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燈塔市)

燈塔(遼寧省遼陽市下轄市)

燈塔市一般指本詞條

燈塔市是位於遼寧省中部的一座縣級市,隸屬於遼陽市,北與瀋陽市蘇家屯區接壤,東與本溪市毗連,南與遼陽市區和遼陽縣相連,西界渾河與瀋陽市遼中區相望。

燈塔市地處遼東半島北部、太子河的中游。瀋大鐵路瀋海高速公路穿越市境。面積1313平方公里,人口51萬(2004年)。

燈塔市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產地和淡水魚養殖基地,主產稻穀、玉米、高粱等,特產山楂。境內煤炭和鐵儲量較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燈塔市
  • 外文名稱:Dengta City
  • 行政區類別縣級市
  • 所屬地區遼寧省遼陽市
  • 下轄地區:萬寶橋街道、古城街道、煙臺街道
  • 政府駐地:燈塔市市府路20號
  • 電話區號:0419 
  • 郵政區碼:111300 
  • 地理位置遼陽市北部
  • 面積:1313平方公里 
  • 人口:51萬(2004年)
  • 方言東北官話-吉沈片-通溪小片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性氣候
  • 著名景點:唐代燕州城遺址
  • 機場瀋陽桃仙國際機場
  • 火車站燈塔站
  • 車牌代碼:遼K
  • 市歌:《我愛燈塔我的家》
  • 行政代碼:211081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水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文化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基礎設施,交通,文物古蹟,燕州城,安瀾寺,祥雲寺,高公館,李兆麟故居,特產,高粱,山楂,大米,生態景點,雞冠山生態園,罕王湖生態農業園,名人,

歷史沿革

燈塔市名稱來源於市府駐地燈塔鎮。
戰國時期隸屬遼東郡
西漢時北部屬遼陽縣,南部屬襄平縣
東漢時屬玄菟郡,一直沿襲到東晉十六國後燕地方政權。
北燕到隋朝屬遼城州都督府。
遼屬東京遼陽府
金屬東京路遼陽府。
元屬遼陽路
明屬遼東都司
清屬遼陽州
民國三年(1914年)改遼陽州為遼陽縣。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九·三”勝利後,燈塔轄境設煙臺區、鏵子區、佟二堡區,隸屬遼陽縣領導。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3月),國民黨占領遼陽城。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2月)人民解放軍二次進駐。
1949年10月後,燈塔轄境設煙臺區、鏵子區、張台子區、沙滸區、佟二堡區,隸屬遼陽市領導。
1959年市縣合併為遼陽市,為鞍山市所轄。
1961年市縣分治,今燈塔轄境屬遼陽縣領導。
1968年10月10日,撤銷遼陽縣,併入遼陽市;同時設立燈塔區(縣級),下轄11個公社、1個鎮、1個農場。1978年,將東京陵公社劃歸遼陽市領導,遼陽市沙嶺區的柳條、沈旦、佟二堡、王家4個公社併入燈塔區。
1980年4月1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燈塔區,設立燈塔縣,駐燈塔鎮,以遼陽市燈塔區行政區域為燈塔縣行政區域,由遼陽市管轄。
1981年12月,增設大河南、單莊子2個公社。1983年4月,廢除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建制,實行鄉、鎮人民政府、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建制。
1984年4月1日,經遼寧省政府批准,燈塔縣設燈塔、鏵子、沈旦堡、佟二堡、張台子、西大窯6個鎮。同年,大河南鄉東孟胡屯村設朝鮮族村民委員會。
1987年11月6日,遼寧省政府批准燈塔縣增設里仁鄉、五星鄉,張書鄉更名羅大台鄉。里仁鄉轄原屬佟二堡鎮的民生一、民生二、西三家子、東七台子、楊家窩棚、高家窩棚、高沙溝子、里仁屯、羅家臥子、莊河10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里仁屯村。
1996年8月27日,民政部批准:撤銷燈塔縣,設立燈塔市(縣級)。轄13個鎮、7個鄉。
2002年1月8日,遼寧省政府批准:撤銷里仁鄉、五星鎮,合併設立五星鎮,撤銷單莊子鎮、佟二堡鎮,合併設立佟二堡鎮;撤銷沙滸鎮、羅大台鎮,合併設立羅大台鎮;撤銷鏵子鄉、鏵子鎮,合併設立鏵子鎮。調整後,燈塔市市轄3個街道、12個鎮、1個鄉。
2009年10月18日,遼寧省政府同意將燈塔市張台子鎮接官村、高營牆村,羅大台鎮尖山子村劃歸太子河區東京陵鄉管轄。
2011年末,將燈塔市的羅大台鎮劃歸文聖區管轄,燈塔市的王家鎮劃歸太子河區管轄。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底,燈塔市轄3個街道、10個鎮、1個鄉:煙臺街道萬寶橋街道古城子街道佟二堡鎮鏵子鎮張台子鎮西大窯鎮沈旦堡鎮西馬峰鎮柳條寨鎮柳河子鎮大河南鎮五星鎮雞冠山鄉。政府駐地:萬寶橋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

