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俗

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一帶民眾的養牛經驗和地方養殖特色。

石門的養牛業有自己的歷史和特點。並形成了成套的經驗,如辨牛以齒辨齡,以蹄辨力,以旋辨壽命脾味。又如現在可用尿素吹入牛鼻可治“觸人佬”。石門把公牛叫黃牯,母牛叫沙牛,牛牽繩叫爛索,民間有一打油詩很形象地描繪了牛的這種叫法:“老童生,趕一隻黑黃牯,背一根新爛索,筆直進灣。”
石門養牛形成了一定禁忌。買牛是件大事,請中人作證,牛來歷清白,買主還給牛腳扎紅布,俗稱“掛紅”。買主喜孜孜的將牛牽回,不從後門,也不從側門,而從正門進屋,全家放火炮相迎。牛牽進堂上,堂中置放一個簸箕,繞簸箕左轉三轉,右轉三轉;轉畢,用右手持牛繩,左手拿水壺,用清水淋牛頭、牛腰、牛尾。一面淋一面致讚詞,曰:“左手淋頭、自去自回;左手淋腰,十個兔子起個膘;左手淋腳,四腳端正;左手淋尾,五穀豐登。”淋完後,才牽牛進牛欄屋。
牛的越冬飼料在石門也有自己的特點:石門南鄉多用棉桔餵養,而石門西北鄉廣大地區則用稻草餵養。木匠修牛欄也有禁忌,特別禁忌木匠“使法”,將牛牽繩套在自己脖子上,再請一人牽進牽出,這木匠便一跳進一跳出。犯了這個禁忌的牛欄不能餵牛,牛會在欄里打欄,撞欄。
牛的喊聲能示警,夜裡若在一更天以前聽到牛叫,應該起床查看火源,怕起火。若是在一更天以後聽到牛叫,則應起床查看是否有盜賊入室行竊,俗語講:“更前防火,更後防盜”就是講的“牛叫示警”事項,據說牛欄門口掛女褲可保耕牛清潔,平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