平,上有散在的黃白色蟲卵結節。肝萎縮、質硬。小腸壁肥厚,黏膜上有出血點或壞死灶。

症狀

潛伏期不易確定,感染後可長期無症狀,多數在感染後半年左右緩慢發病,病程較長,也可再一次重症感染後急性發病。症狀隨蟲體寄生的部位不同而異。以胸、腹、腦損害的表現為多見。
1.全身症狀
早期症狀為發熱、低熱或馳張熱,持續數周,乏力、盜汗食欲不振,反覆蕁麻疹。
2.呼吸系統症狀
症狀以蟲體在胸腔內移行的途徑及病變部位不同而異。初期發生胸膜炎出現咳嗽、胸悶及上腹痛、病變接近肺門或的支氣管者可見劇咳、痰中帶血,後期痰變為鐵鏽色或褐色,此為本病特徵性表現。部分病人出現胸腔積液胸水呈草綠色或血性。
3.腹部症狀
腹痛及腹瀉是主要症狀,腹痛以右下腹多見,有壓痛、無肌緊張。蟲體在腹腔內移行可引起廣泛炎症和粘連並形成囊腫,故有時可捫及包塊。如腹腔內囊腫等向腸內破潰,可出現棕褐色粘稠膿血便,並可找到蟲卵。四川並殖蟲的蚴蟲常侵入肝臟,引起肝增大,肝功能受損或變形肝膿腫或囊腫
4.神經系統症狀
多見於嚴重感染的病人,以小兒多假。由於蟲體侵入腦後可繼續遊走,故早期症狀多假,晚期比較固定。可分為以下幾型:
(1)顱內壓增高腦型:多假於早期患兒童,常見顱內高壓症,如頭痛、嘔吐、視力減退等,頭痛為陣發性劇痛,真次貨蟲鑽樣痛,換兒捶頭扯發、大汗淋漓,十分痛苦。止痛或鎮靜劑常無效,但能自行環節,間歇期嬉戲如常。
(2)組織破壞型:出現癱瘓、失語、偏盲、共濟失調,感覺障礙等。多在疾病晚期出現。
(3)刺激型:癲癇發作,肢體感覺障礙。
(4)炎症型:發生在病變早期,畏寒發熱頭痛、腦膜刺激征。
(5)神經精神型:精神失常,記憶力差,幻覺、幻視等。
(6)脊髓型:主要表現為脊髓受壓無症狀,如下肢無力、行走困難、感覺障礙,甚至截癱。
5.皮下結節或包塊
衛氏並殖吸蟲的皮下結節發生率約為20%,結節於感染後2個月至3年後出現,多位於腹部至大腿之間,直徑約1—2cm,小的較硬、大的較軟,輕壓痛,結節內可發現成蟲和蟲卵。四川並殖吸蟲的皮下包塊發生率高達80%,大小不一,邊界不清,輕壓痛,遊走性強,常反覆出現,活檢為嗜酸性肉芽腫,可見蚴蟲。但無蟲卵。
6.其他
當然肺吸蟲侵入眼球後組織可表現眼球脹痛,眼球突出和眼周皮下組織結節。部分病人可出現心包積液。

診斷

在流行地區依據症狀和流行特點,結合糞檢發現蟲卵即可確診。因東畢吸蟲排卵數量少,故進行糞檢時應採集多量糞便。必要時可進行屍檢,在腸系膜靜脈內或肝臟內發現大量蟲體亦可確診。
1.病原學檢查
(1)查痰液蟲卵
陽性可確診為衛氏族四牛東畢吸蟲病病,檢出率可高達90%,痰液中發現較多嗜酸性粒細胞及夏科—雷登結晶有助於診斷四川牛東畢吸蟲病病。
(2)查糞便蟲卵
在15—40%病人糞便中可查到蟲卵。
(3)腦脊液及其他體液檢查
腦型患者的腦脊液壓力增高,無色微混或血性,細胞數增加並以嗜酸性粒細胞為主,蛋白質輕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可找到肺吸蟲卵、胸水、腹水和心包積液等多為滲出液,草綠色或紅色,有較多嗜酸性粒細胞,偶可見蟲卵。
(4)活體組織檢查
皮下結節或包塊活檢,可見嗜酸性肉芽腫,有嗜酸性粒細胞及夏科—雷登結晶,亦可檢出成蟲、蚴蟲或蟲卵。
2.免疫學檢查
對早期感染無血痰病人及腹外型病人有一定的診斷價值。
(1)皮內試驗
以1:2000的並養吸蟲抗原0.1ml的再生前臂內側皮內注射,15—20分鐘看結果,若皮丘直徑>1cm、紅暈直徑>2cm,偽足>1個者為陽性。陽性符合率可高達95%以上。因與其他吸蟲有交叉反應,只能作為初篩。皮試陽性只能說明有過吸蟲感染,不能診斷為吸蟲病。
(2)檢測血清抗體
用牛東畢吸蟲病成蟲抗原檢測患者血清中的特異性補體結合抗體,當體內有活蟲時陽性率可達100%,但與其他吸蟲有交叉反應,故不能用於考核療效。
(3)檢測血清中循環抗原
單克隆抗體——抗原斑點試驗(McAb—AsT)和雙抗體夾心(ELISA)法檢測血清中並殖吸收蟲的循環抗原,敏感性高,特異性強,陽性可率達98%以上,是早期診斷牛東畢吸蟲病病的方法,求可作為療效考核
3.外周血象
血象改變與病程早晚和病變活動有關,急性期白細胞總數和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高。
4.X線檢查
衛氏牛東畢吸蟲病病在肺部的病灶,主要在的中、下部,早期呈密度不均,邊緣模糊的圓形或橢圓形陰影,病灶多變遷,中期示邊緣清楚的單房或多房囊裝陰影,晚期有疤痕形成,呈點狀或條索狀陰影。常伴胸膜肥厚。四川牛東畢吸蟲病病肺部病變較少,以胸腔極夜較多見,腦型牛東畢吸蟲病病可作頭顱X線片,腦血管造影或頭顱CT、MRI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