燈塔市地處遼寧省中部、東三省經濟走廊核心區內和瀋陽經濟區中部,位於東經122°54′26″—123°40′12″,北緯41°13′58″—41°86′32″之間。

地形地貌

燈塔市地勢東高西低,整體地貌為“二山一水七分田”。東部山區為丘陵地帶,是長白山余脈,約占全市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其餘三分之二為沖積平原。

氣候

燈塔市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春暖、夏熱、秋涼、冬寒,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日照充足。常年平均氣溫8.8℃,年平均無霜期171天。雨量充沛,主要集中在夏季,年總降水量平均為686.0毫米左右。

水文

燈塔市境內有渾河、太子河及其支流北沙河、十里河、馬峰河、戈西河、小渾河等20條河流,總長310.54公里。葠窩、銀匠、古樹子、甜水峪水庫分布其間。
葛西河
葛西河是北沙河的支流,源於燈塔市鏵子鎮榮官屯村和西大窯鎮萬寶橋街道古城街道西馬峰鎮。河長32公里,流域面積124平方公里。
十里河
十里河是北沙河的支流,源於燈塔市柳河子鎮陽嶺和八盤嶺,另一源(南支)在鏵子鎮芝麻嶺(即張海河源地)。河長41公里,流域面積268平方公里。
戴家溝
戴家溝是北沙河支流,源於萬寶橋街道五里台村一帶,河長20.9公里,流域面積91.3平方公里。
馬峰河
馬峰河北沙河最大支流,源於西大窯鎮松嘴子溝和沙滸鎮前沙滸村南山溝。河長30.5公里,流域面積130平方公里。
雞冠山河
雞冠山河在燈塔市境內,原是太子河的支流,現直接流入葠窩水庫。源於雞冠山鄉詹家堡子北山腳和大王溝東山腳,河長12公里,流域面積76.4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11年,燈塔市礦產資源有鐵、石灰石、石膏、粘土、石油、天然氣、煤炭、硫磺等12種。其中鐵礦儲量達4.6億噸,且礦石品位高,易於開採;煤炭儲量達3.8億噸,均為優質無煙煤;石膏儲量為東北地區最大,達2676萬噸;石油儲量為4億噸。

植物資源

截至2009年,燈塔市境內動植物種類繁多,天然林地7662畝,占總面積的8.8%,森林覆蓋率14.2%。山地丘陵多以灌木為主,喬木以油松、落葉松、楊柳、榆槐為大宗,分34科180種。

動物資源

截至2009年,燈塔市野生動物有雉、兔、獐、狐等。魚類有42個品種,其中人工養殖13種。

水資源

截至2011年,地下水儲量5.5億立方米,可開採量4.35億立方米。境內有水庫3座,蓄水量3.8億立方米。

人口民族

人口

2000年,燈塔市總人口50214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如下表:
地區
戶籍人口(人)
地區
戶籍人口(人)
6514
27036
51083
30662
25898
35088
21121
35149
30821
18465
33218
15630
23243
23987
19418
沙滸鎮
14688
單莊子鎮
16931
鏵子鄉
34006
19931
里仁鄉
19260
2004年,燈塔市總人口51萬人。

民族

燈塔市除漢族外,還有滿族、蒙古族、回族、朝鮮族、錫伯族俄羅斯族布依族達斡爾族等少數民族。

經濟

綜述

2007年至2012年,燈塔市地區生產總值從72.3億元增加到238億元,年均增長29.4%;全口徑財政收入從9.5億元增加到40.7億元,年均增長33.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從4.1億元增加到24.6億元,年均增長36.5%;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實現452.7億元,年均增長29%;農民人均純收入從5287元增加到10102元,年均增長13.8%;居民儲蓄存款餘額從65.3億元增加到125億元,年均增長13.9%。
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38億元,比2011年增長23.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24.6億元,比2011年增長1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3.4億元,比2011年增長30%。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10102元,比2011年增長11.2%。
註:以上統計數據來源為2007年至2012年11月經濟成長情況,採用2007年至2012年為預計數據。

