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鈞釉

爐鈞釉

爐鈞釉創於清雍正年間,盛行於雍正,乾隆二朝,因低溫爐內燒成仿宋鈞釉而得知其名。《南窯筆記》載;“爐均一種,乃爐中所燒,顏色流淌中有紅點者為佳,青點次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爐鈞釉
  • 創立時間:清雍正年間
  • 領域:瓷器
  • 記載:《南窯筆記》
仿鈞窯紫紅斑所作的低溫顏色釉。有“素爐均釉”與“渾爐均釉”兩種。素爐均釉面呈藍綠相間的麻點紋,在素坯上底噴翡翠(以氧化銅著色的粉彩顏料),面噴廣翠(以氧化鈷著色的粉彩顏料)。渾爐均釉面呈紅綠相間的麻點紋(紅釉以膠體金著色)。800℃左右燒成。以清雍正、乾隆時期景德鎮製品最精。
釉中含有粉劑,故而釉厚不透明。釉面均開細小紋片,其結晶呈色多種,深淺不一,有紅,蘭,紫,綠,月白等色(如同有鉛器表面的反射光澤)並熔於一體。在器物釉面上形成長短不一的垂流條紋,有的彎曲,有的垂直,還有的似山嵐雲氣與斑點交混在一起,布滿器身。如同五彩繽紛的孔雀尾羽一樣,整齊美麗。釉中的紅色並不太艷,紅中泛紫,猶如剛成熟的高粱穗色。蘭釉則如水波狀,雍正年間的爐均釉基本上都保持這一特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