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致擴散

熱致擴散,又稱索瑞(Soret)效應,是物體在加熱或冷卻過程中,各部分溫度趨向一致能力的特徵參數。又稱導溫係數。熱擴散可以用於同位素的分離、沸點接近的物質分離,以及用於傳統分離方法難以取得良好效果的物質分離。人們也可以觀察到膜中的熱滲透現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熱致擴散
  • 外文名:thermaldiffusivity
  • 含義:由於溫度梯度引起的濃度梯度
  • 套用:同位素分離
簡介,濃度梯度的形成,熱致擴散及其研究方法,

簡介

質擴散和熱傳導耦合引起的熱質擴散,常稱之為索瑞效應和杜伏效應。在熱質擴散中,由於溫度梯度引起混合物中出現附加的濃度梯度而造成傳質,是於1893年由索瑞(C. Soret)在液體中發現的。杜伏效應則是指由於各種物質互相擴散引起溫度梯度,或者說,由於有濃度梯度引起溫度梯度,這是杜伏(L. Dufour)於1872年在氣體中發現的。杜伏效應是索瑞效應的逆效應。

濃度梯度的形成

在溫度梯度中,原子有可能而且確實發生運動,因為在元素A的原子上有一驅動力fA,例如Denbigh(1951)給出此力的大小為:
式中Q*為遷移熱,是一個大小或符號都難以估計的量,但在物理意義上是造成擴散躍遷的原子的過剩能量。對於一種氣體或液體夾雜,Q為每個原子蒸發或熔化的潛熱,但似乎沒有確定Q*的通用法則適用於原子遷移(Ho,1966I Nichols,1972)。
對於通過空位機制進行擴散的金屬的Q*值,有一個簡單模型指出:
其中Em為空位移動的能量,β為稍低於1的因數,Et為空位的形成能。這個模型是以下述看法為根據的:原子的移動將沿溫度梯度向下傳輸其一部分運動所需激活能(其餘部分被周圍原子傳輸),但運動要求沿空位的溫度梯度向上遷移,這將傳輸其形成能。Ho指出,看來這種模型對於電子結構簡單的金屬(金,銀,鋼,鋁)是相當適用的。這一結論得到Swalin和Yin(1967)的支持,但對某些過渡族金屬,如鑽、鐵,鈦和鑽,發現的很大的熱遷移值與簡單的理論不一致。

熱致擴散及其研究方法

當一個溫度場外加給一種材料(或一個系統)時,在這種材料或系統內,就會發生熱擴散,這就是Soret效應。Walker(1982)介紹了一種方法,研究Soret效應。他把洋中脊玄武岩研磨成粉末,在直徑為2.4mm的Mo棒上,鑽出φ1.6mm x8mm的圓柱形空穴,把樣品裝入其中,在活塞圓筒裝置中進行實驗。Mo棒圓柱形空穴的熱端溫度保持在1480±75℃,冷端保持在1215±75℃,壓力為l0kbar,在乾的條件下,加熱137小時,熱端放在垂直位置的下面,冷端放在上面,這樣可以防止重力作用對Soret效應的影響。實驗原樣經電子探針分析,熱端液體相當於安山岩質,冷端液體為Fe苦橄質(Ferro picfitic)。各種氧化物的擴散效府如下圖所示。
玄武岩樣品氧化物重量百分比隨溫度梯度變化玄武岩樣品氧化物重量百分比隨溫度梯度變化
從該圖可以看出,外界的溫度梯度使天然岩漿中的Fe、Mg、Ca、Ti等組分向冷端擴散,而Si、Al、Na、K等組分向熱端擴散,這就是有名的Soret效應在岩漿作用中的體現。
因而,在低溫端形成“鏈”和“環”為主的聚合體,在熱端形成具架狀結構的“三維網路”聚合體,顯然,熱端的“三維網路”聚合體的質量要低於冷端“鏈”和“環”等聚合體的質量。Soret效應就這樣使岩漿中不同元素,因為所結合的結構單元存在“質量差”而分離。在這裡,Soret效應與流體不混熔(液體熔離作用)作用分選結構單位的情形相似,但分選機制不同。在熔離作用中分選機制是由熔體結構上的不協調(不匹配)所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