第一產業

1982年以後,通過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經濟政策,全縣已組織起農業專業戶14969戶,經濟聯合體45個。1988年全縣糧豆播種面積99萬畝,糧豆總產量272447噸,其中水稻47.3萬畝,總產量156013噸,交售商品糧129150噸,是總產量的82.78%。1988年農業總產值17510萬元,其中,種植業9705萬元;林業159萬元;畜牧業2300萬元;副業4722萬元;漁業624萬元。
2007年至2012年,淨增經濟作物16萬畝、設施農業6.3萬畝。新建90個標準化畜牧小區,淡水魚養殖單產和畝效益保持全國領先。2012年,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25家。完成投資26.9億元,實施了744個新農村建設項目;發放和下擺各類涉農補貼資金、專項農投資金和涉農貸款104億元。農業基礎設施普遍加強。實施以灌溉、排澇、防洪為重點的農建骨幹工程200項,完成農田水利節水改造24.7萬畝、農業節水滴灌1萬畝,連續奪得省農建“大禹杯”。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5%。實施大規模造林7.8萬畝,綠化村屯189個。解決了81個村、10.8萬人飲水安全問題。
2012年新發展設施農業1萬畝、經濟作物3萬畝,糧經比例達6.6:3.4。新建標準化畜禽小區20個,新增市級以上農事龍頭企業10家。農業總產值比2011年增長16%。

第二產業

建國前,燈塔縣有手工業作坊188家。建國後,隨著農業合作化社辦工業陸續興起,特別是建縣後,地方國營工業和集體工業迅速發展。到1988年末,有冶金、輕工、化工、煤炭、機械、電器、建材、紡織、縫紉、皮革、食品、飲料、木器等鄉鎮以上企業19個行業,181家,職工20714人。工業總產值12301萬元。主要產品有原煤、水泥、礦山機械、粘土、粉碎機、飲料機、攪拌機、硫磺、碳酸鈉、五氧化二釩、合成氨、白灰、紅磚、棉布、地毯、童裝、食品、飲料等30餘種。張台子服裝廠、西馬峰羊毛衫廠、邵二台炭素廠、張台子腸衣廠、燈塔縣地毯廠等五個廠家,五種產品出口,1988年創外匯400萬元。
2007年至2012年,工業經濟占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6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95家。規模工業增加值實現168億元,是2007年的5.4倍。皮裝裘皮、日用化工、礦產建材三大產業集群初具規模,工業鋁材產業集群開始建設。沈煤集團、西鋼集團等7家企業納稅超億元,銀盛集團、華興集團等6家企業納稅超5000萬元,為地方經濟發展和財稅增收做出了突出貢獻。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廣州浪奇、香港第一夫人等一批知名企業紛紛落戶。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17億美元,引進域外資金195億元。萬元GDP綜合能耗和取水量分別比2007年下降19.6%和18.9%,削減二氧化硫等4項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1萬餘噸。
2012年開工投資超2000萬元項目86個,特別是日化、皮裝裘皮、礦產建材三大產業集群開工投資超億元項目達22個,工業總產值完成500億元,對工業經濟貢獻率達72%。

第三產業

解放前,境內設有六處集市貿易場所,有大小商號90餘家。建國後,國營商業、合作商業、集體商業及個體商業發展很快,到1988年末全縣已有零售商飲服務業網點3096家,其中,國營商業127;集體商業251家;個體商業2718家,總計從業人員11155人,社會商品零售總額22215萬元。開闢各類貿易市場12處,年成交額4800萬元。
佟二堡被列入省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並被命名為中國皮革皮草服裝名鎮,以海寧皮革城、上海國際皮革城和香港時代廣場為支撐的市場體系基本形成,專營市場面積達到70萬平方米。燈塔新城中心商貿區建設穩步推進,天福商貿廣場等一批重點商業項目建成投入使用。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48.3億元,是2007年的2.5倍。

社會

文化事業

1987年建成文化館大樓和圖書館大樓,文化館設有遊藝廳和舞廳。圖書館藏書三餘萬冊。燈塔市有影劇院12個,電影放映隊47個,影片發行點七個,基層文化館20個,文化室183個,圖書館、室199個。
2013年,實現了“鄉鄉有文化站、村村有圖書室”的目標,建成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03個村文化廣場。燕州城獲準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教育事業

