牒

牒,形聲。字從片,從枼(yè),枼亦聲。“枼”本指記載有家世的薄木片。“片”指“竹片或木片的集合”。“片”與“枼”聯合起來表示“編連在一起的短簡”。本義:竹木片編成的文書。說明:“牒”是造紙術發明以前的竹書或木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牒
  • 外文名:certificate
  • 拼音: dié  
  • 注音:ㄉㄧㄝˊ
  • 倉頡:  LLPTD
  • 五筆:THGS
  • GBK編碼:EBBA
基本解釋,詳細解釋,漢語字典,音韻參考,其它相關,

基本解釋

指文書,證件:通牒。度牒。尺牒。
公案或憑證。
古代書寫用的木片、竹片等;泛指書籍。
牒是中國古代官府往來文書的文種名稱之一。原是文書載體名稱,指用竹或木製成的短簡。將短簡編連在一起也稱為牒。圖牒指書籍。

詳細解釋

〈名〉
(1) (會意兼形聲。從片,葉(yè)聲。古時木片也常用作書寫材料,故從“片”。本義:簡札)
(2) 同本義。古代書寫用的木片或竹片 [writing slip]
版,札也。——《說文》。按,小簡曰牒,大簡曰冊。薄者曰牒,厚者曰牘。
受牒而退。——《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截以為牒。——《漢書·路溫舒傳》
王牒石記。——左思吳都賦
(3) 又如:金牒;玉牒
(4) 特指譜籍 [records of family pedigree]
余讀牒記。——《史記·三代世表》。索隱:“記系謚之書,以牒為之。”
(5) 又如:譜牒;家牒
(6) 通常由官方頒發的證明某事的檔案 [official document]
昨夜軍牒來,電兵萬五千。——唐· 李商隱《行次西郊作》
(7) 如:通牒;牒文(公文;文書);牒旨(命令);牒署(辦理;管理)
歲荒則飛書騰牒,(袁可立)請賑請蠲。——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8) 書籍,簿冊 [book and noetbook]
壯誌異時 (將來) 開史牒。——宋· 王安石《送江寧彭給事赴闕
其高第者上名牒。——《後漢書·質帝紀》
(9) 訟辭,狀子 [certificate]

漢語字典

[①][dié]
[《廣韻》徒協切,入帖,定。]
(1)古代可供書寫的簡札。
(2)表冊;譜籍。
(3)泛指書籍。
(4)授予官職的文書。
(5)證件;憑證。
(6)官府公文的一種。
(7)呈文。
(8)指訟辭。參見“牒訴”。
(9)發文;行文。
(10)木板。
(11)疊布。
(12)重疊;摺疊。
(13)量詞。猶篇。
(14)量詞。猶扇。
(15)量詞。猶件。
(16)姓。北齊有牃舍樂。見《北齊書·慕容儼傳》。

音韻參考

[廣韻]:徒協切,入30怗,dié,鹹開四入添定
[平水韻]:入聲十六葉
粵語:dip6
[閩南語]:tiap8

其它相關

春秋時期已把用牒寫成的文書稱為牒,直到漢代,社會上仍有這個習慣。南北朝時期,各不相統屬的官府往來行文多使用牒。牒的使用既廣,所以唐代把官府往來文書統稱為文牒。唐、宋時期,牒已經成為國家規定的文種名稱 ,用於不相統屬的 各官府之間行文,上行、下行、平行文都用。宋代規 定,雖有統 屬關係,但上行不用狀、下行不用符、帖的官府,往來行文也都用牒。宋代對牒文的程式也有規定,平行牒的程式是先開列檔案責任者官府名稱 ,接著用牒字作為 行文動詞,下面空格多少不等,再寫受文者官府名稱。這種空格稱為空闕,或稱空抬,是對受文者表示尊敬。然後另行起敘述檔案內容,最後用“謹牒”二字結尾。“年月日牒”字樣單作一行,年月日後書寫檔案責任者官銜、姓和籤押。上行的牒程式與平牒相同,只結尾用牒上字樣。下行的牒程式也基本相同,開頭檔案責任者牒受文者一行中間不空格,結尾用故牒二字。元代牒的使用範圍大體與宋代相同,但規定得更加具體:不相統屬的地方官三品之間互用平牒,三品對四品、五品官用今故牒;四品官對三品官用牒上,對四、五品官用平牒,對六、七品官用今故牒;五品官對三品官用牒呈上,對四、五品官用平牒,對六、七品官用今故牒;六品官對四品官用牒呈上,對五品官用牒上,對六 、七品官用平牒 ,對八、九品官用今故牒;七品官對五品官用牒呈上,對六、七、八品都用平牒,對九品官用今故牒;八品官對六品官用牒上,對八、九品官用平牒:九品官對六品官用牒呈上,對七品官用牒上。可見元代的牒是在官階相差一至三級官員之間使用的文種,除平行的牒通稱平牒以外,下行的稱為今故牒,上行的稱為牒上和牒呈上等字樣,都是用在正文結尾的詞。明代沿襲元制,平行的牒仍稱平牒,下行的今故牒改稱故牒,上行的牒呈上改稱牒呈,是地方的府向按察司行文使用的文種。清代縮小了牒的使用範圍,名稱也加以簡化,只州、縣官向本城儒學行文用牒,取消了牒上名稱,保留牒呈一種,作為一些中下級官員向不相統屬的級別稍高官員行文使用的文種。如府、州、縣佐貳官分別向知府、知州、知縣行文,直隸州知州向知府行文,府、廳向提督行文,州、縣向副將行文,等等。
中國古文書文種名稱的使用及其程式,主要目的在於表明檔案責任者和受文者各自身份等級的尊卑,因而形成許多繁雜名目,清對牒文使用範圍的簡化,在文書制度方面是一個進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