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俗

樂俗特指由趙本山東北“二人轉”興起,藉助於春晚舞台發展起來的民間享樂的“俗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樂俗
  • 起源:趙本山東北“二人轉”
  • 平台:春晚舞台
  • 性質:民間享樂的“俗文化
心路歷程,小品主題,良苦用心,風格轉變,

心路歷程

古人云:民以食為天,國以民為本;懂民之心,給民以豐食樂俗,才是聖人之道。從第一次扛著一箱茅台酒去北京送禮,到如今春晚名副其實的台柱子,趙本山已經在春晚的舞台上呆了19個年頭,他說自己也曾經歷過《不差錢》中丫蛋的心理。剛上春晚的時候,搬著一箱茅台酒去北京了,帶過去之後“到處打聽這玩意給誰送去”,後來愣是沒找到,而且覺得“這東西也拿不出手”,趙本山就自己一天一瓶把酒全喝了。 如今的趙本山可謂名利雙收,當昔日的好搭檔一一退出春晚的時候,他還堅守在這個舞台上。其實趙本山心裡也很受折磨,演了19年,年年都要創新,讓13億人為一句話笑談何容易,尤其是09年的春晚,趙本山經歷了太多的波折。先是老搭檔宋丹丹范偉的退出讓他倍感“孤獨”,也在心裡頭賭著一口氣,一定要演好小品,不能讓別人說自己是“指著別人上春晚的”。後來晚會錄製前沒多久小品被斃,趙本山說這在他的預料之中。因為孩子已經打點滴近半個月了,媳婦打電話的時候哭了,“她說你得回去看看孩子,你不能這樣啊。”於是趙本山連夜開車趕回瀋陽,第二天領導看不見趙本山就覺得“趙本山也太牛了”。 其實,以往每年準備春晚都不輕鬆,每次回到五棵松影視之家看到熟悉的房間,趙本山的心裡都會“忽悠”一下。在這裡,他每一天都會從夜裡到十點鐘天亮了才睡覺,“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把窗戶打開順著四環喊,天天如此”。每年年三十晚上都會衝著屋裡的燈“跪地下起誓來年不來了,起了十年”,但下一年還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究竟是什麼力量讓趙本山甘願受此“折磨”?“說實話我這個人所以困難都經過,農村那陣差點沒要飯,我要上的原因,就是我是一個大眾情人”,趙本山說他至今感謝央視這個平台,也不能忘記“大眾對你的喜歡”。不過有著一千餘人員工趙本山坦誠上春晚也有私心,但這私心不是為了自己名利而是為了身邊的一群徒弟。“對於我自己來講,基本是夠了,你說一個人能花多少錢,是不是?但是身邊的一群孩子都在眼巴眼望的等著我的成功福澤到他們身上。”趙本山的這席話雖然聽起來並不順耳,但細想卻很實在。

小品主題

對於小品《不差錢》,媒體評價褒貶不一,著名作家、戲劇評論家魏明倫就對《不差錢》進行了猛烈的批評,“我看小品‘不差錢’,但差道德。”對此一直保持沉默的趙本山在《楊瀾訪談錄》中首次對此問題做出了回應,他認為魏明倫作為大文化人,點評小品確實有點“瞎材料了”。 其實《不差錢》並非趙本山第一部遭受道德批判的作品,之前的《賣拐》也因為欺騙者得逞、受騙者反而遭到取笑而備受詬病,對此,趙本山也做出了回應,其實這部小品是有寓意的,“它跟咱們中國人的活的方式有關係,就是我們太偏聽偏信了。” 多年的小品創作讓趙本山意識到,其實“小品最大的主題就是快樂,別較勁地說,我想說明什麼,這個主題有多么深刻”,讓人快樂起來最重要,老百姓快樂就是小品的第一政策!人們不應該指望一部小品起到教育人的作用,小品也教育不了人,正如一名犯人不可能因為一部小品而改邪歸正。一年365天,前面的日子都已經在教育中走過,“最後一晚你還教育有用嗎?”趙本山說。而且對待娛樂就要有娛樂精神,把心情打開,“用快樂的態度對待快樂的小品藝術”。

良苦用心

《不差錢》捧紅了小瀋陽,明眼人一看這就是趙本山的良苦用心,但真正聽到趙本山提攜徒弟的那份心,也著實讓人感慨。 “我哪怕一聲不吱,站著陪你演完,你能火就行。”趙本山他在整個小品創作過程中就“這種心情”。為了讓徒弟在短暫的時間內最大程度地呈現魅力,趙本山甘當綠葉,他說:“自己多說一句話就會把徒弟的話擠沒了,所以自己還是保持樸實老爺爺的形象,讓孩子們去演吧。”同時為了充分展現小瀋陽和丫蛋的才藝,趙本山對人物形象和劇本進行了合理設計,比如特意把小瀋陽的衣著設計成蘇格蘭風格保留他穿裙子的樣子。 不過徒弟們第一次上春晚,趙本山在演好自己戲份的同時還要密切關注徒弟的表現,我要“管著舞台上三個人”,他說,如果“哪個地方不對了,哪個詞忘了,或者哪個緊張了,我想把注意力吸引到我這兒。”趙本山點評說當天小瀋陽“勁”還是用大了。

風格轉變

從《相親》到《不差錢》,趙本山的小品風格越來越樸實,越來越自然,宋丹丹說得好,趙本山雙腳都沒有離過地,而二人轉正是趙本山觸摸大地的平台,正如採訪中趙本山所說的“曾經是二人轉的奶水把我養大的,後期當枯竭的時候,我又回到二人轉上去了,我在他們身上發現很多東西。” 二人轉雖然貼近生活,但一直因為過於粗口而不能登大雅之堂,對此,趙本山說:“我們要親近大俗,中國有9億農民,真正雅的人並不多”。比如自己就“絕對高雅不起來,所有的大雅都是通過大俗組成的,其實不親近大俗也是雅不起來的。”他認為,對待民間藝術就要有民間藝術的觀念,如果把二人轉改成芭蕾不可能有人看。作為大俗的藝術,趙本山還認為不能把二人轉專業化,“一旦專業了就是它死亡的開始”,二人轉是自由的藝術。而二人轉演員在台上的自信、對觀眾的那種態度,賣力氣的狀態,“是所有演員不具備的”。 此外,節目中趙本山還說起了自己已經去世的老父親,至真的孝心令人動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