解放前,境內只有國小148所。建國後,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到1988年燈塔市有國小272所,在校學生62507人,教職員工3090人;國中、高中25所,在校學生23926人,教職員工1769人;農業職業高中1所,在校學生595人,教職員工49人;教師學校、農業中專各一所,在校學生309人,教職員工99人;聾啞學校一所,學生11人,教師兩人;幼稚園76所,在園兒童18383人,教職員工570人。1985年經省檢查驗收為國小教育普及合格縣。
2013年,累計完成教育支出14.6億元,實現各類教育均衡發展。教育布局調整三年計畫全面啟動,燈塔新城和佟二堡新市鎮教育園區全面開工。教育資源有效整合。順利通過省“雙高普九”驗收。校車運營得到規範,學校周邊環境明顯改善。
燈塔市中學以上學校一覽表

醫療衛生

解放初期,境內只有兩所醫院,10個醫療點,廣大農村缺醫少藥。解放後,醫療衛生事業大有改善,到1988年末,燈塔市醫療衛生院(所)發展到137個,擁有床位896張,鄉醫療衛生診所315個,個體醫療診所遍布各鄉村。
2013年,中心醫院病房綜合樓建成投入使用,鄉鎮衛生院改造全部完成,建成60個公益示範性村衛生室。
燈塔市醫院一覽表
燈塔縣中醫院
燈塔縣第二人民院
燈塔縣煤礦機械製造總公司醫院
燈塔縣第三人民醫院
燈塔縣第一人民醫院
燈塔市第二人民醫院
燈塔市第三人民醫院
燈塔市中醫院

    社會保障

    2013年,城鎮實名制就業達到5.7萬人次。“五險”擴面累計增加17萬人次。實施鏵子棚戶區改造,2000戶居民全部搬入新建小區。新農合累計支出基金3億元,受益農民達到150萬人次。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全面啟動。對48個村實施開發式扶貧,1.4萬農民實現脫貧。

    基礎設施

    2013年完成公路建設755公里、城區主幹道建設57公里,路網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74.9公里。葛西河生態走廊一期景觀已向市民開放,二期項目順利推進,高速公路出入口景觀區全面實施,城區新增水域面積90萬平方米、綠化面積200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38.6%。燈塔成功進入省級園林城市行列。實施城區給排水、燃氣、供熱、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城市承載能力不斷增強。累計完成房地產建設面積600萬平方米,金瀾名邸、幸福家園等一批展現城市色彩風貌的住宅小區相繼建成。實施了10個村的整村搬遷和部分搬遷。全域城市化率達到43.5%。

    交通

    燈塔市位於瀋陽經濟區中心地帶,周圍被省會瀋陽、化纖之城遼陽、鋼都鞍山、煤鐵山城本溪所環抱,市區北距東北最大的國際機場—瀋陽桃仙國際機場僅25公里,南距大連港300公里、營口鮁魚圈港100公里。長大鐵路、哈大客運專線瀋大高速公路202國道和沈營公路縱貫南北,省級公路小小線、沈半公路橫跨東西。
    燈塔站燈塔站

    文物古蹟

    燕州城

    燕州城原稱白岩城,是五世紀初高句麗人所築。城址在遼陽城東30公里外城門口村東的石城山上。全城依山勢而建,蜿蜓迂迴,森嚴壯觀。南面為陡崖峭壁,崖下是東西流向的太子河。
    燕州城遺址燕州城遺址
    燕州城是省內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高句麗城垣,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瀾寺

    安瀾寺坐落在燈塔市佟二堡村西北角,占地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光緒八年(1882年)碑載:有“佛殿一座、關帝殿一座、旗桿一對、山門一間、官所三間、仙家堂一間、天王殿一座、蟲王殿一座、馬殿一座、鐘鼓樓二座”。
    燈塔市佟二堡鎮安瀾寺燈塔市佟二堡鎮安瀾寺
    有清乾隆年間碑和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重修碑,乾隆年間進士王爾烈題匾“英風萬古”,寺院僧人10餘人。1966年“文革”期間寺院被毀。1998年5月,恢復安瀾寺。擇地重建,正門對開,左右馬殿,置有側門;伽藍殿3楹,主奉伽藍主者菩薩;天王殿3楹,正位彌勒菩薩,兩側列四大金剛,背立韋馱菩薩;大雄寶殿5楹,內奉正位釋迦佛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十八羅漢列坐東西;配殿置鐘樓、鼓樓、蟲王殿、護法堂;左右配房為客房、齋房僧舍、居士室、庫房等,廟貌一新。

    祥雲寺

    祥雲寺坐落在燈塔市鏵子鎮大達連村,占地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310平方米。始建於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經嘉慶十七年(1812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兩次大修。1966年“文革”期間,祥雲寺被毀。1997年恢復祥雲寺。建鐘樓、鼓樓、天王殿、正殿、念佛堂,又雕漢白玉觀音菩薩像,豎立在大殿東側漢白玉護欄之中。院後古松挺立,四周青磚圍牆。
    燈塔市鏵子鎮大達連村祥雲寺燈塔市鏵子鎮大達連村祥雲寺

    高公館

    高公館坐落於燈塔市城南4公里張台子鎮房身村,系民國期間奉天省官號總文書、征繳課長、代財政廳廳長、實業廳廳長、禁菸局局長高毓衡的故鄉宅院,於1927年動工修建,1929年竣工,占地13920平方米,建築面積3690平方米,共99間房舍,四周是高4米、寬0.66米、長470米的磚石圍牆,東南角設有炮台。
    燈塔市張台子鎮房身村高公館燈塔市張台子鎮房身村高公館
    門樓下,硃砂門,虎頭環,穿門房脊上有兩枚雞爪綬,為四級品文官標誌,門前兩側各立一個三蹬上馬石,表明高家先祖曾在朝廷為官立過功勳。高公館基本依照瀋陽故宮設計,工藝講究,為現存全省最大,保存較完整的“官僚地主莊園”,1984年11月25日被定為縣級文物。

    李兆麟故居

    李兆麟故居,坐落在遼陽燈塔市鏵子鎮後屯村。1996年秋,燈塔市人民政府與原鏵子鄉人民政府投資21萬元對李兆麟故居進行了修復,1997年8月1日竣工。故居室內展出了其主要生平事跡、將軍遺物及詩文字畫。如今,李兆麟故居已成為遼陽市進行黨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精神文明建設的視窗。
    此外還有立於燈塔市雞冠山鄉胡巴什村的清光祿大夫鎮守奉天等處將軍達都墓和立於燈塔市西大窯鎮公安堡墓園的董鄂氏(東阿氏)墓園,包括皇姑墳,清初五大臣之一的何和里墓和雅克薩之戰抗擊沙俄的主帥彭春墓。

    特產

    高粱

    燈塔市主產高粱

    山楂

    山楂是燈塔市特產。
    山楂是薔薇科植物,又稱山里紅,是中國特有的藥果兼用樹種。

    大米

    燈塔市沈旦糧庫位於遼寧省中部,是屬於水稻生產區的農村糧庫,全庫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擁有國際先進的滑膜配套倉等倉容設備,庫容量4萬噸,年經營量3萬噸。該地區土質肥沃,水稻生長期長,水質無污染,糧庫周邊地區近6萬畝優質水稻示範基地。

    生態景點

    雞冠山生態園

    雞冠山生態園是集青山、綠水、大樹、野花、深谷、清澗、山珍為一體的天然的修養遊覽勝地。每年來旅遊品嘗山珍野味的遊人有千人左右。與周邊的千山風景區本溪水洞葠窩水庫風景區、遼陽廣佑寺形成了旅遊網路,雞冠山生態園就處在這些景點之中。

    罕王湖生態農業園

    罕王湖生態農業園所在地燈塔市西馬峰鎮野老灘村,是因清朝開國皇帝努爾哈赤靠老鸛幸免於難的歷史傳說而得名。
    罕王湖生態農業園隸屬於遼陽新特現代農業園區,占地500畝,是一處集綠色食品蔬菜採摘園、百畝垂釣園、百畝果園、農家客房、農家飯莊、學農基地、休閒娛樂和農家樂功能為一體的農業觀光旅遊區。

    名人

    金毓黻(1887-1962),八家子村人。有《渤海國志長編》、《東北通史》、《中國史學史》、《宋遼金史》等著作,編有《遼海叢書》、《奉天通志》、《明清內閣大庫史料》(第一輯)等。
    李兆麟(1910—1946),原名李超蘭,鏵子鎮後屯村人,中共北滿省委主要領導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趙毅(1898—1967),別名趙惕若,鏵子鎮唐家堡子村人。張學良的高參,西安事變積極參與者。
    高鵬(1911—1959),鏵子鎮唐家堡子村人,青年抗日先驅,百團大戰指揮者之一。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